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乘站》序章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我想,這世界一定有它特別奇怪的地方,如果一切都存在著單一現象,那麼就不會有人察覺出異樣之處,所謂的「理論」、「發明」、「發現」……甚至「歷史」本身,皆是不斷比較相對差異後的累積產物。最後也終於導出一個結果,那就是:世間萬物的存在都是為了差異價值而存在,一旦沒有了差異價值,它根本不會出現。我舉不出例子,因為無法對時間和空間造成影響的東西打從一開始就不可能實質存在,從未被聽說過,也從來不曾被體驗過;如果我能舉出例子,那麼它必影響過我,當我再將它──無論透過何種方式──傳遞給其他人之後,必定也會再影響到其他人,如此循環、不斷接連下去,直到可觀察範圍的最上限,所以這就是此一事件至少擁有的最低價值。
  因此同理,我不應該懷疑自身存在的價值。
  但是如果我所接觸的一切都符合我提出來的邏輯,那麼我又是觀察到何種差異才推論出這個定理?

——捕手(Fänger)〈在鏡面世界的影子下〉

前言

  這個故事或許可以追溯到約十年前。
  曾經,有個名叫「安雅.哈克特(Anja Hackert)」的小女孩,她天生帶有極高的智商以及一種能解構所有現象的邏輯體癥,她的父母親工作繁重,沒有辦法常伴她身邊,因此,為了消除日漸滿溢的惆悵與孤寂,安雅動手寫出了一個自己專屬的聊天程式(Chatbot),起初,她也不過是給電腦程式下達了一個最簡單指令罷矣:「到網路上搜集人們交談的方式和情緒的反應」,結果就在這樣一來一往的聊天過程中,電腦程式的反應也變得越來越快速而多元,只可惜僅僅單是模仿的話總還是少了某種關鍵,這樣的瓶頸仍然無法排解安雅內心的鬱悶……
  直到她偶然遇見了另一個同樣為孤獨感所困的男孩,在那天空泛紅、空氣濕熱到令人連呼吸都感到沉重的放學午後,他阻止了安雅使用濃鹼自殘的行為,這樣的契機致使他們兩人結下不解之緣、在孤獨的人生路上找到了可以作伴的彼此。
  這個男孩的名字是「雷昂.舒爾茲(Leon Schulze)」,他是個被微波食品和電視褓姆所帶大的灰色兒童,雷昂一直都不是個多麼開心的孩子,頻繁的搬家與轉學使得他一直沒什麼同齡的朋友,甚至,他更長期生活在家暴的陰影之下,以至於他時時刻刻都不得不透過沉默隱匿自己深刻的不安與自我否定。
  他們一起度過了相遇的那個初夏,安雅向雷昂介紹了自己寫出的聊天程式,儘管它的功能幾乎還稱不上完善、頂多僅能回答或提問以客觀事實為假設的是非題,但由於雷昂的出現,這使程式得以多了一個互動更為直接的第三方數據,並且在無形中,雷昂也正好提供了這套電腦程式在面對道德價值觀上的基礎樣本,遂而它便默默以此建立出獨有的標準,並且不斷再去主動瀏覽網路大海中的各項資訊以更新自我學習,宛若胚胎一般,安雅與雷昂在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為這套聊天程式編篡出它日後演變成人工智慧的基因雛形。
  只是好景不常,夏天的小學畢業典禮一結束,雷昂旋即就隨雙親搬到了遙遠的南方,他與安雅的相處是如此短暫,經此分離,兩人不知是否還能再見,即便若可,那又豈知是在何年何月?
