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瑞‧史丹的《靈性之旅:追尋失落的靈魂》,藉由榮格心理學的角度重新詮釋所謂「靈性」,不僅提出現代人對於物質生活的過度依賴可能深陷更虛無的心靈空洞,也提出了如何利用心理學方法,讓人心再次轉而向內,尋找自己的「靈性」以獲得生命的更高層次提升。是一本涵蓋豐厚學術知識以及人生智慧的好書。
對我而言,莫瑞‧史丹對生命提出諸多睿智的看法,都讓我有新的人生體悟,而這些體悟都與我喜愛的電影有著緊密的聯想。像是《榮格心靈地圖》中提出的概念,讓我找到了《星際效應》的另一種觀看方式,而那改變了我。
回歸正題。這篇隨筆主要想記錄我讀《心靈之旅》第九章時的想法。
第九章提及的以心理學角度切入「靈性」概念的方法與重要性。這章節談到心靈內在的張力與矛盾,詳細說起來這個過程非常複雜,我就不贅述了。主要想聊的是,史丹在這一章節中舉了一個例子,是一個馬雅祭司被西班牙人俘虜,被與一頭豹隔牆關在牢裡的故事。
故事簡略內容如下:
「被關在牢中的祭司利用日光觀察隔壁的豹,他相信只要參透豹紋的密秘,便能獲取神的大能,屆時他不僅能夠重獲自由,也能向西班牙人復仇。他在牢獄裡度過一生直到年老。
某天,他做了一個夢,夢中他注意到牢房中有粒沙子,在夢中他再次睡去,又做了個夢,這回牢房裡有兩粒沙子,第三次入睡後又夢見了牢裡有三粒沙子,就這樣一直做夢,直到他快要被沙粒淹沒。他驚覺自己必須從夢中醒來,卻發現他必須從另一個夢裡醒來。但他做了無數個夢,沒有盡頭。
就在他絕望的時候,正午的陽光曬在臉上的熱度讓他從無止境的夢中清醒。
他先是祝福讚頌起世界萬物──因為他還活著,沒有被夢中堆積起來的沙子淹沒,而後,他明白自己是世界的一個部分,囚禁他的西班牙人也是,豹也是。世界之大而他何其渺小,於是他看見了神的異象是一座巨輪,他在巨輪中領受了世界的法則與真理,自此看懂了豹紋中的密碼。」
以史丹的分析而言,祭司與豹一同被關牢獄中是一個象徵,一邊是意識中心的自我,另一邊是尚未整合的無意識。二者之間彼此影響的張力引發了祭司的夢境,進一步從夢中領悟到神的秘密。
一個人類與一頭野獸,共存於一個空間,這應該是個原型組合,因為類似組成,同樣帶出心靈層次深意的故事,我還想到另一個。那就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個象徵在電影版的演繹中,尤其與史丹在這本書中想闡釋的現象及其吻合。
《靈性之旅》觀察到現今世代,宗教與神話漸漸失去其效用與影響力,現代心靈失去支撐的力量,因此這本書利用榮格心理學來安放、轉化所謂「靈性」的概念,重新定義之,再一次認識之,藉此認知到自己是誰又將往何處去。在過去,這過程中的幽微奧秘可以藉由馬雅祭司的故事傳達,但古代的傳說或許已經無法吸引現代人的興趣。
曾被翻拍成電影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卻可以。
當年電影上映時,曾有人評價這部改編電影中的主角看似有涵納多元信仰的胸襟,其實是個無神論者。我至今仍然不太認同,但若以《靈性之旅》的核心想法再審視一次《少年Pi的奇幻漂流》以及當時「主角是無神論者」的評價,便會有相當有趣的發現:史丹是對的。
神話與宗教已然失勢,現代人必須重新發現「靈性」的存在與重要性。《少年Pi的奇幻漂流》似乎發揮了提示後者的作用──Pi給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漂流故事,一個屬於純然的物質真相,另一個帶入了少年的內在想像,在那些想像中,少年獲得了在表象中無法尋獲的重要事物。
而這位曾經漂流過奇幻旅程的少年,他問我們:「你相信哪一個?」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並不直接給予答案,而是指引出除了物質與其表象之外,我們還能有另一種看待自身、自身命運以及世界的方法。這無關乎神究竟是否存在的千古論戰,而是認識自己、定位自己並找到真實自己的過程。
而這與《靈性之旅》想要提出的核心概念,非常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