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展覽】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更新於 2024/12/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一場令人極度缺氧的展覽。
一件由美術館變身的巨型作品。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以忠泰美術館的空間為基礎共同創造,企圖打破框架,藉由樓梯、天井、氣囊、木作等裝置,將美術館變身為巨型作品,呈現建築與藝術融合的可能性。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進入「現場」,從大廳盤旋而上的天井階梯開始,通往二樓的巨大白色氣囊,而這也是藝術家王德瑜創作中常見的概念。之前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粉紅心型氣囊也是同樣的概念,只是氣囊由小變大,顏色從粉紅變成白色。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不得不說,氣囊真的是一種非日常的空間,身處陌生的環境中,自身感受開始無限放大,光影、聲響更為明顯,相較於之前在市立美術館的粉紅心型氣囊體驗,只能在既定時間、狹窄空間感受,此次空間變大,或坐或走,時間較為彈性,也多了探尋方向。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至於文章開端提到的極度缺氧,真的純粹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若說此展所謂的「感知」,是意圖讓人感受看不見卻真實存在、難以言喻的感覺,那麼真的算是非常成功…
因為進入「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展覽,個人最明顯的感知就是「缺氧 缺氧 缺氧」!
戴著口罩,本就難以呼吸,再加上展場內不流通的空氣,幾度都因缺氧想暫離,然而還得在工作人員不太理人、沒有任何指示牌或標示的情況下,自行找尋薄膜出口…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只能說概念本身是新穎有趣的,但適合辦在全面開放不用戴口罩、能夠自由呼吸的時期,以及換上友善的工作人員的情況下。
提醒:
該展覽分時段入場參觀,需先至網站預約購票,還有入場時得先寄存隨身行李及脫鞋入場,記得穿襪子,也別帶著大行李前往(寄存箱蠻小的/需用10元硬幣開關)。
地點:忠泰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展期:即日起至2023/02/12
#感知現場
#建築藝術跨界展
#忠泰美術館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旅遊/電影/閱讀/日文教學,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臺灣旅遊~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taiwan/home
【偶希都理 環遊世界~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ri_world/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偶希都理臺灣旅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6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芃・日本當代藝術】 2022年10 月正式開幕的藝術空間YANG ARTS,由 Robin 和 Roger Chang 兩兄弟創立。首展以搜羅戰後和當代攝影作品為主的「芃 How lush the world is, how full of things that don’t belong to
【人間系列-美女・2022年朱銘新作展】 「去突破,再造,讓泥塑有再發展的機會,否則已經到瓶頸了,你說要什麼樣子都做了,它就是這樣塑起來後也不能動,我就是一路變化、一路變,給這個泥塑的生命可以再發展。」-藝術家朱銘 高齡85歲的朱銘,最新的創作!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人間系列的作品,也因非常好奇藝術家眼
