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書籍,我想來分享一下 讀懂一本書。
書籍分享 :
在本書中我覺得重點在於了解 :
這本書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哪裡?
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作者想表達的。
作者在開始時先講述了,為什麼要閱讀?
閱讀有什麼好處,對作者自己的影響,以及一些大家對閱讀的誤解,
接著講述單純的閱讀(觀光式學習)與說書、分享書籍(沉浸式學習)的差異,
單純的閱讀,可能看看就過了,
而當你需要把這本書說給別人聽或是分享的時候,
你會想盡辦法抓出這本書的重點。
作者提供了一些方法,如何找出書中的意義、脈絡?
並用自己找到的意義、脈絡,
再去重新整理並構想出自己要如何講述,
在整理的過程中,不斷的詢問自己,
重點在哪裡?
我真的理解了嗎?
我要如何表達才能讓大家都理解書中的意思?
書中舉了什麼假設、理論?
如何推理、論證...等,
整個過程就是不斷地抓重點、重新整合,
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接下來作者分享了他找書的原則及方法,
什麼樣的書籍是值得分享的,
他是否有科學根據,
有沒有工具及方法,能讓你去實踐與實作,
以及如何找到一本好書,書版社、推薦人、作者....等。
接著是,分享書籍時,
1. 不要在分享的過程中加入過多的個人主觀意識
例如書中說了A觀點,但是你不認同,
就開始批評作者的A觀點,然後各種闡述自己的觀點。
你可以不認同作者說的觀點,但是不該過多的加入自己的觀點,
你分享的是書籍,主角是這本書籍。
2. 不要離題
就像你找了一本書籍是在說出遊資訊,
結果你卻扯到其他方面,例如健身或是美食,
那會讓人覺得所以這本書到底是在說什麼?
3. 再創作,而不是摘要,引用不要超過內容的10%
要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而不是列舉書中的方法1、方法2、方法3,
過多的列舉、摘要會像在念課文。
引用部分需斟酌,不宜過多。
最後作者公開分享了他的心智圖,
作者分享書籍的方式,是讀完之後休息一兩天,
接著拿起空白紙開始一頁一頁重新翻看,
並且在翻看的過程中,
不斷想辦法用自己的文字、言語去描述,
要如何表達這部分?要如何讓讀者理解?
並繪製心智圖。
個人心得 :
以前我覺得,閱讀是一件私人的事情,並不會想要去分享,
自己看著開心,就當給自己長知識,
但後來發現,書看了、道理好像也懂了,不去理解、實作,
那這些知識也不過就是過眼雲煙,
僅僅是停留在,好像知道了、以為我懂了的階段。
讀懂一本書,
作者在書中講述了自己的說書經歷,思考方式,
說書、找書的方法以及說書對他的影響等等。
也是因為這本書,讓我想試著去讀懂一本書,
而不再是觀光式的 : 喔這本書我看過了,
就大概在講什麼(通常與書背後的簡介差不多),
但實際內容再說什麼?沒印象...
我也曾經想過,要一周讀一本書或是兩周一本,
但是通常都是買了第一周看了、第二周...有點累了,
上班就好累了,為什麼回家還要看書?
反正我看不看也沒人知道、也對別人不重要,
那我何必為難自己呢?然後就放置了。
所以也算是想藉著這樣的平台與機會,去分享,
也給自己一點動力,試著使用書中的方法去閱讀、實踐並分享,
讓自己能夠達到,不僅僅是閱讀,更多的是實踐與思考的沉浸式學習效果。
最後,書中有提到一些不錯的書籍,
一開始會先從書中提到的書籍裡找有興趣的來分享,
也歡迎大家留言區回覆想看我分享的書籍,或是推薦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