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京都二三事|#11-1 小少爺崩潰日記(上)

昔年京都二三事|#11-1 小少爺崩潰日記(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昔年京都二三事|#11-1 小少爺崩潰日記(上)〉

。前言的前言

寫了大概三分之一就發現默默過四千字了,所以決定把這篇拆分,這樣我也能夠不用在意篇幅快樂暴衝。

啊是真的很長,事先提醒。


。前言及聲明

標題的「少爺」是調侃,我家家境並沒有那麼誇張;少爺二字專指我的生活白癡等級,畢竟到京都留學的一年是我人生第一次離家獨居,所以會放大很多看起來其實很瑣碎的小問題。

換句話說就是個不算懂日文(去之前剛考過N5),又從來沒有自己生活過的崩潰日記。

一開始腦子浮現這篇文章的時候,曾經思考要不要把文章定位成吐槽自己的經歷,然後針對那些記憶給出一些即將有可能去日本留學的人建議……但後來想想我外掛的一些能力跟厚臉皮好像沒有什麼參考價值,不如還是純粹寫成一篇往事糗文好惹。

如果很熟悉〈昔年京都二三事〉〈眼中的日本〉兩個系列的朋友可能會看到許多類似的敘述,雖然是完全重新編寫過但就還請原諒我吧。


。開篇

決定要去京都一年是個很突然的決定。

現在想起來有些荒謬,雖然中間還是花了點時間找代辦、上些基礎的日文課,但基本上整件事幾乎沒有經過任何的規劃,實際上的心情更像是「我想去日本一個不是東京也不是大阪的地方」然後下一秒銜接一個「那就去京都吧」(當時還有考慮東北),最後意識過來的時候人已經隨著飛機落地關西空港,搭著Haruka(はるか)從大阪直奔京都。

雖然並不是一個會把行程做得多細緻的人,但這次明明是為期一年起跳的留學卻沒有做任何功課實在是個魯莽的行動——而足夠慶幸的是,儘管有諸多可怕的傳言,但京都實際上是一個對外國人非常友善的城市

或許是因為不少的觀光需求,京都有不少店家都備有雙語甚至三語菜單,然後只要是大一點的百貨也幾乎晃著晃著就會有個名牌很明顯是百家姓開頭的店員出來拯救世界。


——但是。


但是我是來留學,不是來觀光的;即使求助的話可以獲得很多的幫助,但難道之後整整一年我都要沉溺在使用中文的圈子裡嗎?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一連串的智障冒險開始了。

有些事情即使現在想起來仍然覺得相當艱難,像是在銀行開戶、像是購買手機開通門號、像是自己去中京區市役所辦理個人ID等等……但這些事情當初的崩潰還有受到的幫助已經足夠我釋懷了,好像糗度不夠,這篇先略過不提。

ㄞ在這邊真的要再次感謝我的好友紅蓮還有我姐跟我姐夫,當時已經在京都留學一段時間的黃同學實在是惠我良多,更在之後的一年期間多次陪伴我兩個大男一同出入各家三八甜點店,我愛你;還有姐夫跟姐姐也在我對「獨居」這件事完全沒有概念的時候提供了很多很多的幫助,現在想起來真是各種點滴湧上心頭。


……所以說我到底為什麼明明沒電視卻要買一個小桌子呢?


當然現在重新回顧一次會覺得有很多麻煩是因為個性自找的,這點必須強調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個性比較細膩,很容易擔心顧慮其他人眼光的人、偏偏你的語言能力還不足以完成日常的溝通……那真的會有一個月的文化衝擊和文化適應,撐過去的同時把語言能力點到可以日常會話就輕鬆很多了。

放在前提的結論:日文至少N3會讓你做事情稍微能夠有點餘裕。

放在前提的結論二:中文和英文在京都都算是強勢語言,但真的要想想去那邊是幹嘛的。


。關於京都這個開局點

雖然當初只是不想要東京也不想要大阪,但是後來看京都實在是個很棒的選擇;除非你有特別明確的目的,譬如就是想要宅宅就是想要追星就是想要以就職為目的,不然京都的天然氛圍絕對可以緩解你的異國留學緊張症。


鴨川只要不下雨就是個永遠可以洗滌罪惡和疲勞的所在。(九條那邊除外)

河原町雖然一堆死觀光客但總是會在某個小巷找到屬於自己的特別小店。

更不用說喜歡朱印或是各種佛寺建築了,京都這裡有著日本最多的總本山。數量和密度都是驚人的多,誇張到你可以進一間佛寺參拜完畢之後過個馬路或是走二十步就轉身進入下一個山門。

文化物質遺產也是,其他地方可能百年以上就是老店,但在京都百年好像只是個起點,沒超過這數字就算他們輸一樣——很多人都認為京都人過度傲慢,但我認為他們那份被人以為的傲慢,其實多半只是內心的自豪還有客觀陳述而已。


