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說開店教會我什麼,我會說不管什麼情境,學著把人放心上
raw-image
raw-image

今天不知道是我走進了故事,還是故事回過頭來找我。​

兩年前,后翼棄兵在Netflix上映時,我兩天就追完了。​

還在興頭上的一個半夜10點,店裡的電話傳來女生的聲音:​

「請問現在我們兩個人還可以過去嗎?」​

有點晚了呢,先問問好了。​

「兩位預計玩多久呢?」​

「噢,是這樣的,我們想要玩西洋棋,請問你們哪裡有西洋棋嗎?」​

呃,到桌遊店玩西洋棋,​不是說不行,只是當時店裡還真的沒有。​

剛才說正在后翼棄兵的興頭上,先多問問好了。​

「哇!這麼特別怎麼會半夜想要玩西洋棋?因為最近的影集嗎?」​

「對呀對呀,那你們有嗎?」​

「現在沒有,但是我也想玩。這樣吧,我去幫忙想辦法,你們過來大概要多久?」​

「我們就在附近,大概15分鐘!」​

「好我去搞定,你們來就是了。」​

「真的嗎!?怎麼那麼好?」​

掛上電話,我下樓去文具店買了亞灣的西洋棋,大盒比較有質感的那種;

對呀,就是那麼好。​


女生和一位外國朋友來了,看到嶄新的西洋棋,兩個人眼睛都亮了起來!​

她們拿出了預藏的高腳杯和紅酒,竟然就在店裡一邊品酒一邊下起棋來,那畫面有趣極了。​

走的時候女生問了我叫Josh,直說這麼晚真是太感謝我們了,下次會再過來玩。​

我點點頭,很開心他們玩得開心,也讓我有充份的動機去收一盒原本就想買的西洋棋。​

把這段故事收錄起來,當成案例,我在溝通同理談判的課程裡,不只一次拿出來分享,我們如何在電話裡完成「探索」、「趨近」、「對齊」的共識。​

我以為這樣很棒、很完整了,​
沒想到差得巨遠。​

兩年過去,今天店裡做一場企業活動。​主辦的窗口也是今天的工作小組長,提前來進行場佈。​

她和我打過招呼說:你是Josh對吧。​

我說是。​


頓了一下,她說你還記得嗎?我是那時候的...​


戴了口罩,實難相認。​
我搖搖頭。​

她只緩緩吐出了西洋棋三個字,​就讓我整個笑開,​

太有趣了啊,當然記得了!多麼難忘的回憶。​

她娓娓道來當公司在決定到哪裡辦活動時,是如何力薦我們:這是我去過,印象很好的店家,我們去那邊辦活動就對了云云說辭,令人動容。​

有句話叫戲棚子底下站久了,角兒總有你的。​

如果真要說開這間店教會我什麼,我會說不管什麼情境,學著把人放心上,​

然後,​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人家辦活動的餐盒被說好厲害快500大洋​
​聽到又覺得是不是被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還是萬物皆漲的年代該幫店裡調調價了​

​​

#Josh認真做遊戲

avatar-img
假戲真做。Josh的沙龍
1會員
15內容數
跨部門溝通、新世代管理、團隊建立... 越來越多公司重視「人」的價值。從人資到福委,從活動到課程,遊戲化帶來更吸睛、體驗互動和連續專注的效果,轉眼已成教育訓練市場的顯學。從遊戲開發到大專任教,從創業開店到企業講師,Josh帶來每個人都能輕鬆學會的36組遊戲活動引導應用,讓有趣更有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因為太快,我們訂閱了遠遠能夠負載的影片、音樂和各種串流。 遊戲也是,那些被速度的洪流沖刷, 明明很棒,卻不大為人所知的遺珠之憾...
創業開店是一種毛病,我們用最樂觀的行為做著最悲觀的打算 比起節氣,天氣有時候來得更直接。 關乎晴天雨天的,尷尬的感覺每年每月每日,都會在開桌遊店的人內心上演。​
創業帶來了什麼改變? 有三件事跟以前不一樣了,和你分享。
因為太快,我們訂閱了遠遠能夠負載的影片、音樂和各種串流。 遊戲也是,那些被速度的洪流沖刷, 明明很棒,卻不大為人所知的遺珠之憾...
創業開店是一種毛病,我們用最樂觀的行為做著最悲觀的打算 比起節氣,天氣有時候來得更直接。 關乎晴天雨天的,尷尬的感覺每年每月每日,都會在開桌遊店的人內心上演。​
創業帶來了什麼改變? 有三件事跟以前不一樣了,和你分享。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