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走走看 ep. 8 軸線翻轉到哪裡了:西區門戶計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一座城市的門戶,是外地人抵達這座城市的起點。對臺北市而言,這個門戶就是台北車站周遭。台北車站一帶作為臺北門戶的歷史,可以回溯到清代鐵路開通時,陸運取代水運成為臺灣島內南來北往的主要交通手段。當時的台北車站就設立在臺北城外,現今台北車站附近。時間來到日本時代,砍掉重練的縱貫鐵道仍然選在此區域設站,直到百年過後的現在,台北車站一帶仍然是臺北市的門戶。二十世紀中葉,當臺灣進入大公路時代以後,台北車站周遭雖然並不鄰近高速公路交流道,但仍因為交通發達、人口聚集,成為各家國道客運設立台北站的主要地點。2009年,位於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交9的臺北轉運站啟用,更加確立這個交通節點的地位。2017年桃園機場捷運通車,讓「門戶」的概念再次擴張:外國旅客從桃園國際機場踏上臺灣後,搭乘機場捷運能夠直接到達的臺北端終點還是台北車站。外國旅客可以在這裡轉乘台北捷運(北捷)到臺北市的各個重要景點與商圈,但如果他們選擇住宿在台北車站附近,拖著行李箱回到地面,很可能會覺得這個臺北門戶實在是差強人意。走出台北車站西三門往西望,會發現忠孝西路與市民大道之間竟然如此空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台北車站西側的臺北行旅廣場。正在興建的大樓是皇翔台汽北站商辦。攝於2022年10月。

台北車站西側的臺北行旅廣場。正在興建的大樓是皇翔台汽北站商辦。攝於2022年10月。


西區門戶計畫現況

北起市民大道、南到忠孝西路,西起環河北路、東到中山北路,這個東西約1.4公里、南北約200公尺的長方形區塊,就是台北車站特定區的大概範圍,也是柯文哲市府在2015年提出「西區門戶計畫」的標的。範圍內的土地大多是政府所有,但分屬橫跨中央到地方的多個單位、整合困難,且西區門戶計畫提出當時還有不少既存建物,並不能視為單純的重劃區。經過大約七年的規劃與執行,台北車站特定區已有不少改變:

1.拆除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建立臺北行旅廣場

臺北行旅廣場,替代了已經被拆除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攝於2022年10月。

臺北行旅廣場,替代了已經被拆除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攝於2022年10月。

柯文哲市府剛上任,就拆除了完工卻未啟用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之所以無法啟用,是因為忠孝西路的車流量過大,位在路中央的公車專用道會嚴重影響車流。然而身為臺北市最重要的交通節點,此地的公車轉乘問題還是必須解決。既然不能影響忠孝西路的車流,就使用路旁的廣場用地吧!因此誕生的就是位在交8的臺北行旅廣場。從站前地下街的Z3出口回到地面,就能夠在此轉乘西向的公車。


2.北門重見天日&三井倉庫遷移

經過位移與重建的三井倉庫,朝西看就是臺北郵局和北門。攝於2022年10月。

經過位移與重建的三井倉庫,朝西看就是臺北郵局和北門。攝於2022年10月。

位在延平南、北路之間,忠孝西路南側的北門(承恩門),是臺北城5座城門當中唯一沒有被魔改的城門,保存著1884年建城當時的原貌,但長時間被忠孝西路高架橋遮蔽,難以看到全貌。西區門戶計畫在景觀上最大的影響,就是拆除忠孝西路高架橋讓北門重見天日,還一併調整了忠孝西路的線形,保留相當面積的廣場用地。現在,遊客可以相當容易的親近這座充滿歷史趣味的古城門。然而忠孝西路的線形調整,迫使三井倉庫(臺北記憶倉庫)必須向東移離原址,重建過程中也引來未完全按照原建築、蓋出「新古蹟」的批評。