這裡沒有高樓大廈沒有鋼筋水泥(但有暴走族ㄛ),保留本身的文化氣質卻也不至於生活不便,如果對城市高樓感到厭倦,卻也對鄉下的田野生活感覺太過陌生的話,京都這個中庸卻又獨特的存在真的是值得大力推薦。

儘管當初的地點選擇帶有相當的隨機性,但這真的是事後多年想起來仍然感到慶幸的一個選擇。

我就推個坑,推完再繼續往下。


。衣

請千萬不要小看日本的氣溫。

不管是夏天的炎熱抑或是冬天的大雪,日本的氣候真的是台灣人無法想像的四季分明——夏天的時候沒有冷氣會死,冬天的時候沒有暖氣會死。(雖然近幾年各地都是極端氣候模式,但日本真的是很熱又很冷的地方)

但除去氣溫因素之外,衣服大概是最不會出問題的地方了;挑間喜歡的店進去逛個一圈,價格全部都明標價碼,怎麼可能出問題?


——啊對,即使是如此簡單的一件事,在我這邊還是出包了。

一來是我不太習慣試穿衣服,二來是……

同一間店會有版型不同的問題。

同樣的尺寸在不同間店會有美規日規的問題。

這兩點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小少爺真的就是個生活白癡,所以就買了幾件尺寸有那麼一點微妙不和諧的襯衫……不過我到現在還是對美規日規這件事感到相當絕望,到底是為什麼……


附帶一提,衣著打扮對日本人來說是個相當日常的一件事;我曾經因為春夏秋冬都是各種顏色花紋的襯衫組合而被吐槽過,但被我巧妙迴避過去這個問題了。

一直都說日本的日常生活相當便宜,那貴的地方在哪呢?我覺得服飾就是很標準的一點。扣掉GU、Uniqlo這種連鎖品牌,每次我陪著日本朋友去逛街的時候都對衣服和飾品的標價感到相當震驚,對於信奉賺多少就該消費到哪個等級的日本人來說衣服是他們相當習慣的著眼點。

當然,由於這點實在是相當隱晦,所以也可以裝作粗神經地不在乎。


。食

這邊可以先看看我〈昔年京都二三事〉的第一篇文,便當。


吃東西是一件相對輕鬆但也相對不輕鬆的事情。

入門相當簡單,你只要有錢然後去便利商店就好了,一般的連鎖店只要擺著點餐機也大多會附贈多語言系統,你可以一句話都不說完成進食所需的過程。

可現實的問題很快就來了:開銷。

日本日常生活開銷並不貴的一切前提都建立在一件事:自炊。如果不自己煮、或是沒有食堂、住宿沒有供餐的話,每日餐費便會很暴力地直線上升,儘管在日後我盡可能找到了餐費上支出的停損點、找到相對便宜的便當店,但在第一個月這件事對我而言是個很大的困擾。

現在想來有點好笑,不過剛開始的確是很認真在思索該如何節省餐費這件事。

這就是放飛自我之後的半年開銷……

這就是放飛自我之後的半年開銷……

得益於完善的連鎖店機制,日本的餐廳姑且可以用以下價位來區分,單位是日幣:

500↓:便利商店、即期便當、便當店、吉野家松屋丸龜等連鎖店最便宜的定食。

500~1000:在連鎖定食店可以橫行霸道,拉麵一般會落在這區間。

1000~5000:基本上解鎖大多數的日常選項,迴轉壽司算是這個價位區間的主力。

5000↑:燒肉、比較正式的餐廳、上限有點太誇張但基本就是認真的一餐或是節慶等級。


雖然看起來在便利商店可以獲得救贖,但對一個生活白癡又對日文不算熟悉的人來說,要能夠解鎖便利商店的功能實在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在沒有提前準備的情況下,你知道該怎麼請店員微波,或是如何依照日文敘述使用店內的微波爐嗎?

我知道這件事情其實做起來並不困難,甚至網路上也能找到定型的字句,但一開始初來乍到就是很不好意思麻煩店員幫忙處理,導致剛落地很長一段時間我的選擇不是麵包就是飯糰這種無須交流也能夠果腹的東西。

附帶一提,便利商店最便宜的東西其實是冷凍食品,但我偏偏沒點微波的技能……泡麵或許也是個備案,但對當時27歲的我來說這實在很難填飽肚子,也只能往後延。

最後我腦袋浮現的是超市的即期便當。


超市在晚餐時段附近就會開始出清便當,很多麵包店也有類似的優惠時段;雖然說不上常識,但常年閱讀日本的各種影視動漫小說之後也會對這件事有個粗淺的概念——然而僅僅是知道可以買,我不知道便當是不是就該吃冷的,也不知道超市有額外一區放著微波爐。

