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是無邊的艱困:我們永遠都要對抗不公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貧窮議題,不只是關乎經濟,更是關乎人權。如果要為其下一個定義,我認為應求的不是精準,而是能夠在生命各方面指認出貧窮的影響。我很認同《窮忙》一書所述:

「貧窮是一個逐漸寬闊而無標記邊界的區域,這片艱困區比社會上的一般認知更為廣大。……我盡可能以應有的、不精確的方式來使用「窮人」這個詞,指個是經濟能力在最底層,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問題。」

貧窮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世界各地人們的真實生活。而認知不是憑想像,《真確》中提出的四個收入水平分級,還有dollar street網站能夠使我們清晰地看見

不同收入層級的人真實的生活型態:

第一級:赤貧階級,每天能賺1美元。需要走一小時取水,以木柴生火,土地貧瘠、沒錢讓小孩打抗生素。(現約10億人) 

第二級:每天能賺4美元。取水只要半小時,能夠買雞生蛋,以及涼鞋、腳踏車、塑膠桶,有桶裝瓦斯(不必撿柴),小孩能去讀書,晚上能趁有電時看書,但電力不夠穩定到能供給冷凍櫃。萬一不幸生病可能得賣東西治病,因此落回第一級。(現約30億人) 

第三級:每天有16美元。有水龍頭,不必去打水。供電穩定,可以有冰箱保存食物,能買摩托車通勤上班,可以存更多錢,即使生病買藥也不會落回第二級。小孩中學畢業後可以做比自己更好的工作,也許到海邊旅行。(現約20億人) 

第四級:每天能賺超過32美元。接受國民教育,每月可以吃大餐,能買車,家中有熱水,可以搭飛機出國度假。(現約10億人)

各國不同收入家戶 真實的生活樣貌

各國不同收入家戶 真實的生活樣貌

而現在身處臺灣,正在這篇文章的你我,其實處於全球的前七分之一。其實在科技發達的現代,我們擁有冰箱、手機,簡直比50年前的人類「富裕」太多。然而,如同《真確》作者所說,「不公平一直存在著,我們永遠都要對抗不公平。」雖然生活品質已經有所提升,然而資源分配無法達到平等,也沒辦法真正實現正義。

而社會福利制度對於資源重分配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讓我們思考

貧窮線訂定的兩種方式:

絕對貧窮:以維持最低生活水準所需的金額做為貧窮線,根據人的生存需要,如飲食、居住、衣物等基本日常開銷來計算,會因應通膨、隨時間與環境變化。

相對貧窮:能夠維持生計,不代表有夠好的生活品質。目前臺灣是根據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的中位數,劃定出相較於大眾,個體在社會中的經濟狀況標準。

現今,以全球的格局來看,各國致力於打擊赤貧(第一、二級,絕對貧窮)。而臺灣的社會福利政策,則是旨在縮小貧富差距(相對貧窮)的問題。

raw-image

貧窮的成因

接著,你可能會問,我們對抗不公平的原因是什麼?要如何著手?

社會學有幾個理論/觀點來解釋貧窮的成因,可分為兩種:

微視觀點:即聚焦於討論個人的特質。

鉅視觀點:也就是關注整體環境、結構面的問題。

微視:個人歸因

以個人歸因來解釋貧窮,主要探討的焦點在於個體本身的能力、態度等,例如「人力資本論」便是認為個人缺乏足夠的工作能力,知識或技能等,因此無法取得足夠薪資的工作。而另一觀點「性格缺陷論」則認為落入貧窮是因為缺乏動機,不夠勤奮或者有不當的態度或價值觀等等。然而這樣的現象在非貧窮者身上亦能觀察到,因此不能作為唯一的原因,仍須把格局放大來檢視結構性的問題。

