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與魚的日常〉

2022/11/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阿嬤這邊的魚全死了
再過兩日就是阿嬤百日,爸爸傳來訊息,簡短說明了魚的死因。
阿嬤出生在漁村。娘家在屏東石光見,是人們所知因為養殖漁業而地層下陷的佳冬鄉;她就是在隨處可見魚塭、魚販的環境中長大。
有記憶來,阿嬤就是一個喜歡吃魚,很會吃魚的人。每日黃昏,販魚車一定會繞進三合院的稻埕。她是熟客,老闆知道她嘴挑,總會在保麗龍箱下藏著專門要給她的好魚。魚好不好,新不新鮮,她一眼便知,常常不按牌理要了其他保麗龍箱裡的魚。被看穿了,老闆也只能笑著賠罪,多送幾條。
豆豉蒸鯽魚,是電鍋裡最常燉的料裡。她喜歡挑刺多的魚吃,練就舌頭剃魚骨的本領。會不會吃魚,怎麼吃,怎麼料理,是她生活的一種哲學。
唯一難倒她烹魚技術的,是錦鯉。
阿公走後,剩她一人獨居,一場意外導致左腿以下截肢,行動不便讓她對於生活意興闌珊。我們號召家族旅遊,終於將她帶出了門。
其中一站,是雲林千巧谷。那裡有一條人工河,養著上百條錦鯉。
她目不轉睛看著那些魚,嘴裡叨唸著盡是各種魚的烹調。遊客眾多,我們聽得難掩尷尬,忙解釋那是不能吃的魚。她問為什麼?還誇張自己吃遍大江大海的魚,沒遇過不能吃的魚。我們只好改說,那魚不好吃。本以為她姑且信了,下一刻卻盤算著,嘟嚷說薑絲可以去腥。
回程時,她又提到那一池子的魚。不再說想吃魚,是說,魚很美,從沒看過那麼漂亮的魚。說話時嘴角笑容久久不散。
我們開始為她尋找「很美」的魚。買不起大正三色、紅白、白寫這種正統的品種,只能用長得像的來代替。購置魚缸、過濾器材,養水數日,終於將魚場挑選而來的錦鯉放進缸裡。最大不過半個巴掌的長度。
從吃魚,迷上了養魚。阿嬤揣摩出一套自己的養魚哲學。
首先,魚要吃飯。她覺得一般魚飼料不營養,常偷拿自己的飯餵魚,水質惡化被發現時,還理直氣壯說她餵的飯是沒吃過的。魚要喝水。她總抱怨爸爸餵太少飼料,沒東西吃,魚只能喝水。她常叫我一臉盆一臉盆地往魚缸加水。
吃不飽至少還有水喝。這是阿嬤的理解。
魚要玩耍,她便用手載著飼料,讓魚在她的手心穿梭;魚要睡覺,她便跟著自己睡眠時間熄燈。
如此用心照顧,還是偶而冒出玩笑,說她是要等那一缸錦鯉養大後殺來吃,屈指想著烹調方式。也抱怨,晚上魚睡不著時,拍動的水聲吵得她難以入眠。可當下一回氣溫驟降,水質劇變時,她又擔心了。
再一次去千巧谷時,她納悶自己的魚為什麼長不大。
魚缸太小。我們如此說。
阿嬤開始等著魚長大,等著等著,便記起了缸子裡的每一條魚。
有兩隻玉如意本是養在戶外蓮花缸裡的。她覺得魚在外頭太可憐,風吹雨打,便要我將魚撈到房內的魚缸裡。我跟她解釋,將戶外的魚撈到魚缸裡,會破壞水質。這風險太大,我不敢冒險。某個梅雨季過後,其中一尾玉如意死了。
阿嬤又叫我將剩下的那尾撈進屋裡的魚缸。
我沒有拒絕她的理由。
她總叫牠紅尾。說牠是所有魚裡頭,紅得最漂亮的。
挪到魚缸裡的紅尾跟錦鯉差不多大,沒過半年,錦鯉的身形追過紅尾;隨著日子漸增,錦鯉長成紅尾的一倍多。阿嬤以為紅尾搶食不利,才造成牠生長緩慢;每次餵料時,都會特別照顧紅尾,用手阻擋附近搶食的魚群,將飼料推到紅尾嘴邊。飼料在水裡不受控制,她撐著義肢,左手扶在魚缸上,右手往水的更深處探去。
不知第幾回跟阿嬤解釋,玉如意身長就是如此,她依舊對紅尾的「長不大」耿耿於懷。直到某個寒流,紅尾得病死去。
有一隻錦鯉不知何時開始歪嘴。
阿嬤說那隻魚吃太多石頭,把嘴磨壞了,於是叫牠歪嘴。
歪嘴在阿嬤看來是一隻貪吃又可憐的魚。為了吃,牠連沉在碎石縫裡的飼料都不放過,肚子餓時貪吃的嘴就會在石頭裡鑽啊鑽,把石頭磨碎吃下肚。而牠幾乎整日都在磨石子。
阿嬤說那麼會吃的魚,在小小的魚缸裡太可憐了。
大葩尾是一條金色的龍鯉。龍鯉的尾鰭特別大,搶飼料時,總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阿嬤會替牠緊張,說牠是因為尾鰭太大片,才會如此慢吞吞,落於人後。
不然把尾鰭剪掉?我開玩笑說。
阿嬤訓我不懂事,說人家尾鰭長得好好的,那麼漂亮,哪有剪掉的道理。轉頭,又看著那片尾鰭皺眉。
不知道她獨自一人凝視了幾回,才能如此清晰地去細數每一條魚的日常?
爸爸跟她討論過要在門前鑿水池,讓錦鯉們在池子裡優游長大。阿嬤回他,挖一個池子哪有那麼容易。
阿嬤走後,她所掛念的,我們盡量維持原狀,細心照料那一缸子的魚。彷彿這裡一如既往,從未改變。一切計劃都在進行中──設計水池、尋找石材……進行的從來都不只是一份約定,是為了證明她曾經存在過的記憶。
阿嬤在睡夢中離世,那缸魚,或許是真正陪著她迎向死亡當下的唯一記憶。
可常言總說魚只有三秒記憶……
得知魚的死訊時,想起阿嬤曾經問過:牠們會活到幾歲?幾十年吧。我這麼告訴她,又強調,如果養在池子裡會長得更大,活更久喔,搞不好比人還久。
那就挖水池吧。她說。
如今,那些曾被阿嬤惦記的魚也帶走了關於阿嬤的某些記憶。是悄然無聲的。就如同,生命的每一刻,都在流逝中悄悄改變。即使不願,可當時間摩娑而過,一切看似猶如既往,其實也不太一樣了。
散文〈阿嬤與魚的日常〉獲2020【吾愛吾家】散文類二獎
一幕
一幕
最好的故事,就是好好把故事說完。 出版《藍色海岸線》、《曙光──來自極東秘境的手札》、《藍之夢》。 https://sites.google.com/view/agg030303030303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