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信任關係破裂的愛情都經歷過的「套路」

2023/07/09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你知道一段關係是如何一步步被破壞的嗎?本篇的內容將可以幫助你認識到專家研究出的破壞關係「套路」,使你能意識到它們的存在,以此作為警戒。
「這段感情的現況是彼此全心全意的嗎?還是有附加但書的?」
在我開始探究愛情之後,我就習慣用這個的問題來審視我所聽到的感情故事。
雖然每段感情都是獨特的(互動模式不同、爭執點不同、經歷不同),但我覺得所有感情的狀況似乎都可以分成兩類—「彼此全心全意」跟「有附加但書」。
兩者主要的差別就在於「此人是否願意在任何情況下都選擇對方」。如同結婚誓詞(不論富有或貧窮...)那樣,如果雙方都願意承諾,且實際上也有做出行動,那兩人的感情就是彼此全心全意的;相反的,如果雙方或任一方無法承諾,或是有承諾但與實際狀況不同,那兩人的關係就是有附加但書的。
可是為什麼不區分成「愛」與「不愛」呢?因為我認為有些情況是當事人沒有覺得「不愛」,只是他們也不清楚他們所謂的「愛」,是有但書的。好比說:
  • 有人認為自己很愛伴侶,但卻時常批評伴侶的某些特質,一心只想改變對方。
    (覺得對方原本的樣子不夠好)
  • 有人表示自己很重視伴侶,但卻很少在對方需要陪伴時選擇他。
    (從行動中透露伴侶在某些情況並非是優先考量的對象)
因此將狀況分成「彼此是否全心全意」更能說明為何那些有「愛」的關係最後會分開。
當然,我也不會說只要遇到願意承諾無條件愛你的人,感情就能順順利利的,因為兩個完全不同的個體是很難不發生分歧的。想想那些後來分開甚至撕破臉的情侶或夫妻,說不定在許久之前,他們也是真的願意給予並完成對彼此的承諾。
正因為感情很複雜,所以才需要了解一些其中的「套路」。雖然談戀愛這件事本身給人捉摸不定的感覺,但其實其中還是有一些固定不變的模式存在,而這些都有被專家研究出來,比如約翰.高特曼就是其中一位花費許多時間研究婚姻的專家。當我運用他總結出的概念來解釋我過去感情的狀況後,我真的漸漸明白自己為何會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中簽下「但書」,導致後來變得容易批評伴侶、忽視伴侶,最後讓兩人走上陌路。
本來困擾我已久的感情問題,終於在專家的研究中得到解答。而如果我能從中獲益,那我覺得其他人一定也行,因此接下來我想介紹我在高特曼的著作《信任決定幸福的深度》中所學到的知識,來分享一段關係是如何走向「有附加但書」的狀況。

有附加「但書」的感情,習慣優先考量各自的利益

如果你曾談過戀愛的話,多少應該知道處於熱戀期的情侶在彼此眼中大多是完美的,兩人不僅能接受彼此很多想法及行為,甚至會覺得對方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然而,這樣的狀態雖然會讓人感覺起來是「全心全意」的關係,但其實有可能只是個無法經得起考驗的假象而已。
在熱戀期感受到的愛意是真的,但會變得比較盲目也是真的。兩人在剛相愛時,大腦會釋放一些賀爾蒙(像是催產素),而這些賀爾蒙除了會讓我們沈浸在幸福的感覺外,其實也會導致我們的判斷力下降。意思就是說,我們之所以很少在戀愛初期跟伴侶發生摩擦,不一定是因為我們真的能全然接受對方,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因為賀爾蒙使我們沒有理性、客觀地面對兩人之間的不同。
烏雲散去之後,總會看見天空的全貌。熱戀期的一切都讓人感覺很美好,可是當這些賀爾蒙開始減少釋放時,情侶就會越加看清彼此真實的模樣,而此時便是考驗兩人感情的開始。如果彼此之間的互動仍充滿正面互動(如支持、接納、同理等),則雙方之間的信任感就會變得強烈;反之,如果彼此之間多為負面的互動(如輕視、拒絕等),則雙方之間的信任感就會被消磨掉。
在《信任決定幸福的深度》中,有這麼一段關於信任一詞的描述:
信任不是某種在兩人間滋長的模糊東西,而是兩人都願意改變自己的行為來助益對方的具體狀態。
作者認為信任不只是用來決定關係強度的其中一種特質(不是可有可無的),他認為信任的高低就代表兩人的關係狀態。當你跟伴侶之間的信任度越高,就越會替對方著想,越懂得支持對方(選擇對方);當你跟伴侶之間的信任度越低,雙方就容易先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考量。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在開頭區分「彼此全心全意」跟「有附加但書」的狀態,其實分別就是信任度高的關係以及信任度低的關係。
以開頭的例子來說明,當一個人一心只想改變對方時,就意味著此人不信任對方。這個不信任可能是因為對方的某些行為或性格影響到他的生活(如無法做某些事、讓他感到丟臉等),所以認為只有對方改變,一切才會變得更圓滿、更順遂。此種行為如果要說的白話一點,就是「只有當伴侶符合自己的理想時,自己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過得更順遂)」。
然而,要讓一段關係走向這種低信任的狀態通常是需要一些「套路」跟時間的,而本篇分享的重點就是這個套路的步驟。

