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數職、斜槓的背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剛出社會工作的時候,非常想要下班之後能再去某個地方打工

是的,就是下班後再去兼差

並不是薪水不夠用,而是想體驗不同的生活,點綴生活,順便喘口氣,交交朋友

(那時候的工作都是固定圈子,每天見到的人都一樣,工作性質的壓力也較大)

在當時,「斜槓」這個詞,還沒有那麼流行,甚至連聽都沒聽過

後來才知道,原來我那時候是想要「斜槓」

那時候的斜槓是身兼數職,做兩份工作以上


然而,現今社會的創業意識抬頭

「斜槓」的另一份工作也漸漸的由「為別人工作」轉為「為自己工作」

也就是發展個人事業、創立自己的工作室、開店、創建個人品牌……等等

有許多人在下班後,都在想著:我要如何發展我的副業

嚮往,有多種職業、多種收入管道,能增加收入

但真的只有「增加收入」這麼簡單的理由嗎?


個人覺得沒那麼單純,這不緊緊是多一份職業,多一份收入而已

做這些事情的人,背後一定有內心渴望的東西

只是自己沒察覺,沒深入去探討、思考其中的原因而已


我想得到心靈上的平靜,我想不為金錢、雜事煩惱,衣食無憂、簡簡單單過生活

但要怎麼做才能達成這些夢想呢?


無論是實現自我價值、實現夢想,還是財務自由……

一切的一切最終要回到「認識自己」、「找自己」開始

藉此分析,這就是為什麼有許多自媒體創業者,原本從行銷漸漸轉型或增加心靈層面的主題的原因


因為要找自己,探究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找自己、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與自己對話

說來容易,行動起來,卻很難

甚至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書上說:問問自己平常下班後有什麼休閒活動?喜歡什麼?擅長什麼?


雖然有人突然問我,突然要我想這些會熊熊想不到

或是拿出先前公版的答案回答,講完在自我懷疑 — 真的喜歡這件事嗎?

舉例:常常有人問我的興趣是什麼?每次被問到著個都會茫一下,想不出自己的興趣是什麼,每個都稱不上喜歡,就「還好」

所以我的公版回答是:我喜歡畫畫(我之前可以為了畫畫,廢寢忘食,但現在興趣缺缺,以前可以說是興趣,但現在……)


時不時問問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之後

我發現,我開始會注意到自己「當下的思緒」,而不是無意識在做事情(至於什麼是無意識做事,下篇文章再詳細說明)