【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 人們認定的真實,究竟是檔案中的歷史過往,亦或當代藝術下無所遁形的寫照。 正如官網介紹中提到的: 「如果紀實攝影為的是揭露(uncover)真實,那檔案導向就像是以『覆蓋(cover)』作為方法來重新書寫真實;覆蓋,一方面所欲表達的是如同檔案機制一般,將事物歸
【觀象・擬真・李憶含書畫藝術創作展】 簡單的提問:藝術需要看懂嗎?看得懂才叫藝術嗎? 觀看此展,答案可能因人而異。 個人在觀看此展時,就聽到身旁出現三種回應。 哪三種? 1.到底在畫什麼,看不懂。 2.好深奧喔,真的越看越有意思。 3.管他在畫什麼,很適合當背景拍紀念照。 關於展覽,官網的介紹如下:
【陳銘政・形溯土塑個展】 藝術家陳銘政表示:「雕塑有無限的可能性」。 藉由陶土形塑、上色粉呈現表面顏色差異,再經由慢火高溫窯燒,20件有趣又極具個性的土塑素燒作品就此呈現。 幾年前,個人玩過一陣子的陶土,前後約一年期間,做出了一些自我滿足用的作品,以及許多恨不得立刻丟棄的糟糕作品。 觸摸、型塑土的過
【超限社會・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科技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 藝術家們企圖從演算法、數位隱私權、臉部辨識、深偽技術、試管肉、加密貨幣和元宇宙等角度,探討科技發展產生的問題與困境。 生活在數位監控、假帳號、帶風向的社會中,認定的真實,是否真為真實? 人工智慧和深偽技術,又是如何混淆虛
【芃・日本當代藝術】 2022年10 月正式開幕的藝術空間YANG ARTS,由 Robin 和 Roger Chang 兩兄弟創立。首展以搜羅戰後和當代攝影作品為主的「芃 How lush the world is, how full of things that don’t belong to
【人間系列-美女・2022年朱銘新作展】 「去突破,再造,讓泥塑有再發展的機會,否則已經到瓶頸了,你說要什麼樣子都做了,它就是這樣塑起來後也不能動,我就是一路變化、一路變,給這個泥塑的生命可以再發展。」-藝術家朱銘 高齡85歲的朱銘,最新的創作!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人間系列的作品,也因非常好奇藝術家眼
【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 人們認定的真實,究竟是檔案中的歷史過往,亦或當代藝術下無所遁形的寫照。 正如官網介紹中提到的: 「如果紀實攝影為的是揭露(uncover)真實,那檔案導向就像是以『覆蓋(cover)』作為方法來重新書寫真實;覆蓋,一方面所欲表達的是如同檔案機制一般,將事物歸
【觀象・擬真・李憶含書畫藝術創作展】 簡單的提問:藝術需要看懂嗎?看得懂才叫藝術嗎? 觀看此展,答案可能因人而異。 個人在觀看此展時,就聽到身旁出現三種回應。 哪三種? 1.到底在畫什麼,看不懂。 2.好深奧喔,真的越看越有意思。 3.管他在畫什麼,很適合當背景拍紀念照。 關於展覽,官網的介紹如下:
【陳銘政・形溯土塑個展】 藝術家陳銘政表示:「雕塑有無限的可能性」。 藉由陶土形塑、上色粉呈現表面顏色差異,再經由慢火高溫窯燒,20件有趣又極具個性的土塑素燒作品就此呈現。 幾年前,個人玩過一陣子的陶土,前後約一年期間,做出了一些自我滿足用的作品,以及許多恨不得立刻丟棄的糟糕作品。 觸摸、型塑土的過
【超限社會・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科技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 藝術家們企圖從演算法、數位隱私權、臉部辨識、深偽技術、試管肉、加密貨幣和元宇宙等角度,探討科技發展產生的問題與困境。 生活在數位監控、假帳號、帶風向的社會中,認定的真實,是否真為真實? 人工智慧和深偽技術,又是如何混淆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2024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 隨著AI技術的進步,人與AI的關係也面臨轉變,未來的藝術創作會如何改變? 在科技的高速發展下帶動變革,而變革的背後,存在著科技理論:奇異點(Singularity)!
Thumbnail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以自傳式敘事呈現作品脈絡,聚焦28 位不同世代的女性藝術家之創作,企圖展現當代藝術的柔軟與韌性。 根據北美館官網解釋,展覽主題名為「飛地」,為一人文地理概念,意指一個國家境內存在不受其主權管轄的土地。
Thumbnail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 初進展間,看到一堆垃圾! 繼續看下去,還是一堆雜物! 難不成是讓人來看堆疊的藝術嗎???
