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琦:我一直覺得要避戰,就是要全面備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前言: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終生會員張乾琦,今年四度到烏克蘭拍攝烏俄戰爭,並因此得到卓越新聞獎「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和吳舜文新聞攝影獎。日前他回台領獎,並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分享戰地拍攝經驗,語重心長的提醒台灣向烏克蘭借鏡,並要有備戰的憂患意識。以下為11月30日演講的節錄內容,烏克蘭的照片皆為張乾琦先生授權使用—



應該記錄不公不義的入侵

raw-image


我不是戰地記者,我在2022年去了四次烏克蘭。如果問說我怕嗎,當然會怕,但是我需要去嗎?需要,我也覺得我有義務去記錄這場不公不義的入侵,所以在戰爭開始 (2/24) 的第二個禮拜,我就到烏克蘭。我住在奥地利,以前從維也納到基輔不到兩小時,現在大概是兩天。

烏克蘭人不只記得今天是幾月幾日,也記得今天是戰爭的第幾天。我到烏克蘭四次,去了西邊、基輔、南邊的敖德薩,後來大部分在烏東頓巴斯,那裡已經不需要防空警報了。有些人可能不怕,我是會怕,不怕的人很勇敢,但是怕的人不代表不勇敢,但是我覺得需要去,其實隨時都會有砲彈落下來,前線幾乎都是砲兵。

2014年,烏東分離、克里米亞被占領後,美國、英國、加拿大很多國家都在培訓烏克蘭的軍人,在我看來戰爭早在2014年就開始了。

2014年,整個烏克蘭的生活還算正常,馬照跑、舞照跳,但是2022年,整個國家的人口流動,向西傾斜,幾百萬人被迫離家,幾乎都是女人、母親、孩子,男人從18到60歲不一定會被徵召,但必須留在國內。我昨天看到的數字是,俄羅斯每天向烏克蘭發射五萬顆砲彈,與此同時,烏克蘭的防禦工事,拒馬一個一個快速地建立起來。在烏克蘭可以合理擁有槍枝,規定非常嚴格。有人說過,俄羅斯的戰車開到基輔,城市裡的每一個槍口會有一把槍伸出來。

raw-image
raw-image


我們上次聽到警報是甚麼時候?我分享一個例子,奧地利是每個星期六12:00,沒有例外,一定測試警報15秒。請你要記住一點,如果砲彈落下,第一道牆會承受撞擊,一定要躲到第二道牆後面。大家要上一些急救課程,不只救自己也救你的親朋好友。很多時候與其靠政府,還不如自救。政府的資源有限,台灣到今年三月,受訓合格的防災士只有10322位,當然EMT(緊急救護技術員)有很多。



自己的戰爭自己打

我覺得臺灣只有兩種敵人,中共和中共的同路人。

我覺得臺灣需要繼續幫助救援烏克蘭,台灣也需要感謝烏克蘭。因為俄羅斯入侵的戰爭,替臺灣爭取到更多的時間。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我特別記得這位代號叫「畢卡索」的畫家,他把太太和女兒送出國後,他就自己回來從軍,有太多人從軍。有逃兵嗎?當然有,但是非常非常少數,逃了之後別想再回來,你會受到所有人的鄙視。

raw-image


有很多烏克蘭的年輕人都跟我說,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戰爭自己打。他們感謝有這麼多國外的援助,他們也很需要,士氣也越來越足。這位畢卡索知道我從台灣來,也了解我們的情況,他和幾位軍人跟我說,「等戰爭結束,台灣有事,他們要過來幫忙。」但是,我們是不是自己都準備好了?

我一直覺得要避戰,就是要全面備戰。這是我的看法。做最好的準備,但是要做最壞的打算。

我去烏克蘭的初衷之一就是,我希望這些經驗和這些影像,可以跟特別是年輕一輩分享。台灣和烏克蘭同樣面對文攻武嚇,但全世界唯一覺得台灣不會打仗的就是台灣人。要保護台灣一定會流血會犧牲,但是台灣有事我一定回來,一定。


【關於 張乾琦】

「我每一個照片,希望追求的是picture accuracy,我希望是準確的,把語言做到最精確。當然這是一輩子的功課。」

張乾琦1961年出生於台中,現居奧地利,是世界最頂尖的報導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的終生會員,是馬格蘭唯一的華裔成員,作品見於《紐約客》、《國家地理雜誌》、《時代雜誌》、《新聞週刊》、《紐約時報》等眾多國際重要新聞媒體,並得到美國國家新聞攝影家協會年度攝影獎、尤金.史密斯紀念基金會所創立的人道主義攝影獎等許多重要國際獎項。