就在這樣的文化錯覺之下,我獨自在京都的第一次晚餐,便是完全冷掉的天婦羅便當。

……冷的飯跟冷的配菜至今想起來依舊是很可怕的口感,台灣人應該很難去適應。


所幸這樣自製苦情的日子並沒有太久。

語言學校附近有一間拉麵店,店員很可愛,會說一點中文;雖然不是點餐機的方式,可是比手畫腳跟店員指著幾個能讀懂的漢字還是沒有問題。

說那碗醬油湯底的拉麵拯救當時的我實在一點也不誇張。


除此之外,得提一下禁斷的神技「摳咧.摳咧」。

雖然最近似乎又因為語言問題稍微燒了一下,不過實際上摳咧摳咧的確是最簡單好懂的點餐方式,再加上在說出摳咧的同時手指比個1,店員就算不知道你到底想怎樣也可以透過這種指涉性明確的方式完成點餐,而且數量絕對不會送錯。

也因為摳咧摳咧陪我度過了很重要的時光,再這邊提供一下比較容易增加好感度版本的摳咧摳咧。

首先確定目標,接著確定你要點的東西有沒有你會念的字,接著用不好意思當開頭請店員過來之後試著唸出你僅存的知識,譬如有蝦子的就念個「これ、海老の...一つ。」配合手指堅定地指著目標,最後再補一句麻煩你了,這樣幾乎不太會有問題。

實際上無論日文程度多好,都一定會有沒看過不會唸的食材,配合地名轟炸起來永遠都是最痛苦的;在台灣跑fine dining的時候也會有類似的問題,無論產地或是食材本身都不是那麼熟悉,所以這種情況下的摳咧摳咧我覺得並不冒犯。


住家附近摸索了一段時間之後確定松屋、吉野家、餃子的王將等等連鎖店存在之後也稍微好一點,尤其是松屋和吉野家不需要對話的點餐機制那種冷漠感真的很幸福;王將對台灣人來說應該會很容易獲得褒貶不一的評價,但把日本的中華料理視為另一種體系的中菜之後就比較能夠適應。

但強烈建議,不要太有勇氣去挑戰速食店。


諸如摩斯麥當勞云云,大量的片假名真的會讓人很想死,而點餐之後工作人員通常又會丟下一連串的術語和問句,語感還沒有敏銳到可以猜出對方指述的內容是那真的是很恐怖的體驗。

像是スパイシーモスバーガー

這看起來很嚇人對吧?但其實一個字一個字唸完之後你會發現ㄊㄇㄉ不過只是辣的摩斯巴嘎。在以平假名和片假名為主要命名基礎的速食店來說這是比較痛苦的陣痛期,適應之後轉成英文再轉日文反而會好懂很多。

但還有那種很陰險的,像是ダブルテリヤキバーガー

ok,你弄懂原則了,你知道前面那個就單純只是個double,但後面的照り焼き卻為了要符合前後文的夾攻而自動變成テリヤキ……這種命名方式會導致諸多詞彙暴力擠成一團,在身體無法反射念出讀音的時候就變成一種很奇怪的魔王感。

(不過其實最後通常還是能完成點餐啦,畢竟是速食店,只是過程很尷尬。)


而片假名的真正大魔王,則存在於義法餐廳,還有最可怕的法式甜點店——它們的共性就在於,日本人比起翻譯成日文,更習慣直接用片假名去代替所有外語。包括基本的英語,更包含了德義法葡西墨等等等等等等,只要「看起來」是英文,就算是神也翻給你看。

單純翻譯就很可怕了,更可怕的是它們會混著用,舉一間我的愛店為例:

這間店的名稱是這樣:

アッサンブラージュ カキモト (ASSEMBLAGES KAKIMOTO)

……

然後菜單當中其中一個六日限定的商品名稱是這樣:

KAKIMOTOのバスクフロマージュ

(↑大致上意思是這間店的巴斯克蛋糕。)

……

最後再來看一個,第一段是品名,第二段是商品敘述:

グリオットピスターシュ

ピスタチオのガナッシュとグリオットのパートドフリュイ

……

總之是堅果類的品項(x)

這種片假名+英文+法文的究極混合體,讚吧。

所以古早年代很常有看不懂菜單的劇情演出,我是真的覺得……看不懂才正常吧!


