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另外一個30日挑戰-Day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日期:7/7
  • 閱讀時間:7:00 - 7:25
  • 寫作時間:7:25 - 8:10
  •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raw-image
往後退開始看系統
你認為一個問題的產生,是來自於單一原因,還是複數原因而組成呢?

就像在工作上,某位同事出包了,原因到底是同事真的沒注意、因為同事最近家裡事情較為操勞或是有沒有可能是其他同事的原因導致這位同事出包?

往往我們很常可以發現一個問題背後的原因,可能不會單只有一種,反而是可能有複數種原因,然而我們很常習慣把「問題歸咎於單一原因」,這的確也是人類的天性「捷思法」,也就是為了生存考量讓決策變得更為快速。

所以當遇到一個問題,我們可能都會想「如果對方改變______」,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於是我們把問題的原因都歸咎到對方身上,然後我們就會開始極力認爲「都是對方的錯」。

但如同前面所述,一個問題真的是會有一種原因嗎?有句話「我們家孩子很乖的,都是別人帶壞的」,然而我很想問「你怎麼知道自家孩子很乖,都不會做壞事?」「如果是別人帶壞的,父母怎麼會不知道孩子的交友情況」「是平常父母就漠不關心孩子的情況嗎?」

既然原因不是單一,所以我們面對問題,應該往後退一步,開始看看「關係系統」

關係系統
  • 第一層:我和對方的關係

把問題背後的原因拆解成「我和對方各自的負面貢獻」,一個問題的背後有可能是我跟對方「都有責任」,就可以先避免把問題的責任都先放到對方身上,而且要改善問題也「並非單一方的責任」

  • 第二層:角色的衝突

往往我們可能忽略,對方的某個行為「並非來自於本身個性、而是角色的義務與責任」,就像我們常常覺得父母總是很撈叨,會一直不斷的碎碎唸,常常叫我們改東改西的。然而回頭想想,這真的是父母的本性嗎?還是出於父母角色,因為這個角色會希望孩子可以變得更好。職場上也會有相似的情況,上司總是咄咄逼人的態度,一直不斷地催促進度,這是出於上司的本性,還是上司的角色職責?

  • 第三層:全局(其他參與者、流程、政策)

這是更為複雜的系統,問題的產生可能是「一連串原因」。假設發生一起工地的工安意外,這場意外的原因到底是傷者本人的疏失?其他人的疏失是否也可能造成?或是最近趕工而改變的施工流程等等


