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激素、胰島素、瘦瘦針怎麼打? 「皮下注射藥物」使用要點,醫師圖文解說

生長激素、胰島素、瘦瘦針怎麼打? 「皮下注射藥物」使用要點,醫師圖文解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在兒童內分泌科,有許多賀爾蒙相關藥物因為藥物成分結構的特殊性質,給藥途徑常常需要透過皮下注射,讓藥物能良好吸收並穩定發揮其效果。使用較多、也較廣為人知的幾種藥物包含「胰島素」、「生長激素」與「類升糖素胜肽-1受體促效劑(GLP-1 receptor agonist)(俗稱減肥針、瘦瘦針)」。

raw-image

皮下注射藥物給藥裝置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科邱巧凡醫師指出,大多數上述藥物,近年都以「筆型針」設計為主流。傳統以空針筒抽取玻璃瓶藥劑的方式已經逐漸被筆型針取代。相較於傳統方法,筆型針有許多優勢,包含操作時間短、步驟簡單、操作方便、劑量拿捏精確等。另外,近幾年還有「無針注射器」的產品,透過高壓噴射原理,使藥物不須透過針頭即可進入皮下組織,目前適用於胰島素注射。

注射部位

皮下注射的部位包含:腹部、臀部、上臂、大腿外側。

raw-image

這些部位在藥物吸收速度上略有差異,分別如下:

● 吸收速度最快的部位: 腹部

● 吸收速度其次為: 上臂

● 吸收速度較慢: 大腿、臀部

其他會影響藥物吸收速度的因素還包含:

1. 運動:剛剛運動完的一側肢體由於血流增加,藥物吸收速度也會加快。

2. 溫度:較高的溫度,藥物吸收速度快;較低的溫度,藥物吸收速度較慢。(例如泡溫泉、熱水澡、按摩後)

3. 注射部位深淺:

◇ 注射太淺,未到皮下組織,容易產生疼痛感,藥物吸收速率也較差。

◇ 注射太深,進到肌肉層,會加速藥物吸收速率。

raw-image

邱巧凡醫師表示,基於上述對於藥物吸收速率的影響因素,在需要藥物快速或稍晚發揮功效的情境下,或當觀察到藥效發揮不如往常時,這樣的因素考量就相當重要。

皮下注射藥物使用要點

1. 許多皮下注射藥物平時都是需要冷藏保存的,若剛從冷藏取出便立即注射,由於溫度較低,注射時疼痛感較明顯。建議可以提前拿出來,待溫度稍微回升,再執行注射。

2. 務必養成習慣,每次注射前都要先確認藥物名稱、有效期限、劑量,並檢查藥水是否有雜質、變色、混濁等異常。

3. 注射時避開感染、發炎、纖維化、凹陷、脂肪增生等處,以免影響藥效。

4. 務必確實做好「注射部位」及「注射筆針頭銜接處」的清潔消毒。

5. 針頭完全插入至注射部位後,再按壓注射按鈕。

6. 輸注後在原處停留6~10秒,再拔出針頭,確保完全輸注並避免藥水洩漏。

7. 注射部位要輪替,避免施打同一部位,造成腫塊的形成,影響藥物吸收。

8. 針頭拔出後,輕壓注射處至不再出血即可。

9. 注射部位「不要揉」,否則容易因此拉扯到皮下微血管造成出血或瘀青。

10. 不與其他人共用針頭、筆型針,針頭也不要重複使用。

11. 使用後的針頭請用「有瓶蓋」「堅硬不易被刺穿」的容器盛裝,並於容器標示清楚「內含廢棄針具」,栓緊瓶蓋,帶回原就診醫療院所或有「居家廢棄藥物檢收站」標章的社區藥局回收處理。

raw-image

配合醫囑指示正確使用藥物,並掌握以上皮下注射藥物的注射要點,相信能讓藥物更加穩定且安全地發揮其最佳療效。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生長激素、胰島素、瘦瘦針怎麼打? 「皮下注射藥物」使用要點,醫師圖文解說

avatar-img
照護線上的沙龍
37會員
70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醫師,小寶最近常常發燒。」媽媽憂心地說。 「發燒到幾度?」醫師問。 「大概攝氏38度左右,而且比較沒精神,食慾也不好。」 進一步檢查的結果讓家長非常震驚,陳世翔醫師回憶,小朋友的反覆發燒竟然源於血癌,而且屬於病程又快又猛的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pALL)。
80歲的王女士躺在推床上,因為背部劇痛而一臉痛苦。 「患者的骨質疏鬆症非常嚴重,從胸椎到腰椎的脊椎骨已有多處壓迫性骨折」 呂岳修醫師回憶,「第一次壓迫性骨折時,患者還可以走路,但是在第二次、第三次骨折後,便得坐輪椅,到後來連胸椎都骨折的時候,就只能躺床,相當煎熬。」
「醫師,我走路越來越喘,連三樓都爬不上去…」王女士疲憊地說。 「你的心臟瓣膜狀況很差,應該要盡快動手術處理喔。」醫師說。 該如何修補、更換心臟瓣膜,請醫師來解答。
「醫師,我的肝不好,想請你幫忙看看這些適不適合吃?」王先生打開手提袋,掏出形形色色的罐子,在桌面擺成一排。 「這些是哪裡買的?」醫師問。 「都是朋友、電台介紹的,聽說很有效喔…」 「你已經有肝硬化,最好不要亂吃藥喔。」醫師誠懇的勸說。
如何預防B型肝炎?何時該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請專科醫師解說!
大部分骨質疏鬆症患者,自己都不知道,往往是在骨頭斷掉的那一個剎那,才曉得問題嚴重。給大家一個口訣:「駝、矮、痛」,要提高警覺,才能早期發現骨質疏鬆,避免骨折的發生!
「醫師,小寶最近常常發燒。」媽媽憂心地說。 「發燒到幾度?」醫師問。 「大概攝氏38度左右,而且比較沒精神,食慾也不好。」 進一步檢查的結果讓家長非常震驚,陳世翔醫師回憶,小朋友的反覆發燒竟然源於血癌,而且屬於病程又快又猛的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pALL)。
80歲的王女士躺在推床上,因為背部劇痛而一臉痛苦。 「患者的骨質疏鬆症非常嚴重,從胸椎到腰椎的脊椎骨已有多處壓迫性骨折」 呂岳修醫師回憶,「第一次壓迫性骨折時,患者還可以走路,但是在第二次、第三次骨折後,便得坐輪椅,到後來連胸椎都骨折的時候,就只能躺床,相當煎熬。」
「醫師,我走路越來越喘,連三樓都爬不上去…」王女士疲憊地說。 「你的心臟瓣膜狀況很差,應該要盡快動手術處理喔。」醫師說。 該如何修補、更換心臟瓣膜,請醫師來解答。
「醫師,我的肝不好,想請你幫忙看看這些適不適合吃?」王先生打開手提袋,掏出形形色色的罐子,在桌面擺成一排。 「這些是哪裡買的?」醫師問。 「都是朋友、電台介紹的,聽說很有效喔…」 「你已經有肝硬化,最好不要亂吃藥喔。」醫師誠懇的勸說。
如何預防B型肝炎?何時該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請專科醫師解說!
大部分骨質疏鬆症患者,自己都不知道,往往是在骨頭斷掉的那一個剎那,才曉得問題嚴重。給大家一個口訣:「駝、矮、痛」,要提高警覺,才能早期發現骨質疏鬆,避免骨折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