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的能力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動物誕生到這世界最需要的能力,我想是覓食。
raw-image


某一天,我招待朋友在我家喝甜湯時,我有一位朋友問我:「你怎麼怎麼會煮紅豆湯?」我不解地笑著說:「就丟電鍋煮。」然而朋友卻一臉苦惱地說:「我老公只要求我會煮紅豆湯就好,我還特地用瓦斯爐慢慢地煮,煮了老半天還硬硬的。不像你們家煮得這樣好。」當時我頓時不解,心想紅豆湯很難煮嗎?

在那次聚餐後,我就開始想朋友的家境很好,她當然可以從小十指不沾水,然而我能給我孩子這樣的環境嗎?我會想這樣做嗎?我會希望我的孩子到30多歲,連個簡單的甜湯都不會煮嗎?這樣她吃進身體裡面的東西是她能控制的嗎?當她長大以後獨自在國外或不在父母身邊,她要如何照顧好自己?讓她好好活得健康?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在很多的教養書中看到的是小孩子要有自理能力,其中包含洗碗、摺棉被、掃地、洗襪子…等,而這自理能力會隨著年齡而有所不同,也有評量表。我也看過有一篇文章,關於小孩在成長過程中要學會做家事,在做家事中學會如何管理時間和安排事務的先後順序,甚至會影響小孩在成長後的學業和工作表現等論述。

然而不管這些文章所說的如何,我所在意的只有我的孩子在未來如果沒有人能為她煮她想吃的時,她是否能輕鬆愉快地做出她自己想吃的?而不是只能用錢去買她想吃的,畢竟全世界不是每一個地方都像台灣有怎麼多五花八門、便宜、好吃又容易找到吃的國家。

因此餵飽自己和如何找到食物的能力是第一優先,在她們成長過程中,我們會帶他們去買菜、買水果、讓她們學洗菜、洗水果、在旁邊看著我們煮菜、讓她們去洗菜、讓他們去洗碗(也讓她們偶爾不小心會摔破碗,),隨著長大帶著它們開瓦斯爐、在瓦斯爐旁學煮簡單的燙青菜(保護味覺)、帶著他們做簡單甜點,也慢慢放手讓她們自己做晚餐和做甜點,享受他們自己做出來的食物,並在很小時就告訴她們有些食品她們是不能吃。(有些是過敏、有些是因為會傷害小孩的身體器官和腦部細胞,並引發身體亢奮的反應。)