無意間讓你簽下但書的「套路」

在《信任決定幸福的深度》中,作者列出了以下四個破壞信任關係的一連串步驟/套路。當情侶能順利完成以下步驟時,兩人對彼此的信任度就會越來越低,關係就會越來越分離。
錯失滑動門時刻 發生遺憾事件 造成蔡加尼克效應 前三步驟重複發生多次後 被負面感受主控 兩人之間的信任狀態降到低點,導致溝通時常聚焦在對錯,做決定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也就是簽下但書)。
如果關係走到這種地步,雙方仍沒有面對問題點的話,兩人之間的互動就會充滿負面行為,包含羞辱、說謊,甚至是劈腿。因此認識這些套路的益處就在於能知道關係是如何被破壞的,以便能即時做出改善,避免走到絕境。

*想了解走到絕境的關係會發生哪些事,可以看之前分享的內容。

錯失滑動門時刻


關於這個概念我想先請你想像一下,此時的你想要完成某件事,但你剛好經過一道沒有完全關好的滑動門,從門縫中可以觀察到你的伴侶需要你,可能是想跟你分享喜悅、找你談心事、跟你討抱、請你幫忙照顧小孩等等,而你有兩種選擇,往左滑關上門繼續完成你要做的事,往右滑打開門回應對方的需求,你會怎麼做?
其實像這樣的抉擇時刻正是影響兩人感情狀況的關鍵。根據作者對新婚夫妻的研究顯示,在六年後還能維持婚姻的人,有86%的時間會選擇右滑打開門,而最後離異的夫妻只有33%的時間選擇打開門(也就是有67%的時間錯失)。
你有發現嗎?這個結果說明了「感情的好壞是由平時的互動所累積而成的。」
那些能維持婚姻的夫妻是因為在六年的多數時間中有正面回應彼此,進而拉近彼此距離,但那些最後離異的夫妻是因為在多數時間都錯失回應彼此,進而拉開彼此距離。
不過像這樣連結伴侶的時刻所涉及的情況很廣,所以很多時候比起檢視「有沒有回應」,我們更應該要去了解「為什麼沒有回應」以及「回應的方式」。
為了能更加清楚說明哪些是屬於錯失滑動門時刻,我列出下面幾個常見的情境。
  • 缺乏同理心
其中一種狀況就是聽到對方訴說某件事後,沒有先理解他的感受,就直接開始講一堆道理。(對方本來是想取得一個安慰,最後卻只得到一連串教訓)
  • 心不在焉
因忙碌或疲勞而導致心不在焉,所以在對方分享事情時,沒有專注陪伴對方的悲傷,或者共感對方的喜悅。
  • 冷漠拒絕
因對方提出的想法或請求不喜歡或覺得不好,就直接用強硬的態度回絕,沒有試著了解背後的原因。
  • 委屈接受
這個情況雖然有“回應”對方的需求,但因為是犧牲掉自己的需求,所以也可能會產生埋怨。(有時錯失連結是來自一方為表達委屈,另一方未察覺對方的委屈)
  • 報復性心態
因對方某一次嚴重地疏忽自己的感受,所以之後就刻意不回應對方的需求。
  • 擔心說錯話
因害怕自己無法幫助對方,所以就乾脆什麼都不做(沈默或假裝沒注意到),讓對方自己面對所有的感受。
  • 未實現從未表達出的期望
因某一方認為對方應該要清楚自己的需求/感受,所以就沒有表達出來(或表達不清楚),最後就導致自己的期望落空而感到不滿。而此種情況的問題就在於,此人根本沒看到那扇連結伴侶的門的存在,就默默地被對方關上了。(有需求的那一方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也是連結的關鍵)

