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市場觀察解讀|現在的聯發科(2454)值得投資嗎?

更新於 2024/11/05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邏輯投資」專欄每月分享至少2-3篇「潛力股」分析。非訂閱戶可以閱讀公司、產業或產品介紹,訂閱戶可以閱讀個股分析、投資邏輯等更深入的價值內容。訂閱費用每月僅 99 元,能夠支持作者持續發掘有潛力的投資機會,歡迎訂閱!為避免錯過最新文章,請按下「追蹤」按鈕,並加入邏輯投資臉書按讚,將分享更多即時資訊、產業觀察與市場解讀!(專欄介紹及文章試閱請點這裡

各家調研機構陸續發布 2022 年第 3 季智慧型手機市場調查報告,而聯發科(股票代碼:2454)也在 10 月 28 日召開第 3 季法說會,今年截至 11 月 2 日止,聯發科股價「腰斬」50%,究竟聯發科還有沒有可能重返榮耀呢?讓我們檢視相關數據跟產業動態,看能否找到指引未來的蛛絲馬跡。

全球市場手機2022Q3出貨狀況

首先,先讓我們回顧第 3 季全球手機出貨狀況,資料來源為 Couterpoint Research
圖片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 手機出貨量:3.01億台|YoY -12%|QoQ +2%
  • 出貨增長(YoY)品牌:蘋果 +2%
  • 出貨衰退(QoQ)品牌:三星 -8%、小米 -9%、OPPO -23%、Vivo -23%、其他 -15%
首先要注意的是儘管手機出貨量有所回升,較上一季 2.94 億增加 2%,但這個季度仍是自 2014 年以來第 3 季度的最低水準,也低於第 1 季出貨量 3.26 億台。
出貨量比起上一季有增長的,只有蘋果iPhone跟三星,其他品牌都出現明顯衰退,顯示通膨、疫情、政治和經濟的不穩定等因素,仍持續壓抑消費者的換機需求與購買能力。

中國市場手機2022Q3出貨狀況

中國第 2 季因疫情導致上海封控,手機出貨量大幅衰退,而中國又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機市場,因此中國市場能否復甦,將是手機市場甦醒的關鍵之一。
圖片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 手機出貨量:約7,000萬台|YoY -12%|QoQ +5%
  • 出貨增長(YoY)品牌:蘋果 +6.8%、榮耀 +2.5%、華為 +4.8%
  • 出貨衰退(QoQ)品牌:小米 -18.6%、OPPO -24.1%、Vivo -24.1%、realme -43.1%
從數據來看,因大規模封控政策影響趨緩,2022Q3 中國手機出貨量有明顯回升,但仍低於 2022Q1 與前 2 年的平均水準,顯示封控政策帶來的經濟不穩定與消費信心低落,仍持續影響中國民眾的消費能力。
另外可以觀察到中國市場的手機出貨量,其季增幅度較全球市場更大,反映全球市場手機銷售受到通膨打擊相當明顯,也顯示下半年開始,全球消費性商品市場呈現「急凍」狀態,這讓手機庫存去化的速度較預期更長。
從上面的數字,可以發現手機市場其實仍持續放緩,第 3 季出貨量回升的主要原因來自上海封控結束,讓需求稍有恢復;另外今年 7 月中旬 Amazon 提前舉辦 Prime Day,或許也幫了一把。
然而,目前時序已邁入 11 月,油價從高點下滑但止穩於每桶 90 美元位置,CPI年增率仍然偏高,且聯準會 6 月、7月、9月各升息 3 碼(0.75%),急升的利率造成金融情勢緊縮,並持續打擊消費者信心,許多數據資料顯示,美國民眾消費仍偏向服務業,因此年底雖然是傳統消費旺季,但恐怕「旺季不旺」,難以期待手機需求能立即回升。

聯發科法說會

聯發科(2454)於 10 月 28 日召開第3季財報法說會,財報重要數字如下:
  • 營收:1,421.61 億元|YoY +8.5%|QoQ -8.7%
  • 營業利益:330.54 億元|YoY +12.9%|QoQ -15.6%
  • 淨利:310.85 億元|YoY +9.6%|QoQ -12.7%
  • EPS:19.54元|YoY +1.62%|QoQ -2.85%