總之,最後是意外鼓起勇氣進了住家附近的便當店和COCO壹番屋、還有第一次走進一間人氣低迷的家庭餐廳才有穩定的食物獲取來源和地點,不然在那之前真的會有一種不太敢出門的恐懼感,最熟的地方只有家對面的全家和左邊一百公尺的Lawson。

或許因為那年的日本實在太冷,即使已是入春的四月初卻仍然寒風依舊;現在想起這些厚著臉皮都能解決的問題實在是心情複雜。


慘事說了,開心的事也該稍微交代——

那就是便利商店的甜點。

而且是「各家」便利商店的甜點。

京都其他各種甘味處喫茶店甜點店就不用多說了,新手時期大概也不會那麼勇敢打電話過去預訂;但是便利商店的各種季節甜點請千萬不要錯過,那真的是可以一天吃一個新的品項換取繼續苟延殘喘的動力。

儘管現在各家商店紛紛調整策略不再出百元麻糬泡芙,但我還是對那個劃上笑臉的小甜點印象深刻,和高千穗的咖啡牛奶成為心中美好的記憶。


這東西真的是救贖啊

這東西真的是救贖啊


下一篇理所當然地會提到住與行和其他小東西,如果還是突破天際的話那就只好分成上中下三篇了,還請海涵。








avatar-img
冷菸沒有賴打
231會員
350內容數
記錄吃過的,記錄看過的,記錄去過的。 食記遊記雜記閱讀心得之外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異色情慾小說以及輕小說創作,雖然字數很多廢話很多但我想是個不太無聊的地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冷菸沒有賴打 的其他內容
剛留學的崩潰小記事下篇,這次主要寫住家和交通那些讓人崩潰的小事把這篇收掉。 字數一樣很多,請慎入。
逛街逛到腳酸了嗎?行程突然有空餘,但是回去飯店又太遙遠嗎? 如果你是會在洗澡時騎車時趁沒人發現的時候大聲唱歌的人——去卡拉OK吧。
與朋友隨意閒談後想起的京都夜景。 有日常的,市區的夜;有歡樂街,喧囂結束後的夜;也有平常根本不會注意到的,猶如將一切光都吸盡的夜……雖然和你所認知的京都應該完全不同,但我想這樣的視角是有趣的。
剛留學的崩潰小記事下篇,這次主要寫住家和交通那些讓人崩潰的小事把這篇收掉。 字數一樣很多,請慎入。
逛街逛到腳酸了嗎?行程突然有空餘,但是回去飯店又太遙遠嗎? 如果你是會在洗澡時騎車時趁沒人發現的時候大聲唱歌的人——去卡拉OK吧。
與朋友隨意閒談後想起的京都夜景。 有日常的,市區的夜;有歡樂街,喧囂結束後的夜;也有平常根本不會注意到的,猶如將一切光都吸盡的夜……雖然和你所認知的京都應該完全不同,但我想這樣的視角是有趣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是帶有惡意的詛咒信性質虛構怪談。 這是虛構的創作故事,大家看看就好噢~原故事為知名怪談「昔田舎で起こったこと」 (完整故事如下‼️) 這是第一次跟人講這件事,如果有空的人就看看吧。 先說好,文章很長,文筆也可能很爛,沒有任何情色內容。 而且我大概不會回覆,我真的沒有太多時間。
在古道具展看到一顆像哆啦A夢一樣可愛的鈴鐺,當下覺得「啊這也太可愛了吧」,毫不猶豫就買回家。 誰知道,自從它來到我家,夜裡有時候就會聽見鈴聲響起……像是從那天起,就有什麼東西悄悄跟著我了。 這次我乾脆把這顆詭異的鈴鐺,做成哆啦A夢風的項鍊,自己都越來越有感情。 結果在家裡戴著走廊上走來走去
東京一棟45年歷史公寓的房東將租金調漲近三倍,引發住戶不滿。新房東A公司為一家疑似空殼公司,似乎想以高租金驅逐住戶。文章探討了日本租賃法律對房客的保護,以及房東不合理漲價的案例,並提及該地區的都市再開發計畫。
這是帶有惡意的詛咒信性質虛構怪談。 這是虛構的創作故事,大家看看就好噢~原故事為知名怪談「昔田舎で起こったこと」 (完整故事如下‼️) 這是第一次跟人講這件事,如果有空的人就看看吧。 先說好,文章很長,文筆也可能很爛,沒有任何情色內容。 而且我大概不會回覆,我真的沒有太多時間。
在古道具展看到一顆像哆啦A夢一樣可愛的鈴鐺,當下覺得「啊這也太可愛了吧」,毫不猶豫就買回家。 誰知道,自從它來到我家,夜裡有時候就會聽見鈴聲響起……像是從那天起,就有什麼東西悄悄跟著我了。 這次我乾脆把這顆詭異的鈴鐺,做成哆啦A夢風的項鍊,自己都越來越有感情。 結果在家裡戴著走廊上走來走去
東京一棟45年歷史公寓的房東將租金調漲近三倍,引發住戶不滿。新房東A公司為一家疑似空殼公司,似乎想以高租金驅逐住戶。文章探討了日本租賃法律對房客的保護,以及房東不合理漲價的案例,並提及該地區的都市再開發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