看完以上這幾種情境之後,應該就可以知道錯失連結是隨處發生的,不過除了之外,以下兩點也很重要。
一、錯失連結的頻繁程度,既受到兩人的信任狀態影響,也受個人過去的經驗影響。
一個人能否時常連結伴侶跟關係的信任狀態有關,而原因前面就有提到,因為當關係的信任狀態很糟時,彼此都容易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所以就會忽視伴侶的需求。也就是說當一段感情經歷完一整個套路,陷入負面情感主控的狀況之後,就更有可能會錯失連結。也許在還沒經歷過一整個套路前,還能在六七成的互動中給予伴侶回應,但在經歷完之後就不到四成了。
除了受信任狀態影響外,個人也可能受原生家庭或過往感情影響。最常見的狀況就是一個人因在過去的戀情中受過傷害,導致內心充滿不安全感,所以很難在新關係上建立連結。這其中的概念是因為一個內心充滿不安全感的人,會下意識想先填滿內心的不安全感,而為了達到這個點,就會做出與伴侶需求有衝突的行為。例如:要求伴侶不能跟任何異性相處,但伴侶可能想偶爾跟異性朋友相聚聊天。
不過雖然關係的建立受到一方過去經驗影響,也不應將責任都怪罪在那一方身上,因為陪著伴侶面對過去的事也是承諾關係重要的一環。但假使認爲自己能做的已經到極限,不知道還能做什麼的話,建議可以尋求專業的協助。
二、錯失事件的嚴重性可大可小
在同樣都是錯失連結伴侶的時刻,會因所涉及的事件不同,對兩人關係造成的傷害也會不同。比如説雖然同樣都是在某個情境下錯失安慰伴侶的時刻,但因為「被要求加班」跟「被老闆開除」這兩件事所帶來的悲傷程度不同,所以伴侶在沒得到安慰時的受傷感也會不同。
直白的說就是
當一個人在伴侶越需要他的時刻缺席,對感情造成的傷害就越大。
當然,即便錯失的事件不大,我們也應該盡可能在事後做出修補感情的行為(如坦承疏失、澄清狀況等),畢竟很多個小事件所累積起來的憤恨,也足以將感情推向懸崖邊。
至於這些沒處理好的事件會如何讓信任關係變糟,就是接下來會說明的。

發生遺憾事件

不論是什麼原因或什麼情境,當錯失那些連結伴侶的時刻時,通常不是會引發兩人的爭執,就是會引起某一方的憤恨,不過這裡要知道的是,衝突本身並不一定會破壞兩人的感情,真正的關鍵是在兩人怎麼面對衝突
假如雙方有在事後談論彼此的感受,並且了解彼此錯失連結的原因,那兩人的關係仍會因彼此的關注而得到修復,同時,也因為兩人在過程中有認識到彼此在意的“點”,所以在下一次類似的事件中也會比較容易成功連結彼此。但假如雙方在事後都沒有做任何修補關係的行為,只是一昧指責彼此,那勢必至少有一方會心存不滿,兩人之間就會發生「遺憾事件」,而且,因為兩人從未好好談論過事件中發生的一切,所以也更有可能會錯失下一次類似的時刻。
藉由衝突了解彼此的關係,會增加親密感;
藉由衝突攻擊彼此的關係,會破壞信任感。
當然,這並非說只要發生遺憾事件兩人的關係會面臨危機,只是如果次數頻繁,或者錯失的事件是很重要的(對那一方來說),那雙方就會不斷降低對彼此的信任感,進而開始質疑兩人的關係。
讀者可以把每一次沒處理好的事件當成是在關係上戳了一個洞,如果雙方都沒有試圖修補這些洞,反而越戳越多的話,兩人之間的信任感就會越流越快。
而接下來要談的「蔡加尼克效應」,就可以解釋遺憾事件為何會影響感情。