  • 毛利率:49.3%|YoY +2.6 pt|QoQ +0 pt
  • 營業利益率:23.3%|YoY +1 pt|QoQ -1.9 pt
  • 淨利率:21.9%|YoY +0.3 pt|QoQ -1pt
從財報來看,雖然第3季獲利優於去年同期,但與第2季相比有明顯下滑,反映我們前面提到過的,手機市場正在走下坡,也造成下游業者對聯發科晶片的拉貨動能下滑。
但我們真正要關注的是手機庫存狀況,好消息是聯發科存貨金額略有下降,從2022Q2 914.1 億下降至 2022Q3 的 834.38億,但仍明顯高於 2021Q3 同期的 687.93億,管理層表示,雖然通路及客戶庫存端已接近正常水位,但因未來需求展望不明,客戶非常謹慎控管庫存,故預期第4季訂單將下滑。
也因為上述原因,聯發科下修 2022Q4 財測,季營收範圍估 1,080 億至1,194 億元,季減 16% 至 24%,年減 7% 到 16%,毛利率預估約 47% 至 50%,季減 -2.3pt 至 +0.7pt。另外全年營收年增率預估值也下修,原預估全年營收年增 17 至 19%,下修至 11 至 13%。

管理層觀點與展望

以下整理聯發科管理層在法說會提出的重要觀點與業績展望:
  1. 管理層表示,目前已看到部分客戶在第 4 季恢復部分拉貨動能,因此樂觀預期 2023H1 有機會看到更多回補庫存的需求。
  2. 市場關注聯發科在旗艦手機晶片 SoC 的發展狀況,管理層表示天璣 9000 與天璣 8000 系列手機 SoC 獲得市場肯定,公司預計於 11 月推出新一代旗艦級晶片(市場傳言名稱為天璣9200),預計於 2022 年底開始挹注營收。
  3. 預計 2022 年 5G 手機滲透率達 47至49%,2023年有機會達到54-56%。管理層預期將可持續在旗艦級與高階5G SoC市場提升市占率。
  4. 聯發科擬維持晶片定價穩定,並採用謹慎的價格策略,不會跟高通進行價格戰。
  5. 印度市場相比其他經濟體較好,明年印度5G滲透率有可能提升,但仍持謹慎態度,因歐美等發達經濟體需求仍不穩定,但一旦美元回落,發展中國家有機會恢復購買力與手機需求。
另外讀者不要誤以為聯發科的產品只有手機晶片SoC,下圖可以看到手機佔營收55%,另外還有 38%來自智慧終端平台(Smart Edge Platforms),這是指聯發科也積極拓展的WiFi、車載等相關業務,另外還有 7 %的電源管理晶片(Power IC)。
圖片來源:聯發科法說會簡報
其中智慧終端平台營收也是季減-9%,衰退原因在於電信商轉為保守並減少訂單,影響WiFi業務,另外平板電腦、Chromebook、顯示器業務也受到市況影響而需求下滑,但管理層表示在 5G modem 晶片取得明顯進展,且 WiFi 7 推動順利,已與多個全球客戶在運算、XR、IoT裝置等不同領域進行合作,佈局未來成長機會。
總而言之,聯發科的手機與消費電子相關業務在 2022Q4 仍不樂觀,公司也提前下調財測,但這些資訊已受到市場定價(Price In),所以真正要關注的是 2023 年手機需求能否復甦,以及是否有更多潛在機會。

高通(Qualcomm)財報電話會議

高通是 Android 智慧型手機晶片 SoC 大廠,也是聯發科的主要競爭對手,公司已與三星(Samsung)達成合作,並在旗艦手機晶片 SoC 市占率取得領先,而聯發科主要是在中低階手機晶片 SoC 獨占鰲頭。
也因為二者處於競爭關係,而高通剛剛於 11 月 2 日召開第 3 季財報電話會議,可以提供我們更多手機產業的前瞻指引,重點整理如下:
圖片來源:Qualcomm 高通官網
  • 2023年財年第1季(相當於2022Q4)營收預估 92 億至 100 億美元,低於前一季 114 億美元;Non-GAAP EPS 預估 2.25-2.45 美元,低於前一季 3.13 美元,反映對於 2022Q4 更加悲觀看待
  • 下調 2022 財年(至9月底)3G、4G、5G 手機銷量同比下降兩位數,其中包括 6 - 6.5 億台 5G 手機。
  • 中國受到疫情影響,加上供應鏈瓶頸、宏觀經濟環境惡化、消費者需求疲軟等因素衝擊,客戶端庫存水位偏高,為了調整庫存,已減少訂單。
  • 高階智慧型手機也看到需求疲軟的現象,並非只有中、低階手機需求出問題,因此預測下一季度營收進一步下降。
  • 通路中有 8 - 10 週的庫存需要去化,其中將有超過 50% 的庫存下降會發生在 2023 財年第1季(2022Q4),並認為 Android 手機庫存修正將再持續數季,悲觀預期將涵蓋整個 2023 財年(至2023年9月底)。
  • 高通表示一般第4季都是銷售旺季,因為有假期因素,但目前看到的是完全相反的場景,對於環境變化之劇烈感到吃驚。
  • Qualcomm 存貨金額年增 96%、季增17%,庫存天數 119天,高於前一季的103天。
  • 暫停對外招募人力,並且進行必要財務精簡措施。