Thumbnail
【對影三人・陳盈如、薛宏瑋、方志偉 創作聯展】 三位藝術家,風格迥然不同的創作聯展! 明明是同個展覽、同個展區,卻一下挑戰傳統、一下現代寫實,一下又轉進了自然生態…… 雖然個別作品都很有趣,但個人覺得不適合同時展出,觀展思緒容易跳來跳去、缺乏連貫性……
Thumbnail
【迴・龜-2024桃園地景藝術節】 2024桃園地景藝術節開展! 今年活動主題為「迴.龜」,結合桃園市龜山區的地景與人文特色,作品分散於「上龜山展區」和「下龜山展區」,包括桃園酒廠、長庚轉運站、體育大學、憲光二村、中正公園和眷村故事館。
Thumbnail
跟團 / D3 / 池上飯包故事館 - 伯朗大道
Thumbnail
跟團 / D2 / 瑞穗牧場 - 富里花海景觀區 - 北迴歸線標誌公園 - 鐵花村
Thumbnail
我知道這是新自強3000,興奮的是看到它;還是它即將帶我去的地方 以下這個地方,我並不陌生,但卻隨著我長大淡出我的視線 這是會在接下來幾個月結果成全台瘋迷的芒果樹開花 難得坐車,並不急著抵達目的地,想多深刻得記住、盡收這片景色 一連串的南迴山洞,到了 接下來,這個地方美呆了 美到我不知道我來
Thumbnail
噶媽教育所創立於 1910 年,為土坂國小之前身。民 35 年達仁設鄉,學校改名為「臺東縣達仁鄉中心國民學校」,次(民 36)年再改名為「土坂國民學校」。民 57 年改制為土坂國民小學,並於民 106 年轉型為土坂vusam文化實驗小學。
在雨汛降臨阿里山,被反對聲浪淹沒前,我便偷偷織著美景。氣象主播用專業的口吻大唱反調,低氣壓提前瀰漫房內。思緒在去與不去間躊躇,像滯留不去的陰雲,冬春交替的南部向來乾冷,沒有仲夏氣候那麼駭人聽聞,只是山雨一傾便如毒蛇猛獸,讓人不得不擔憂幾分。 一道去的夥伴還拿捏不定主意,像被窗外冷颼颼的北風吹亂方向。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2024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 隨著AI技術的進步,人與AI的關係也面臨轉變,未來的藝術創作會如何改變? 在科技的高速發展下帶動變革,而變革的背後,存在著科技理論:奇異點(Singularity)!
Thumbnail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以自傳式敘事呈現作品脈絡,聚焦28 位不同世代的女性藝術家之創作,企圖展現當代藝術的柔軟與韌性。 根據北美館官網解釋,展覽主題名為「飛地」,為一人文地理概念,意指一個國家境內存在不受其主權管轄的土地。
Thumbnail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 初進展間,看到一堆垃圾! 繼續看下去,還是一堆雜物! 難不成是讓人來看堆疊的藝術嗎???
Thumbnail
【對影三人・陳盈如、薛宏瑋、方志偉 創作聯展】 三位藝術家,風格迥然不同的創作聯展! 明明是同個展覽、同個展區,卻一下挑戰傳統、一下現代寫實,一下又轉進了自然生態…… 雖然個別作品都很有趣,但個人覺得不適合同時展出,觀展思緒容易跳來跳去、缺乏連貫性……
Thumbnail
【迴・龜-2024桃園地景藝術節】 2024桃園地景藝術節開展! 今年活動主題為「迴.龜」,結合桃園市龜山區的地景與人文特色,作品分散於「上龜山展區」和「下龜山展區」,包括桃園酒廠、長庚轉運站、體育大學、憲光二村、中正公園和眷村故事館。
Thumbnail
跟團 / D3 / 池上飯包故事館 - 伯朗大道
Thumbnail
跟團 / D2 / 瑞穗牧場 - 富里花海景觀區 - 北迴歸線標誌公園 - 鐵花村
Thumbnail
我知道這是新自強3000,興奮的是看到它;還是它即將帶我去的地方 以下這個地方,我並不陌生,但卻隨著我長大淡出我的視線 這是會在接下來幾個月結果成全台瘋迷的芒果樹開花 難得坐車,並不急著抵達目的地,想多深刻得記住、盡收這片景色 一連串的南迴山洞,到了 接下來,這個地方美呆了 美到我不知道我來
Thumbnail
噶媽教育所創立於 1910 年,為土坂國小之前身。民 35 年達仁設鄉,學校改名為「臺東縣達仁鄉中心國民學校」,次(民 36)年再改名為「土坂國民學校」。民 57 年改制為土坂國民小學,並於民 106 年轉型為土坂vusam文化實驗小學。
在雨汛降臨阿里山,被反對聲浪淹沒前,我便偷偷織著美景。氣象主播用專業的口吻大唱反調,低氣壓提前瀰漫房內。思緒在去與不去間躊躇,像滯留不去的陰雲,冬春交替的南部向來乾冷,沒有仲夏氣候那麼駭人聽聞,只是山雨一傾便如毒蛇猛獸,讓人不得不擔憂幾分。 一道去的夥伴還拿捏不定主意,像被窗外冷颼颼的北風吹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