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生喧嘩
身為教育行政人員,處理親師問題已是家常便飯,然而拜科技媒體的興盛,許多社群、群組紛紛成立,美其名是「溝通」其實往往是溝而不通,衝突對立持續發生,各種嗆聲、爭吵、釘孤支、到警局備案,總在身邊發生,不是真理越辯越明,而是情緒的勒索,在乎的是你有沒有站在我這邊,一起與敵人廝殺!因為疫情,因為網路上課,這樣的紛爭,持續擴大,並且蔓延至身邊的所有人。
二、 親師溝通
親師溝通會產生問題,是因為群組的溝通,往往都是文字、圖片的呈現,容易產生解讀上的誤解,特別是「沒有溫度」的溝通,簡略的文字敘述,更容易詞不達意,更多的糾紛會產生。一個低年級的班級家長氣沖沖地打電話給學校,表示老師不讓孩子吃早餐,這樣沒人性的老師,根本不適任!!而且很多家長都站在老師那邊,紛紛指責我的不是,我先生已經去警局備案了,家長一邊說一邊哭,完全不在乎我說了甚麼,於是乎只能邀請家長到校面談,家長也應允,處理過程中充滿情緒張力,老師也發揮高EQ,讓面談順利結束,總算解決部分問題,但實質的問題也難以處理,僅能持續關注與小心翼翼地觀察,綜觀此次處理的心得有:
(一)同理心:站在家長與老師的角度思考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老師眼中的小事,可能是家長的大事,如吃早餐這件事,其實有很多可以說明的,老師不是一昧的禁止,而是要論述讓家長知悉,並願意配合。
(二)溝通技巧:line群組雖然方便可以暢所欲言,但是也容易產生誤解,即時的說明與處理,往往比事後處理輕鬆許多,多元的溝通很重要,電話、面談都是,老師不要只想line@的單向說明,而是要雙向溝通,或是訂定群組公約,讓家長遵守。
(三)疫情緣故:因為疫情人的情緒變得脆弱且不穩定,稍一不慎,變成情緒大噴發,如噴火恐龍,燒得大家感覺到痛,卻渾然不知!疫後的情緒管理需要大家持續努力。
(四)關注學習:任何親師之間的糾紛,都起源於希望老師都能關注我的孩子,但不是貼標籤,可以對話溝通的就是彼此都關注在孩子的學習上,幫助孩子學習才是最重要的,恐龍家長、直升機家長也是注意孩子的學習,只是手段較為激烈而已!有了關注學習,彼此才能對話與溝通。
三、心得隨想
身為教育工作者、家長、行政人員三位一體,更可以體會彼此的心態與期許,站在身旁而不是冷眼旁觀,同理心情卻柔性堅持教育理念,關注學習而非妨礙學習,前些日子媒體報導近八成家長期許老師額外的付出,但也有老師與學校簽訂上班8小時的勞動契約,不是很認同老師把自己定義為勞方,畢竟教育是良心的產業,表象的上班時數其實不能等同老師的付出與期許,還有許多爭論的地方,不再此贅述!期許自己有更深刻的思維,更寬廣的視野,去面對未來日趨激烈與不友善的教育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