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台北女子圖鑑》的台北女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台北女子圖鑑》終於上映。從宣布和《東京女子圖鑑》製作公司洽談翻拍開始,我便刻意避免接收與之相關的一切訊息,也打定主意不看這部戲。這絕不是我認為台北女子的故事難登大雅之堂,相反地,我正是感受到「訴說台北女子故事」之迫切,才排斥這部企圖借助《東京女子》話題度來創造收視率的作品。果不其然,開播之後觀眾的砲火猛烈,從人物、場景、劇情到時空安排等無一倖免於批評指教,一部戲遭到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無死角的挑剔,在台灣影劇史上恐怕也是空前絕後。
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在震耳欲聾的砲聲中,我感受到的正是「你沒說好我的故事」的失落。當年看完《東京女子》之後,我也曾尋思要如何說一個台北女子的故事?但我的劇情很快就歪樓成為「在紐約/巴黎/倫敦/的台北女子」。這能稱之為《台北女子圖鑑》嗎?還是我應該反其道而行,寫一部「移居OO(任填一台灣鄉鎮名)秘境台北人好吃驚」,挖苦一下在台北土生土長的自己「不接地氣」?第一條故事線裡的台北,是西半球巨型都會的衛星城市,當中生活的人們面目自然模糊。第二條故事線裡的台北人,就是容易大驚小怪、說一口字正腔圓的國語,覺得美國很近、花蓮很遠的傢伙。在這兩條故事線當中,都缺乏對於台北這個城市具體性格的描述。
說實話,我自己也是在來去台北與大蘋果之後,才開始思索如何訴說台北的故事,以女性的角度?經過這些年,我好像只能回答「台北不是紐約/巴黎/倫敦」。在生活中,特別是飲食上,卻又時常到處尋找台北裡的「印度/越南/泰國/日本」。這世界上最難認識的,就是自己。《台北女子圖鑑》說台北故事也許不算成功能引起廣大共鳴,但我希望類似的嘗試不要停止,有朝一日我們終能認出自己的本來面目。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30內容數
這裡是藝術家小孩的玩耍園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余安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晨六點左右被地震搖醒,感覺晃得厲害,勉強拖著酸痛的身軀下床、拉開房門,到客廳打開鐵門然後蹲在玄關,幸好很快就停止搖晃,回房看到枕邊人睡得依舊香甜,我實在累壞了,也沒叫他就返回夢鄉。 十點多在家庭群組裡,妹妹問候大家是否平安,說她家只有她一人被搖醒;我說我家也是;爸說他先醒來,再把媽叫醒,弟弟則是
今晚中秋家庭聚餐後,照例切幾個月餅共享,這次家裡收到日資飯店的月餅、台北老牌飯店的廣式月餅、高雄名店綠豆椪和鳳梨酥,加上弟弟帶回的法國奶油特製的蛋黃酥,還有我的冰沙餡餅,陣容頗為壯觀。爸爸回憶起一九六三年葛樂禮颱風侵襲北台灣,一家靠月餅撐過水災的故事。 這個西北颱帶來超大雨量,導致石門水庫洩洪,讓
家裡的筆電已經用十年,最近運轉速度越發拖沓,原本嫌麻煩而不想更換,直到上個月辦公室電腦換新,才感覺到新舊款電腦的差距,並積極著手汰換舊筆電。 上次買筆電已是十年前,CPU等重要零件的規格已改朝換代好幾回,所以首要任務是調查當前筆電的主流規格。透過隊友介紹,我直接參考一位專門透過網路銷售組裝電腦並提
前天是九一一事件二十周年,媒體推出不少回憶當年的訪談或報導來應景,這讓我想起家中最先得知美國紐約世貿大樓被飛機撞上的人就是奶奶,因為她家的電視頻道,大多數時間都停在新聞台。起先我們懷疑老人家聽/看錯,至少半個小時後,才發現錯的是我們,真是尷尬。   我們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年代,臺灣只有三家無線電視
老奶奶是我們的曾祖母,1949年她和爺爺、奶奶一起來到臺灣,大約在姑姑念中學時過世。 老奶奶在懷爺爺的時候,先生就過世了,所以爺爺是遺腹子。幸虧當時老爺爺生意上的合夥人同意資助他們生活費與爺爺的教育費,每年過農曆年,老奶奶都要陪爺爺去合夥人家裡,向合夥人報告當年的學習成績,據說進門前,老奶奶會讓爺
