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變中的台灣安全 - 臺灣的勝算(1)

2022/12/2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中共攻臺之可能性

曾經看過一篇報導,文章中列出了世界五大戰爭風險地區,這五個地區分別是烏克蘭、臺灣、伊朗、朝鮮半島、中印邊界,臺灣名列五大戰爭風險區的第二名。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臺灣上的居民對戰爭的風險感受並沒有這麼高,其核心原因是不覺得中國會以武力進犯臺灣,也許是長時期的文攻武嚇下已經對戰爭風險麻痺,又或是因為,臺灣是個島國,四面環海,我們從過往的經驗來看,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攻打硫磺島戰役的後果我們可以推測,強如美國在打登島戰時,也是付出很大的代價才慘勝,登島戰的難度足以讓中共知難而退,只要沒有非打不可的理由(例如臺灣宣佈獨立),中共並不會冒著如此大的風險進攻臺灣。
但這是以被侵略國的思維來思考,而戰爭是否發生的決定權並不在被侵略國,反之,是落在侵略國的意圖與能力。

侵略國的意圖與能力

如果從意圖上分析,中國有沒有意圖侵略臺灣?答案應該不用多想,是有的,不論是從情感上的民族一統的大義,還是實質上臺灣在第一島鏈的地位,對中國來說,如果能馬上無條件把臺灣納入版圖,中國一定二話不說馬上行動。
在能力上來說的話,這裡需要分成三個層面,第一,解放軍本身是否有跨海犯臺且全面控制臺灣的能力,第二,臺灣本身阻止武統的防衛能力,第三,北京是否能承受美國介入的模式與手段。

解放軍本身跨海犯臺的能力

解放軍的發展藍圖大抵上是依據習近平的強軍夢,強軍夢的主軸依序是:
  • 嚇阻及阻止美國以軍事手段介入。
  • 威攝及制止臺灣走向法理台獨
  • 跨海及佔領臺灣的全般軍事能力。
可喜的是目前中國尚未具備上述所有能力,但依美、中、臺的資源發展與建軍模式估計,時間是站在中國這邊的。為什麼會說時間是站在中國這邊呢?兩岸投入在軍事上的預算差距太大,就算臺灣曾經在海空軍擁有制海制空優勢,但現在中國的海空軍實力也迎頭趕上甚至超越。

臺灣本身阻止武統的防衛能力

而在臺灣這裡,國軍目前正在十字路口找不到清晰的方向,目前臺灣國防出現了幾個大問題。

戰略過於模糊

國軍的建軍戰略思維依據情勢不斷的在改變,大方向從最開始的反攻大陸為主的攻勢作戰,一直到現在的積極防衛,建軍戰略一直是保持著戰略模糊。
戰略模糊是保持彈性,但也會讓底下的人無所適從,軍事戰略驅動兵力結構、部隊任務、作戰構想、武器籌建、後勤支援、準則發展、戰備訓練等,過於模糊的軍事戰略無法具體指導後續的備戰作業。
而戰略由攻轉守,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幾點,國防預算的不足、募兵制與少子化。但平心而論,臺灣中國經濟規模差距太大,一昧的提高預算,進入預算的競逐是沒有勝算,臺灣需要馬上策定一個針對國防資源懸殊,預算有限,又能滿足臺灣防衛需求的軍事戰略,臺灣資源有限,具目標的戰略才能確實保證資源不浪費。

過於看重傳統軍火

目前看來,我們需要放棄傳統軍火思維,改為建立不對稱作戰思維,這兩種思維下的裝備大不相同,並不是說完全不買這些大型儎台,而是重心不能完全收在上面。

國防自主有夢最美,但不適合我們

國防自主看起來很美好,但目前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是研發項目廣而不精,除了我們自行研發的制海、防空飛彈能上Tier1,其他都為別人能做更好的次級品,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我們不該一味的追求國防自主,我們應該只製造我們能做的T1產品,其他T2的產品直接軍購即可。

美國對中臺的態度

美國對臺的態度,若用地緣政治面的角度來看,臺灣處在第一島鏈重要位置,美國在基於自身利益,出兵保護臺灣的機會頗高。
法制面上則有安全保護法案,從以前的中美共同防衛條約,到現在的台面上的臺灣關係法,台面下的六項保證,但法制面上只代表美國在意臺灣安全,實質上會不會出兵仍在未定之天。
心理面上,川普上台後慢慢改變對中態度,擁抱熊貓派不敵抗中派,對臺政策從策略模糊變成抗中友臺。再加上台積電佔了大部份高階晶片的產能,重視臺灣安全是一個不得不做的選擇。
但美國國力漸漸被中國追上,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假設中國的東風反艦彈道飛彈有能力精準攻擊台灣美軍航母,那美國會冒著承受這樣損失的風險防衛台灣嗎?人民沒有清楚認知到這點,美國不會為了台灣承受戰損,保護台灣必須靠自己。