鉅視:環境歸因

以環境歸因來解釋貧窮,是認為個人的貧窮是受其成長的環境、社會經濟結構因素所影響。

首先,社會資源由少數菁英掌握,貧窮者對資源分配沒有影響力。「機會限制論」指出自由市場與資本主義的社會經濟制度,使特定階級、性別、年齡等成為從事產業的限制。

而「貧窮文化論」則解釋貧窮家庭之中,較低的人力資本使下一代缺乏適當機會,進入好的學校、工作,進而獲得高所得。而教育投資不足易造成造成階級複製的現象。最後,長期無法取得主流價值成就,也使貧窮家庭產生因應無助的文化與價值觀,這些皆使出身於貧窮家庭的人難以脫離經濟困境。然而,這些問題的脈絡環環相扣,難以解釋這樣的文化是原因,抑或是結果。

對於社會問題的認知常常是困難而相互矛盾的,因此在不同觀點間轉換才是更全面的作法。無論是關注個人面的微視觀點或是探討社會結構面的鉅視觀點,都能延伸出能夠推動改變的切入點,既要填補結構面的缺陷,也要考量個人面的心理、思維。

結論

很多貧窮高危險族群具有多面向特質交織,在生活中被各種面向的匱乏宰制,使其雖然已經很努力想改變但還是無法脫貧,如單親家戶(沒有時間教養下一代,唯一經濟支柱)、高齡(可能缺乏健康與工作的人力資本)、居住條件不佳(影響健康或工作狀態)等等。最後,我想說,貧窮有時候像滾雪球,可能一開始只是不小心失足滑了一跤,在高速下墜時做出當下可以做的最佳決定,可能正確,可能錯誤,但都是當下取捨過的了。目前的社會安全網也許還不夠穩穩接住這些家戶的所有需求,但醫療、治安、社會的合作關係,如果能在這些方面指認出經濟條件的影響,並給予多一些支持,要停下龐大的雪球,就不會是不可能。


延伸思考:

  1. 貧窮和社會排斥之間是否存在相互關聯?貧窮如何影響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參與感?
  2. 你認為提高最低工資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嗎?
  3. 是否有必要重新考慮稅收政策,以更公平地分配財富?如果是,應該如何做?
  4. 你認為社會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在減輕貧困方面發揮了什麼作用?他們可以替代或補充政府的角色嗎?