手機市場現況與展望

聯發科、高通的觀點相同,雙方都認為 2022Q4 會是庫存修正壓力最大的一季,另外包括RF射頻晶片大廠 Skyworks、Qorvo 也都釋出類似觀點,認為 2022Q4 業績將有明顯衰退,但也預期之後 Android 手機出貨量將逐步回升,且 2023Q1 有機會看到拉貨回補動能。
另外,市場也傳出 iPhone 規劃降價促銷,以及向台積單砍單的消息,顯示消費力疲弱的影響,也已經向高階機種傳導,就連 iPhone 也無法倖免。
總體來看,整體手機市場都受到需求不振、高庫存的影響,各家大廠已經從第 3 季以及 10 月的訂單與銷售狀況,看到 Q4 儘管是銷售旺季,但需求仍然疲乏,因此普遍認為今年 Q4 將是手機庫存修正最嚴重的一季,並紛紛事前下調 Q4 財務預測。
至於 2023 年的展望,高通認為需求疲軟的程度會持續到 2023Q3,但其他業者認為 2023Q1 有機會看到庫存回補的一部份拉貨動能,且需求有機會逐步回升。
從年增率的角度思考,2022Q4 將看到明顯衰退,可能是手機出貨量的谷底,而 2023Q4 則有可能隨著需求回溫,加上基期效應以及銷售旺季影響,而成為當年度年增率最高的季度,加上大廠已經提前調降財測,市場已經逐步進行定價(Price-In),或許目前就是黎明前的黑暗,未來手機市場有可能逐漸走強。
接下來我們來探討聯發科的潛在成長機會,以及從過去歷史數據評估目前股價到底算不算低點。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363 字、8 則留言,僅發佈於邏輯投資-發掘投資機會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邏輯投資」發掘潛力股、營建股、定存股與冷門股,分享投資觀念、市場觀察與潛在風險,歡迎訂閱作者的投資專欄,每個月只要一個便當錢(168元)就能支持作者持續發掘投資機會,降低「韭菜率」,跨越投資痛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名軒(股票代碼:1442) 從 8 月底部 22 元,最高漲至 30.4 元,波段漲幅高達40%,但 10/7 衝高後大跌 5.32%,這是什麼原因?本篇文章將提供「邏輯投資」個人對於名軒建案獲利的分析與合理價估算,提供訂閱讀者參考。
近期重電族群股價拉回,而遠見雜誌也撰文批評台電的「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認為該計畫沒有真正解決電力供給的問題,到底該怎麼看待電網題材呢?本文將介紹台電的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並探討電網題材的增長可能性,並建議讀者可以趁股價拉回時逢低布局,參與產業的長期增長。
通膨會持續高漲嗎?美國聯準會真的會持續升息造成經濟衰退嗎?本文檢視影響CPI的細項資訊,推估美國通膨的未來可能走向,並提出對應的投資布局。
用央行資料投資台股?「邏輯投資」帶你用不同角度觀看央行的理監事會參考資料,一同發掘投資靈感。
經濟衰退會不會發生?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我們認為市場已經在為經濟衰退定價,而滿手現金的基金經理人與投資人,可能也會伺機布局,但該投資什麼呢?「邏輯投資」提出一些建議供讀者參考。
雖然台股、美股7月迎來一波反彈,但我們認為客觀因素讓這波反彈難以持續,投資人要做好準備,並注意可能到來的利空情境,包括通膨可能無法趨緩,以及庫存修正情形越來越嚴重。
名軒(股票代碼:1442) 從 8 月底部 22 元,最高漲至 30.4 元,波段漲幅高達40%,但 10/7 衝高後大跌 5.32%,這是什麼原因?本篇文章將提供「邏輯投資」個人對於名軒建案獲利的分析與合理價估算,提供訂閱讀者參考。
近期重電族群股價拉回,而遠見雜誌也撰文批評台電的「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認為該計畫沒有真正解決電力供給的問題,到底該怎麼看待電網題材呢?本文將介紹台電的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並探討電網題材的增長可能性,並建議讀者可以趁股價拉回時逢低布局,參與產業的長期增長。
通膨會持續高漲嗎?美國聯準會真的會持續升息造成經濟衰退嗎?本文檢視影響CPI的細項資訊,推估美國通膨的未來可能走向,並提出對應的投資布局。
用央行資料投資台股?「邏輯投資」帶你用不同角度觀看央行的理監事會參考資料,一同發掘投資靈感。
經濟衰退會不會發生?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我們認為市場已經在為經濟衰退定價,而滿手現金的基金經理人與投資人,可能也會伺機布局,但該投資什麼呢?「邏輯投資」提出一些建議供讀者參考。