不只為國際新聞媒體拍攝專題,張乾琦長年進行許多個人創作計畫,作品主要探討人的連結和疏離關係,早期以龍發堂為題的《鍊》(The Chain) ,和紐約唐人街皆為個人代表作品。他時常深入險境拍攝高度困難的議題,比如拍攝脫北者的《逃離北韓》(Escape From North Korea),近年也開始拍攝逃亡到歐洲的敘利亞難民。


整理編輯/徐蘊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藝術很有事的沙龍
30會員
14內容數
2025/03/14
 攝影家沈昭良從1993年開始進行個人的專題創作,陸續有《映像٠南方澳》、《玉蘭》、《STAGE》、《SINGERS & STAGES》等系列作品,關注台灣庶民的生活和身影,近年則發表最新的地景系列《漂流》,系列作品展示了時代與歷史的深度。在這次首映座談,我們分享《藝術很有事》100集《臨暗
Thumbnail
2025/03/14
 攝影家沈昭良從1993年開始進行個人的專題創作,陸續有《映像٠南方澳》、《玉蘭》、《STAGE》、《SINGERS & STAGES》等系列作品,關注台灣庶民的生活和身影,近年則發表最新的地景系列《漂流》,系列作品展示了時代與歷史的深度。在這次首映座談,我們分享《藝術很有事》100集《臨暗
Thumbnail
2024/06/27
《藝術很有事》在2024年六月16日(六)14:30於國立台灣美術館,邀請策展人顏娟英老師、謝佩霓老師及本集導演吳佳明,共同出席特映座談,進行一場關於藝術大師-顏水龍的對談。
Thumbnail
2024/06/27
《藝術很有事》在2024年六月16日(六)14:30於國立台灣美術館,邀請策展人顏娟英老師、謝佩霓老師及本集導演吳佳明,共同出席特映座談,進行一場關於藝術大師-顏水龍的對談。
Thumbnail
2024/01/27
《藝術很有事》第五季拍攝藝術家康雅筑與李屏宜,她們的創作媒材和主題,都與自然有關,各自著手的編織、版畫創作,也都有繁複的工序和長時間的製作過程。我們特別邀請她們與談,探討媒材、職人精神、性別、駐村...和她們創作的關連。 時間:2023.11.25 (六) 地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
Thumbnail
2024/01/27
《藝術很有事》第五季拍攝藝術家康雅筑與李屏宜,她們的創作媒材和主題,都與自然有關,各自著手的編織、版畫創作,也都有繁複的工序和長時間的製作過程。我們特別邀請她們與談,探討媒材、職人精神、性別、駐村...和她們創作的關連。 時間:2023.11.25 (六) 地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們所認識的俄烏戰爭具體是從二〇一四年開始的持久戰,只是二〇二二年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相對更大規模的入侵行動。普丁很「巧妙」的,並不以「戰爭」字眼描述這次的軍事行動,言下之意顯示俄羅斯表現是想支持擁俄者,也就是烏克蘭境內以頓涅茨克為首,在國際上受到有限承認的政權。
Thumbnail
我們所認識的俄烏戰爭具體是從二〇一四年開始的持久戰,只是二〇二二年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相對更大規模的入侵行動。普丁很「巧妙」的,並不以「戰爭」字眼描述這次的軍事行動,言下之意顯示俄羅斯表現是想支持擁俄者,也就是烏克蘭境內以頓涅茨克為首,在國際上受到有限承認的政權。
Thumbnail
張乾琦是紀實攝影界公認地位最高的跨國攝影組織「馬格蘭攝影社」(Magnum Photos)終身會員,是該組織唯一的華人、台灣攝影師。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到張乾琦,與我們聊聊他前進烏克蘭的原因、在戰地紀實攝影時的心路歷程、想透過自己的紀錄與觀察,告訴世界和台灣什麼樣的故事?
Thumbnail
張乾琦是紀實攝影界公認地位最高的跨國攝影組織「馬格蘭攝影社」(Magnum Photos)終身會員,是該組織唯一的華人、台灣攝影師。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到張乾琦,與我們聊聊他前進烏克蘭的原因、在戰地紀實攝影時的心路歷程、想透過自己的紀錄與觀察,告訴世界和台灣什麼樣的故事?
Thumbnail
前言: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終生會員張乾琦,今年四度到烏克蘭拍攝烏俄戰爭,並因此得到卓越新聞獎「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和吳舜文新聞攝影獎。日前他回台領獎,並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分享戰地拍攝經驗,語重心長的提醒台灣向烏克蘭借鏡,並要有備戰的憂患意識。以下為11月30日演講的節錄內容,烏克蘭照片皆為張乾琦先生授權
Thumbnail
