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分離理論

課題分離理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午開車帶全家出去吃完日本料理回家後,天下著雨,氣溫有點低,有台機車停在我家門口旁,影響了我要停入車庫的動線,我叫老婆出去把機車移位一下。

這已經是第N次了,這台機車是我老婆的弟弟的車,除了他以外,我老婆偶而也會把她的機車停在那個地方,對面的鄰居偶而也會,我每次看到這些機車亂停在那邊,總讓我感到心浮氣躁。每次幾乎都是我先下車把機車牽走,有時機車還把龍頭鎖住,讓我很難處理,處理好之後再把我的車停好。

機車的問題處理好之後,接著要把車停進車庫,此刻右側又因為壓到掃地用具,我又示意叫老婆把雜物移開一下,就在這時,因為下雨的視線不佳,一個不小心我的右邊後照鏡碰到門框,整個後照鏡外殼給撞壞掉落在地上。

我突然想到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的"課題分離"理論,大意是指:要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要區分甚麼是你的課題,甚麼是我的課題

舉個例子,壞人A誘騙好人B進入C沒有鎖門的工地,讓B失足摔死,這是誰的錯?

(1)從法律的觀點,肯定就是A的錯,這就是蓄意謀殺,沒甚麼好討論的。

(2)從經濟的觀點是C的錯,整個社會要去防止B被A帶入工地的成本,要比C鎖門的成本高太多了,懲罰C後,這類的事件發生率就會大量的減少了,所以定義為C錯,對整個社會國家是最有利的。

(3)從人本的觀點來看是B的錯,管他是A還是C的錯,B都已經死了也無法起死回生,從個體利益的角度來看B已經錯了,B也只能怪自己。

這又讓我想起幾年前我的一位同事的同學,下班時後因為塞車,在要下交流道的車流中徐徐前進,突然後面來了一台大卡車來不及煞車,他也沒做甚麼錯事,整台車被夾扁,人就走了,也許他如果沒有開那台車體結構不佳的小車,命也許還能保住。之後我就換了一台安全性較高的車,每次有塞車減速或雨勢太大一定要打起雙黃燈警示後方來車。

就在昨天,我帶小朋友們要去戶外走走,在要上高速公路的交流道時也目睹到驚心動魄的一幕,前面的一台車尾被後一台車給撞爛,我推測的場景應該是因為交通管制的號誌燈可能已經在閃黃燈,也許前一台很守規矩的停下來,後面那一台並沒有要停的意思,悲劇就發生了。很明顯可能是後方車子的錯,但是前方車子整個就耗在那邊處理後續問題,整個連假出遊的興致都沒有了吧?

再回到我車子後照鏡的問題,到底是誰的錯?老婆弟弟的機車亂停,還是岳母掃地用具亂置,還是開車的我?