雖然台股、美股7月迎來一波反彈,但我們認為客觀因素讓這波反彈難以持續,投資人要做好準備,並注意可能到來的利空情境,包括通膨可能無法趨緩,以及庫存修正情形越來越嚴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透過科斯托蘭尼的「雞蛋理論」,思考營建股當前的情勢與主要參與者為何,另外針對新美齊大股東「高美投資」加碼自家持股,探討背後更深層的影響股價因素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房地產市場近期變化的背後原因,分析了資金流動性和市場參與者的情緒對房價影響的重要性。從平均地權條例到新青安政策,再到限貸令的實施,這些政策如何影響投資者心理和市場供需結構,進而影響房價走勢。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對未來房市的清晰展望與投資策略建議,並提醒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上需持謹慎態度。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本文將探討融資租賃行業的定義與需求、中租-KY在中國的獲利模式與服務競爭力、中國融資租賃業的結構與現況、中租-KY在中國面臨的競爭與監管挑戰、「邏輯投資」電訪中租-KY的公司看法整理與個人評析、「邏輯投資」對於投資中租-KY(5871)的個人觀點。
Thumbnail
收益平準金、資本損益平準金不能全數被拿來配息喔,別被誤導啦~
Thumbnail
00936公告配息,盤中溢價將近6%。 投資人:老子有錢,買貴有何妨?  
Thumbnail
2024年,美國主要股指勇攀新高,投資者關於通膨與高利率的憂慮似乎已被對人工智慧的熱情所取代,牛市趨勢佔據了上風。 然而,股市的牛市究竟是什麼?面對這些新高點,投資者應該如何反應?本文將揭示股市牛市的技術性定義,講述如何交易於牛市,以及牛市對更廣泛經濟的含義。 牛市的定義與成因 從實證角度
Thumbnail
透過角度數據資料庫的市場調查,發現消費者喜歡購買「五福炒麵」的消費者高機率會搭配「香菇雞燉湯」。這樣的觀察有助於創業家和老闆瞭解市場趨勢,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組合,以增加產品的價值。此外,角度數據也希望更多觀察家能夠理解數據資料,並透過數據瞭解消費,從而提升產品的價值。
Thumbnail
2024 年開盤,相信對許多投資人來說都不好過,短短幾個交易日,費半指數重挫超過 -5%,S&P 500、NASDAQ 指數、台灣加權指也紛紛回檔。 明明 2023 年底一副挑戰歷史新高的氣勢,為何看似一夕澆熄?事實上,絕非是基本面這幾天有任何天翻地覆的變化,關鍵恐怕是「市場已經過熱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透過科斯托蘭尼的「雞蛋理論」,思考營建股當前的情勢與主要參與者為何,另外針對新美齊大股東「高美投資」加碼自家持股,探討背後更深層的影響股價因素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房地產市場近期變化的背後原因,分析了資金流動性和市場參與者的情緒對房價影響的重要性。從平均地權條例到新青安政策,再到限貸令的實施,這些政策如何影響投資者心理和市場供需結構,進而影響房價走勢。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對未來房市的清晰展望與投資策略建議,並提醒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上需持謹慎態度。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本文將探討融資租賃行業的定義與需求、中租-KY在中國的獲利模式與服務競爭力、中國融資租賃業的結構與現況、中租-KY在中國面臨的競爭與監管挑戰、「邏輯投資」電訪中租-KY的公司看法整理與個人評析、「邏輯投資」對於投資中租-KY(5871)的個人觀點。
Thumbnail
收益平準金、資本損益平準金不能全數被拿來配息喔,別被誤導啦~
Thumbnail
00936公告配息,盤中溢價將近6%。 投資人:老子有錢,買貴有何妨?  
Thumbnail
2024年,美國主要股指勇攀新高,投資者關於通膨與高利率的憂慮似乎已被對人工智慧的熱情所取代,牛市趨勢佔據了上風。 然而,股市的牛市究竟是什麼?面對這些新高點,投資者應該如何反應?本文將揭示股市牛市的技術性定義,講述如何交易於牛市,以及牛市對更廣泛經濟的含義。 牛市的定義與成因 從實證角度
Thumbnail
透過角度數據資料庫的市場調查,發現消費者喜歡購買「五福炒麵」的消費者高機率會搭配「香菇雞燉湯」。這樣的觀察有助於創業家和老闆瞭解市場趨勢,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組合,以增加產品的價值。此外,角度數據也希望更多觀察家能夠理解數據資料,並透過數據瞭解消費,從而提升產品的價值。
Thumbnail
2024 年開盤,相信對許多投資人來說都不好過,短短幾個交易日,費半指數重挫超過 -5%,S&P 500、NASDAQ 指數、台灣加權指也紛紛回檔。 明明 2023 年底一副挑戰歷史新高的氣勢,為何看似一夕澆熄?事實上,絕非是基本面這幾天有任何天翻地覆的變化,關鍵恐怕是「市場已經過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