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迷思2 — 捐錢造廟不如捐錢救人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明明常常路上或新聞有一堆需要幫助的人,但常常看到一些師父要建寺廟而募款,為什麼捐錢不是救人,而是造廟
在《正確八捷徑的指標》有一段話寫得很好
眾生向光之緣,是隨人而異的。有的人由獲利而向光,有的人由求光而向光,有的人卻由陷入黑暗,纔會向光、求光
為了方便說明,我們來做一下分類:
  • 第一類人:因穫利而向光。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當人們因為某些因緣,擴大交友圈後,從他人那邊聽到了某些聚會不錯,某些修行不錯之類的之後,而實際去嘗試。
  • 第二類人:因求光而向光。例如某些人純粹對某種宗教產生興趣,於是便參與了該宗教的儀式、研討會之類的。
  • 第三類人:因陷入黑暗而向光,求光。也有些人是因為頓失親人或經濟忽然陷入困境,而寄托宗教或是依靠宗教上的救濟,最後投入該宗教。
因為每個人向光的原因不同,所以需要的形式也不同,造廟是為了第一或第二類人,救濟是為了第三類人,兩種不同類型的人,當然會需要不同的方式來引導。
我們該留心的是你捐款的那方,不會因為你給了什麼而造成不好的影響,不需要強求對方一定要支援那一類的人,因為每一類人都需要光,你可以只選擇你想支援那一類型的人即可。
avatar-img
3會員
29內容數
我的人生是先接觸到佛教,才接觸到佛法,可能有人會覺得二個有什麼不同,對我來說,二者完全不同,我能接受佛法,但無法接受佛教,因為佛教有一些我無法想通的部份。而這個「佛教迷思」的內容,主要就是針對我接觸到佛教時,無法想通的部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enjung tse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佛教勸人向善,但為善的目的是為造福、為了來世好一點、為了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捐款是為了造福報、為了消災、為了來世,似乎非常的功利主義
我的人生是先接觸到佛教,而後才接觸佛法,我自認為不是佛教的信徒,但我也自認為是佛法的遵守者,二者到底差別在那?
佛教勸人向善,但為善的目的是為造福、為了來世好一點、為了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捐款是為了造福報、為了消災、為了來世,似乎非常的功利主義
我的人生是先接觸到佛教,而後才接觸佛法,我自認為不是佛教的信徒,但我也自認為是佛法的遵守者,二者到底差別在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佛法如甘露,滋潤著每個求道者的心田。對於貧困之人,它是黑暗中的明燈,指引他們從物質的匱乏走向心靈的充盈;對於富足之人,它更是智慧的明鏡,引領他們從物質的富有昇華至心靈的圓滿。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布施供養不僅是財物的給予,更是內心慈悲的流露。護持佛法,弘揚正道,讓我們能夠超越純粹的物質追求。
Thumbnail
每當諸佛菩薩聖誕或逢年過節,總是有許多人扶老攜幼地前往廟宇上香禮佛、點燈祈福。人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在佛前供燈,可以立即累積福報,每日佛前供燈,日日都有功德!若是我們懂得為至親至愛之人在佛前供一盞燈,就能為他們安排一個更好的未來。
Thumbnail
20240721 供養的力量 同學:外面都是護摩、薈供、水供、煙供,你的布施供養算什麼? 我:就是先「布施」、後「供養」。 同學:為什麼這樣做? 我:先有善行善因,再迴向速成善業善果。 同學:別人都是先供養,再把供物贈與他人,你為何不同? 我:所學「理趣
Thumbnail
家人沒有學佛修行,也沒做善事,一生還很多的殺業,還做殺業、淫業這些。現世子孫有很多的違緣、逆境或子孫不優秀、不出色,就知道祖業要懺悔。消一個人的業障不是一、兩件小善事可以消。「供千僧」一千多個出家人的功德來為你祈福,為你消除業障,那就很快!讓現世父母或已經捨報去世的父母,往生到比較好的境界去
Thumbnail
觀音山 世界煙供日 法界大樂頌──天香供養法 煙供大法會。歡迎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隨喜護持登記,消業障、增福報,諸事順利,善願成就。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法不賣錢。」現在很多的法師都有這個問題:「法」,嘴巴講都不賣錢,為什麼呢?「法」,不賣小錢,只賣大錢。弘法動機:「想賺大錢」。這實在真糟糕!天災人禍怪不得這麼厲害。做弘法的法師真的要警惕自己的身語意,常常審視自己的動機
Thumbnail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Thumbnail
在愛心捐款之前,如何選擇真正有在做事的公益團體作為捐款單位?如何找到最需要捐款的公益團體?本文列出捐款和捐物需要知道的重點,並不斷更新推薦捐款的社福單位,詳細介紹如何選擇適合的愛心捐款公益團體,從勸募字號查詢、勸募秘辛、服務內容、公益代言、募款成果報告到愛心捐款方式,是你我進行捐款前的關注重點!