奶奶說原本她不想和爺爺來台灣,她的家人都在上海,自己有工作,暫時和丈夫分別,生活應該沒有大礙。但爺爺的直屬上司出面說服她,強調「這次不是對抗入侵的外國人,而是內戰,會持續很久」。奶奶半信半疑,最終同意和爺爺來台灣。他們都沒有預料到,這一去就是四十多年,而且,他們待在一個和他們對歷史的認知南轅北轍之島
今晨六點左右被地震搖醒,感覺晃得厲害,勉強拖著酸痛的身軀下床、拉開房門,到客廳打開鐵門然後蹲在玄關,幸好很快就停止搖晃,回房看到枕邊人睡得依舊香甜,我實在累壞了,也沒叫他就返回夢鄉。 十點多在家庭群組裡,妹妹問候大家是否平安,說她家只有她一人被搖醒;我說我家也是;爸說他先醒來,再把媽叫醒,弟弟則是
今晚中秋家庭聚餐後,照例切幾個月餅共享,這次家裡收到日資飯店的月餅、台北老牌飯店的廣式月餅、高雄名店綠豆椪和鳳梨酥,加上弟弟帶回的法國奶油特製的蛋黃酥,還有我的冰沙餡餅,陣容頗為壯觀。爸爸回憶起一九六三年葛樂禮颱風侵襲北台灣,一家靠月餅撐過水災的故事。 這個西北颱帶來超大雨量,導致石門水庫洩洪,讓
家裡的筆電已經用十年,最近運轉速度越發拖沓,原本嫌麻煩而不想更換,直到上個月辦公室電腦換新,才感覺到新舊款電腦的差距,並積極著手汰換舊筆電。 上次買筆電已是十年前,CPU等重要零件的規格已改朝換代好幾回,所以首要任務是調查當前筆電的主流規格。透過隊友介紹,我直接參考一位專門透過網路銷售組裝電腦並提
前天是九一一事件二十周年,媒體推出不少回憶當年的訪談或報導來應景,這讓我想起家中最先得知美國紐約世貿大樓被飛機撞上的人就是奶奶,因為她家的電視頻道,大多數時間都停在新聞台。起先我們懷疑老人家聽/看錯,至少半個小時後,才發現錯的是我們,真是尷尬。   我們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年代,臺灣只有三家無線電視
老奶奶是我們的曾祖母,1949年她和爺爺、奶奶一起來到臺灣,大約在姑姑念中學時過世。 老奶奶在懷爺爺的時候,先生就過世了,所以爺爺是遺腹子。幸虧當時老爺爺生意上的合夥人同意資助他們生活費與爺爺的教育費,每年過農曆年,老奶奶都要陪爺爺去合夥人家裡,向合夥人報告當年的學習成績,據說進門前,老奶奶會讓爺
奶奶說原本她不想和爺爺來台灣,她的家人都在上海,自己有工作,暫時和丈夫分別,生活應該沒有大礙。但爺爺的直屬上司出面說服她,強調「這次不是對抗入侵的外國人,而是內戰,會持續很久」。奶奶半信半疑,最終同意和爺爺來台灣。他們都沒有預料到,這一去就是四十多年,而且,他們待在一個和他們對歷史的認知南轅北轍之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北漂在台北,一個人、一些故事。 台北市我成年之後居住的地方, 對於台北既熟悉又陌生。 台北,是台灣的首都。 台北,大稻埕、西門町是國中小教課書中, 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即民國初期繁榮的台北。 台北,是青春的歡笑與淚水。 然而,這些故事只是歷史洪流中的其中一頁。 因為第一次歷史走讀西
Thumbnail
不看任何書評,就進入了《台北故事》的世界,完全超乎我預設的精采程度,卻也讓人心痛地流下無聲的眼淚,悶悶沉沉的心酸與哀傷,真實而立體的氛圍與人物塑造,非常令人驚豔的一部小說。
Thumbnail
「你們台北人不懂什麼東西好吃。」 去到每一個古蹟景點,或是每一個有文化背景意義的地點,他雖然對於這些地點如數家珍,但每次話語的最後都會加上: 「台北沒有這樣的地點。」或是「你一定都知道台北有沒有這種故事背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倪莉討厭台北,這座城市會吞噬人性與夢想。她,是個決定離開的台北人。(【R18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恐怖片」。)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台北女子圖鑑》雖然評價蠻兩極的,但我覺得有許多可以深思的橋段。劇情大綱是一位台南永康的女生來台北打拚的故事,心得文會依照想聊的集數撰寫,可以直接挑選想閱讀的段落,會提及些微劇情,也會加上我主觀的想法,大家就保持開放的態度看看吧!
