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計畫、推薦函、備審裝訂?其實有些人並不適合特殊選才⋯⋯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是這樣,原本前三篇特選文都獲得了廣大民眾喜歡,陸續被轉載至高中生資訊網、拉課等網站,但還是有許多沒有提到的部分。 而特選生的問題總是很多,最近因本人同時在趕企劃書、申請備審、期中考等,被同樣問題問到太多次,整個感到快發瘋,所以特別用深夜時間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解決一些問題,另外越來越多人選擇特殊選才這個管道了,但實在有些人讓人很頭痛,或許這些人是某地區的佼佼者,然而要面對全台灣的特殊選才管道,其實是很困難的事情,這篇文很嚴肅的告訴你,什麼樣的人並不適合特殊選才(這些人請乖乖考學測)
除此之外,之前跟拉課合作舉辦的特殊選才講座(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內的問題在本篇文章中不會再提到

PART I 讀書計畫與修課藍圖的撰寫

首先是讀書計畫的撰寫,這部分之前似乎沒有提到,搞得大部分人就是問我這類問題。
重申一下之前去清大特選說明會時招策中心主任所說:我們並不好奇你多益要考多少分,我們想知道的是你除了課業之外要做的具體實現
讀書計畫重點在於課業之外,當然,課業穩扎穩打也是一個計畫之一,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被我列為其中一點,更重要的是除此之外的事情,例如:參與競賽(為什麼要參與競賽、參與什麼競賽),這部分我使用的是表格。
一個好的讀書計畫,要寫出執行的原因、具體實現
讀書計畫的撰寫我分成兩部分:表格與圖,如果申請的校系是單一校系,例如:中央中文系,那這個科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修課藍圖,我並不會特別做出一個圖來,但若是不分系,我會特別將很想要修的課寫出來,並寫出修課原因,如下圖:
清大修課計畫參考
但是必須得說,將大一到大四每一學期學分、必修、通識都算出來雖然是一個呈現方法,但也是最笨的方法,僅次於什麼都不說,所以我良心建議把想修的課寫出來就好,畢竟連我進入大學幾年都搞不懂學校修課規定,更何況高中生?與其花這時間研究課表怎麼排,倒不如花更多時間在修備審上。
這時候就會有人問了,課程要怎麼找?學校一定會有課程表的,要不然你以為我們怎麼選課XD
以交大為例,這是交大的課程時間表(別再跟我說陽明交大,我申請時寫交大!)
點進去後可以看到各種按鈕,我自己會優先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課程的歸類是屬於哪一個科系,例如資財系就是屬於管理學院,但是也得注意,大學的開課單位有時候是亂掛的,例如設計的課由應藝所老師開課,卻掛在建築所上(舉例),所以開課單位只是一個可參考的方式。
要怎麼有效且快速找到自己想要上的課,其實建議從必修的開課中心開始找,必修中你有興趣的課程,相信同一個開課單位也會開類似的課。

PART II 推薦函問題

推薦函要給誰寫?推薦函重要嗎?

我得說,在台灣社會中,推薦函非常不重要,然而在台灣以外的地方,推薦函甚至能夠決定你能不能進入一間大學、一個企業工作。
這裡有幾個例子,第一個例子來自於我聽聞的例子。有一名資工相關的同學在特選時找上唐鳳寫推薦信,唐鳳大家想必是知道的吧?但最後他還是沒錄取。
另一個例子有上報,一名學生找上了圖書館阿姨,圖書館阿姨夠特別吧?阿姨只是寫出了一些非常樸實無華的事實而已,最後這名學生錄取了(新聞在這裡)。
也就是說,其實在台灣,即使你認識總統,你也不一定能上,即使你找門口打掃阿姨寫推薦信,你也不見得不會上,重點是找一個熟悉你、知道你的人(但好笑的是,知道你的人最後寫出來的推薦信也是基於你給的備審,寫出來跟不知道你的人差不多XD)。
所以別再糾結推薦信要給誰寫了,有人寫就好了XD
推薦信找誰寫不重要,不必為此窮盡人脈請託,也不應將其當作垃圾隨意處理。

推薦函裝訂?

推薦函如果有規定彌封,就代表推薦人在寫完之後要放入信封並在信封口蓋印章、寫上自己的名字,以確保這份推薦函不會被其他人打開。
如果沒有任何規定,就裝到信封中就可以了。

推薦函內容?