光是注意到還不夠,要把思緒裡的靈感記錄下來

有了這些靈感,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再拿出來好好的思考

不敢說一定,但至少會比沒注意、沒紀錄更有收穫


一天一天的累積

相信可以找到真正喜歡、真正熱愛的事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富業日記的沙龍
4會員
17內容數
持續收入是趨勢,人活著不應該花大把時間在工作上,不應該用寶貴的時間來換取金錢,因此提倡「人人都需要持續收入」。如果有持續收入,可以把時間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成自己的夢想、不用為退休後的生活煩惱......。至於「什麼是持續收入?」、「如何擁有持續收入?」歡迎來我的專題!我是持續收入顧問師,讓我來帶領您認識持續收入!
富業日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4
2023 新年快樂! 最近這一兩個禮拜都在思考以及反省2022年 也規劃了2023年發生的事情 我發現,河豚是我的學習對象之一......
2023/01/04
2023 新年快樂! 最近這一兩個禮拜都在思考以及反省2022年 也規劃了2023年發生的事情 我發現,河豚是我的學習對象之一......
2022/12/28
你有沒有曾經出門後一段時間,突然想起:欸?我有鎖門嗎?門窗有關好嗎?然後又折返回去看門窗有沒有關好,有沒有鎖門 無意識行為也可以叫做下意識行為,指我們對內在身心活動以及周圍環境變化沒有察覺。 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因為我們不必為它作出努力......
2022/12/28
你有沒有曾經出門後一段時間,突然想起:欸?我有鎖門嗎?門窗有關好嗎?然後又折返回去看門窗有沒有關好,有沒有鎖門 無意識行為也可以叫做下意識行為,指我們對內在身心活動以及周圍環境變化沒有察覺。 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因為我們不必為它作出努力......
2022/12/23
不知道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會不會有時候 突然覺得很煩躁、想喘口氣卻又不知道該麽做 不想做什麼事情、不想回訊息、不想與其他人有交集 只想一個人關在房間裡,把腦袋放空 昨天一整天到今天中午為止...... 我不知道我怎麼了,但我知道的是 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這樣的情形 雖然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去做,像
2022/12/23
不知道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會不會有時候 突然覺得很煩躁、想喘口氣卻又不知道該麽做 不想做什麼事情、不想回訊息、不想與其他人有交集 只想一個人關在房間裡,把腦袋放空 昨天一整天到今天中午為止...... 我不知道我怎麼了,但我知道的是 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這樣的情形 雖然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去做,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出社會後參加聚會時,你是否遇過對方遞來的名片上有許多職稱呢?那他就是所謂的斜槓青年喔!21世紀的工作概念不再只有從是一份工作領死薪水,斜槓人生變成不少人追求的生活目標,斜槓人生怎麼過?為什麼叫斜槓人生?趕快來看吧!
Thumbnail
出社會後參加聚會時,你是否遇過對方遞來的名片上有許多職稱呢?那他就是所謂的斜槓青年喔!21世紀的工作概念不再只有從是一份工作領死薪水,斜槓人生變成不少人追求的生活目標,斜槓人生怎麼過?為什麼叫斜槓人生?趕快來看吧!
Thumbnail
通常頭幾個工作只能滿足第一個誘因,如果我們夠幸運或夠努力,才有機會兼顧二個誘因。運氣很難掌握,但是人人都可以憑藉努力創造出另一個斜槓的工作,朝自己有興趣,覺得有意義的工作前進。 如何開始斜槓 首先要把我們手邊第一份工作做好。
Thumbnail
通常頭幾個工作只能滿足第一個誘因,如果我們夠幸運或夠努力,才有機會兼顧二個誘因。運氣很難掌握,但是人人都可以憑藉努力創造出另一個斜槓的工作,朝自己有興趣,覺得有意義的工作前進。 如何開始斜槓 首先要把我們手邊第一份工作做好。
Thumbnail
讀者留言:「選擇工作之餘的兼差,有這類的文章嗎?」 以往我的文章其實多少都有提到一點,但也由此發現自己沒有特別針對這點來寫一篇文章,於是來分享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你要斜槓?
Thumbnail
讀者留言:「選擇工作之餘的兼差,有這類的文章嗎?」 以往我的文章其實多少都有提到一點,但也由此發現自己沒有特別針對這點來寫一篇文章,於是來分享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你要斜槓?
Thumbnail
「斜槓青年」一詞對大家來說都不陌生,然而大家對斜槓的認知是什麼呢?我認為斜槓最重要的是在正職之餘發展自己的興趣,打造多重職業及多重身份的人生,將自我的價值發揮最大化,並且因應目前企業的外包風潮,也造就更多斜槓機會,接下來讓我們聊聊該如何成為斜槓青年吧!
Thumbnail
「斜槓青年」一詞對大家來說都不陌生,然而大家對斜槓的認知是什麼呢?我認為斜槓最重要的是在正職之餘發展自己的興趣,打造多重職業及多重身份的人生,將自我的價值發揮最大化,並且因應目前企業的外包風潮,也造就更多斜槓機會,接下來讓我們聊聊該如何成為斜槓青年吧!
Thumbnail
今年2021年的過年前,因為一件事,讓我認真思考,是否該轉職?或者有機會在職創業? 在反覆問自己很多次之後,我找出了我的需求。 我需要在職創業,我的原則是:一、不能影嚮我目前的工作,二、我的創業須每個月有穩定收入,於是我開始了我的斜槓創業。 在設定斜槓創業的大方向時,我考慮到自媒體的需求,於是我就去
Thumbnail
今年2021年的過年前,因為一件事,讓我認真思考,是否該轉職?或者有機會在職創業? 在反覆問自己很多次之後,我找出了我的需求。 我需要在職創業,我的原則是:一、不能影嚮我目前的工作,二、我的創業須每個月有穩定收入,於是我開始了我的斜槓創業。 在設定斜槓創業的大方向時,我考慮到自媒體的需求,於是我就去
Thumbnail
因為疫情,很多人的工作及生活大受影響,「斜槓」這個名詞開始又熱門起來。 「什麼叫斜槓?是副業嗎?還是興趣喜好?我也想跟你一樣作斜槓⋯⋯等等」焦躁不安的人們抓住了一個好像是突破點,但又搞不清楚,在媒體炒作之下,一窩蜂的趕流行要做「斜槓」。什麼叫斜槓?如何開始?
Thumbnail
因為疫情,很多人的工作及生活大受影響,「斜槓」這個名詞開始又熱門起來。 「什麼叫斜槓?是副業嗎?還是興趣喜好?我也想跟你一樣作斜槓⋯⋯等等」焦躁不安的人們抓住了一個好像是突破點,但又搞不清楚,在媒體炒作之下,一窩蜂的趕流行要做「斜槓」。什麼叫斜槓?如何開始?
Thumbnail
多虧了大環境的改變,逼迫我們重新思考職涯,甚至是我們的人生,在一個經濟不景氣加上科技進步飛速的時代,正職工作大幅銳減,更多的是兼職約聘等工作,公司捨棄聘請正職人員的高成本代價,改以短期約聘或外包方式減低成本及風險,也有越來越多人選擇自行創業。
Thumbnail
多虧了大環境的改變,逼迫我們重新思考職涯,甚至是我們的人生,在一個經濟不景氣加上科技進步飛速的時代,正職工作大幅銳減,更多的是兼職約聘等工作,公司捨棄聘請正職人員的高成本代價,改以短期約聘或外包方式減低成本及風險,也有越來越多人選擇自行創業。
Thumbnail
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真的非常孤獨。 你必須,心理素質要夠強、夠了解自己、夠想過自己的人生、夠能忍受孤單和挫折,才能繼續下去。還不保證成功。
Thumbnail
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真的非常孤獨。 你必須,心理素質要夠強、夠了解自己、夠想過自己的人生、夠能忍受孤單和挫折,才能繼續下去。還不保證成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