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下群英傳-狼的智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既得突厥之援,更應圖晉陽,南下以爭天下!」宋金剛朗聲道。
宋金剛,本上谷賊帥,善戰而少義。
夏王竇建德接受幽州總管羅藝請託,興兵逐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竇建德事先探知了宋金剛的行事風格,使人間之,趁宋金剛迎戰之時,奪了他的老巢。
戰場上,宋金剛雖占優勢,也只能敗逃。
度量時勢,宋金剛認為,竇建德既然能直搗上谷,那麼必是志在河北。若與漁陽高開道聯合,共同抵抗,乃是上策。
那是有謀主的前提下。
宋金剛是個不相信人性的人。他反而擔心,高開道或許早與竇建德聯合,前去不過是自投羅網。
不如西去。
西邊馬邑劉武周,絕對不可能跟竇建德的勢力有所瓜葛。更不要說,大亂至今,有能者如李淵、竇建德、王世充,皆已有一席之地,正努力向外拓展。
又或者如李密,在衝突中覆滅。
原地不動者,幾稀。
宋金剛認為,劉武周恐怕和自己有幾分相似的味道。
正所謂虎霸山林。
狼,擇人而噬。
面對宋金剛帶四千人前來,劉武周展開了熱烈的歡迎。
跟宋金剛料想得不太一樣,劉武周並非一個想要靜待時機的領袖。宋金剛很快就明白過來,只是劉武周的親信苑君璋與尉遲恭,始終表示要小心從事。
尉遲恭比宋金剛更清楚,劉武周是怎樣一個貨色。
一開始,尉遲恭找上劉武周,多少也奢望過這傢伙能一統天下,做那漢高光武。不過隨著日子下來,尉遲恭很明白是指望不上了。
還不如,待價而沽。
身為一方之霸的左右手,不論來日誰領風騷,自己都會成為重要人物。與其讓劉武周出去跟人硬碰硬,還不如繼續維持馬邑的實力與影響力。
但宋金剛的出現,就讓尉遲恭感到不安了。
分明是敗戰之將,卻總在吹噓自己於河北未逢敵手。更不斷對劉武周進言,指點該如何爭霸天下。
甚者,宋金剛居然休了自己的妻子,請劉武周把妹妹嫁給他。
不說這行逕令鮮卑貴族出身的尉遲恭難以想像……你就都娶便是,豈有趕走家中女主人的?
很快的,尉遲恭就發現不對頭。
雖說劉武周不因裙帶關係用人,但宋金剛已得重用,如今又是皇上妹婿,在朝廷百官眼裡,那就是與苑君璋平起平坐了。
開國重臣尉遲恭,此時反倒矮了宋金剛一頭。
宋金剛的主戰態勢,也漸漸受到眾人信服。
這日,劉武周收到突厥處羅可汗來信,表示願意提供馬邑五千精騎,卻不說為何。
劉武周找來心腹相議,宋金剛就這麼跳了出來。
尉遲恭倒吸了一口涼氣。就他看來,李淵可是最可能成為買主的一方。
「晉陽乃李唐根本,太原境內豪族更是死忠支持李淵,即便我等能攻下太原,只怕百姓也不心服啊。」
尉遲恭出言反對,同時看向苑君璋。苑君璋持重多智,應該也會站在自己這邊吧。
「這就難說了。」苑君璋輕咳一聲,道:「日前斥侯來報,李淵新封太原郡公武士彠,如今武氏家族正持詔命,大肆收購各地田產,要說太原世族沒有反感,我看也是不易。」
尉遲恭不虞有此變卦,一時張口結舌。
宋金剛暗自冷笑,更道:「邊境更探知,早先太原方在留守李元吉指揮下,大量糧草逕往河北送去,支援李神通討伐宇文化及……」
劉武周點了點頭,道:「李神通被竇建德擊敗,太原世族恐怕是血本無歸,這下哪還有本錢跟新任郡公家族討價還價……這是天要助我!咱們,出兵!」
心意已決,劉武周不由分說,命宋金剛為西南道大行臺,尉遲恭為將,率兩萬兵馬南侵。
宋金剛雖是山賊出身,但治軍極嚴。大軍日夜兼程,卻是繞過了晉陽,往取南側榆次縣。宋金剛的目標,不是郡守李元吉,而是郡公武士彠的家鄉:文水。
既然決定出兵,苑君璋這邊也沒閒著。他很快派人與太原大族連繫,得知李元吉性好畋獵,又縱其左右攘奪百姓。
守將宇文歆看不過去,上表彈劾。
當時李淵准奏,坐免元吉,但實有後著。武氏家族很快發動親信父老上書,為李元吉說情請命,尋復原職。實則更多的太原士族與百姓,皆已憤怒。