我的答案是,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

也許下一次,只要我開車快回到家時,我就會撥電話給老婆或岳母請人去移車,不管有沒有機車停在那邊。

avatar-img
凱斯的分享天地
48會員
111內容數
費曼技巧中能讓自己學習更上層樓的方法,就是教學相長。秉著Stan哥的王道精神,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把自己的點滴經驗藉由分享的方式紀錄,利他更利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凱斯的分享天地 的其他內容
在股市中最重要的兩件事,第一條是不要賠錢,第二條請參考第一條 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此語出自投資之神巴菲特巴爺爺 自2017年我重新進入股市以來,終於找到獲勝方程式 以前投資觀念還不是很健全,總覺得股價的波動很可怕 上漲時後悔買太少,下跌時又恐懼看不到底的盡頭在哪 上漲後又下跌,痛苦加三倍(帳面
個人覺得,要滿足一個家庭財務自由的生活費用,大概就不是網路上認為的1000萬就可以打發了,畢竟家庭花費與個人的花費差異頗大。 以我每年支付家庭的花費紀錄來看,除了日常花用以外,還有要繳的稅、保險、醫療等等的費用,至少要130萬左右才足夠家庭開銷,對我而言這算是很簡約的
每年年底記者都喜歡幫大家算一下,到底平均每位股民的財富是增加了還是縮水了,特地再去google了一下,2021年平均每個股民賺了96萬元,2022年平均股民賠了100萬元。記者計算的base就是以市值少了12.02兆,股民有1200萬人,直些相除差不多是100萬,這樣算好像怪怪的?總之不重要,要表達
今天早上盤前我掛了1張買單,價位100.00 通常我都在盤前就下好單,就不管它了 回家再看看有沒有成交成功。 今天在價位100.00成交了10578張 在價位100.50成交了12059張 就這兩個tick而已 令我感到納悶的是,為什麼我盤前掛的單 一直到下午1:07:22.074才成交 規則是這樣
一般而言,關於價值的評估,我認為長天期數據比短期數據有意義的多,短期數據容易出現離群也易失真。也因為我的投資屬於長周期,以天來看漲跌幅對我來說意義不大。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投資目標差異也很大,各檔所投入的比例不同,造成的績效也會不同。我個人的投資理財觀是不能賠錢,先求不死,資產可以慢
在2022/3/21起執行賣出兆豐金的理由是因為股價淨值比過高了,這麼穩定的標的,市場卻已經進入瘋狂價階段了,所以賣出。當時還沒有意識到Covid-19的疫情會影響這麼深遠,一個政府政策的急轉彎,造成後續巨大的效應,我也不可能提前知道,更沒有內線,很單純的就是一張股價淨值比的圖跟嚴守紀律而已。我也不
在股市中最重要的兩件事,第一條是不要賠錢,第二條請參考第一條 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此語出自投資之神巴菲特巴爺爺 自2017年我重新進入股市以來,終於找到獲勝方程式 以前投資觀念還不是很健全,總覺得股價的波動很可怕 上漲時後悔買太少,下跌時又恐懼看不到底的盡頭在哪 上漲後又下跌,痛苦加三倍(帳面
個人覺得,要滿足一個家庭財務自由的生活費用,大概就不是網路上認為的1000萬就可以打發了,畢竟家庭花費與個人的花費差異頗大。 以我每年支付家庭的花費紀錄來看,除了日常花用以外,還有要繳的稅、保險、醫療等等的費用,至少要130萬左右才足夠家庭開銷,對我而言這算是很簡約的
每年年底記者都喜歡幫大家算一下,到底平均每位股民的財富是增加了還是縮水了,特地再去google了一下,2021年平均每個股民賺了96萬元,2022年平均股民賠了100萬元。記者計算的base就是以市值少了12.02兆,股民有1200萬人,直些相除差不多是100萬,這樣算好像怪怪的?總之不重要,要表達
今天早上盤前我掛了1張買單,價位100.00 通常我都在盤前就下好單,就不管它了 回家再看看有沒有成交成功。 今天在價位100.00成交了10578張 在價位100.50成交了12059張 就這兩個tick而已 令我感到納悶的是,為什麼我盤前掛的單 一直到下午1:07:22.074才成交 規則是這樣
一般而言,關於價值的評估,我認為長天期數據比短期數據有意義的多,短期數據容易出現離群也易失真。也因為我的投資屬於長周期,以天來看漲跌幅對我來說意義不大。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投資目標差異也很大,各檔所投入的比例不同,造成的績效也會不同。我個人的投資理財觀是不能賠錢,先求不死,資產可以慢
在2022/3/21起執行賣出兆豐金的理由是因為股價淨值比過高了,這麼穩定的標的,市場卻已經進入瘋狂價階段了,所以賣出。當時還沒有意識到Covid-19的疫情會影響這麼深遠,一個政府政策的急轉彎,造成後續巨大的效應,我也不可能提前知道,更沒有內線,很單純的就是一張股價淨值比的圖跟嚴守紀律而已。我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