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深刻的華語音樂劇是哪齣?我推薦"捕鼠記"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大家還記得上一次好好看一場藝文表演是什麼時候呢?

受到疫情的緣故,許多產業受到影響,在此受到最多衝擊的就是娛樂端產業,而本劇就是在這樣的艱難的時刻持續製作修改,中間遇到很多執行困難,最終在劇本定稿發展後三年受到文化部的肯定以及補助,在上周末於製作人家鄉的金東電影院進行首演。本劇製作人蕭柏凡亦是大學的好友,希望把觀劇的感動藉由文字分享給未能到場觀賞的朋友,同時可以反饋給這齣劇幕前幕後辛苦的藝文表演工作者。

raw-image


舉凡音樂劇,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百老匯的貓,或是歌劇魅影、悲慘世界、 鐘樓怪人等耳熟能詳的西方音樂劇,個人啟蒙則是高中音樂課堂介紹的 Gérard Presgurvic版本的羅蜜歐與茱麗葉,但是卻鮮少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華語音樂劇,

以臺灣來說更多是舞台劇居多。 音樂劇在詞曲的置入下,變成雙文本的藝術形式,製作人柏凡的母校國立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則是推廣培育此藝術形式為主的系所,劇後的各種感動也深深反映系所的扎實訓練,是個很精彩完整的作品。

回到故事本身,捕鼠記改編自1978年左右,金門因鼠疫肆虐,軍方要求每人每月都需要上繳老鼠尾巴的真實歷史事件,並以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小説聊齋誌異的《促織》作為故事原型,形成本劇的架構。劇中主角男孩就如同故事裡的蟋蟀,在悲劇發生後續默默幫助父母,形成呼應。也正因為帶有一點奇幻色彩以及非寫實夢境要素,更決定製作人以音樂劇作為本次故事的敘述形式。

整齣劇最印象深刻的是柏凡用兩種調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敘述時代環境背景時,採用的曲調較為低沉陰暗;而描述親人情感時,採用的曲調較為優美文雅。製作人在編曲時為了描述戰時肅殺的年代感,臨摩行軍進行曲的4/4拍做編曲,使觀眾在前面幾曲就必須馬不停蹄的快速帶入劇情,與演員一同感受到時代感的壓迫,也成功的讓觀眾沉浸其中。而在親情抒懷的曲風下,也不讓觀眾有一絲喘息,對比前面的曲風,雖然配樂以鋼琴輕柔優美旋律,但細讀裡面的詞曲獨白,其實藏著一種抑鬱或是對時代壓力的無奈,形塑另一種對比並且推進劇情,增添整齣劇更多的層次。

這樣的對比如同我們在歷史課本或是金門島上紀念館閱讀的正史文本,皆是以上位角度去闡述整個歷史事件發生,卻鮮少有市井小民的觀點或情緒能在字裡行間補述中間的人情冷暖,我認為這齣劇編劇成功利用常民的社會角色引發觀者共鳴,以音樂作為佐料,使觀者更能閱讀消化理解原先冰冷的歷史文本,是整齣編劇亮眼所在。

除了上述曲風對比定調了整場劇的氛圍,劇在短短70分鐘也成功地對個別角色有深刻的刻畫。如弟弟陳恩,以算術開啟本劇,用單純孩童的視角慢慢串聯各個劇中角色並延伸許多有趣的劇情。像老鼠擬人的橋段聽柏凡說是最後加的,但對我來說是另一種角色陳恩對此事件內心想法的投射,加入這樣的轉換,也讓拉大了觀劇的年齡層,讓小朋友也能輕鬆地融入劇情。

又如曲四<養老鼠>則是劇中第一個轉折處,也是本劇重要的推進鋪墊曲目,對比前面的沉重的軍樂曲風,配樂只剩簡單的鋼琴伴奏,優美抒情,從村長老陳孤獨的獨白,讓我們深入這位角色的情境,讓我們從對老陳在劇初協助村民代墊上繳尾巴的公眾形象,轉換成為了保護家庭的私人情緒,除了讓角色變得更立體,也讓觀者可以有投射角色的同理心。

