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仁
▲5月25日在美國舊金山「反對孟山都」遊行。(I Lov Monkeys 攝)
每個國家多少都會有抗議事件。不過全球各地在今年5月25日同日舉行一項活動,總人數超過200萬人,分布6大洲52國家430個以上的城市;共同的抗議對象是同一家私人公司「孟山都」,這可是破天荒頭一遭。
孟山都創立於1901年,賣的是人工甘料糖精(Saccharin);其後陸續推出不少「有名」的產品,包括:多氯聯苯、殺蟲劑、DDT、以及橙劑。橙劑是1960年代越戰戰場上美軍使用的落葉劑,也是造成越南許多畸型兒的元兇。孟山都這家跨國化工公司1970年代推出的嘉磷賽,是世界用量最大的除草劑;在我國以「年年春」,在歐美以「農達(Roundup)」的品牌行銷。
但是,除草劑的專利是有期限的。因此孟山都在1997到2002年期間,透過一連串的裁併過程,把農藥部門給拿掉,大量買進種子公司;專心經營農業生物技術,轉型成為全球最大的種子供應商、以及獨大的基因改造種子販賣者。孟山都右手賣抗除草劑的基改種子,左手賣嘉磷賽,可說是賺翻了。那麼,在商場上那麼成功的企業,為甚麼會成為眾矢之的呢?
▲美軍在越戰期間大量施灑橙劑,使得越南許多懷孕婦女產下畸形嬰兒。(emilio labrador 攝)
一.欺瞞
為了強力推銷嘉磷賽,孟山都到處廣告,說嘉磷賽比鹽巴還更安全,對鳥魚與哺乳類生物無害;在土中迅速分解,因此施用後不會污染土壤。後來各方的研究證實全為虛假,因之紐約州檢察官提告涉嫌不實廣告;法國法院更判欺瞞,罰孟山都15000歐元。
其次,孟山都宣稱基改作物可以提高產量,解決世界飢餓問題。該公司從2003年在印度推廣基改棉花,經過兩年,印度棉花總產量增加62%,就吹噓說是基改作物可以增產的證明。實際上,2005年印度棉花田中,基改品種佔有率只有5.6%。增產怎可能是種基改品種的緣故呢?栽培面積增加,才是主因。但孟山都就是敢用來做洗腦的工具。現在充分證據已指出:基改技術本身並沒有增產的效果,更不用說飢餓的國家都很貧窮,無力購買價格高出2-5倍的種子。
二.控制
孟山都挾其龐大的財力,滲透到美國行政、立法、司法、媒體以及學術界,乃至於其他國家,其影響力可說無遠弗屆。許多國家都規定:含基改成份的食品,必須加以標示。美國選民高達九成,也認為有知的權利。但中央行政、立法機關卻一直不採納。
去年加州舉行公投,本來贊成立法強制標示者高達67%。投票前孟山都集資3千500萬美元密集廣告,贊成者終以6%之差飲恨。今年四月歐巴馬甘冒不諱簽署了法案,其中一條被譏諷為:「孟山都保護條款」。依這條文,即使法院依法裁定某基改種子有健康風險不得種植,公司仍然可以要求暫時種植,讓公司有時間完成審核程序。
孟山都所申請的基改產品都能夠全部通過審核,主要是因為美國政府基改產品審核辦法的擬定者,就是孟山都的人。此人出入任職孟山都與美國政府至少五回,明顯違反旋轉門條款。他所訂的辦法,當然是有利於基改企業。雖然政府審查都認為基改食品安全無虞,實際上研究顯示:長期吃基改食品是有風險的。類似這樣的人數至少35個。這可以說明為何孟山都所以到處吃得開。
▲我們的玉米是新鮮、在地、無基改。(Crystal E Collins 攝 )
三.迫害
美國某電視台要播放不利於孟山都的紀錄片。放映前幾天記者被解雇、紀錄片再也沒公開過,只因為孟山都有辦法威脅到該電視台九成的廣告費。
科普刊物《科學美國人》報導過26位美國學者遞發匿名陳請書給環保署,控訴基改公司的控制,使他們無法研究基改作物的抗蟲能力、以及對環境的影響;至於論文發表也需經公司批准。美、法、英與阿根廷都有學者因為發表的論文不利基改企業,因此遭受毀謗、免職、論文無辜被撤掉,甚至於人身攻擊等的攻擊事件。這些案例都可以在《欺騙的種子》這本書看到。
恐怖的總和
孟山都等基改企業透過美國外交系統,強力推銷大家不喜歡的基改產品。「歐盟在2000年代禁止美國基改產品進口,後來美國透過WTO強迫歐盟重開大門;這當然讓歐洲人咬牙切齒。「維基解密」在2010年開始,就陸續把美國海外遊說的相關密件公開,包括:歐洲、非洲國家,以及梵蒂岡、紐西蘭,乃至於我國都是目標。我國行政、立法、學術與媒體都是遊說的對象。這讓各國有健康意識的人相當反彈。因此,當美國一位母親發起0525反抗孟山都運動,她以為最多3000人響應;沒想到透過網路,竟發展出這項全球矚目、我國也不落人後的活動,這是可以理解的。▋
-------------------------------------------------------------------------------------
*本文轉載自:
郭華仁2013全球反基改作物:為何孟山都成箭靶?中學生報 2013-06-20,(040):4。其他資料可參考http://gmo.agron.ntu.edu.tw/noGM/ref.htm
*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最初專攻種子學,其後鑽研植物智慧財產權、生物多樣性法規等農業相關法律;近年來參與推動有機農業以及無基改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