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專頁有沒有真友誼?

2022/12/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雖然大家都說老人才用 facebook,但是 facebook 仍然是捐款的大宗來源。
社群媒體的運用對商業品牌很重要,對非營利組織也是,透過社群媒體能夠發揮的影響力,是過去非網絡時代無法觸及的,更重要的是,社群的流量相當可觀,更容易掌握到話語權。

自媒體是開發新募款的主力

雖然近年社群的流量紅利逐漸減少,但它仍是將流量轉換成捐款的有效管道,獲客成本也相對較低,低成本這件事可以另外一篇來做介紹,相較於商業類廣告投放,這是非營利組織募款的特色之一,但這次我想討論的其實是非營利組織粉絲專頁人設的問題。
近期孟耿如的輸出事件在廣大的育兒社群引起認真的討論,雖然很多是討論家庭分工不均這件事,但我更感興趣的是,這篇發文是否有經過全盤的討論?或是孟耿如本人自己的心情分享?

粉絲專頁是不是個“自然人”?

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議題,再細一點的看,文章是以人的角度出發或是以品牌的角度出發?而發文前是否有經過關係人的事前確認?這裡面可以探討的是粉絲專頁是不是可以被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它有沒有人的情緒或是友誼?代表的是朋友與朋友間的對話,或是品牌與品牌間的結盟?如果粉絲專頁該有人設,是誰決定這個性格的設置?
大家在建置一個組織的粉絲專頁前,是否有思考過它應該是什麼樣的形象,什麼樣的個性呢?或是他只是一個掛著組織名字,發文硬邦邦的公佈欄?我們可以思考的點是,當粉絲專頁有了個性有了人味,發的文章才讓人有了連結與想像,才能感覺到對話的溫暖。如果今天粉專名稱是金狗貝兒的小天地金狗貝兒的粉絲專頁,是不是就缺少了點人味?

“人設”決定粉專方向

當我們在決定組織的粉絲專頁 banner、素材風格之前,更應該考慮的是專頁的人設,這個專頁代表組織是怎麼樣的一個個性,是有話直說的,是溫暖包容的或是有正義感的,這些設定可以使未來的發文風格更具一致性,也容易設定專頁的目標,甚至在廣告素材的選擇上將會更為容易。
決定好專頁的個性後,應該每季回頭檢視我們為這個設定做了什麼努力,是不是都走在正確的路線上?最好是每季做一次的確認,若是有數個管理員共同經營的專頁,分別管理不同的項目,大家更應該一起討論是否都有聚焦在一致的方向,這方向成效是否良好,是否有需要適時修正。

“人設”告訴你該做甚麼

這時候,代表品牌的粉絲專頁該發什麼資訊,用什麼角度切入就非常明確了,也容易讓團隊成員理解哪些內容對品牌有助益,哪些內容不適合發佈,比起硬性規定商業性質內容不能發布,更容易讓團隊理解與接受,標準也更為明確。對於粉絲來說,這個專頁發佈的內容是符合期待的,內容更能有延續性,不會像被盜帳號一樣明後天發文風格不一致,產生自我懷疑。
原則上,各類自媒體都通用這樣的邏輯,無論是電子報或是IG,先設定好對於品牌的想像,再設定想要達到的目標,更容易掌握營運的方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