推薦函內容就是使勁誇自己,把自己的優點講出來,將自己優秀經歷寫成一篇文章,用另一個人的角度來描述自己。
所以很多人會遇到老師跟你說,你自己寫好後由老師負責修改、簽名,這很正常,因為我剛寫完一份比賽推薦函,老師也要求我自己寫。
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寫,其實可以參考一下網路上的,我通常不會推薦大家用網路例子,但推薦函這個東西用網路找例子是最快也最容易的。

PART III 裝訂

裝訂也沒說哪一種特別好,但是我知道把備審一頁頁裝進去資料夾的行為讓人感到很無奈,親戚是教授,他表示這樣的備審呈現方式只是造成他的麻煩,因為有時候他會想寫筆記記錄,但使用資料夾的結果是,他並不能寫任何字!
我的裝訂方式是膠裝,只有其他有利資料有裝成本,其他部分因為每個學校都不一樣(自傳、申請動機、讀書計畫),所以這些資料我分成自傳、申請動機與讀書計畫兩份,堆疊整齊後在角落用釘書機釘起來而已。
還有一個問題是:

百川的手寫自傳到底該怎麼呈現?

我的想法是,只要能呈現出內容,甭管你用衛生紙寫都可以,當然因為本人的偏執想法,所以我在百川自傳呈現方式還是去了書店尋找比較精細、磅數高、有撒銀箔紙的紙來寫,還用了半透明紙將自傳裝訂好當成外面的包裝。
但其實真的,只要能呈現出自傳內容,你的優秀即可

PART IV 封面、封底

我一直在強調,封面不要放學校照片,沒有什麼特別原因,因為醜。
實際上我在申請任何一間學校時,都是用類似的封面——以草稿紙為底加上該科系的名字的書法字以及自己的名字、申請科系、這份資料是什麼。
倒也不用特別寫「申請人:XXX(OO高級中學)」,封面簡單清爽就可以了,當然也可以做出讓人很驚訝的那種封面,但封面其實真的不是那麼重要,封底更不用說,我直接留白了。

PART V 百川的修課規定

百川的修課規定在申請時大家都會大概了解,然後錄取之後又會發現其實根本不了解。
之前其實講得還蠻清楚的了,百川的修課規定主要是補充學分+核心必修+系定必修(專題、百川學堂、人經)+校定必修(通識、外語、體育、服學)
除了以上學分以外,都是屬於選修的部分,選修就是自由發揮,各位可以選擇學校任何一門課,只要這門課讓你選,在寫修課藍圖的你,我相信你並不需要知道這門課會不會被擋修、適合哪一個年級修、需要什麼前提能力,在寫備審時你只需要知道你想修什麼課、為什麼就可以了。
舉例來說,我的核心領域是財務金融,我的補充學分是29學分+核心必修30學分+系定必修(專題4+6學分、百川學堂大一上下學期共4學分、人經大二上下學期共4學分)+校定必修(基本素養通識、核心領域通識、體育0學分、外語如二外與英文、服務學習一二),將這些學分修完之後都是我可以運用的學分。

那所謂跨領域、雙核心是什麼呢?

所謂跨領域指的是你除了核心必修以外還有修其他領域,稱之為跨領域,然而其跨領域定義模糊,多半就是有修另一個核心的課程就稱為跨領域。
百川的修課其實都是跨領域學程,所以今天有人問到為什麼財務金融核心是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那是因為財務金融這個核心是由資財系開出來的,就如資工系開出資工核心的概念一樣,當然並不是每一個跨域學程都有對應的科系,有些核心就是由兩到三個以上的系所合開的。
如果想要跨領域證明,必須申請學校的跨域學程
百川每一個人進入之後就會有原先申請時的核心領域,並沒有修課規章所說開學前二週選定專業,如果想要轉專業,要等到每一個年級的下學期才能夠申請,例如大一下、大二下,轉核心也有成績的門檻,需要欲轉領域三門課80分以上才能夠申請(當然我覺得這個門檻有設等於沒設)。
百川每一個人只會有一個學位,並沒有說修雙核心你就有雙學位,例如我是財務金融核心,我最後會拿到管理學士,我另外向學校申請了人工智慧跨域學程,我並不會拿到人工智慧的學士,我只會在畢業證書上有註記說跨域學程人工智慧。想要雙學位,你要申請的就是雙主修,想要輔系,申請的就是輔系。
簡單來說,百川不過是一個擁有多元課程的普通科系而已。雙主修、輔系、跨域學程還是同一般科系,並沒有獨立的系統運作。
補充學分、修業規章在百川官網有,這裡也有連結

PART VI 不適合特選的人群們

其實這部分挺主觀的,但是每每提到這個話題,身邊的特選人們總會一口同聲的說:對!我也這樣認為!當然,這並不適用於所有學校,畢竟我與朋友們申請的學校無外乎五大、四中、各類國立學校與私立特別科系(ex世新廣電yyds),所以我們並不認為我們所思所想適用於所有學校,但也希望看完這部分的人能夠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如果你有以下問題,請改正,如果沒有,恭喜你!
我把不適合特選的人分成幾塊:經歷不符合、想像太豐富、沒有獨立思維三種人