臺灣應有的國防思維

努力避戰而不示敵以虛,全力備戰而不對敵挑釁。就臺灣的立場,避免戰爭就是戰略上的最大勝利,故,上策為避免戰爭,中策為嚇阻戰爭,下策為打贏戰爭

避免戰爭

讓戰爭沒有理由發生,不能讓武統臺灣變成中國人民集體意志,在面對中國問題時,一定要區分出中共與中國的不同。強如美國也是區分中國與中共,而且贏得中國的民心可以間接保護臺灣不被中共的一意孤行強行武統,可惜目前我國不管在對外發言或是政策面上,均沒有區分,民間更是有強烈的仇中、反中情節。我們需主動消弭仇中、反中氛圍,並營造兩岸善意氛圍,並慎防擦槍走火。

嚇阻戰爭

讓敵人不敢發動戰爭,營造出一種態勢或氛圍,使敵人在廟算階段就意識到,無法以戰爭手段達成所望政治目標。我國並沒有核彈等高殺傷力武器,故無法使用報復性嚇阻,我們須以拒止性嚇阻為主力,建構一隻量多、機動、精準、致命、快速、價廉、易行,在受到第一擊後高存活的作戰部隊。並加強抗敵意志嚇阻。

打贏戰爭

使敵人奪臺任務失敗。並非指在戰場上如何擊滅來犯敵軍,而是迫敵人無法達到他的戰爭目標。雖然雙方軍事類力懸殊,但如果能有正確的防衛戰略,以已之長擊彼之短。只要購買符合需求的武器裝備,例如擊敗歌利亞巨人的大衛是用石頭,而不是鎧甲長矛來擊敗歌利亞。打造一隻正確戰略下訓練的精良軍隊。讓整個國民有強韌的抗敵意志。

臺灣的國防目前面對的困境

中共的灰色侵犯

共機不斷進逼、跨越海峽中線,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抽砂船闖入馬祖。面對灰色侵犯,只能以對稱性方式應對,派出對應的護衛艦或軍機伴飛。但這些高能見度的戰機、戰艦是我們海空軍的主戰力,這些主戰力卻必須耗損在無關生存威脅的灰色侵犯中。

中共對臺的侵犯型態多樣

不管是利用軍隊演習的軍事威懾、中斷我國對外通訊與航線的海空封鎖、隨時動手奪占外島、利用遠程武器對我們進行火力打擊、三棲登島的全面進犯。中共對臺侵犯如此多樣,我方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無法完整的防衛。

中共無法比擬的國防財力

除了臺灣對軍事預算的成長相比中共相形見絀。而且島內國民對戰爭的威脅意見分歧,有人覺得中共不會打,不需要軍備,有人覺得強化軍事會刺激中共而非嚇阻中共。

需求急迫的建軍期程

根據報告,二零二七中共將具全面武力犯臺能力,我們需在此時間前建構能獨立打贏戰爭的準備,所以建軍的考量需要優先投注在即戰力。

意識分歧的社會大眾

無知挑釁、失敗主義、麻木無感,國內充斥著這些極端分歧且負面的現象,嚴重壓縮對國防事務的理性思考及討論空間。

臺灣該怎麼應對

上面講的五大威脅,灰色侵犯、武力進犯、財力受限、時間壓迫、意識分歧等問題還會互相拉扯與抵制,想解決其中一項,很可能會犧牲另外一項。
但其實仔細分析,其中灰色侵犯並不是戰爭的必要條件,灰色進犯不管多成功,都無法迫使臺灣接受統一,在避免戰爭的角度中,反而具有緩衝的效果。所以若國防預算有限,這項是可以列為較低優先的項目。
而在武力進犯上,我方只能把目標放在三棲侵臺的防衛上。首先是海空封鎖及奪取外島並不符合中共的終極目標,這兩項打擊並不會讓臺灣被統一,故不該是我們優先考慮的防衛點,遠程飛彈打擊我國只能依賴飛彈防衛系統,但如果進入軍備預算的比賽,我方一定是沒辦法追上,所以這裡我們必須把目標放在有效的戰力防護,讓飛彈對我方戰力的傷害降低,而不是一味依賴飛彈防衛系統期望能擋下全部的飛彈。
簡言之,我們需冷靜面對灰色侵犯,不該投注過度資源去防衛。優先反制全面進犯,建構大量無法在中共第一擊中被摧毀的武器,運用大量小型精準不對稱武器的軍隊,擊敗那些配備少量、昂貴、先進的傳統武器對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8會員
38內容數
閱讀心得 讀書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