3.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啟用&臺北工場修復中

市民大道邊這座還在修復的古蹟,就是鐵道部臺北工場。攝於2022年10月。

市民大道邊這座還在修復的古蹟,就是鐵道部臺北工場。攝於2022年10月。

與北門隔著忠孝西路、與三井倉庫隔著延平北路相望的,是位於塔城街以東、忠孝西路以北、延平北路以西、市民大道以南,D1西街廓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博館)」就是位在二二八公園裡那座讓「館前路」得名的博物館,鐵道部則是臺灣鐵路管理局(臺鐵)前身‧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是日本時代的臺灣鐵道管理單位。鐵道部歷經臺博館十多年的規劃與施工,終於在2020年對外開放。不過如果走出北捷北門站2號出口,會發現D1西街廓的最北邊還有一個區域圍著鐵皮,寫著「臺北工場」。這裡是松山菸廠北邊那座臺北機廠1935年啟用前鐵道部維修車輛的基地,目前還在修復中。


從以上3個例子,可以看到西區門戶計畫在交通和古蹟保存已經有明顯的進展,但真正受到矚目的並不是這些加總後高達14項的子計畫,而是名列第15~19的那5項:「土地開發建設」。

1.C1/D1土地開發案:台北雙子星

D1將矗立360公尺高的台北雙子星西棟。攝於2022年10月。

D1將矗立360公尺高的台北雙子星西棟。攝於2022年10月。

西區門戶計畫當中列出5項土地開發建設,每一件都是非常大規模的開發案,當中名列首位的是規模最大、劇情也最精彩的台北雙子星。台北雙子星早在2007年就已經徵求民間開發,預定與機場捷運一起在2013年完工啟用,沒想到卻陷入流標、得標者付不出保證金、繼續流標、得標者受中央審查失格的慘況,直到2019年才由藍天電腦‧宏匯集團與柯文哲市府簽約,設立專案公司、將案名定為「台北雙星」,進入設計與都市審議,預定今年內動工、目標2026年完工,時程之漫長堪比台北大巨蛋。台北雙子星位在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的C1與D1東街廓,地下部分已經完成,也就是機場捷運A1台北車站,C1將興建55層、約280公尺高的大樓,D1東將興建74層、約360公尺高的大樓,兩者完工後將是僅次於台北101的臺北市第二、第三高樓。前文曾分析過,臺灣的商用不動產有過失落的20年。台北雙子星在2010年前後之所以無法開發成功,很可能就是當時臺灣商用不動產慘況的縮影。不過在2016年以後,臺灣商用不動產急速升溫,就算遭遇COVID-19全球疫情的衝擊,仍然沒有逆轉趨勢,2022年現在的商用不動產仍然是供不應求,台北雙子星可望扮演那個關鍵的供給。關於台北雙子星的來龍去脈,值得完整的開箱報告來介紹。


2.市議會舊址設定地上權案

舊市議會已拆除,接下來將進行新建工程。攝於2022年10月。

舊市議會已拆除,接下來將進行新建工程。攝於2022年10月。

臺北市議會舊址位在忠孝西路‧中山南路口的西南側,與臺北市政府舊址(原臺北州廳,現在的監察院)隔著中山南路相望。2017年決定民間開發者後,同樣遇到得標者財務出問題無法開發的狀況,後由海悅國際接手,目標同樣是2022年開工,因規模較小,預定2025年可完工。此案預計由20層、17層的兩棟建築組成,包含商辦與回饋公眾的臺北城市博物館。與我們介紹過的皇翔台汽北站相同,本案原本也有規劃旅館,預定引進經營三井OUTLET及LALAPORT購物中心的那個三井旗下的三井花園飯店,然而已經隨著開發者換手而終止。這個案例也能看出COVID-19全球疫情對商用不動產開發的影響。