雖然人活著不是為了吃,但卻是要吃才能活,因此活下去的能力當中,我覺得會自己煮自己想吃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樹的沙龍
6會員
50內容數
樹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09
當我家大孩子滿17歲、小小孩滿13歲時,我看著她們往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時,我想我可以說,老娘教的還不錯! 她們從小到大似乎沒有因為賴床被媽媽吼過,因為媽媽不喜歡小孩太晚睡又太早起,所以自學,但她們自學一樣要早起去上課,而現在媽媽都是敲敲門道:「小姐們起床了,幾點幾分了。」然後兩位小姑娘就自己起床、
2024/09/09
當我家大孩子滿17歲、小小孩滿13歲時,我看著她們往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時,我想我可以說,老娘教的還不錯! 她們從小到大似乎沒有因為賴床被媽媽吼過,因為媽媽不喜歡小孩太晚睡又太早起,所以自學,但她們自學一樣要早起去上課,而現在媽媽都是敲敲門道:「小姐們起床了,幾點幾分了。」然後兩位小姑娘就自己起床、
2023/12/13
身為自學生家長,長期擔任女兒們的老師,看到近日的新聞,我真的看不出來一篇文言文到底關於一個人的品格有何關係? 從國中到高中我在學校都擔任國文小老師,還記得要聽同學背誦文言文,當時每次上課文言文上課時大家都是一邊抄著老師黑板上的解釋,另一邊又要背誦。我還記得高中同學就有點受不了。大學後還記得上過前後
2023/12/13
身為自學生家長,長期擔任女兒們的老師,看到近日的新聞,我真的看不出來一篇文言文到底關於一個人的品格有何關係? 從國中到高中我在學校都擔任國文小老師,還記得要聽同學背誦文言文,當時每次上課文言文上課時大家都是一邊抄著老師黑板上的解釋,另一邊又要背誦。我還記得高中同學就有點受不了。大學後還記得上過前後
2023/08/23
最近在youtube 有一個事件,一個中國的youtube在他母親生病時,來台灣治療並運用該事件獲取善款,有人捐助那人上萬的資金,有人幫助那人不少忙,但在那位中國youtube帶著父親去日本旅遊時,不少幫助那位youtube的人出來爆料,而讓許多觀看者和捐助者傻眼,也因此不少人發現被騙,這個這件
2023/08/23
最近在youtube 有一個事件,一個中國的youtube在他母親生病時,來台灣治療並運用該事件獲取善款,有人捐助那人上萬的資金,有人幫助那人不少忙,但在那位中國youtube帶著父親去日本旅遊時,不少幫助那位youtube的人出來爆料,而讓許多觀看者和捐助者傻眼,也因此不少人發現被騙,這個這件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進入幼兒園生活的幼幼班孩子,在學校裡慢慢累積各項生活自理的能力。 舉凡吃飯、午休等等生理需求的獨立完成, 還有刷牙、穿鞋、上廁所這類的基本能力, 都是孩子們要在幼兒園階段學會的生活自理項目。 我們幼幼班多數的孩子目前已能獨立完成用餐,以及無須奶嘴、奶瓶就能自行入睡, 可以
Thumbnail
進入幼兒園生活的幼幼班孩子,在學校裡慢慢累積各項生活自理的能力。 舉凡吃飯、午休等等生理需求的獨立完成, 還有刷牙、穿鞋、上廁所這類的基本能力, 都是孩子們要在幼兒園階段學會的生活自理項目。 我們幼幼班多數的孩子目前已能獨立完成用餐,以及無須奶嘴、奶瓶就能自行入睡, 可以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薩菈琳對時報出版社新書《我選擇活下去》的試讀心得。書中,女主角格洛莉婭在50天的最後期限內,面對家庭、友情和愛情的挑戰,展現青春的脆弱與力量。透過緊湊的情節和深刻的情感,讓人反思青年面對絕望時的選擇和希望。試讀的內容引人入勝,相信這本書能作為讀者看見生命意義的借鏡。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薩菈琳對時報出版社新書《我選擇活下去》的試讀心得。書中,女主角格洛莉婭在50天的最後期限內,面對家庭、友情和愛情的挑戰,展現青春的脆弱與力量。透過緊湊的情節和深刻的情感,讓人反思青年面對絕望時的選擇和希望。試讀的內容引人入勝,相信這本書能作為讀者看見生命意義的借鏡。
Thumbnail
『聽別人說心裡話也挺麻煩的吧,畢竟光自己的事就已經忙不過來了,誰願意聽別人訴說苦惱呢』 「但是阿,人正是彼此瓜葛、互相添麻煩,才能活下去吧!」 出自日劇<家族的形式> 心得:以前我不喜歡麻煩別人,怕造成別人困擾。總是一個人度過所有困難。 小學被老師言行羞辱只能流淚後趕快擦乾、小學
Thumbnail
『聽別人說心裡話也挺麻煩的吧,畢竟光自己的事就已經忙不過來了,誰願意聽別人訴說苦惱呢』 「但是阿,人正是彼此瓜葛、互相添麻煩,才能活下去吧!」 出自日劇<家族的形式> 心得:以前我不喜歡麻煩別人,怕造成別人困擾。總是一個人度過所有困難。 小學被老師言行羞辱只能流淚後趕快擦乾、小學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很難用一句話去描述、定調《東京日日》,然而他卻能成為我本月的五星愛書之一。他是漫畫,但又像敘事優美的小說,更像尚未完成結局的人生進行式。描繪著你我那交雜甜蜜與苦澀的生活、為了夢想那眼裡曾閃閃發光的東西、那消失的心中火焰、那成長痛的遺憾、那還必須在現實到不行的社會中努力拚搏的日常。
Thumbnail
很難用一句話去描述、定調《東京日日》,然而他卻能成為我本月的五星愛書之一。他是漫畫,但又像敘事優美的小說,更像尚未完成結局的人生進行式。描繪著你我那交雜甜蜜與苦澀的生活、為了夢想那眼裡曾閃閃發光的東西、那消失的心中火焰、那成長痛的遺憾、那還必須在現實到不行的社會中努力拚搏的日常。
Thumbnail
以前,媽媽為我做菜是我的舒適圈,不需要擔心不會煮。可是,我來不及突破這個舒適圈,父母就相繼離世了。現在的我,還是不得不逼自己突破這個舒適圈,自己學做菜。 如今,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我,因此找到自己的一點喜悅。卻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親手給父母家用、親身載他們去買菜。
Thumbnail
以前,媽媽為我做菜是我的舒適圈,不需要擔心不會煮。可是,我來不及突破這個舒適圈,父母就相繼離世了。現在的我,還是不得不逼自己突破這個舒適圈,自己學做菜。 如今,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我,因此找到自己的一點喜悅。卻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親手給父母家用、親身載他們去買菜。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