1.經歷不符合

特選的人應該都會知道長浪計畫這個計畫,通常在決定學校前都會先想想看自己是不是適合這間學校,看過別人經歷之後多半會有所了解。
因為經營帳號的原因,時常收到某些人的私訊或匿名將經歷交給了我讓我「健檢」,時常看到有些人僅有校級的比賽,或僅有參加講座、營隊、校慶運動會賽跑的經歷,卻希望能夠申請交大、清大這些學校,說實話,只要有人問我相關問題,我都會回應,縱使此人並不適合某間校系,出於情理我通常不會多說,但時常被問到「學姊,你覺得這樣的經歷我會上嗎?」伴隨著精美的書審資料傳送過來,我一時之間真的不知道該跟你說「你不用想了,還是乖乖學測」這種話,還是鼓勵你繼續加油(雖然最後都會是跟你說你很棒加油)。
當然也不是說校級的經歷就不適合放,但請注意特殊選才的重點在於「特殊」,如果你只有校級的經歷,你並不能說服教授你足夠「特殊」,況且想想個申學生也不乏許多第一名,為什麼要在特殊選才錄取你呢?如若只是校級第一名,或許你是成為你們學校的佼佼者了,但卻並非是全台灣的佼佼者,想要在特殊選才錄取理想校系,你需要在該領域成為頂尖的人才。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經歷並不少也不多,平淡無奇,但具有一個特殊身份——「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對此,我了解的不多,但我認識有相關身份者同一般生,也就是即使沒有這層身份,教授還是會錄取他,所以我相信這類學生是可以與前面相提並論的。
當然,如果你問我校級經歷該不該放,我會跟你說,相關的放下去就對了,但,僅僅只是「相關」。

2. 想像太豐富

這些人來自於第一類人,或多或少也知道幾個,不過大多數的人對特選的態度都抱持著懷疑自我的心態。
為什麼會把這類人特別提出來說?只能說算是給一些人提個醒,當然如果看完這篇文你就能夠被提醒,那我相信你應該不會是第二類人。
這類人想像太豐富,也就是說,認為自己非常優秀,即使向我詢問問題時,也是抱著來炫耀自己的心態私訊我的,此時我能感受到問題非常的⋯⋯「敷衍」,這類人在個申中或許會被稱為有自信,但是在特選各種奇人匯集時,多半會被當成是高傲自大,尤其伴隨著經驗大多是第一類人的校級經驗來說,或是經歷太過普通之類的。
這類人平時會更喜歡說出自己正在做什麼、有什麼樣的目標,也不是說將自己目標說出來不好,反而是每天都說出自己的目標,最後並沒有實際達成或根本沒有實際動作,這樣的人來特選目的性太明確,就是考不上大學,其實教授、學長姐看在眼裡,還蠻清楚的。
抱持著僥倖的心態,想著說不定就會上的人,實屬想像力太豐富。

3.沒有獨立思維,不會動手查

相信很多人之所以知道特殊選才這個管道是因為老師不經意間說的,如若經由老師提點之後發現自己真的適合也就罷了,但時常會遇到一種人(尤其體制內學生),只知道師長叫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如果師長不叫你做事情,你就不會想到你該怎麼做、做什麼、可以這樣,這類人被我界定為比較被動的人群。
為什麼提到這類人?因為這類人特別不會動手查這個動作。他們並不會讀簡章,即使簡章說得非常清楚了,他們也總會有千奇百怪的問題,或是動手可以查找的資料,卻永遠要先問別人,例如:百川的四年不分系嗎?百川資料要交什麼?備審要印出來嗎?這些資訊不管在網路上、簡章上其實都寫的非常清楚。
此時也要complain一下,許多自稱是喜歡我或看過我文章的人,也會問我文章內的問題,讓我很懷疑你到底有沒有認真看,我把這類人也歸類於第三種。
特選生大多有自學的思維,懂的跳脫體制,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能做什麼,即便進入大學後很多人也會像普通學生一樣懷疑人生,但最起碼在高中時他們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如果你是個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會動手查、沒有自學精神的學生,那你就等於不會獨立思考,也就不適合來特殊選才。
只知道別人叫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要做,那最不適合特選。
最後,我所寫的幾篇文章都很歡迎各個網站的轉載,然而轉載前還是請先告知我,謝謝!
聯繫方式—
E-mail: [email protected]
IG: @ingaviva_
聯絡時請注意禮貌,謝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iva W
Aviva W
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在讀,分享對教育看法、各類評論、文學故事,立志推廣實驗教育、自主計畫。IG:@ingaviva_,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