3.臺北郵局公辦都市更新案

臺北郵局都更完成後,正前方的天空將完全被新大樓遮蔽。攝於2022年10月。

臺北郵局都更完成後,正前方的天空將完全被新大樓遮蔽。攝於2022年10月。

緊鄰北門的臺北郵局俗稱北門郵局,是西區門戶計畫中另一個都更大案,由最大地主中華郵政主導,預計保留臺北郵局的古蹟,並利用南邊空地興建兩棟分別高50層與30層的大樓,容納各金融監理機關及商辦,古蹟部分則轉型為郵政博物館。此案已經延宕多年沒有實質進展,最主要的隱憂是兩棟摩天大樓對北門景觀的衝擊。日後如果完工,從北往南看北門就會難以避開這兩棟大樓。如果反過來從南往北看,則會難以避開台北雙子星。土地開發牽涉到新臺幣數百億元等級的利益,台北車站徒步圈以大眾運輸導向的觀點來看也值得更高強度的利用,但如何兼顧都市景觀無疑是個難題。對於臺北市居民來說,最佳策略無疑是趁北門周遭相對空曠的時候,好好走走逛逛,留下照片與回憶。


4.E1/E2都更案

預計高強度開發的北側土地,現況有不少樹木。攝於2022年10月。

預計高強度開發的北側土地,現況有不少樹木。攝於2022年10月。

與財政部臺北國稅局隔著忠孝西路、與鐵道部隔著塔城街相望的,是位於西寧北路以東、忠孝西路以北、塔城街以西、市民大道以南,E1、E2的臺鐵閒置土地。此地與隔壁的鐵道部一樣曾經是臺鐵的中樞,但大部分建築已卸下現役身分,成為歷史建築。同一街廓的西北角,還有荒廢多年的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的舊址。以一個坐擁雙捷運出口(北門站1號、3號出口)的街廓來說,這裡的荒涼程度真的是臺北第一。不過就在今年,在臺北市政府轄下的行政法人‧臺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的主導下,已經幫最大地主臺鐵找到民間開發商‧冠德建設並完成簽約,預定進入設計與都審階段,2025年動工、2030年完工。這個街廓將分成兩個部分,東南側因為有數座歷史建築,將在保存歷史建築的狀況下做低密度開發;西北側則將進行高密度開發,初步規劃興建29層商辦、28層商辦及10層住宅共3棟建築物。


5.西寧大樓及洛陽停車場都更案

量體龐大且相當老舊的西寧大樓,就位在忠孝橋橋頭。攝於2022年10月。

量體龐大且相當老舊的西寧大樓,就位在忠孝橋橋頭。攝於2022年10月。

西寧大樓位於昆明街以東、洛陽街以北、西寧南路以西、忠孝西路以南,包含市場、電子商場及國宅;洛陽停車場與西寧市場隔著昆明街相望,位在環河北路以東、昆明街28巷以北、昆明街以西、忠孝西路以南,是一座大規模的立體停車場。兩棟建築的屋齡都在40年左右,距離法定年限都還有十多年,但因為結構不符標準,提前成為都更的對象。西寧大樓及洛陽停車場的總面積將近2萬平方公尺,比台北雙子星的D1西或臺鐵E1/E2還大,因此在西區門戶計畫只先列出「開發先期規劃可行性評估」,並非做到完。這個案件牽涉數百戶國宅住戶,又有市場重建的議題,對於這8年間投入大量社會住宅建設與市場改建的柯文哲市府來說可能不是太大的挑戰,更可以是融入社會福利設施的案例,但隨著年底市府換代,能否順利推動還很難說。


逐步成真的西區門戶計畫

從以上5件土地開發案的進度,可以發現未來10年內,西區門戶計畫的地貌將有非常巨大變化,原本空曠的土地將引入更多工作與購物人口,讓臺北市最大交通樞紐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地主與開發商的利益分配、古蹟保存與都市開發的並存、交通壅塞與空氣汙染等議題,勢必都是開發者無法逃避的挑戰。隨著柯文哲市府即將卸任,棒子將交到下一屆市府手上。以西區門戶計畫的重要性,無論是哪一組候選人當選,勢必都會繼續推動相關內容,尤其是已經與民間簽約的開發案。只不過這位新市長就算能夠順利坐滿2屆8年,恐怕也無法看到西區門戶計畫全數完成。期待新市長能夠繼續改善這個獨一無二的區域,讓臺北市民與外縣市居民、外國人能對臺北市有更好的第一印象。


