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神人之家》:在神與人之間安放故事

更新於 2024/11/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為什麼要回來拍這部片?」這句由父親說出的話,既是理解《神人之家》的鎖鑰,亦是整部電影最根本的叩問。儘管導演盧盈良自述,他僅是因為想完成一部home video,才開始有意識地記錄家人的互動;但這樣的答案顯然沒能回答欲望的深層動因。電影中,導演沉默地以鏡頭回望父親的探詢,其姿態或也證明了:他其實對這樣的拍攝是否具有任何意義,亦沒有任何把握。
導演/盧盈良於是分裂成為兩個實體,一面是導演的:無論是因為補助金的驅動,或者電影自身的美學要求,導演必須有效地篩取材料,對真實的事物進行創意的處理。於是鏡頭下,各人自有其角色形象:父親成了無藥可救的賭徒,母親是默默持守家庭與習俗的女性,哥哥則是能與神靈溝通、卻得不到神靈庇佑的失敗者。攝影機節制地勾勒家的「現實」景況,讓事件彷彿本應如此一般,連貫為一個因果接順的敘事。
但在「盧盈良」的另一面,錄攝的行動則徹底改寫了「現實」行進的邏輯。當離家二十多年的盧盈良持著攝影機歸返,有些什麼開始重新啟動了:家人們意識到了他者目光的在場,並因此有意或無意地調整了他們的話語及行動。「拍攝紀錄片」這件事,於焉倒反地成了推動一切事件的核心──父親在鏡頭面前裝闊,母親對著鏡頭訴說自己的願望;當小番茄田被大水淹沒時,哥哥的第一個反應是,要弟弟阿良回來拍下這一切。
導演/盧盈良並未企圖弭平二者的差異,相反的,他是有自覺地在呈現這個錯位。他帶父母去相館拍遺照,同時讓自己現身於影像內;他以鏡頭為盾,對著哥哥問:「你覺得神明有在保佑這個家嗎?」是自己也是電影的命題;電影後段,當哥哥對著鏡頭說,「你原本就不是一個人。」導演/盧盈良獲得了雙重的救贖:故事有其昇華,家庭關係亦獲得和解。
可以說,《神人之家》捕捉的,其實是「記錄」可以如何改變「紀錄」,是現實如何將其外部的觀測摺回自身內裡。敘事的推展,因而是從神走向人的辯證,「導演」退行回「阿良」的精神分析,也是電影美學如何可能扣回紀實倫理的一次嘗試。在神與人、形式與內容、純粹理性(自然)與實踐理性(倫理)之間,《神人之家》以其螺旋的雙向運動,開鑿出一條足堪故事通行的甬道。
當然,甬道本身是危險的:如同導演在專訪中提到,他明白故事的剪取與呈現,或可能營造出某種「家庭從此和諧」的走向,遮蔽了那些未能被修補的傷害;但對盧盈良來說,由拍攝所勾引出的關係轉變,確實讓他得以放下年輕時候的一些困惑──僅有在對拍攝/被攝者的相互影響乃至最終影像成果的排列方式,有相當程度反思的前提下,非虛構的倫理風險,才可能反過來成為撼動真實與美學既定邊界的奇點。如同康德為理性劃定疆界,目的是為了讓人們「自由」地為自己立法;非虛構與紀錄片的存在,亦是這樣一個賭注:我們知道「現實」總是可疑的,但我們仍然無所畏懼地走在通向真實的道路上。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餘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像是幾年前的《大象席地而坐》:二者描繪的都是自由之不可能,以及由此不可能性所衍伸出的,人物一切行動的徒勞。兩部電影亦皆想像了一個象徵著自由的遠方,在《大象席地而坐》是有著一隻古怪大象的臺灣,在《野馬分鬃》則是有著一望無際草原的內蒙古……