另外讚賞本劇導演對於人員調度、場景轉換、及燈光控制的精準度都很有水準,也充分利用舞台空間,對比一般專業劇場的十字舞台,傳統劇院的場地更考驗導演對場地利用及演員走位的精準度,如利用舞台上下表現金門防空洞的內外,並且走入觀眾增加戲劇的帶入感。而劇中每個過場都透過演員自帶的小道具使場景精準到位,透過墊高的箱子,強調軍人威權下冷眼旁觀一切的畫面感,又如站哨的軍人搬運簡單的迷彩布簾框架,以及角色侷促的動作比擬成軍事碉堡。同時導演在劇場人員編制不足下,把資源用到最大化,如有一幕媽媽從對話角色漸變融入了背景演員,用肢體去強調父親內心的掙扎,除此之外,劇本也有許多巧思及彩蛋,但就期待製作人能在臺灣場為讀者揭曉><。

本劇無論在劇本、音樂以及史實脈絡都做了精準的詮釋,也為金門戰爭歷史增加了另一種理解方式,希望若在介紹後對本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他們的粉書哀居粉專『奇幻歷史音樂劇《捕鼠記》2022 金門場』,更期待有朝一日,柏凡可以能在臺灣更高表演殿堂原班人馬且原汁原味的演出,或是有更新的作品跟大家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5會員
697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今年台中歌劇院與活性界面共同製作的百老匯搖滾音樂劇《近乎正常》為英文版的授權重製,是台中歌劇院「NTT夏日放/FUN時光」系列的一部份。個人認為這是今年看過的音樂劇中最令我驚豔的一齣,可惜買的是末場的票,暫時沒機會推薦大家來看。
Thumbnail
今年台中歌劇院與活性界面共同製作的百老匯搖滾音樂劇《近乎正常》為英文版的授權重製,是台中歌劇院「NTT夏日放/FUN時光」系列的一部份。個人認為這是今年看過的音樂劇中最令我驚豔的一齣,可惜買的是末場的票,暫時沒機會推薦大家來看。
Thumbnail
來金門看土生土長的音樂劇附贈無邊際的藍天與耀眼的焦陽(!)喔 就直接去買票了吧?
Thumbnail
來金門看土生土長的音樂劇附贈無邊際的藍天與耀眼的焦陽(!)喔 就直接去買票了吧?
Thumbnail
56屆金馬獎開幕表演,一開場就帶給觀眾滿滿的好萊塢
Thumbnail
56屆金馬獎開幕表演,一開場就帶給觀眾滿滿的好萊塢
Thumbnail
🌿「講袂完的人名 ~ 說不盡的劇情,故事攏發生佇遮,毋知是人生如戲 ~ 抑是戲如人生 」 來賓介紹👏👏👏 -- 真的是好萊塢的演員:謝孟庭 -- 真的是好萊塢的製作經理:毛毛 趕快鋪個紅毯給兩位~😏😏😏 《台灣有個好萊塢》掀開那一段年代 📽 📽 📽
Thumbnail
🌿「講袂完的人名 ~ 說不盡的劇情,故事攏發生佇遮,毋知是人生如戲 ~ 抑是戲如人生 」 來賓介紹👏👏👏 -- 真的是好萊塢的演員:謝孟庭 -- 真的是好萊塢的製作經理:毛毛 趕快鋪個紅毯給兩位~😏😏😏 《台灣有個好萊塢》掀開那一段年代 📽 📽 📽
Thumbnail
前情提要: 捕鼠記改編自1978年左右,金門因鼠疫肆虐,軍方要求每人每月都需要上繳老鼠尾巴的真實歷史事件,並以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小説聊齋誌異的《促織》作為故事原型,形成本劇的架構(黃敬棠2022/10/21,於Q&A金大建築系刊)。 若錯過《捕鼠記》全球唯一的3場公演,請先讀過敬棠學長的精彩
Thumbnail
前情提要: 捕鼠記改編自1978年左右,金門因鼠疫肆虐,軍方要求每人每月都需要上繳老鼠尾巴的真實歷史事件,並以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小説聊齋誌異的《促織》作為故事原型,形成本劇的架構(黃敬棠2022/10/21,於Q&A金大建築系刊)。 若錯過《捕鼠記》全球唯一的3場公演,請先讀過敬棠學長的精彩