(本文完)

本篇為《雙北偶爾桃開箱指南》出版專題內.公開文章

感謝閱讀,希望你喜歡、甚至有所收穫。 歡迎追蹤帳號、以及訂閱我們的專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角落世界的沙龍
31會員
40內容數
居住在大台北生活圈、或對於這片區域有興趣的你,歡迎來看看我們對於這個都會未來的觀察與整理。以我們的視角微縮、分拆整個大台北,提供一點客觀事實但佐以一匙未來想像,在審慎考量成長潛力的同時、擺盤出我們能嚮往的生活風格
角落世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23
明年底,興建7年的捷運三鶯線就要完工、2024年上半年通車。對北大特區而言,三鶯線會是通勤萬靈丹嗎?本文帶你認識北大特區的現況、三鶯線通車後即將發生的改變、三鶯線無法解決的難題,以及「北大特區2.0」麥仔園都市計畫。
Thumbnail
2022/10/23
明年底,興建7年的捷運三鶯線就要完工、2024年上半年通車。對北大特區而言,三鶯線會是通勤萬靈丹嗎?本文帶你認識北大特區的現況、三鶯線通車後即將發生的改變、三鶯線無法解決的難題,以及「北大特區2.0」麥仔園都市計畫。
Thumbnail
2022/10/16
淡海新市鎮是新北市三大新市鎮之一,聯外交通卻如一場惡夢。2022~2026年的這任新北市市長,將有望替「淡北道路」及「淡江大橋」這兩項重量級聯外交通建設剪綵。究竟淡海新市鎮的現況如何,又將在這兩大建設啟用後有那些改變?這兩項都是公路,難道軌道交通已經沒有後續?本文將一一抽絲剝繭。
Thumbnail
2022/10/16
淡海新市鎮是新北市三大新市鎮之一,聯外交通卻如一場惡夢。2022~2026年的這任新北市市長,將有望替「淡北道路」及「淡江大橋」這兩項重量級聯外交通建設剪綵。究竟淡海新市鎮的現況如何,又將在這兩大建設啟用後有那些改變?這兩項都是公路,難道軌道交通已經沒有後續?本文將一一抽絲剝繭。
Thumbnail
2022/10/10
信義計畫區開發瀕臨飽和之後,臺北市需要另一個新都心,分散既有城市核心的人流,避免所有的人車都卡在原有的市區裡。扛下這個重責大任的,就是以南港為核心的東區門戶計畫。本文依照東區門戶計畫的官方分項,但你看每個項目的現況。你會發現,東區門戶計畫的完成度高的超乎想像!
Thumbnail
2022/10/10
信義計畫區開發瀕臨飽和之後,臺北市需要另一個新都心,分散既有城市核心的人流,避免所有的人車都卡在原有的市區裡。扛下這個重責大任的,就是以南港為核心的東區門戶計畫。本文依照東區門戶計畫的官方分項,但你看每個項目的現況。你會發現,東區門戶計畫的完成度高的超乎想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問卦] 8年台北市改變了什麼 作者:AE86 (藤原豆腐) 1、拆除 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 2、拆除 忠孝西路引道(六天內拆除完畢) 3、改善 北門周遭路型 4、重建 北門廣場 5、新增 台北車站 行旅廣場 6、改善 西區人行道 7、更新 台北市全區鉛管(維護市民建康) 8、重建 重陽
Thumbnail
[問卦] 8年台北市改變了什麼 作者:AE86 (藤原豆腐) 1、拆除 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 2、拆除 忠孝西路引道(六天內拆除完畢) 3、改善 北門周遭路型 4、重建 北門廣場 5、新增 台北車站 行旅廣場 6、改善 西區人行道 7、更新 台北市全區鉛管(維護市民建康) 8、重建 重陽
Thumbnail
說到台北的知名地標,台北101應該是公認排在榜首的指標性建築。不過,如果最近幾年你有踏進這裡,應該會發現有些地方正在蓋新大樓,加上部分建築位在台北101附近、高度都不低,因此這些建築完工後,原本遠眺信義計畫區常見的一根竹子景象,到未來會有不同的樣貌。那目前有哪些建築正在興建?進度如何?以及我們把視野
