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s up!》一開始只是想做戲給阿公看(原文刊載於『地味手帖NO.06/風土繫專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巫明如,南投魚池人,北藝大戲劇系畢,相聲瓦舍專職演員。

她說,小時藝術課改上數學國語,鄉村沒美術館或劇院,藝術遙不可及。這說法常見,卻也是這樣環境中養成這樣一個愛好藝術的孩子,長大去都市學藝術,有了「把藝術帶回家」的念頭,返鄉創辦每年七月的「魚池戲劇節」。

我小時候娛樂都來自電視,原本想讀新聞或廣電,朋友找我陪考戲劇系,他落榜我卻考上。
大四,我想把戲帶回家讓阿公阿嬤看,但魚池沒劇場。陸愛玲老師介紹我「環境劇場」的概念,決定以魚池菜市場為舞台、邀朋友來做戲。全部人吃住我家,道具家裡拿,懂設計的朋友幫海報,做印刷的朋友幫輸出,全部我自費,觀眾也都是親戚朋友,很土炮。
原本想一屆就收,但大家的鼓勵讓我想繼續。第二屆,我和伙伴辦了搭配戲劇節的易物市集「木屐囒換蕃所」,邀大家帶廢料或二手物來交換或改造;戲劇節的目標逐漸清晰,題材不一定跟地方文史議題相關,內容不說教而要輕鬆,讓地方長輩能舒服看戲。都市那種「把一處地方封起來/限制觀眾買票才能入場」的模式不適用鄉村,配合居民作息,演出都是晚餐後五點半左右開始,一張票零錢價五十一百,買就送摸彩卷或小獎品。二、三屆我們用套票制去推廣戲劇風氣,一晚四戲但一票只能看兩齣,讓觀眾有意多買張票看完四齣戲,場場完售,每日最高入場150人,以魚池來說很踴躍。
今年即將舉辦的第四屆帶入藝穗節模式,參考法國「亞維儂藝術節」、嘉義「草草戲劇節」跟基隆「回基隆藝術節」,以強調多元族群文化包容的「建醮」為題,集中七月兩個周末讓演出塞滿整座市場,還有二手市集、露天電影、青年競賽…,唯一要求是內容必須讓在地長輩懂。
raw-image

全台各地觀光型鄉村都面臨相似問題,外地年輕人想進來開店或就業,本地年輕人往外地求學赴職,屋主把房子賣給飯店或隔成套房出租換得移居大都市的資本,願意留鄉成家立業養兒育女的人越來越少。

巫明如想做的是「打造傳統」這件事,這也是近年當大家論述創生議題時常提及、希冀藉由藝文介入地方的行動,營造屬於地方的新傳統,讓地方老少無論留鄉或外移,都能在某特定時刻返鄉凝聚。然而,打造傳統,在魚池遇到最大難處是多數人覺得,這裡「已經」有傳統了。

每年魚池都在等,等日月潭各節慶帶來的商機,有些人認為這就是傳統。
魚池任何建設幾乎都為了純粹的觀光用途而存在,沒有社區據點或親子空間,沒有書店戲院文化場所。辦魚池戲劇節其中一個原因是,跟日月潭打對台。我希望十年後戲劇節會成為孩子門口中扎根在地的魚池傳統,所以我們每年戲劇節都辦夏令營、試圖搶先少子化關校的速度去巡迴魚池13間國小,孩子上完課也會給他們呈現和展覽的機會,在孩子心中埋下藝術的種子。
藝術節一屆屆做,莫名跑出一群孩子當志工,每齣戲看了又看,甚至主動幫我們整理場地佈景,家長也很放心把我們當安親班,早上就把孩子丟給我們。這是最開心的事,和孩子建立友誼也讓藝術深入教育。

所謂傳統,大抵就是固定名目(通常生離死別或以神之名最能共識)固定行動(必須群策協力才能完成的事)固定流程(藉儀式感強化核心結構)固定場域(也可能幾個村輪流舉辦但路線固定)的排列組合,讓大家得以團聚以強化屬地歸屬。