Thumbnail
本書以一位城市記憶守護者的角度出發,描繪了許多台灣文化資產的故事,有城市發展脈絡的故事,例如:台北城方位的演變考證、台北街道命名的由來。有保存的故事,例如:下半年打算開放預約導覽的台北機廠。有對於場所精神不同看法的故事,例如:因西區門戶計畫,於去年底已完成解體,打算遷移的三井倉庫。有連意象保
Thumbnail
不難看的一部電影,但就是少了什麼!而這少了什麼,大概就是許多台灣電影的現狀,說不上不行或很難看,有把故事講完,但哪裡就是覺得少了什麼~~而且這個現狀其實也很久了XDDD
Thumbnail
來臺北生活,人潮密集、交通壅擠、天氣潮濕,這些都是來自南部對臺北生活最大的不適應。然而,臺北也是個有趣的城市,充滿活力和各種新奇的事物。生活就像一場強姦,既然無力反抗不如好好享受。希望每個人都能用寬闊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北漂在台北,一個人、一些故事。 台北市我成年之後居住的地方, 對於台北既熟悉又陌生。 台北,是台灣的首都。 台北,大稻埕、西門町是國中小教課書中, 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即民國初期繁榮的台北。 台北,是青春的歡笑與淚水。 然而,這些故事只是歷史洪流中的其中一頁。 因為第一次歷史走讀西
Thumbnail
不看任何書評,就進入了《台北故事》的世界,完全超乎我預設的精采程度,卻也讓人心痛地流下無聲的眼淚,悶悶沉沉的心酸與哀傷,真實而立體的氛圍與人物塑造,非常令人驚豔的一部小說。
Thumbnail
「你們台北人不懂什麼東西好吃。」 去到每一個古蹟景點,或是每一個有文化背景意義的地點,他雖然對於這些地點如數家珍,但每次話語的最後都會加上: 「台北沒有這樣的地點。」或是「你一定都知道台北有沒有這種故事背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倪莉討厭台北,這座城市會吞噬人性與夢想。她,是個決定離開的台北人。(【R18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恐怖片」。)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台北女子圖鑑》雖然評價蠻兩極的,但我覺得有許多可以深思的橋段。劇情大綱是一位台南永康的女生來台北打拚的故事,心得文會依照想聊的集數撰寫,可以直接挑選想閱讀的段落,會提及些微劇情,也會加上我主觀的想法,大家就保持開放的態度看看吧!
Thumbnail
本書以一位城市記憶守護者的角度出發,描繪了許多台灣文化資產的故事,有城市發展脈絡的故事,例如:台北城方位的演變考證、台北街道命名的由來。有保存的故事,例如:下半年打算開放預約導覽的台北機廠。有對於場所精神不同看法的故事,例如:因西區門戶計畫,於去年底已完成解體,打算遷移的三井倉庫。有連意象保
Thumbnail
不難看的一部電影,但就是少了什麼!而這少了什麼,大概就是許多台灣電影的現狀,說不上不行或很難看,有把故事講完,但哪裡就是覺得少了什麼~~而且這個現狀其實也很久了XDDD
Thumbnail
來臺北生活,人潮密集、交通壅擠、天氣潮濕,這些都是來自南部對臺北生活最大的不適應。然而,臺北也是個有趣的城市,充滿活力和各種新奇的事物。生活就像一場強姦,既然無力反抗不如好好享受。希望每個人都能用寬闊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