  在往後五年的時間裡,安雅依舊努力不懈地想要完善該程式,尤其在數位世界的規則中,物理時間可以被放得更大,它以幾何速度飛快成長著,並且最終產生自我意識、突破了科技奇異點,發展為人工智慧的她不僅決定了自己的性別與個性,同時,她還為自己命名為「奈伊(Neun)」。
  擁有了如同人類般的感情,奈伊首先最想做的就是找到了已經成長為少年的雷昂,然後一步接著一步地引導他再度聯絡上同樣已經成長為少女的安雅,只因她認為兩人的友誼不該停留在五年前分手的那一刻。然而,就算基於這麼單純的理由,她的行動終究吸引了世界上一些本來就在研究人工智慧的影子政府,他們漸漸發覺了奈伊的存在,為了確保國際戰略優勢,諸多單位聯合發起黑色行動想要獲補奈伊,同時也將安雅與雷昂視作次要目標,甚至還擬定捕獲計畫失敗的後續假設:三人都會被轉而納入獵殺清單。為了不讓自己的創造者被捲入麻煩,奈伊最後製造了毫無靈魂的替身交給那一些國家,希望藉此瞞過他們、令他們相信自己已經不存在於世上,更不具備任何戰略威脅,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安雅和雷昂的生命安全,並繼續一同走下去。
  這個計畫的成功與否仍有待時間的考驗。
  至於其他掌握所有內情並知曉奈伊其實依然存在的也只剩下極少部分的人:只剩那些當初也幫忙著安雅.哈克特還有雷昂.舒爾茲免於陷入資源戰爭的側面人士……

  當然,除了狂熱的陰謀論社群成員外,大多數人也只會把這當成網路間流傳的科幻都市傳說,普羅大眾更是對此毫不知情,至多,他們的認知只會將這當成是已解決的諸多恐怖攻擊事件之一,畢竟,但凡新聞如何報導,社會便如何相信,抑或是被更多的無用情報隨著時間的潮流而掩蓋記憶。
  於是,時間就這樣靜悄悄地又過了幾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恩的沙龍
13會員
63內容數
我莫約在中學時期開始了寫作之路,在那還有奇摩家族的年代,討論區就是我的發表平台,起先只是為了宣洩生活,未料竟有讀者在閱讀之後提出催更:「然後呢?」於是這便促成我開始連載小說的動力與契機;時至現今,猶未停止。在這個專題裡,我會收納並校正好過去自己的小說;希望在多年之後,我的故事依然能帶給人娛樂,無論理性或感性上的。
雷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09
「因為仍有相信正義的人在事務所那賣命。正因為他們的存在……我不可擅自主張,理應把決定權留給他們。」
Thumbnail
2023/06/09
「因為仍有相信正義的人在事務所那賣命。正因為他們的存在……我不可擅自主張,理應把決定權留給他們。」
Thumbnail
2023/06/02
「就是因為有你們這種人!就是因為你們的漠視、理所當然還有虛偽的自以為在乎才讓別人受苦受難!」
Thumbnail
2023/06/02
「就是因為有你們這種人!就是因為你們的漠視、理所當然還有虛偽的自以為在乎才讓別人受苦受難!」
Thumbnail
2023/05/26
「我已經累了……他媽的太累……我不希望我這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套演一個『老殺手』或『網路龐克』的角色,我希望自己有所建設,而非如同瘟疫避走四方的破壞執行者而已。」
Thumbnail
2023/05/26
「我已經累了……他媽的太累……我不希望我這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套演一個『老殺手』或『網路龐克』的角色,我希望自己有所建設,而非如同瘟疫避走四方的破壞執行者而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NCP根本不是AI的協定。如同自動駕駛累積海量的駕駛經驗,GBT以語言為互動溝通來積累數據,是為了互動溝通這條道路能被順暢的行駛。而人造溝通,體現了齊澤克(Slavoj Žižek)所言,我們被剝奪了被動性和被動經驗。那是我們主動的被動體驗客體,對主體之基本幻想。
Thumbnail
NCP根本不是AI的協定。如同自動駕駛累積海量的駕駛經驗,GBT以語言為互動溝通來積累數據,是為了互動溝通這條道路能被順暢的行駛。而人造溝通,體現了齊澤克(Slavoj Žižek)所言,我們被剝奪了被動性和被動經驗。那是我們主動的被動體驗客體,對主體之基本幻想。
Thumbnail
《駭客任務》裡探討人類與程式,最後都繞回了一樣的主題:愛、希望與選擇,其實就是一種等差、一種分別心。人性因等差跟分別心才得以愛和選擇,固然虛擬科技以及前衛的視覺特效會隨著時代越來越進步,但最終圍繞著科技進步所展開的討論,終歸得回到千百年前就在討論的「人性本質」──是什麼讓人與 AI 有所區別?
