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自信(1)-是接受自己可上可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學時,我在一位通識課老師身上學到很多受用的人生觀,她是一位國文老師,卻能把世說新語、史記、虯髯客傳等等過去所學到又臭又文言的古文像講故事般融合到,對生命、對自我價值觀選擇的各種可能性,引發對各種觀點的碰撞。其中,我印象最深刻、老師說的一句話是:「真正的自信,是接受自己可上可下」。

  不難想像,樂觀的人不會一直樂觀、平步青雲的人也不會一路順遂,堅強的人不會永遠堅強,「變」是世界上不變的原理,但人往往害怕改變。而在個人中心學派中也強調,人除了追求自我實現,也追求一致性(congruence),包括真實(realness)與真誠(genuineness)。當自我與理想我或應該我有很大的差距,就容易有憂鬱或焦慮的感受產生。另外,在控制理論說到,人們在一般情況下會傾向使用初級控制(primary control),是指說靠自己的能力掌控和蓋改變外在的環境、處理問題等;但當遇到某些情況無法使用初級控制的話,便會使用次級控制(secondary control),就是透過改變自己內心的價值觀、想法、步驟等來因應難以改變的情境。當會變化是一件世界正常運作的規則,而人不太喜歡變化、喜歡傾向採用初級控制時,面對外界的各種難控的情境和不確定性就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不舒服;甚至是因為害怕改變自己的形象(樂觀、堅強、自信......等),需要另外花心理資源來維持形象還有花在擔心害怕的部分,因為那種刻意地維持讓不一致性的感覺在內心深處漸漸擴散。

  在這個時代,能接收變動、不確定性已經是基本適應法則了,那對於自己呢?是否能接受自己有各式各樣的情緒?可以既痛苦又幸福?相信柔弱中自有一股力量勝剛強呢?......華人文化有獨特的「陰陽辯證觀」,相信否極泰來、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陰陽互相包容著並協抗著方為和諧,因此研究發現,我們比西方人更能接受正負向情緒共存、這方面的心理適應能力較好。我想自我狀態的變動也是如此。當因為外在環境變動、面對不確定、不能掌控的境界時,花了大量的心理資源去處理外在變動及訊息,又有誰的內心能夠不驚不變呢?(大概除了有修行的法師們吧!)雖然有些人可能有來自外界的期許和壓力,不能就此讓狀態、心力掉下,若連自己的想法都無法接納自己真正的狀態,這樣的不一致感又會占掉更多資源,就會讓內心更加的不適了。(當然必要的時候,可能真的需要一點心理資源來維持、撐住外在的行為或執行,但至少在心理層面能夠好好守護那僅剩的資源並找機會填滿它)

  現在有點忘記當時老師是怎麼解釋那句話的,現在只能藉由各種在跟經驗融合的心理學的知識、觀點來重新理解、闡述這句話。只記得當初也很認同一直都很自信、只強調人生如何成功、一直都說很正向的人總給人假假的感覺;反而像個有智慧的老人(?)在不論是在低谷或高峰中,都能坦然承認接受、不焦慮不害怕才是讓人嚮往的境界吧!當然這只是我所選擇相信的價值觀,相信還是有一些人有心力能持續鞭策自己或享受在不鬆懈所換來的成就感上。下一篇,會再分享關於自信另一面的觀點,也會稍微與最近的狀態做連結。


