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一直是心理學中很耐人尋味的領域,如此捉摸不定,也成為了創作的題材,像《全面啟動》(Inception)就是以一部圍繞著「夢」為主題的電影。
雖然當中有些未來科技的設定,像是有專門的儀器,就可以與其他人共享夢境,而主角與他的夥伴們利用這項科技,竊取目標深藏在潛意識中的祕密,甚至藉此改變一個人的思想。
不過,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還有其他的概念,跟我曾經修過的心理學理論,以及平時做夢的體驗非常符合。或許導演也參考不少現實中的資料吧!
首先是關於四層夢境。我猜用四層的原因,可能跟心理學理論中的「睡眠四階段」有關。
人的睡眠分成四個階段,從淺層睡眠的第一階段開始,一路到深層睡眠的第四階段,之後就可能進入所謂的「快速眼動期」,此時就是夢最有可能開始產生的階段。
所以,我猜想電影中的那部儀器,應該是讓目標快速地進入深層睡眠,以便達到快速眼動期的階段,讓夢境開始,再利用一些神祕的方法,讓其他人進入到目標的夢境之中。
另外還有一個現象是,我們永遠不知道夢境怎麼開始的,醒來之後也不一定記得夢境的全部。
在躺下床的時候,很難意識到開始睡著的瞬間,更別說意識到睡著後還不一定會進入的四個階段。不過,我們確實會用各種鬧鐘的聲音把自己叫醒。也許很難被叫醒的人,欠缺的是有人在你的每個睡眠階段都用音樂通知你。引頸期待電影中未來科技實現的那一天
醒來之後,有可能你還依稀記得昨晚的夢境。感覺就像是自己在看一部電影,有各式各樣的場景,偶爾情節還會跳躍,前面看到的跟後面接不起來,好像剪片接錯似的,但還是會繼續看下去。
就跟現實中看電影一樣,你不一定會記得所有的情節,甚至在走出影廳之前,你就已經想不起這部電影在演什麼了。夢有時也有這樣的現象。不過,從還能記得一些片段,我感覺夢境有些模式存在。
多數做夢的時候,你不會看到自己出現在畫面中——我就坐在觀眾席了,怎麼會出現在電影裡呢?
但很難說對吧?你怎麼知道這支「影片」在拍攝的時候,有沒有不小心入鏡呢?所以,就算在夢裡的電影,看到自己出現在影片中,也不用驚訝。更常讓你困惑的,應該是影片中的自己做了平常不會有的舉動,
「這個人真的是我嗎?」「我曾經做過這樣的事嗎?」當衝突感產生後,表示電影要進入尾聲了。衝突感的設定在《全面啟動》也出現過,它會讓目標意識到自己可能在做夢。
早在夢境開始時,影片的導演就坐在播映室盯著你看,當他發現你眉頭深鎖,開始影片內容指指點點,找出每個衝突點發生的時刻,就停止播放影片,立刻把你趕出去。這時你可能會覺得稍微清醒些,回到還沒進入夢境的狀態。
如果有幸你對未來的一些夢境還有印象,可以觀察看看是不是也有類似的體驗。至於這位導演是誰?還是個難以破解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