Thumbnail
佛菩薩慈悲化現五個種姓或其他的財神來護佑修行人,不是暫時解決經濟上或生活所需的問題而已,主要是幫助你邁向佛法的解脫道。實踐佛法精神、實踐菩薩道,就是符合財神保佑、賜福給你的要件。 「我要修行、我要做善事、我要持戒。」資財短缺的時候,財神就會保佑,很多同修都有感應。要修行,離不開行善利他,所以布施是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不管是佛的形象、舍利、塔廟我們都應該要供養,也要勸導眾生一起來作供養,因為供佛福德無量無邊,所以一定要親手去做,就算時間不允許,也要用其它方式盡量參與,把握這樣的修福機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佛法如甘露,滋潤著每個求道者的心田。對於貧困之人,它是黑暗中的明燈,指引他們從物質的匱乏走向心靈的充盈;對於富足之人,它更是智慧的明鏡,引領他們從物質的富有昇華至心靈的圓滿。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布施供養不僅是財物的給予,更是內心慈悲的流露。護持佛法,弘揚正道,讓我們能夠超越純粹的物質追求。
Thumbnail
每當諸佛菩薩聖誕或逢年過節,總是有許多人扶老攜幼地前往廟宇上香禮佛、點燈祈福。人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在佛前供燈,可以立即累積福報,每日佛前供燈,日日都有功德!若是我們懂得為至親至愛之人在佛前供一盞燈,就能為他們安排一個更好的未來。
Thumbnail
20240721 供養的力量 同學:外面都是護摩、薈供、水供、煙供,你的布施供養算什麼? 我:就是先「布施」、後「供養」。 同學:為什麼這樣做? 我:先有善行善因,再迴向速成善業善果。 同學:別人都是先供養,再把供物贈與他人,你為何不同? 我:所學「理趣
Thumbnail
家人沒有學佛修行,也沒做善事,一生還很多的殺業,還做殺業、淫業這些。現世子孫有很多的違緣、逆境或子孫不優秀、不出色,就知道祖業要懺悔。消一個人的業障不是一、兩件小善事可以消。「供千僧」一千多個出家人的功德來為你祈福,為你消除業障,那就很快!讓現世父母或已經捨報去世的父母,往生到比較好的境界去
Thumbnail
觀音山 世界煙供日 法界大樂頌──天香供養法 煙供大法會。歡迎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隨喜護持登記,消業障、增福報,諸事順利,善願成就。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法不賣錢。」現在很多的法師都有這個問題:「法」,嘴巴講都不賣錢,為什麼呢?「法」,不賣小錢,只賣大錢。弘法動機:「想賺大錢」。這實在真糟糕!天災人禍怪不得這麼厲害。做弘法的法師真的要警惕自己的身語意,常常審視自己的動機
Thumbnail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Thumbnail
在愛心捐款之前,如何選擇真正有在做事的公益團體作為捐款單位?如何找到最需要捐款的公益團體?本文列出捐款和捐物需要知道的重點,並不斷更新推薦捐款的社福單位,詳細介紹如何選擇適合的愛心捐款公益團體,從勸募字號查詢、勸募秘辛、服務內容、公益代言、募款成果報告到愛心捐款方式,是你我進行捐款前的關注重點!
Thumbnail
佛菩薩慈悲化現五個種姓或其他的財神來護佑修行人,不是暫時解決經濟上或生活所需的問題而已,主要是幫助你邁向佛法的解脫道。實踐佛法精神、實踐菩薩道,就是符合財神保佑、賜福給你的要件。 「我要修行、我要做善事、我要持戒。」資財短缺的時候,財神就會保佑,很多同修都有感應。要修行,離不開行善利他,所以布施是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不管是佛的形象、舍利、塔廟我們都應該要供養,也要勸導眾生一起來作供養,因為供佛福德無量無邊,所以一定要親手去做,就算時間不允許,也要用其它方式盡量參與,把握這樣的修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