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社交媒體帳號,是文案人每天的主戰場

2020/12/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了一些自稱在寫文案的朋友,也因而瀏覽了一下他們的Facebook、Twitter、個人社交媒體網頁,但發現其中有一些多半只是轉別人文章、曬曬小孩近況、貼貼美食照片等等,這樣其實有點可惜。

(以下的討論,並沒有特別要批評任何人、或是批評「只想讓社交帳號保持平淡」的想法;怎麼經營帳號是個人自由、沒有優劣。這邊只是從「工具」的角度出發,把經營帳號這件事當作討論的引子。)
或者應該說,你的帳號有時候就是你的履歷表。
從工作的角度來說,如果有人告訴我他是文案作者,但社交帳號(以下就如此統稱了)內容單薄平淡、文字乾癟乏味,甚至不會用標點、錯別字百出,就很難說服我這位仁兄/姊是幹這行的(當然也有例外、也有人是刻意如此,以下就先排除這些類型)。
所以說,在這一點上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
  1. 自己的工作習慣:如果你是專業做某件事的人,通常不會在同一件事情上「工作時用心、不工作時隨便」;對於工作內容的要求和謹慎,往往已經內化成一種堅持和習慣。
  2. 別人怎麼看你:特別是你以後的客戶、或是上司。就如同公司經常在聘用創意人才時要求「先提供過去作品」一樣,你在社交帳號上的公開發言,每個字都可以說是你的「過去作品」,都可能日後成為呈堂證供。
以第一點來說,當然也有「工作的事已經做得很累很煩了,所以不想將這些事情帶入生活」的人;這並沒有什麼不對、也所在多有。但借一句日本人的說法:這就是「業者」和「職人」之間的差異。
而且這還只是「職人」的程度,想成為「達人」還需要更多努力。
第二點則是好處、同時也是壞處。除非你完全不經營社交帳號、或是嚴格鎖朋友(但這又會變成你的劣勢),否則一字一句都會代表你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對於能力好的人來說,社交帳號就會成為展現自己能力最好的舞台。
以我自己而言,我靠社群帳號內容評斷某人的行銷(包括從文案到整體內容規劃)能力時,在文字方面會依據以下的標準(大致依一般重要程度排序):
  • 文字是否精練準確
  • 標點是否適當
  • 會不會適當分段
  • 是否會抓尺度、抓梗
  • 是否能掌握網路時事潮流
  • 是否有話題論述能力
  • 是否處處流露畫龍點睛的創
  • 是否會適當搭配圖文
  • 帳號跟隨者品質、人數、以及回應狀況
  • 帳號本身是否有群眾號召力
  • 是否能掌握多語應用
事實上,我自己包括決定是否加朋友、甚至寫自己的貼文,都是遵循一樣的標準;雖說不到「無友不如己者」的程度,但如果你的貼文內容多樣、妙趣橫生,當然更能引起我的學習興趣。
當然,加一般朋友時不會那麼嚴格;但如果對方自稱行銷專家或文案人、或是我以行銷主管的身分偷偷透過帳號內容挑選聘用對象,就難免吹毛求疵、處處挑剔了。
再強調一次,要怎麼玩、或是怎麼經營自己的社交帳號,是每個人的個人自由;但對於行銷人來說,帳號也會是你行銷自己、展現能力的重要戰場。
或者我把條件簡化一下來說。從前我在經營媒體的時候,在文字方面給編輯的要求只有三點;看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得花點力氣:
  • 有料
  • 有趣
  • 有梗
至於怎麼做到這些,除了多讀、多寫、多看這邊的文章這幾個基本方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從今天起用心寫好你的每一則貼文。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傅瑞德
傅瑞德
行銷與媒體經營管理顧問、科技產業觀察者、寫作者、翻譯者;煙斗、雪茄、艾雷島威士忌愛好者。重機騎士,插畫家、數位書法、木工師父,能做的鄙事比你想像的多更多。過去的文章在 http://fredjame.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