故此,雙方協議,先取文水,並斷晉陽與長安的聯繫,太原百姓自會相助周軍。
隨著宋金剛完成任務,劉武周方率五千騎兵,大張旗鼓往晉陽而去。
李元吉聞報,不信軍情,遣將軍張達領步卒百人再探。
張達表示,兵兇戰危,寧信其有,應增兵阻之。
李元吉罵道:「敵軍已至黃蛇嶺方探之,這些廢物能信嗎?保不定便是聲東擊西之計,晉陽豈可無軍守禦?」
張達無奈,只能出兵迎戰。
劉武周這邊早有準備,面對這百人小隊,哪還有不一網成擒的。
看到張達被綁來面前,劉武周親自為之解縛,勸降張達。在張達協助下,晉陽周遭縣城更是紛紛不戰而降。
少數不願投降的百姓,自四面八方湧入晉陽城,這下,也由不得李元吉不信了。
李元吉召來司馬劉德威,命其盡點精兵,李元吉要親自率軍與周軍作戰。
晉陽城中,只留老弱殘兵便可。
劉德威雖微覺不妥,但也知李元吉脾性,只管照辦。哪裡知道,李元吉率領部隊出城後,便沒了消息。
數日後,劉武周兵臨城下,劉德威方知,部隊盡皆被擒,在張達的勸說下紛紛投降。
在晉陽軍離城的第二天夜裡,李元吉與其家人便已消失無蹤。
群龍無首,又怎能與周軍交戰?
然而,歡欣鼓舞的慶功宴上,唯獨不見了尉遲恭的身影……
長安大興城,軍情未至,李元吉已出現在李淵面前,痛陳守將昏庸無能,自己如何浴血奮戰,獨木難支,勉強逃脫。
強兵數萬,食支十年,起義興運之資,一朝而棄。李淵大怒,下令抓捕眾人,欲處以極刑。
此時,李綱出來勸諫。
李綱攤開了過去守將們檢舉李元吉的奏摺,淡淡道:「忠奸自古難辨,但齊王與人結怨,不證自明。不論皇上要怪罪於誰,民心不散,周軍豈可推進至斯,如入無人之境?」
李淵馬上就明白過來。沒錯,自己確實在抽太原的板。
隔日,李淵便宣布錯在元吉,諸將無罪。
至少還在手裡的,要好好維繫了。
李綱更建議道:「如今河東未失,更需有能穩住民心士氣者往。至於反攻太原,臣有二人可薦。」
一者李仲文,本是與李綱一同效力胡商何潘仁,勸其降於柴娘子者。這些早期投降李唐的關中人士,並不在李淵要除去的對象之列。
二一個,則是姜寶誼。姜寶誼過去與尉遲恭為同袍,屬支持李淵太原起義的老將。
李唐這邊仍以為,劉武周手下大將,當是尉遲恭為首。有姜寶誼在,盡可提出對策。
至於李仲文這步棋,用意可深了。
一旦奪回太原,李淵必得重新布置親信官員。
李綱此薦,意思便是:把太原交由我們關中派來處理。
見李淵似乎有點猶豫,李綱更道:「河東總管,臣以為裴監為優……若能輔以永安王,皇上以為如何?」
裴監便是李唐開國功臣裴寂,李淵的親信自不待言。
永安王李孝基,更是李淵少數真正親近的李氏子弟。
即使把太原轉交關中派,其命脈咽喉,仍是要握在李淵手裡。
李淵的神情漸漸紓緩開來,方道:「兵貴神速,便授李仲文與姜寶誼先行,裴監那邊,我再與他談談便是。」
裴寂可不是一般呼之則來,揮之即去的臣子。時至今日,他仍是李唐最重要的後勤指揮。不過,李淵也已經想到說服裴寂的法子了。
卻說李仲文與姜寶誼帶兵北上,一路上毫無遲滯。但姜寶誼認為,晉陽既降,太原以溫姓為首世族,定有不少人支持周軍。
故此,兩人擬定行軍路線,不往祁縣,卻行文水。
這一去,就遭到了宋金剛的伏擊。
姜寶誼當場戰死,李仲文則勉力逃出,退往汾陽城招收殘兵,並通知京師。
李淵獲報,連忙要裴寂與李孝基往援。若能守住汾陽一線,仍大有可為。
不料兵行河東,又聞當地人王行本造反。
裴寂與李孝基商量之下,決定由李孝基這邊留下來與河東叛軍作戰,裴寂則繼續推進。
沒想到裴寂剛走,李孝基背後又遭敵襲。
原來尉遲恭早已進入河東,說服各地反唐。
夏縣人呂崇茂因殺縣令,舉城相應,更把握時機夾攻李孝基。
李孝基不虞此著,大敗遭擒。
而深入太原的裴寂,在介休城遭遇了宋金剛。
裴寂素無用兵之才,命其前來,本為河東徵兵以用。會選擇分頭行事,也是因為只要援軍能帶到李仲文手裡便可。否則讓裴寂迎戰河東叛軍,也是無濟於事。
但宋金剛又怎會讓唐軍輕易會合?