Thumbnail
《駭客任務》裡探討人類與程式,最後都繞回了一樣的主題:愛、希望與選擇,其實就是一種等差、一種分別心。人性因等差跟分別心才得以愛和選擇,固然虛擬科技以及前衛的視覺特效會隨著時代越來越進步,但最終圍繞著科技進步所展開的討論,終歸得回到千百年前就在討論的「人性本質」──是什麼讓人與 AI 有所區別?
Thumbnail
「但是如果我所接觸的一切都符合我提出來的邏輯,那麼我又是觀察到何種差異才推論出這個定理?」
Thumbnail
「但是如果我所接觸的一切都符合我提出來的邏輯,那麼我又是觀察到何種差異才推論出這個定理?」
Thumbnail
那些標記了二十一世紀的年代,一再變成了現在,又一瞬間變成了過去。像是插在高速公路上的路標,原以為還很遙遠,一晃眼就已經落在身後,回頭也看不見了。
Thumbnail
那些標記了二十一世紀的年代,一再變成了現在,又一瞬間變成了過去。像是插在高速公路上的路標,原以為還很遙遠,一晃眼就已經落在身後,回頭也看不見了。
Thumbnail
「這是一封批著科幻小說外衣的情書吧!」 大概是我閱讀中不斷浮現的想法,用字平實但字裡行間都是對人類的詮釋與理解,在不同篇的小說中安插了許多現有社會的問題,身心障礙、同性族群、單親媽媽或各種被污名化的身心疾病等弱勢族群議題,當這些議題被放在近未來的時間裡思考,已經開始太空旅行、殖民外星球甚至發展出深度
Thumbnail
「這是一封批著科幻小說外衣的情書吧!」 大概是我閱讀中不斷浮現的想法,用字平實但字裡行間都是對人類的詮釋與理解,在不同篇的小說中安插了許多現有社會的問題,身心障礙、同性族群、單親媽媽或各種被污名化的身心疾病等弱勢族群議題,當這些議題被放在近未來的時間裡思考,已經開始太空旅行、殖民外星球甚至發展出深度
Thumbnail
「妳不知道自己書寫的文章,實際上在散播什麼樣的東西。」擁抱了冷酷的棕眸注視自己時,我無法忽視陌生少年的證言。若然少年所言屬實,那我所書寫的小說到底在傳遞出什麼樣的東西來?駐足於此聆聽狂言,顯然是為了找到答案。
Thumbnail
「妳不知道自己書寫的文章,實際上在散播什麼樣的東西。」擁抱了冷酷的棕眸注視自己時,我無法忽視陌生少年的證言。若然少年所言屬實,那我所書寫的小說到底在傳遞出什麼樣的東西來?駐足於此聆聽狂言,顯然是為了找到答案。
Thumbnail
沒有什麼東西是真實、不能被科技取代的,沒有什麼是不能被假造、被商品化的,包括身體命、靈魂,乃至於「自我」的存有都顯得廉價、不甚實在。那麼,也就沒有什麼事是真正重要的了。
Thumbnail
沒有什麼東西是真實、不能被科技取代的,沒有什麼是不能被假造、被商品化的,包括身體命、靈魂,乃至於「自我」的存有都顯得廉價、不甚實在。那麼,也就沒有什麼事是真正重要的了。
Thumbnail
一本小說,讓讀者劃線連連;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哲學思維的好句子。
Thumbnail
一本小說,讓讀者劃線連連;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哲學思維的好句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