造成蔡加尼克效應


蔡加尼克效應這個概念一位名叫布盧瑪·蔡加尼克的心理學學生提出的,經由他觀察及訪談咖啡廳的服務生後發現,雖然他們在幫客人點餐時可以不用紙筆就能記下很多餐點內容,可是一旦他們完成餐點後就無法再想起餐點內容了,於是他就認為「相較於已經完成的工作,我們比較容易記得未完成的工作」。結果,這個觀察真的被研究證實了。
那此效應為什麼會跟遺憾事件有關呢?因為遺憾事件正是一件未完成的工作
當一方對某一件事仍感到難以釋懷,就代表兩人之間有遺憾事件,而之所以會難以釋懷是因為他覺得他的感受、想法仍「尚未」得到理解,或者他「尚未」理解對方當時為何會那樣做。因此除非一個人感覺到自己起初被忽視的感受、想法有被伴侶看見或聽見,也了解到伴侶當初為何這麼做,否則此人會時常想起甚至提起當時的事件。
因爲蔡加尼克效應,遺憾事件會形成兩種面向影響兩人的感情。
  1. 增加個人對伴侶的負面觀感:尚未完全釋懷的那一方,會時常想起伴侶當時自私、拋棄、不諒解等的行為,進而增加對伴侶的負面觀感。
  2. 變成阻礙溝通的工具:雙方或一方會在新的爭執過程中提起以前的事來攻擊對方,讓原本的問題失焦,變成一連串的檢討大會。而這其實就是「翻舊帳」的意思。
之前在看韓國實境節目《交換情侶》時,裡面就有一對情侶因為「翻舊帳」這件事情發生了以下對話。
女方:「我不喜歡你一直翻舊帳,我認為只要吵過一次,兩人和好之後,就代表那是過去的事,不應該再提了。」

男方:「那不算是過去的事,因為如果直到現在還是不開心,那就是現在的事。
雖然就他們的狀況而言,「舊帳」沒有處理好並不完全是女方的問題,但我認為男方這句話的觀點不僅可以代表著很多人的心聲,同時說明了蔡加尼克效應所帶來的影響。
有的人在面對翻舊帳這件事情時,的確會出現像上述女方的反應那樣,暗示伴侶「你到底有完沒完」,然後會覺得兩人的狀況無法好轉是因為伴侶愛記仇或難搞(個人問題),但實際上是因為蔡加尼克效應(每個人都會發生)才導致此人容易時常想起甚至提起以前的事。
我們必須明白,在感情中吵完架不代表沒事,氣消也不代表沒事,兩人能有說有笑的也不代表沒事,因為只要任一方仍心有餘悸,那就是有事。因此,如果想要伴侶“放下”過去的事,兩人都必須願意花時間去表達自己當時的想法及感受,並且要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能感同身受,不然在時間及事件的累積下,雙方或一方就會進入「負面情感主控」的階段。

被負面情感主控

當一段感情重複經歷多次前述的過程(從錯失滑動門到蔡加尼克效應)後,雙方或一方對伴侶的負面感受就會開始多於正面感受,最後變成負面情感主控的局面。
那在進入這個階段後,會發生什麼事呢?
就是此人會變得難以完全信任對方,容易以負面的角度看待對方,有時甚至會扭曲對方單純的好意。好比說
  • 因為覺得對方過去做過很多不公平的決定,所以下次發生某些事情時,就會在了解對方的意圖跟想法前,直接批評對方是個自私的人。
  • 因爲不喜歡對方過去無故查看手機的行為,所以在某一次對方真的只是單純想幫忙確認來電者是誰時,就直接質疑對方是想找碴。
這些行為的出現就代表兩人的信任基礎已經被破壞,任一方已經認定對方是個不會為伴侶著想,只會為自己著想的人,因此在面對某些狀況時,容易會為了遠離對方的攻擊(避免傷及自己的利益),選擇先反過來攻擊或逃離對方。
而像這樣很難信任彼此的感情狀況正是我文章開頭所談的「具有附加但書的關係」。兩人也許都對彼此還有感情,但在多數情況中兩人最先想滿足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兩人的共同利益(兩人都能接受的結果)
負面情感主控的現象除了會變得很難注意到伴侶的正向特質外,兩人更會面臨嚴重的溝通問題。根據作者高特曼的研究,當一對關係危急(信任度低)的夫妻發生爭執時,會時常使用批評、輕蔑、自我防衛以及放棄溝通這四種武器來攻擊對方,而它們就是感情中的「天啟四騎士」。
以下簡單說明它們會如何被運用。
因關係已進入負面情感主控的階段,所以兩人會傾向將問題怪罪在對方的個人特質上(自私、懶惰等),導致一有新衝突發生時,一方一開口就選擇直接 批評 伴侶「你就是個自私的人」▶︎ 然後伴侶會因為不滿這樣被莫名冠上罪名的感覺,就會用 自我防衛 的回應「如果不是因為你...」將問題丟回去 ▶︎ 而互相攻擊的情勢越加嚴重時,輕蔑 的言語就會出現「你耳聾嗎?聽不懂我說的?」 ▶︎ 最後如果某一方開始受不了,認為伴侶不可理喻時,就會 放棄溝通
事實上,高特曼團隊在預測夫妻是否會走向盡頭的其中一個主要根據,就是觀察兩人在溝通問題時有多常使用「四騎士」。他們認為夫妻在溝通中越常使用它們就表示關係越糟,也意味著最後越有可能會分開。那結果他們的預測有多精準呢?成功率高達90%以上
從這個結果可知,情侶若想要長期保有「全心全意」(可以承諾、信任彼此)的關係,兩人需要做的就是「避免讓關係走到負面情感主控」,而要做到這點兩人就需要減少發生遺憾事件以防止產生蔡加尼克效應。
在關係中不可能永遠不發生衝突,偶爾出現一些負面行為是很正常的事,但差別就在於那些幸福的關係不會讓負面行為多於正面行為。他們除了能在絕大部分的時間連結彼此外,他們也因為能即時辨識出問題,所以懂得在錯失連結後做出修補。
也就是說,能幸福走下去的關係都有兩道防止過多遺憾事件的防線。一是「當下回應,連結彼此」,二是「辨識問題,彌補關係」。而一個設有兩道防線的愛情堡壘,是不會輕易被攻破的。