Thumbnail
大家還記得上一次好好看一場藝文表演是什麼時候呢? 「捕鼠記」這齣劇編劇成功利用常民的社會角色引發觀者共鳴,以音樂作為佐料,使觀者更能閱讀消化理解原先冰冷的歷史文本,是整齣編劇亮眼所在。
Thumbnail
大家還記得上一次好好看一場藝文表演是什麼時候呢? 「捕鼠記」這齣劇編劇成功利用常民的社會角色引發觀者共鳴,以音樂作為佐料,使觀者更能閱讀消化理解原先冰冷的歷史文本,是整齣編劇亮眼所在。
Thumbnail
繼續來清空草稿夾……呵! 終於!讓我趕搭上了台灣音樂劇三部曲之一《四月望雨》的現場啦!這次總算等到了期待的音樂劇在臺中歌劇院演出,真的已經很厭煩為了看戲南北奔波,有夠噴錢有夠累人。 這場演出可以算是子子目前看過的台灣音樂劇現場,觀賞體驗最棒的一次,歌手演員的演出演唱都無可挑剔,音響的表現也很舒服,其
Thumbnail
繼續來清空草稿夾……呵! 終於!讓我趕搭上了台灣音樂劇三部曲之一《四月望雨》的現場啦!這次總算等到了期待的音樂劇在臺中歌劇院演出,真的已經很厭煩為了看戲南北奔波,有夠噴錢有夠累人。 這場演出可以算是子子目前看過的台灣音樂劇現場,觀賞體驗最棒的一次,歌手演員的演出演唱都無可挑剔,音響的表現也很舒服,其
Thumbnail
絮叨一下: 記憶雖被塵封,因緣回頭挖掘,彌足珍貴!走過的歲月,留下的足跡,樣樣精彩。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戲劇以人生為藍圖,人生以戲劇為慰藉,亙古不變。就算是皇權時代,也沒脫離這樣的窠臼,王族貴冑的宅第戲台,後花園人生;民間的野台戲展演,在在體現草根生活。時至50年代,我們也追劇的! 廣播劇
Thumbnail
絮叨一下: 記憶雖被塵封,因緣回頭挖掘,彌足珍貴!走過的歲月,留下的足跡,樣樣精彩。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戲劇以人生為藍圖,人生以戲劇為慰藉,亙古不變。就算是皇權時代,也沒脫離這樣的窠臼,王族貴冑的宅第戲台,後花園人生;民間的野台戲展演,在在體現草根生活。時至50年代,我們也追劇的! 廣播劇
Thumbnail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8/02) 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台語電影蓬勃發展,所有電影人的心中願景就是不羨慕好萊塢,因為台灣那時候的電影界就是台灣好萊塢。 那個年代還是看電影前要先唱國歌的年代。
Thumbnail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8/02) 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台語電影蓬勃發展,所有電影人的心中願景就是不羨慕好萊塢,因為台灣那時候的電影界就是台灣好萊塢。 那個年代還是看電影前要先唱國歌的年代。
Thumbnail
就近幾年音樂劇發展而言,那些沒有資源的、沒有名氣的創作,卻比檯面上一般人所熟知的主流音樂劇要精采許多:或許是意識到自身困境(缺乏適合音樂劇演出的場地,製作期程過於壓縮……,認清在此刻的台灣,如他國般產業化、規格化的大規模音樂劇製作是種奢求,由大轉小,改走游擊戰路線,試圖自絕境逢生。
Thumbnail
就近幾年音樂劇發展而言,那些沒有資源的、沒有名氣的創作,卻比檯面上一般人所熟知的主流音樂劇要精采許多:或許是意識到自身困境(缺乏適合音樂劇演出的場地,製作期程過於壓縮……,認清在此刻的台灣,如他國般產業化、規格化的大規模音樂劇製作是種奢求,由大轉小,改走游擊戰路線,試圖自絕境逢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