avatar-img
14會員
35內容數
你將讀到的不是書評,也不是影評,而是一些新的思考切入點。這裡會有對多元議題的探討,在梳理議題脈絡後,會由此議題為核心,進行延伸討論,談談相關的文學與影視作品對此議題有什麼樣的闡釋,也會從不同視角切入,分享不同作品各自有什麼樣的觀點,而他們之間又是如何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雙眼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薩哈公寓》是韓國作家趙南柱書寫的反烏托邦小說,這本書揭示「貧窮」的人群受社會結構宰制的面貌。在「城鎮」之外,作者以曾經存在過的香港九龍城寨,以及俄羅斯北部的薩哈(Sakha)共和國為藍圖,建構了「薩哈公寓」,它是失敗者的放逐之地,也是唯一的通道與緊急出口。
〈形變〉是科幻小說集《摺紙動物園》中的一篇,我喜歡這個作者的巧思,他在這篇科幻小說中讓人的靈魂具現化成為實際可見、可以觸碰、有象徵意義的物體,也以這個物件為角色的個性奠定基調。這篇故事可貴的地方在於它對於「宿命」觀做了一個翻轉,讓我們思考:生命不必非得是特定的模樣。
《魔法滿屋》這部電影的核心主題是 ''You are more than your gift.'' (你比你的天賦還重要)。而今天,我想要藉這部電影跟你們聊聊「自己究竟有沒有『用』」的存在焦慮,以及肯認自我價值的方式。
當我思考生命,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生與死,以及其間從不停止呼吸、心跳與思考的幾十年光陰。 然而若往下思考,生命為什麼會值得珍惜?我們擁有時間,但要如何在時間流逝的同時感覺生命的意義?而更本質的說,人之所以為人究竟有什麼意義?
古館春一的漫畫《排球少年!!》不只是熱血運動漫,而是沒有超能力的人生修煉之途。 我想跟你們分享,排球少年何以在我心中成為「人生導師」那樣的存在。在我碰到挫折時,我會召喚那些少年們揮汗或流淚的時刻,憶及他們的精神態度,就能夠告訴自己要繼續往前走。
陳宗暉《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獲2020 Openbook 好書獎的年度中文創作獎,並於2021年獲臺灣文學獎之蓓蕾獎。這本書談到生命、疾病、家庭、友朋、自我與環境等主題。作者從身處的時空中流出思考的河水,人事、感觸與體悟在其中交纏流動,順著他由文字連綴起的綿延川流,陳宗暉帶讀者徒步去到了更遠的地方。
《薩哈公寓》是韓國作家趙南柱書寫的反烏托邦小說,這本書揭示「貧窮」的人群受社會結構宰制的面貌。在「城鎮」之外,作者以曾經存在過的香港九龍城寨,以及俄羅斯北部的薩哈(Sakha)共和國為藍圖,建構了「薩哈公寓」,它是失敗者的放逐之地,也是唯一的通道與緊急出口。
〈形變〉是科幻小說集《摺紙動物園》中的一篇,我喜歡這個作者的巧思,他在這篇科幻小說中讓人的靈魂具現化成為實際可見、可以觸碰、有象徵意義的物體,也以這個物件為角色的個性奠定基調。這篇故事可貴的地方在於它對於「宿命」觀做了一個翻轉,讓我們思考:生命不必非得是特定的模樣。
《魔法滿屋》這部電影的核心主題是 ''You are more than your gift.'' (你比你的天賦還重要)。而今天,我想要藉這部電影跟你們聊聊「自己究竟有沒有『用』」的存在焦慮,以及肯認自我價值的方式。
當我思考生命,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生與死,以及其間從不停止呼吸、心跳與思考的幾十年光陰。 然而若往下思考,生命為什麼會值得珍惜?我們擁有時間,但要如何在時間流逝的同時感覺生命的意義?而更本質的說,人之所以為人究竟有什麼意義?
古館春一的漫畫《排球少年!!》不只是熱血運動漫,而是沒有超能力的人生修煉之途。 我想跟你們分享,排球少年何以在我心中成為「人生導師」那樣的存在。在我碰到挫折時,我會召喚那些少年們揮汗或流淚的時刻,憶及他們的精神態度,就能夠告訴自己要繼續往前走。
陳宗暉《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獲2020 Openbook 好書獎的年度中文創作獎,並於2021年獲臺灣文學獎之蓓蕾獎。這本書談到生命、疾病、家庭、友朋、自我與環境等主題。作者從身處的時空中流出思考的河水,人事、感觸與體悟在其中交纏流動,順著他由文字連綴起的綿延川流,陳宗暉帶讀者徒步去到了更遠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錢不夠用是貧,無路可走、無計可施、萬般委屈自己叫做窮。 現在的台灣,脫貧不用靠任何人,做個保全、全日清潔工,月收入也有四萬多,溫飽是沒問題的。 窮的處境就比較困難了,要嘛貴人扶持或者謀士相挺,否則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當對自己的生活有點迷惘時,先弄清自己是貧還是窮,要對症才能下藥。每個月存不了錢
Thumbnail
那些能翻身的貧民,其實在統計上是極少數,事實上,更多的窮人,他們因為被貧窮逼到沒有時間學習,最後就只能階級固化、世代輪迴。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追求什麼富裕?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做什麼扶貧工作? 要肯定一個家庭貧困的孩子的奮鬥,但輿論如果藉機將貧窮的狀態當成雞湯,那就把個案的價值和意義帶偏了
Thumbnail
過去十年在南美洲,每日生活費在5.5美元 (新台幣180元) 以下的貧窮人口比例正持續升高...
Thumbnail