結語

我認為經營感情就跟保養身體一樣,除了需要知道什麼東西有助益外,也需要知道什麼東西具有破壞性。所以雖然本篇並未詳細說明「如何連結彼此」,但知道「關係如何變糟」也同樣能對經營感情有幫助,因為面對問題的第一步總是需要先「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如同《快思慢想》的作者在書中表明那樣,雖然人很容易犯下直覺想法的錯誤(而且通常很難防止),不過如果能學習去辨識這些錯誤可能發生的情境,就能避免犯下重大錯誤。
因此認識本篇內容的益處就在於能讓你認知到哪些情況會影響關係,進而更加謹慎地面對下意識的想法(如「以為對方很好或沒事」「以為小吵架不會對兩人關係有害」),避免誤判情況的嚴重性,使得兩人的信任關係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被破壞。
在未來當你察覺到對方想要和你連結時要記得
回應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讓一方開心,更是為了維護雙方的關係。

本篇小建議

對我來說,幫助我更加了解這些套路的方法,就是實際將它們套用在自身或他人的經歷上。雖然我當時在回憶自身經歷的過程中,不時會湧現出後悔、無奈的感受,但我的確藉此解開了自己對感情的疑惑,也釐清了自己在感情上的盲點,因此我想建議閱讀完此篇的你,也可以找時間好好回憶一下自己的感情經歷,甚至借用他人的經歷來更加認識這些概念。
因爲人通常都會習慣注意別人犯的錯,忽略自己犯過的錯,所以我認為可以選擇先從自己的不滿開始,再回頭想想對方的不滿。
  • 首先,回憶自己在關係中感到不滿的事情有什麼?(蔡加尼克效應)
  • 接著,思考自己為何感到不滿,不滿的點是什麼?(遺憾事件)
  • 然後,回想對方當時是怎麼錯失連結的,他有試圖彌補嗎?(錯失滑動門)
  • 最後,思考你希望對方當時可以怎麼回應,或著事後可以怎麼修補?
這樣做的目的除了可以更加清楚自己在感情中介意的點外,也可以幫助你明白自己期望的回應及感情互動是什麼模樣。如果可以的話將這些內容跟另一半討論、分享,或許能讓雙方更知道如何回應彼此
思考完自己不滿的部分後,換思考對方的不滿。那這部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想想對方發過最大的怒氣是哪一次,或者對方翻舊帳的事件,最後再思考自己在事件的當下是怎麼錯失回應對方的。
當你能很清楚地知道這一連串的套路如何影響兩人的關係之後,我相信你已經比以往的自己更懂得經營兩人的關係了。

13會員
10內容數
這裡的內容主要會介紹背叛發生的經過,以及任何導致感情破裂的行為或因素。 而我會用「套路」這個詞,是因為背叛其實算是可以藉由一個個的步驟來完成的,只是很多人不太清楚這些,所以很容易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完成這些步驟。 因此我想在這裡分享我所學到的感情知識,促使更多人可以努力去避免讓自己的感情陷入絕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