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神人之家》:在神與人之間安放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為什麼要回來拍這部片?」這句由父親說出的話,既是理解《神人之家》的鎖鑰,亦是整部電影最根本的叩問。儘管導演盧盈良自述,他僅是因為想完成一部home video,才開始有意識地記錄家人的互動;但這樣的答案顯然沒能回答欲望的深層動因。電影中,導演沉默地以鏡頭回望父親的探詢,其姿態或也證明了:他其實對這樣的拍攝是否具有任何意義,亦沒有任何把握。

導演/盧盈良於是分裂成為兩個實體,一面是導演的:無論是因為補助金的驅動,或者電影自身的美學要求,導演必須有效地篩取材料,對真實的事物進行創意的處理。於是鏡頭下,各人自有其角色形象:父親成了無藥可救的賭徒,母親是默默持守家庭與習俗的女性,哥哥則是能與神靈溝通、卻得不到神靈庇佑的失敗者。攝影機節制地勾勒家的「現實」景況,讓事件彷彿本應如此一般,連貫為一個因果接順的敘事。

但在「盧盈良」的另一面,錄攝的行動則徹底改寫了「現實」行進的邏輯。當離家二十多年的盧盈良持著攝影機歸返,有些什麼開始重新啟動了:家人們意識到了他者目光的在場,並因此有意或無意地調整了他們的話語及行動。「拍攝紀錄片」這件事,於焉倒反地成了推動一切事件的核心──父親在鏡頭面前裝闊,母親對著鏡頭訴說自己的願望;當小番茄田被大水淹沒時,哥哥的第一個反應是,要弟弟阿良回來拍下這一切。

導演/盧盈良並未企圖弭平二者的差異,相反的,他是有自覺地在呈現這個錯位。他帶父母去相館拍遺照,同時讓自己現身於影像內;他以鏡頭為盾,對著哥哥問:「你覺得神明有在保佑這個家嗎?」是自己也是電影的命題;電影後段,當哥哥對著鏡頭說,「你原本就不是一個人。」導演/盧盈良獲得了雙重的救贖:故事有其昇華,家庭關係亦獲得和解。

可以說,《神人之家》捕捉的,其實是「記錄」可以如何改變「紀錄」,是現實如何將其外部的觀測摺回自身內裡。敘事的推展,因而是從神走向人的辯證,「導演」退行回「阿良」的精神分析,也是電影美學如何可能扣回紀實倫理的一次嘗試。在神與人、形式與內容、純粹理性(自然)與實踐理性(倫理)之間,《神人之家》以其螺旋的雙向運動,開鑿出一條足堪故事通行的甬道。