前言: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終生會員張乾琦,今年四度到烏克蘭拍攝烏俄戰爭,並因此得到卓越新聞獎「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和吳舜文新聞攝影獎。日前他回台領獎,並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分享戰地拍攝經驗,語重心長的提醒台灣向烏克蘭借鏡,並要有備戰的憂患意識。以下為11月30日演講的節錄內容,烏克蘭照片皆為張乾琦先生授權
Thumbnail
我希望我能說“停止戰爭”。 如果我們談論的是物質的東西,對有需要的人的捐贈,那麼它可能是人道主義的東西。如果我們談論的是道德問題,如果你認識一個烏克蘭人,試著在心理、理念上支持他/她。 受訪者/阿倫·齊諾魯克 一位烏克蘭人是一名博士生,在烏俄戰爭期間仍然留守在烏克蘭。 突如其來的戰爭 戰爭期間
Thumbnail
我希望我能說“停止戰爭”。 如果我們談論的是物質的東西,對有需要的人的捐贈,那麼它可能是人道主義的東西。如果我們談論的是道德問題,如果你認識一個烏克蘭人,試著在心理、理念上支持他/她。 受訪者/阿倫·齊諾魯克 一位烏克蘭人是一名博士生,在烏俄戰爭期間仍然留守在烏克蘭。 突如其來的戰爭 戰爭期間
Thumbnail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烏克蘭與俄國開戰的第二天。 雖然說在地球上,戰火不曾止息過,但這次,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可能還有很多人懵懂,以為戰火離我們很遙遠,但相信看到這些報導之後,應該會很訝異地發現,我們可能也會面臨到戰爭的威脅。 一方面是為他們感到難過,但同時,也為自己國家的處境感到憂心。
Thumbnail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烏克蘭與俄國開戰的第二天。 雖然說在地球上,戰火不曾止息過,但這次,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可能還有很多人懵懂,以為戰火離我們很遙遠,但相信看到這些報導之後,應該會很訝異地發現,我們可能也會面臨到戰爭的威脅。 一方面是為他們感到難過,但同時,也為自己國家的處境感到憂心。
Thumbnail
這場戰爭目前己造成數千人死亡和1100 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流離失所,但世人仍不清楚這場戰爭何時才會結束?
Thumbnail
這場戰爭目前己造成數千人死亡和1100 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流離失所,但世人仍不清楚這場戰爭何時才會結束?
Thumbnail
堡壘要從內部破,普丁點起的惡火恐怕要等內部自爆才會熄滅了。 在克里姆林宮的巨大長桌上,普丁與眾親信隔著老遠開會,這畫面很詭異,不知到底是誰在怕誰?這是在共謀大計或是聽從訓示?想像那是幾個只會點頭的玩偶,提心吊膽的不只是自己的權位,更是那被無形繩索纏著的項上人頭。 烏克蘭,為自由撐住!
Thumbnail
堡壘要從內部破,普丁點起的惡火恐怕要等內部自爆才會熄滅了。 在克里姆林宮的巨大長桌上,普丁與眾親信隔著老遠開會,這畫面很詭異,不知到底是誰在怕誰?這是在共謀大計或是聽從訓示?想像那是幾個只會點頭的玩偶,提心吊膽的不只是自己的權位,更是那被無形繩索纏著的項上人頭。 烏克蘭,為自由撐住!
Thumbnail
烏俄大戰打到今天第七天了。每天一早,我沖完熱咖啡、開電腦準備工作前,就急著關注相關消息。其中,有兩則新聞讓我最印象深刻...
Thumbnail
烏俄大戰打到今天第七天了。每天一早,我沖完熱咖啡、開電腦準備工作前,就急著關注相關消息。其中,有兩則新聞讓我最印象深刻...
Thumbnail
Danielson 自己有兩位前同事是烏克蘭人,想到他們的國家現在正處於戰亂中,他們的家人遠在烏克蘭求生存,這真的讓人有著無法回家的同理心,也讓人覺得非常心痛。 昨天看到今天下午兩點在哥本哈根烏克蘭大使館前有由哥本哈根當地的烏克蘭居民所發起的抗議遊行,與麥先生立刻決定去參加支持。
Thumbnail
Danielson 自己有兩位前同事是烏克蘭人,想到他們的國家現在正處於戰亂中,他們的家人遠在烏克蘭求生存,這真的讓人有著無法回家的同理心,也讓人覺得非常心痛。 昨天看到今天下午兩點在哥本哈根烏克蘭大使館前有由哥本哈根當地的烏克蘭居民所發起的抗議遊行,與麥先生立刻決定去參加支持。
Thumbnail
不希望突然發生戰爭的措手不及,發生在我們身上。 做最壞的打算,及最好的準備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選邊站是最好的策略嗎?
Thumbnail
不希望突然發生戰爭的措手不及,發生在我們身上。 做最壞的打算,及最好的準備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選邊站是最好的策略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