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單純好奇「怎麼樣的作品會得到台積電文學獎」,從圖書館借了2022年1月的印刻文學雜誌來一讀:內含2021台積電文學獎的評審們對這屆作品整體的評論感想、決選過程中評審們對各作品的意見想法以及三部獲獎作品的完整刊載。
濃郁的悶氣,是閱覽當下腦袋浮出的關鍵字:來自評審的雕琢語氣和得獎者過度用力緊湊的字句。競賽的副作用似乎就是這陣氣氛,無論是誰,都很用力,就如韓國選秀節目最後前幾名組成的團體活動時,總還是有著各自凸顯的目的性,文學獎得獎的作品及評論也都可以見其中強烈的雕琢感。
好了,似乎連我的語氣都開始雕琢了起來,白話點表達,三部得獎的作品我都沒有很喜歡。
似乎應該這樣說但從我的角度感到還好,評審們也表示這屆的作品都還差了那麼點,因此本屆並沒有選出首獎,而是以兩名評審團特別獎跟一名副賞替代。另一方面,投入文學的小夥伴們似乎都不太習慣「6~8萬的中篇小說」這個規格,因此誕生了許多「若是成為長篇或短篇也許就會很好」的作品。
都是評審說的,我不是文學大師,無從置喙,但最終讓翻開書的我不喜歡,有兩個可能的相關原因倒是挺有意思:
一個是評審的年紀與參賽者(要求40以下)差距達到20歲以上,因此帶著與長輩溝通的想法,寫出來的作品也許會更合乎評審的口味,而我就不是這個目標客群。
另一個則是,台積電文學獎僅要求「華文創作」,然而使用華文創作的人太多,分佈也太廣,自然會有不同的語感,因此誕生了相當不同的書寫風格。熟悉的語言配上陌生的使用方式,有時候就會產生不熟悉以至的不適感。
不過這也是文學精彩的地方,不同的文化、地域、時代背景下會產出不同的書寫風格,透過文學便能嗅到當代歷史描述以外,當下某些人聞到的空氣。這是2021年的文學獎作品及評論,在那個時候「窒息感」確實是我們最著實體會的氣氛⋯⋯ 看來我不喜歡的也許不是作品本身,是不想再聞到口罩的味道了(笑
現在,出門耳朵不需再被兩條線一塊布來回拉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終於要落幕了,2023文學獎將會有新一批的投稿,新一次決選,期待能嗅到更新鮮舒爽的美好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