早在裴寂抵達前,宋金剛早將附近地形摸熟。
待唐軍駐紮,宋金剛便遣人斷其水源,料定對方必定再次移動。趁裴寂移動之際,周軍大舉突襲。
裴寂惶急逃竄,但到了太原河東邊界,非但不見李孝基部隊,道路更為叛軍封鎖。無奈之下,轉往絳縣城躲避。
而宋金剛的追兵,不久也即趕到。
裴寂走投無路,只盼消息能順利送回京師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1會員
91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原激戰正烈,河西五郡卻趁機推舉了皇帝出來。 只要西涼皇帝尚在一日,即使已經消滅西秦薛舉,又得同盟之議,李淵仍是不能安心。 李淵又要如何利用河西內部的紛紛擾擾,一舉將其收服?
段達一副趾高氣昂的模樣。 那是他遺忘已久的一切,如今都隨著王世充的執政回來了。 洛陽城內,一派井井有條。 雖三面受敵,但在王世充的率領下,各方的攻勢都暫告停歇。透過淮南與江南的往來暢通,更保障了洛陽軍民貴族生活的基本要件。 時候到了。
三方匯聚竇建德旗下,彼此算計。 然而北方征戰,終究脫不出:能得突厥者,得天下。 老謀深算的各門之長,都認為自己已經牢牢掌控住突厥可賀敦……任憑可汗交替,也無所畏懼。 但,事情真是如此嗎?
卻說淮安王李神通於河北興兵,聯合幽州總管羅藝,直指偽帝宇文化及。 同時,夏王竇建德亦點兵備戰出擊。 雙方雖未聯合,卻是有志一同。 宇文化及當然也不是傻傻挨打。 自撤入魏縣以來,宇文兄弟便想盡辦法,聯絡父親過去佈在山東的人馬。不是別人,正是敲響大隋喪鐘,更早於楊玄感起義反叛的知世郎,王薄。
李世民看著被綁縛到眼前的薛仁杲。 這是殺死他兄弟的仇人。但不知為何,盯著薛仁杲的雙眼,李世民的心中半點怒氣也提不上來。 李世民很肯定,自己絕對沒有忘記過,為兄弟報仇這件事。為了報仇,他學習兵法,學習天下大勢,學習權力鬥爭。 不過……他好像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仇敵跪在面前時,該要怎麼辦?
薛仁杲高大的身軀,立於折墌城牆上。 不說話的時候,薛仁杲看上去端的是威武非凡。 他的眼光,望向了西南方。 涇川折墌城,距離長安不過三百里。薛仁杲感覺自己幾乎已經看得見京城大興了。 父親說過,只有佔領大興,才有活路。 其中的意思是什麼?薛仁杲不是很明白,但父親說的話,總是不會錯的。
中原激戰正烈,河西五郡卻趁機推舉了皇帝出來。 只要西涼皇帝尚在一日,即使已經消滅西秦薛舉,又得同盟之議,李淵仍是不能安心。 李淵又要如何利用河西內部的紛紛擾擾,一舉將其收服?
段達一副趾高氣昂的模樣。 那是他遺忘已久的一切,如今都隨著王世充的執政回來了。 洛陽城內,一派井井有條。 雖三面受敵,但在王世充的率領下,各方的攻勢都暫告停歇。透過淮南與江南的往來暢通,更保障了洛陽軍民貴族生活的基本要件。 時候到了。
三方匯聚竇建德旗下,彼此算計。 然而北方征戰,終究脫不出:能得突厥者,得天下。 老謀深算的各門之長,都認為自己已經牢牢掌控住突厥可賀敦……任憑可汗交替,也無所畏懼。 但,事情真是如此嗎?