像是幾年前的《大象席地而坐》:二者描繪的都是自由之不可能,以及由此不可能性所衍伸出的,人物一切行動的徒勞。兩部電影亦皆想像了一個象徵著自由的遠方,在《大象席地而坐》是有著一隻古怪大象的臺灣,在《野馬分鬃》則是有著一望無際草原的內蒙古……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第 61 屆金馬獎死亡之組落在影后提名名單中,五位入圍者傳神表述出五種亞洲女性困境與姿態,包括喪女的母親、受感情詐騙的女菁英、喪侶女同志不受法律保護的處境、弱勢族群適應社會的旅程,以及受困於親情的年輕靈魂模樣。本文介紹五位準影后在片中所飾演的角色故事、以及表演亮點。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第 61 屆金馬獎死亡之組落在影后提名名單中,五位入圍者傳神表述出五種亞洲女性困境與姿態,包括喪女的母親、受感情詐騙的女菁英、喪侶女同志不受法律保護的處境、弱勢族群適應社會的旅程,以及受困於親情的年輕靈魂模樣。本文介紹五位準影后在片中所飾演的角色故事、以及表演亮點。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區嘉雯#金馬影展#金馬61#楊曜愷 #李琳琳 電影《從今以後》寫伴侶意外離世之後,現時社會習俗、制度和法例對於LGBT權益的忽視。更深一層,同時也寫出人性在不同層次需求之間的衝突。 在通識科及管理學入門課程中,通常會介紹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該
Thumbnail
開場一幕,兩個人並肩漫步,富有抒情詩意,令人回味。跟步履前行的韻律感類似,片尾兩個人互相倚靠、輕輕搖動,心中有「詩的節奏」,做到首尾呼應。電影前1/4交代主角日常,兩個人的互動從家中拓展到街市、再到同志社群,描畫出角色鮮明性格。寫意的沖茶畫面是一絲不苟配隨心率性的雙人舞。
Thumbnail
《默示錄》的題材極為有趣:電影以「窺看」為主題,帶出「觀看/被觀看」、「看見/沒看見」、「存在/不存在」等旨趣,在概念上相當吸引人。不過,相較於豐富的內涵,整部電影的戲劇呈現在我看來是相對貧乏的。這篇文章表達我的觀點,並從楊修華導演的映後座談來重新反思這部電影的內涵。
Thumbnail
《行動倒數》的內核,恐怕是「性愛權謀」,甚至稱得上純愛片...
Thumbnail
伊莎娜奈沙馬蘭的處女作《窺探者》透過最小的佈景和聲音技巧,成功地打造出限制的空間的幽閉感,展現了驚悚片導演的才華。然而,該作品在故事規則和設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也未能清晰解釋角色動機,以及引入了一些矛盾和瑕疵。未來希望伊莎娜能專注於真正想要傳遞的訊息,發揮出真正不同凡響的實力。
Thumbnail
導演巴沃邱寧多傑的前作《不丹是教室》,坦白說我並沒有看,因為題材看起來過於說教,而《不丹沒有槍》很好地調和了這個問題:「和尚與槍」帶來衝突感,「和尚拿槍要幹嘛」則帶來懸念,使觀眾期待接下來的劇情。在黑色幽默的手法背後,這部電影想探討的是「民主」,或者更精確來說,是民主的開頭,也就是「民主化」的問題。
Thumbnail
自由的界線在哪裡?對於一位處在20世紀現代主義全盛時期的女作家托芙·迪特萊夫森來說,自由就是擁有一個可以隨心所欲創作的房間。 . 「我非常渴望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四面牆以及一扇可以關上的門。一間裡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台打字機,或者只是一枝鉛筆和一本簿子的房間,這樣就夠了。還有,門
Thumbnail
《當殺手戀愛時》的導演是愛在三部曲的李察.林克雷特,再加上主角既是哲學教授,又是臥底殺手,完全是我偏愛的題材。本來是衝著題材去看的,對於電影深度並沒有太大期待,結果中了大獎:導演不只是端出了有趣的食材,還把這些食材料理得相當出色。這部電影表面上是愛情喜劇,探討的其實是自我的問題。