當然,甬道本身是危險的:如同導演在專訪中提到,他明白故事的剪取與呈現,或可能營造出某種「家庭從此和諧」的走向,遮蔽了那些未能被修補的傷害;但對盧盈良來說,由拍攝所勾引出的關係轉變,確實讓他得以放下年輕時候的一些困惑──僅有在對拍攝/被攝者的相互影響乃至最終影像成果的排列方式,有相當程度反思的前提下,非虛構的倫理風險,才可能反過來成為撼動真實與美學既定邊界的奇點。如同康德為理性劃定疆界,目的是為了讓人們「自由」地為自己立法;非虛構與紀錄片的存在,亦是這樣一個賭注:我們知道「現實」總是可疑的,但我們仍然無所畏懼地走在通向真實的道路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餘事的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明明是紀錄片,卻比劇情片更好看。 這是我用來邀請爸媽和我一起看《神人之家》的說詞之一。
Thumbnail
明明是紀錄片,卻比劇情片更好看。 這是我用來邀請爸媽和我一起看《神人之家》的說詞之一。
Thumbnail
《神人之家》剛上映的時候,我滿心期待地到光點華山想看導演QA場,結果竟然快速完售,只有遠遠得看到導演本人,好險過了兩週還有場次!這是購入光點年度套票後收看的第四部電影,也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紀錄片,平常甚至很少看這類型的作品,覺得比較不對胃口,但看完《神人之家》的第一個想法竟然是:「好想去QA場!」
Thumbnail
《神人之家》剛上映的時候,我滿心期待地到光點華山想看導演QA場,結果竟然快速完售,只有遠遠得看到導演本人,好險過了兩週還有場次!這是購入光點年度套票後收看的第四部電影,也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紀錄片,平常甚至很少看這類型的作品,覺得比較不對胃口,但看完《神人之家》的第一個想法竟然是:「好想去QA場!」
Thumbnail
這一篇,非關影評,或可說是篇,偏門的影評。專業評論者,一般得讓自己藏身銀幕後方,與作品保持安全距離,便以獨行、攀高,站穩遙遠而隔絕的制高點,睥睨著眼底的影像流轉、手持冰冷銳利的放大鏡,細查並批判,好建立起相對客觀的專業高度。然而我認為《神人之家》這部佳作,值得另闢蹊徑,直通寫作者的內心世界。
Thumbnail
這一篇,非關影評,或可說是篇,偏門的影評。專業評論者,一般得讓自己藏身銀幕後方,與作品保持安全距離,便以獨行、攀高,站穩遙遠而隔絕的制高點,睥睨著眼底的影像流轉、手持冰冷銳利的放大鏡,細查並批判,好建立起相對客觀的專業高度。然而我認為《神人之家》這部佳作,值得另闢蹊徑,直通寫作者的內心世界。
Thumbnail
上週看了原民家(見上篇《哈勇家》觀後感),這週看嘉義民雄的「神人之家」。 導演陳玉勳說,這部是「像劇情片的紀錄片」。徐譽庭說,「用非常好看來告白,太輕蔑了,但真的------好好看」。在Netflix串流上,會看到一些實在高潮起伏的紀錄片,那確實也是好看,屬於高感官刺激。
Thumbnail
上週看了原民家(見上篇《哈勇家》觀後感),這週看嘉義民雄的「神人之家」。 導演陳玉勳說,這部是「像劇情片的紀錄片」。徐譽庭說,「用非常好看來告白,太輕蔑了,但真的------好好看」。在Netflix串流上,會看到一些實在高潮起伏的紀錄片,那確實也是好看,屬於高感官刺激。
Thumbnail
導演阿良(盧盈良)離家20年,有天接到媽媽交代身後事的電話後,突然有了想記錄家人的念頭,於是回到家鄉開始拍攝《神人之家》。離鄉許久的他,帶著或許能化解心結的期望回家,但家裡的狀況卻和離開時沒什麼兩樣:嗜賭成性的爸爸、任勞任怨的媽媽、一事無成的哥哥,不同的心境面對同樣的家庭,心中的不解是否能解開?
Thumbnail
導演阿良(盧盈良)離家20年,有天接到媽媽交代身後事的電話後,突然有了想記錄家人的念頭,於是回到家鄉開始拍攝《神人之家》。離鄉許久的他,帶著或許能化解心結的期望回家,但家裡的狀況卻和離開時沒什麼兩樣:嗜賭成性的爸爸、任勞任怨的媽媽、一事無成的哥哥,不同的心境面對同樣的家庭,心中的不解是否能解開?
Thumbnail
  《神人之家》聚焦於嘉義民雄盧家的主要成員──信神的有嗜賭成癮的父親,成日祭拜的母親,自小即能與神對話,務農之餘亦兼神職,卻諸事難成的哥哥阿志;不相信神的有侄子盧小弟酉鑫,以及北上後就幾乎不回家的弟弟,同時也是拍攝者阿良。這樣的家庭似乎不得神眷,但比起出走,終究是回過身去面對,是拉近彼此的距離。
Thumbnail
  《神人之家》聚焦於嘉義民雄盧家的主要成員──信神的有嗜賭成癮的父親,成日祭拜的母親,自小即能與神對話,務農之餘亦兼神職,卻諸事難成的哥哥阿志;不相信神的有侄子盧小弟酉鑫,以及北上後就幾乎不回家的弟弟,同時也是拍攝者阿良。這樣的家庭似乎不得神眷,但比起出走,終究是回過身去面對,是拉近彼此的距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