## 窮人與富人之間的不同 ### 第一部份:出身環境 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異,首先體現在他們的出身環境。窮人通常出生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這些家庭可能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教育資源有限,生活環境惡劣。這些因素使得窮人從小便面臨各種挑戰,例如營養不良、健康問題,以及缺乏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貧窮的本質,分析了貧窮的因子,並強調了理財教育的重要性。理財知識的提升對未來收入增加和生活質量提升有著直接的影響。
社會上每個領域、情境都處處有不平等所在
Thumbnail
在貧窮盛行的地方,窮人沒有錢 如果人們都把他們餓肚子的原因全都用一個「窮」字、或是無可避免的天災來敷衍過去,這種單一故事的思考是非常恐怖的。這會讓人們忽略掉這些難民為何而窮的原因,而擅自把他們當作天生可憐的、沒有未來的,比我們低階好讓我們來發揮愛心去同情的一群人。 不生活在貧窮中應該是全人類的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如果)積累財富是出於生活上或物質享受上的需要,那麼不難想像,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的總經濟需求總可以在提高到某一點時得到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由於財富的爭奪實際上是以歧視對比為基礎的謀求聲譽的競賽,因此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並接近它是不可能的。
Thumbnail
在生活的洪流中,貧窮思維如同一股無形的潮流,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感知。貧窮本身並不可怕,這可能只是一時的低潮狀態,你該害怕的是否擁有貧窮思維,它不僅會使人蒙蔽雙眼,更可能讓我們低估未來成長和繁榮的無盡機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錢不夠用是貧,無路可走、無計可施、萬般委屈自己叫做窮。 現在的台灣,脫貧不用靠任何人,做個保全、全日清潔工,月收入也有四萬多,溫飽是沒問題的。 窮的處境就比較困難了,要嘛貴人扶持或者謀士相挺,否則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當對自己的生活有點迷惘時,先弄清自己是貧還是窮,要對症才能下藥。每個月存不了錢
Thumbnail
那些能翻身的貧民,其實在統計上是極少數,事實上,更多的窮人,他們因為被貧窮逼到沒有時間學習,最後就只能階級固化、世代輪迴。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追求什麼富裕?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做什麼扶貧工作? 要肯定一個家庭貧困的孩子的奮鬥,但輿論如果藉機將貧窮的狀態當成雞湯,那就把個案的價值和意義帶偏了
Thumbnail
過去十年在南美洲,每日生活費在5.5美元 (新台幣180元) 以下的貧窮人口比例正持續升高...
Thumbnail
## 窮人與富人之間的不同 ### 第一部份:出身環境 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異,首先體現在他們的出身環境。窮人通常出生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這些家庭可能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教育資源有限,生活環境惡劣。這些因素使得窮人從小便面臨各種挑戰,例如營養不良、健康問題,以及缺乏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貧窮的本質,分析了貧窮的因子,並強調了理財教育的重要性。理財知識的提升對未來收入增加和生活質量提升有著直接的影響。
社會上每個領域、情境都處處有不平等所在
Thumbnail
在貧窮盛行的地方,窮人沒有錢 如果人們都把他們餓肚子的原因全都用一個「窮」字、或是無可避免的天災來敷衍過去,這種單一故事的思考是非常恐怖的。這會讓人們忽略掉這些難民為何而窮的原因,而擅自把他們當作天生可憐的、沒有未來的,比我們低階好讓我們來發揮愛心去同情的一群人。 不生活在貧窮中應該是全人類的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如果)積累財富是出於生活上或物質享受上的需要,那麼不難想像,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的總經濟需求總可以在提高到某一點時得到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由於財富的爭奪實際上是以歧視對比為基礎的謀求聲譽的競賽,因此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並接近它是不可能的。
Thumbnail
在生活的洪流中,貧窮思維如同一股無形的潮流,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感知。貧窮本身並不可怕,這可能只是一時的低潮狀態,你該害怕的是否擁有貧窮思維,它不僅會使人蒙蔽雙眼,更可能讓我們低估未來成長和繁榮的無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