(文章未完,全文請洽「地味手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JIpapa的沙龍
30會員
29內容數
MAJIpap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27
決定新開個專欄,用原本要開Podcast節目的名稱《會越開越會》,致敬每一場有用無用有效無效或有病呻吟無疾而終的會議,希望自己會越開越會。
Thumbnail
2024/07/27
決定新開個專欄,用原本要開Podcast節目的名稱《會越開越會》,致敬每一場有用無用有效無效或有病呻吟無疾而終的會議,希望自己會越開越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居住的地方若是文化沙漠,那就會失去歸屬感, 人們對於家若是只剩休息,同樣會失去歸屬感。 既然歸屬感那麼重要,我們就需要投入,讓他有點溫度 即便忘記,可以再回想起來。 總有些人會覺得目標不在這,能過生活就好了/最重要, 好了/最重要,指得究竟是什麼呢? 關於做戲,我能不會汲汲營營的 但如果有價值的事情
Thumbnail
居住的地方若是文化沙漠,那就會失去歸屬感, 人們對於家若是只剩休息,同樣會失去歸屬感。 既然歸屬感那麼重要,我們就需要投入,讓他有點溫度 即便忘記,可以再回想起來。 總有些人會覺得目標不在這,能過生活就好了/最重要, 好了/最重要,指得究竟是什麼呢? 關於做戲,我能不會汲汲營營的 但如果有價值的事情
Thumbnail
長期在屏東縣各個社區,帶領社區討論發展社區旅遊課題,難免會規劃一些「學習課程」。 課程的現場,就是一台高明流投影機、投影銀幕(或利用淺色素牆)、手拖式音箱加無線麥克風、一台筆電,用事先編輯設計的簡報檔,就構成課程說明的舞台。這些只是基礎,關鍵在於講者,面對社區男女老少,以學校的上課方式,保證瞌睡連連
Thumbnail
長期在屏東縣各個社區,帶領社區討論發展社區旅遊課題,難免會規劃一些「學習課程」。 課程的現場,就是一台高明流投影機、投影銀幕(或利用淺色素牆)、手拖式音箱加無線麥克風、一台筆電,用事先編輯設計的簡報檔,就構成課程說明的舞台。這些只是基礎,關鍵在於講者,面對社區男女老少,以學校的上課方式,保證瞌睡連連
Thumbnail
魏叔雖然是客家人,不過從小就在「宜蘭英」當「贌戲囡仔(pa̍k-hì gín-á)」,根據他的說法,小時候跟著劇團東奔西跑,除了一般的神明聖誕、宮廟活動等,民間的請戲其實也有講究,例如以下幾種情境:
Thumbnail
魏叔雖然是客家人,不過從小就在「宜蘭英」當「贌戲囡仔(pa̍k-hì gín-á)」,根據他的說法,小時候跟著劇團東奔西跑,除了一般的神明聖誕、宮廟活動等,民間的請戲其實也有講究,例如以下幾種情境:
Thumbnail
☝️嘉義小劇場戲劇節是什麼呢? 因為臺灣的藝文產業越來越重視人才育成,也願意給適合劇本醞釀的時間跟空間,慢慢長大,所以這個戲劇節可說是阮劇團「劇本農場計畫」的成果展現。
Thumbnail
☝️嘉義小劇場戲劇節是什麼呢? 因為臺灣的藝文產業越來越重視人才育成,也願意給適合劇本醞釀的時間跟空間,慢慢長大,所以這個戲劇節可說是阮劇團「劇本農場計畫」的成果展現。
Thumbnail
「早在知道『地方創生』、『關係人口』這些詞彙之前,我們就一直默默在做。」回想起返鄉種種,彭仁鴻分享,比起創立大家熟知的「金魚。厝邊」,其實早在他服替代役期間,就已經吸納了許多養份、認真面對每一個在地夥伴的需求,成為後來創業的扎實基礎。
Thumbnail
「早在知道『地方創生』、『關係人口』這些詞彙之前,我們就一直默默在做。」回想起返鄉種種,彭仁鴻分享,比起創立大家熟知的「金魚。厝邊」,其實早在他服替代役期間,就已經吸納了許多養份、認真面對每一個在地夥伴的需求,成為後來創業的扎實基礎。
Thumbnail
居住的地方是否能讓自己有歸屬感?我想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帶領社區劇場已經十多年了,每次到了新的社區總讓我好奇,特別是鄉村行的社區,因為節奏不那麼緊湊,生活步調可以放慢下來;然後藉由戲劇我給了他們一份禮物,我們再一起創作接收這份回禮,提升居民的歸屬感。 近期帶領了一個曾被公部門培力演出三年的劇團(雖
Thumbnail
居住的地方是否能讓自己有歸屬感?我想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帶領社區劇場已經十多年了,每次到了新的社區總讓我好奇,特別是鄉村行的社區,因為節奏不那麼緊湊,生活步調可以放慢下來;然後藉由戲劇我給了他們一份禮物,我們再一起創作接收這份回禮,提升居民的歸屬感。 近期帶領了一個曾被公部門培力演出三年的劇團(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