卻說淮安王李神通於河北興兵,聯合幽州總管羅藝,直指偽帝宇文化及。 同時,夏王竇建德亦點兵備戰出擊。 雙方雖未聯合,卻是有志一同。 宇文化及當然也不是傻傻挨打。 自撤入魏縣以來,宇文兄弟便想盡辦法,聯絡父親過去佈在山東的人馬。不是別人,正是敲響大隋喪鐘,更早於楊玄感起義反叛的知世郎,王薄。
李世民看著被綁縛到眼前的薛仁杲。 這是殺死他兄弟的仇人。但不知為何,盯著薛仁杲的雙眼,李世民的心中半點怒氣也提不上來。 李世民很肯定,自己絕對沒有忘記過,為兄弟報仇這件事。為了報仇,他學習兵法,學習天下大勢,學習權力鬥爭。 不過……他好像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仇敵跪在面前時,該要怎麼辦?
薛仁杲高大的身軀,立於折墌城牆上。 不說話的時候,薛仁杲看上去端的是威武非凡。 他的眼光,望向了西南方。 涇川折墌城,距離長安不過三百里。薛仁杲感覺自己幾乎已經看得見京城大興了。 父親說過,只有佔領大興,才有活路。 其中的意思是什麼?薛仁杲不是很明白,但父親說的話,總是不會錯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Thumbnail
袁紹在做了冀州牧後,以廣平人沮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魏郡審配為治中、鉅鹿田豐為別駕,南陽許攸、逄紀、穎川荀諶皆為謀主。 袁紹的起步,士族圈子助力很大。 河北、南陽、潁川全都在起步階段加盟。 這也和當年劉秀剛起飛時一樣。 不過,即便長袖善舞如劉秀,後來在團結各方面勢力時仍然玩砸了一些環節,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劉秀隗囂手寫情書兩年後,28年冬,馬援作為革命信使來到了洛陽,第一次見到了劉秀。 劉秀並沒有像公孫述那樣擺足了譜,而是親切握手交談,對馬援說:你遨遊於兩個皇帝之間辛苦了,今天見到你,真好。 馬援在此時說出了那句光武開國時代逼王之王的一句話:「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 我去公孫述
Thumbnail
劉秀那邊希望鄧禹趁熱打鐵,但政委覺悟比較高,認為現在聲勢看似很大,人數看似很多,但真正能上戰場有戰鬥力的,還都是從河北帶過來的老弟兄們。 人家關中本土是不會幫你的,投奔你的都是過不下去尋求你保護的,真正牛的豪族們都在自己的地盤挺著呢。 而且我們現在的後勤很成問題,糧食軍需都不夠,相反人家赤眉剛剛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話說幾個月前,薊城混亂逃亡之際,耿弇與劉秀跑丟了,劉秀失去了北境門票向南逃竄,實際上,他不知道,也許直接逃亡北境就不會有後面的那麼多狼狽了。 因為,北境最關鍵的上谷和漁陽中,不僅僅只有愣頭青的耿弇一個人力挺他。 有幾個深思熟慮的北境關鍵人物同樣也選擇了劉秀而不是咋咋呼呼的暴發戶王朗。 上谷郡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Thumbnail
袁紹在做了冀州牧後,以廣平人沮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魏郡審配為治中、鉅鹿田豐為別駕,南陽許攸、逄紀、穎川荀諶皆為謀主。 袁紹的起步,士族圈子助力很大。 河北、南陽、潁川全都在起步階段加盟。 這也和當年劉秀剛起飛時一樣。 不過,即便長袖善舞如劉秀,後來在團結各方面勢力時仍然玩砸了一些環節,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劉秀隗囂手寫情書兩年後,28年冬,馬援作為革命信使來到了洛陽,第一次見到了劉秀。 劉秀並沒有像公孫述那樣擺足了譜,而是親切握手交談,對馬援說:你遨遊於兩個皇帝之間辛苦了,今天見到你,真好。 馬援在此時說出了那句光武開國時代逼王之王的一句話:「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 我去公孫述
Thumbnail
劉秀那邊希望鄧禹趁熱打鐵,但政委覺悟比較高,認為現在聲勢看似很大,人數看似很多,但真正能上戰場有戰鬥力的,還都是從河北帶過來的老弟兄們。 人家關中本土是不會幫你的,投奔你的都是過不下去尋求你保護的,真正牛的豪族們都在自己的地盤挺著呢。 而且我們現在的後勤很成問題,糧食軍需都不夠,相反人家赤眉剛剛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話說幾個月前,薊城混亂逃亡之際,耿弇與劉秀跑丟了,劉秀失去了北境門票向南逃竄,實際上,他不知道,也許直接逃亡北境就不會有後面的那麼多狼狽了。 因為,北境最關鍵的上谷和漁陽中,不僅僅只有愣頭青的耿弇一個人力挺他。 有幾個深思熟慮的北境關鍵人物同樣也選擇了劉秀而不是咋咋呼呼的暴發戶王朗。 上谷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