-願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好好看見並照顧內心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AD-avatar-img
2022/10/24
我認為不論壓力來自內在或是外在,都可以容許自己的狀態因而有所起伏,只有接受了自己是會受到打擊的,才可以真的坦然,而後面對真相。
avatar-img
心理系照姐的沙龍
4會員
15內容數
2023/01/12
  2022的年尾內心上有很多的轉變,好像又更認識自己多一點了。最大的環境改變莫過於上研究所,而且還是在離家300多公里的台北,離開我好喜歡好喜歡的高雄。雖然跟我熟的朋友知道,我在高雄的時候也沒多喜歡回家,但漂到越來越遠的地方,真的,心越來越容易迷失,在城市中迷失了自己,我才知道原來我有時候,並不是
2023/01/12
  2022的年尾內心上有很多的轉變,好像又更認識自己多一點了。最大的環境改變莫過於上研究所,而且還是在離家300多公里的台北,離開我好喜歡好喜歡的高雄。雖然跟我熟的朋友知道,我在高雄的時候也沒多喜歡回家,但漂到越來越遠的地方,真的,心越來越容易迷失,在城市中迷失了自己,我才知道原來我有時候,並不是
2022/12/05
不只是因為血清素不足,或是大腦神經學就能解釋,我們知道的實在是太少太少了。唯有這些人願意告訴我們他們的生命故事,才有機會真正知道原因。
2022/12/05
不只是因為血清素不足,或是大腦神經學就能解釋,我們知道的實在是太少太少了。唯有這些人願意告訴我們他們的生命故事,才有機會真正知道原因。
2022/11/20
最近真的發生了好多事,課業上開始感覺有點挑戰、技能考試和兼職實習醫院面試結果不順遂,多了很多學習上的、生活上的醒思,不得不改變的那種狀態。又開始不斷的跟自我對話、跟親近的人訴苦,學著自己暫時放下不安,享受完成一件件事情後,稍微鬆一小口氣的小確幸。至少很清醒地知道,現在不是最困難
2022/11/20
最近真的發生了好多事,課業上開始感覺有點挑戰、技能考試和兼職實習醫院面試結果不順遂,多了很多學習上的、生活上的醒思,不得不改變的那種狀態。又開始不斷的跟自我對話、跟親近的人訴苦,學著自己暫時放下不安,享受完成一件件事情後,稍微鬆一小口氣的小確幸。至少很清醒地知道,現在不是最困難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隨著年紀慢慢長大 每個階段的自己都會有不同的面貌
Thumbnail
隨著年紀慢慢長大 每個階段的自己都會有不同的面貌
Thumbnail
這裡要先說明.何謂心.心=你的意識=你的理性(可以控制的)受你的生長環境.你的教育水平.你的道德倫理.等等一切的影響.........那我們該如何提升.............. 首先你要有一顆願意成長的心.然後要有願意相信的理念........我要成長我就相信... 相信甚麼呢?.......真理
Thumbnail
這裡要先說明.何謂心.心=你的意識=你的理性(可以控制的)受你的生長環境.你的教育水平.你的道德倫理.等等一切的影響.........那我們該如何提升.............. 首先你要有一顆願意成長的心.然後要有願意相信的理念........我要成長我就相信... 相信甚麼呢?.......真理
Thumbnail
不管身在何種環境,每個人都希望改變一些方面,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我們要明白,必須在改變可掌握的事物同時,接受無法改變的現實。這種平衡是掌握內在力量的關鍵。
Thumbnail
不管身在何種環境,每個人都希望改變一些方面,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我們要明白,必須在改變可掌握的事物同時,接受無法改變的現實。這種平衡是掌握內在力量的關鍵。
Thumbnail
「心適力」是指那些能幫助我們在這複雜多變的世界中應付自如的必要天生技能。 心適力的旅程中我們第一步是接受變化和不確定性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培養一種靈活心態,讓自己的想法、感覺與行動保持彈性的能力,努力經營以下四大支柱,可以幫助你渡過人生途中遇上的任何考驗。
Thumbnail
「心適力」是指那些能幫助我們在這複雜多變的世界中應付自如的必要天生技能。 心適力的旅程中我們第一步是接受變化和不確定性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培養一種靈活心態,讓自己的想法、感覺與行動保持彈性的能力,努力經營以下四大支柱,可以幫助你渡過人生途中遇上的任何考驗。
Thumbnail
微笑是一種態度,生活是一種選擇 快樂並不是在外面,它是在你心裡面 心沒有問題,一切都沒有問題,心轉變了,世界也會跟著改變。 心態一轉,格局便不一樣,人生也會因此而豁然開朗。 心態決定了選擇,選擇決定了行為,行為成為習慣,習慣則造就每個人的一生。 你如何看待自己,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有外在的障礙
Thumbnail
微笑是一種態度,生活是一種選擇 快樂並不是在外面,它是在你心裡面 心沒有問題,一切都沒有問題,心轉變了,世界也會跟著改變。 心態一轉,格局便不一樣,人生也會因此而豁然開朗。 心態決定了選擇,選擇決定了行為,行為成為習慣,習慣則造就每個人的一生。 你如何看待自己,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有外在的障礙
Thumbnail
分析自我狀態(應然/實然、自信/自卑或偏執等),認識特殊心態,金句選集。
Thumbnail
分析自我狀態(應然/實然、自信/自卑或偏執等),認識特殊心態,金句選集。
Thumbnail
以前我覺得自信是天生的,有些人一生下來就擁有自信,而自信讓他們看起來那麼樣的光彩迷人、有魅力;所以一直認為自信離我很遙遠。 我覺得可以分為兩個面向: 攸關行動;這部分取決於你對自己的信任和對自己能力的掌控度。 你想想怎麼樣的人會讓你信任他? 你內在是怎麼跟自己對話的? 是正向的還是負面的?
Thumbnail
以前我覺得自信是天生的,有些人一生下來就擁有自信,而自信讓他們看起來那麼樣的光彩迷人、有魅力;所以一直認為自信離我很遙遠。 我覺得可以分為兩個面向: 攸關行動;這部分取決於你對自己的信任和對自己能力的掌控度。 你想想怎麼樣的人會讓你信任他? 你內在是怎麼跟自己對話的? 是正向的還是負面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