Thumbnail
說到台北的知名地標,台北101應該是公認排在榜首的指標性建築。不過,如果最近幾年你有踏進這裡,應該會發現有些地方正在蓋新大樓,加上部分建築位在台北101附近、高度都不低,因此這些建築完工後,原本遠眺信義計畫區常見的一根竹子景象,到未來會有不同的樣貌。那目前有哪些建築正在興建?進度如何?以及我們把視野
Thumbnail
古代人們安家落戶辛苦經營後,修築城牆防護天災人禍,有了城門和城樓,方便了進出交通和瞭望守衛。若干年後,卻成為都市發展和交通的障礙,城牆拆除改成陽關大道,城門僥倖留下,也只能成為歷史的回憶。
Thumbnail
古代人們安家落戶辛苦經營後,修築城牆防護天災人禍,有了城門和城樓,方便了進出交通和瞭望守衛。若干年後,卻成為都市發展和交通的障礙,城牆拆除改成陽關大道,城門僥倖留下,也只能成為歷史的回憶。
Thumbnail
這陣子討論很久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終於定案,過程中交通界內部有不少討論,對於這項議題也有不同的意見。 對於沒有參與這個案子過程的人,以現有公共政策透明程度,很難去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因此只能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提出個人的看法。
Thumbnail
這陣子討論很久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終於定案,過程中交通界內部有不少討論,對於這項議題也有不同的意見。 對於沒有參與這個案子過程的人,以現有公共政策透明程度,很難去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因此只能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提出個人的看法。
Thumbnail
信義計畫區開發瀕臨飽和之後,臺北市需要另一個新都心,分散既有城市核心的人流,避免所有的人車都卡在原有的市區裡。扛下這個重責大任的,就是以南港為核心的東區門戶計畫。本文依照東區門戶計畫的官方分項,但你看每個項目的現況。你會發現,東區門戶計畫的完成度高的超乎想像!
Thumbnail
信義計畫區開發瀕臨飽和之後,臺北市需要另一個新都心,分散既有城市核心的人流,避免所有的人車都卡在原有的市區裡。扛下這個重責大任的,就是以南港為核心的東區門戶計畫。本文依照東區門戶計畫的官方分項,但你看每個項目的現況。你會發現,東區門戶計畫的完成度高的超乎想像!
Thumbnail
「西區門戶計畫」是柯文哲市政府訴求的主要政績,但是台北雙子星至今還沒有動工,其他大型都更案也都看不出進度。八年了,除了一開始拆掉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後來拆掉忠孝橋引道,西區門戶計畫到底還有哪些成果?本文帶你回顧「軸線翻轉」的過去,並展望下一個即將超級有感的八年。
Thumbnail
「西區門戶計畫」是柯文哲市政府訴求的主要政績,但是台北雙子星至今還沒有動工,其他大型都更案也都看不出進度。八年了,除了一開始拆掉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後來拆掉忠孝橋引道,西區門戶計畫到底還有哪些成果?本文帶你回顧「軸線翻轉」的過去,並展望下一個即將超級有感的八年。
Thumbnail
本文轉載自台北村落之聲。台北村落之聲是城市與大家的有機發聲體,藉由網站, 為城市的大小事發聲, 也讓關心城市空間的你我互通消息。
Thumbnail
本文轉載自台北村落之聲。台北村落之聲是城市與大家的有機發聲體,藉由網站, 為城市的大小事發聲, 也讓關心城市空間的你我互通消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