不太可能在咖啡店聽到的隔壁座對話 2

更新於 2022/12/1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靠窗的人向對座露出微笑:
「所以,這就是你想問我的嗎,未來的我。」
「是的,因為我無論怎麼樣都想不起來。」
「得到答案之後呢?你的旅行會繼續嗎?」
「不知道。視那個答案而定吧。」
「我可以先問一個問題嗎?」
「問吧。」
「我的答案,會讓你決定...你剛剛說的什麼,在最後時刻加入哪一方嗎?」
一陣沉默。
「我不知道,也是有那種可能,不過可能性不大。」

「好吧。我那天會去那片空地是因為......」
「等等,你就這樣決定告訴我了?」
「是啊,我並不是一個進行過四十幾次時空旅行的穿越者還是什麼的人,對我來說,回到家時冰箱裡的橘子汽水是否被偷喝掉了,或者明天早上的英文小考單字還沒背...這些問題更為重要啊,何況那並不是特別重要的事,在我看來。」
原文2022/4/19發表於個人IG
avatar-img
54會員
108內容數
我的小說創作、日常隨筆,與非當期電子報存放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鮫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待在那個地方的話,就能看見各式各樣、帶著各種奇異色彩的可能性,可謂可能性的十字路口吧。總而言之就是人們所謂的曖昧期。」 「一般人的話,會從來時的路想辦法往對面跑吧,不管到最後有沒有跑過去。但我啊,每次都會因為覺得那些可能性實在太有趣了,到最後讓對方越來越摸不著頭腦,而錯失了機會。」
剛認識一個人的時候,談話總給人一種像是在風暴中交談的感覺。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我現在最希望擁有的」 「嗯」 「就是好幾年、十幾年後,我們依然會在同樣的地方醒來,然後有個乾淨、明亮的今天在等著我們。」
「比如說,有個世界,我們設定每個人會喜歡上的都是別人的靈魂。」 「設定所謂的人的特質嗎?」「對。」 「但是突然有天,有個人喜歡上了別人的身體。 因為人的靈魂是無時無刻都在變動的,這一刻我們喜歡鳳梨,明天可以喜歡別的東西。所以所謂的喜歡就有機會在下一刻煙消雲散。」 「然而身體也是會改變的吧?」 「沒錯
「待在那個地方的話,就能看見各式各樣、帶著各種奇異色彩的可能性,可謂可能性的十字路口吧。總而言之就是人們所謂的曖昧期。」 「一般人的話,會從來時的路想辦法往對面跑吧,不管到最後有沒有跑過去。但我啊,每次都會因為覺得那些可能性實在太有趣了,到最後讓對方越來越摸不著頭腦,而錯失了機會。」
剛認識一個人的時候,談話總給人一種像是在風暴中交談的感覺。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我現在最希望擁有的」 「嗯」 「就是好幾年、十幾年後,我們依然會在同樣的地方醒來,然後有個乾淨、明亮的今天在等著我們。」
「比如說,有個世界,我們設定每個人會喜歡上的都是別人的靈魂。」 「設定所謂的人的特質嗎?」「對。」 「但是突然有天,有個人喜歡上了別人的身體。 因為人的靈魂是無時無刻都在變動的,這一刻我們喜歡鳳梨,明天可以喜歡別的東西。所以所謂的喜歡就有機會在下一刻煙消雲散。」 「然而身體也是會改變的吧?」 「沒錯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有一個網友,曾看過我分享過這本書:「我用3萬元月薪,只買雪球小型股,狠賺3000萬」,他覺得這本書太誇張了!怎麼可能? 她說: 我月薪33000元,扣除房租、外食費、還要扣買衣服、日用品等,所剩無幾,每個月只有3000元了,都不太能存起來了,談股資,太奢侈了! 這的問題很有意思~說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
Thumbnail
最近ChatGPT吵著沸沸揚揚,一堆人說AI要取代人類,大家都要失業了,我先說,這件事在這幾年根本不可能,過個二十年也不太可能。接下來讓我說說自己的觀點。 AI是怎麼冒出來的 AI這門學問其實從195X年就已經奠定基礎了(雖然還有人說圖靈之類的,但我這要說是比較實際的),那時現在的主流之一類神經網路
Thumbnail
Tent camping under a big tree, campfire, starry sky, Milky Way clearly visible 我嚮往在那萬籟俱靜的夜裡~ 跟大自然的環境待在一起~ 如果能看看美美的星空,那就更棒了。
Thumbnail
照「集體免疫」的概念,在某一生活圈中,當然是要有一定比例的群眾施打過疫苗,才能減輕醫療相關單位的照護負擔。然而,從已知的資訊來看,「打疫苗」後的「小狀況」大約難免,而出現「大狀況」的機率雖小,也不是為零。 所以,民眾應該主動爭取疫苗的施打嗎?單從機率言,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有一個網友,曾看過我分享過這本書:「我用3萬元月薪,只買雪球小型股,狠賺3000萬」,他覺得這本書太誇張了!怎麼可能? 她說: 我月薪33000元,扣除房租、外食費、還要扣買衣服、日用品等,所剩無幾,每個月只有3000元了,都不太能存起來了,談股資,太奢侈了! 這的問題很有意思~說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
Thumbnail
最近ChatGPT吵著沸沸揚揚,一堆人說AI要取代人類,大家都要失業了,我先說,這件事在這幾年根本不可能,過個二十年也不太可能。接下來讓我說說自己的觀點。 AI是怎麼冒出來的 AI這門學問其實從195X年就已經奠定基礎了(雖然還有人說圖靈之類的,但我這要說是比較實際的),那時現在的主流之一類神經網路
Thumbnail
Tent camping under a big tree, campfire, starry sky, Milky Way clearly visible 我嚮往在那萬籟俱靜的夜裡~ 跟大自然的環境待在一起~ 如果能看看美美的星空,那就更棒了。
Thumbnail
照「集體免疫」的概念,在某一生活圈中,當然是要有一定比例的群眾施打過疫苗,才能減輕醫療相關單位的照護負擔。然而,從已知的資訊來看,「打疫苗」後的「小狀況」大約難免,而出現「大狀況」的機率雖小,也不是為零。 所以,民眾應該主動爭取疫苗的施打嗎?單從機率言,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