Thumbnail
看到很多人讚揚《九龍城寨之圍城》,甚至拿來和《功夫》相提並論。那真的是很有力的宣傳,不免讓人想進電影院「朝聖」。然而,看完後我是有點失望的。不能說是拍得很差,只能說和《功夫》是不同類型的電影,在我看來,甚至不能算是武術片。在武術的招牌背後,它賣的是香港情懷。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區嘉雯#金馬影展#金馬61#楊曜愷 #李琳琳 電影《從今以後》寫伴侶意外離世之後,現時社會習俗、制度和法例對於LGBT權益的忽視。更深一層,同時也寫出人性在不同層次需求之間的衝突。 在通識科及管理學入門課程中,通常會介紹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該
Thumbnail
開場一幕,兩個人並肩漫步,富有抒情詩意,令人回味。跟步履前行的韻律感類似,片尾兩個人互相倚靠、輕輕搖動,心中有「詩的節奏」,做到首尾呼應。電影前1/4交代主角日常,兩個人的互動從家中拓展到街市、再到同志社群,描畫出角色鮮明性格。寫意的沖茶畫面是一絲不苟配隨心率性的雙人舞。
Thumbnail
《默示錄》的題材極為有趣:電影以「窺看」為主題,帶出「觀看/被觀看」、「看見/沒看見」、「存在/不存在」等旨趣,在概念上相當吸引人。不過,相較於豐富的內涵,整部電影的戲劇呈現在我看來是相對貧乏的。這篇文章表達我的觀點,並從楊修華導演的映後座談來重新反思這部電影的內涵。
Thumbnail
《行動倒數》的內核,恐怕是「性愛權謀」,甚至稱得上純愛片...
Thumbnail
伊莎娜奈沙馬蘭的處女作《窺探者》透過最小的佈景和聲音技巧,成功地打造出限制的空間的幽閉感,展現了驚悚片導演的才華。然而,該作品在故事規則和設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也未能清晰解釋角色動機,以及引入了一些矛盾和瑕疵。未來希望伊莎娜能專注於真正想要傳遞的訊息,發揮出真正不同凡響的實力。
Thumbnail
導演巴沃邱寧多傑的前作《不丹是教室》,坦白說我並沒有看,因為題材看起來過於說教,而《不丹沒有槍》很好地調和了這個問題:「和尚與槍」帶來衝突感,「和尚拿槍要幹嘛」則帶來懸念,使觀眾期待接下來的劇情。在黑色幽默的手法背後,這部電影想探討的是「民主」,或者更精確來說,是民主的開頭,也就是「民主化」的問題。
Thumbnail
自由的界線在哪裡?對於一位處在20世紀現代主義全盛時期的女作家托芙·迪特萊夫森來說,自由就是擁有一個可以隨心所欲創作的房間。 . 「我非常渴望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四面牆以及一扇可以關上的門。一間裡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台打字機,或者只是一枝鉛筆和一本簿子的房間,這樣就夠了。還有,門
Thumbnail
《當殺手戀愛時》的導演是愛在三部曲的李察.林克雷特,再加上主角既是哲學教授,又是臥底殺手,完全是我偏愛的題材。本來是衝著題材去看的,對於電影深度並沒有太大期待,結果中了大獎:導演不只是端出了有趣的食材,還把這些食材料理得相當出色。這部電影表面上是愛情喜劇,探討的其實是自我的問題。
Thumbnail
看到很多人讚揚《九龍城寨之圍城》,甚至拿來和《功夫》相提並論。那真的是很有力的宣傳,不免讓人想進電影院「朝聖」。然而,看完後我是有點失望的。不能說是拍得很差,只能說和《功夫》是不同類型的電影,在我看來,甚至不能算是武術片。在武術的招牌背後,它賣的是香港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