最重要的是先從自己改變做起

也許當我們用「關係系統」角度來看待問題時,我們可以發現解決來自於「雙邊的改變」,但的確我們不一定能夠馬上改變對方,會需要時間做彼此的溝通。所以要能先讓問題有所改善,最快的方式就是「自己先改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的沙龍
12會員
68內容數
2023/01/15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本書,我會用「真實」來形容,甚至真實到難以面對。雖然每篇文章都不常,但是許多都可以引起內心的共鳴。 也可說這本書包含了許多書籍的重點,比如說我很喜歡的「1月13日 - 小事精通,累積自信」,看到這個標題我腦袋想到好幾本書都有提到類似的概念,甚至許多的Podcast也有提到。 建立
Thumbnail
2023/01/15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本書,我會用「真實」來形容,甚至真實到難以面對。雖然每篇文章都不常,但是許多都可以引起內心的共鳴。 也可說這本書包含了許多書籍的重點,比如說我很喜歡的「1月13日 - 小事精通,累積自信」,看到這個標題我腦袋想到好幾本書都有提到類似的概念,甚至許多的Podcast也有提到。 建立
Thumbnail
2023/01/08
無論是新鮮人求職或是職場老鳥,面對職涯心裡總是會有個盤據已久的疑問「我的興趣能不能變成工作?」,你覺得呢?興趣該不該變成工作呢? 那麼我們用一個情境來做思考,大多數的人都會喜歡出國旅遊,如果有一個人非常熱愛旅遊,於是他依照自己的興趣找了一份導遊的工作,是不是就非常符合興趣呢? 這是在真實的情況下,我
Thumbnail
2023/01/08
無論是新鮮人求職或是職場老鳥,面對職涯心裡總是會有個盤據已久的疑問「我的興趣能不能變成工作?」,你覺得呢?興趣該不該變成工作呢? 那麼我們用一個情境來做思考,大多數的人都會喜歡出國旅遊,如果有一個人非常熱愛旅遊,於是他依照自己的興趣找了一份導遊的工作,是不是就非常符合興趣呢? 這是在真實的情況下,我
Thumbnail
2023/01/02
閱讀對某些人來說只是一種「興趣」,但是能將書中的知識落地為實際的應用,甚至透過一連串的實驗之後,打造出專屬一個人的「夢幻工作」,這本書就是作者綜合了大量的閱讀以及實作之後,轉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這本書是由閱讀前哨站的站長-瓦基所寫的第一本書,作者本身沒有特別的背景,前份工作是台積電的高階工程師。而是
Thumbnail
2023/01/02
閱讀對某些人來說只是一種「興趣」,但是能將書中的知識落地為實際的應用,甚至透過一連串的實驗之後,打造出專屬一個人的「夢幻工作」,這本書就是作者綜合了大量的閱讀以及實作之後,轉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這本書是由閱讀前哨站的站長-瓦基所寫的第一本書,作者本身沒有特別的背景,前份工作是台積電的高階工程師。而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瓶頸不斷?只想躺平?那就和自己聊聊吧! 送給正在位人生煩惱的你的自我對話解憂書 會問問題,可以說是人類獨有的能理,不在隨波逐流 前言 在這個變動的時代,唯一能牢牢掌握的只有"自己",不見得每一件事都有正確答案,可以透過自問自答尋找人生困境的解方。 第一章 如何處理工作上的迷惘 你有沒有反省
Thumbnail
瓶頸不斷?只想躺平?那就和自己聊聊吧! 送給正在位人生煩惱的你的自我對話解憂書 會問問題,可以說是人類獨有的能理,不在隨波逐流 前言 在這個變動的時代,唯一能牢牢掌握的只有"自己",不見得每一件事都有正確答案,可以透過自問自答尋找人生困境的解方。 第一章 如何處理工作上的迷惘 你有沒有反省
Thumbnail
會需要危機處理的事件,是沒時間了解需求、然後選擇最佳方案的。 有時候人突然遭遇的不幸,起因就是因為某人的甩鍋跟誤會,這時的受害者根本不可能了解來龍去脈,別說短期不可能,甚至於一輩子都會被瞞在鼓裡。 我很喜歡以上這段話 這很現實,很不修飾,我在理性的思考之餘,我也接受命運的考驗。
Thumbnail
會需要危機處理的事件,是沒時間了解需求、然後選擇最佳方案的。 有時候人突然遭遇的不幸,起因就是因為某人的甩鍋跟誤會,這時的受害者根本不可能了解來龍去脈,別說短期不可能,甚至於一輩子都會被瞞在鼓裡。 我很喜歡以上這段話 這很現實,很不修飾,我在理性的思考之餘,我也接受命運的考驗。
Thumbnail
家庭裡任何一個人出現問題,其實是家中每個人都為這個系統「貢獻了」一點東西,才共同造成這個結果,沒有一個人那麼厲害,憑一己之力就造成家裡最終的問題;家庭開始轉好,也是每一個成員開始願意用「對方真正需要的方式幫忙對方」,系統疏通,家庭的病就自然痊癒了。
Thumbnail
家庭裡任何一個人出現問題,其實是家中每個人都為這個系統「貢獻了」一點東西,才共同造成這個結果,沒有一個人那麼厲害,憑一己之力就造成家裡最終的問題;家庭開始轉好,也是每一個成員開始願意用「對方真正需要的方式幫忙對方」,系統疏通,家庭的病就自然痊癒了。
Thumbnail
現今大眾媒體的各種雞湯文,習慣把各種問題的答案過度簡化,這會造成有風險的解題思維。遇到問題,我們該求的不是永遠不犯錯,而是如何不二過。而要不二過的第一步就是不能逃避挫敗,不能逃避責任,正確的分析,看盡不好看的事。本文提供正面臨問題且尋找解法的你,解題的幾個面向。
Thumbnail
現今大眾媒體的各種雞湯文,習慣把各種問題的答案過度簡化,這會造成有風險的解題思維。遇到問題,我們該求的不是永遠不犯錯,而是如何不二過。而要不二過的第一步就是不能逃避挫敗,不能逃避責任,正確的分析,看盡不好看的事。本文提供正面臨問題且尋找解法的你,解題的幾個面向。
Thumbnail
日期:7/11 閱讀時間:7:45 - 8:00 寫作時間:8:0 - 8:2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改變對於回饋建議的防衛機制 前一篇我們提到別人的回饋建議,在我們的腦海裡面就會變成一部部的小劇場,也就是編織成一個個故事,來解讀對方的回饋建議,然而在述說這些故事的時候,我
Thumbnail
日期:7/11 閱讀時間:7:45 - 8:00 寫作時間:8:0 - 8:2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改變對於回饋建議的防衛機制 前一篇我們提到別人的回饋建議,在我們的腦海裡面就會變成一部部的小劇場,也就是編織成一個個故事,來解讀對方的回饋建議,然而在述說這些故事的時候,我
Thumbnail
日期:7/7 閱讀時間:7:00 - 7:25 寫作時間:7:25 - 8:1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往後退開始看系統 你認為一個問題的產生,是來自於單一原因,還是複數原因而組成呢? 就像在工作上,某位同事出包了,原因到底是同事真的沒注意、因為同事最近家裡事情較為操勞或是
Thumbnail
日期:7/7 閱讀時間:7:00 - 7:25 寫作時間:7:25 - 8:1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往後退開始看系統 你認為一個問題的產生,是來自於單一原因,還是複數原因而組成呢? 就像在工作上,某位同事出包了,原因到底是同事真的沒注意、因為同事最近家裡事情較為操勞或是
Thumbnail
日期:7/6 閱讀時間:6:50 - 7:15 寫作時間:7:15 - 7:58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切換對話軌道 是否曾經聽過以下類似的對話呢? A:回家後,感覺家裡很亂,可以整理一下嗎? B:我工作一整天很累了,難道就一定要今天做嗎?(心裡可能會想:你怎麼都不體諒我
Thumbnail
日期:7/6 閱讀時間:6:50 - 7:15 寫作時間:7:15 - 7:58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切換對話軌道 是否曾經聽過以下類似的對話呢? A:回家後,感覺家裡很亂,可以整理一下嗎? B:我工作一整天很累了,難道就一定要今天做嗎?(心裡可能會想:你怎麼都不體諒我
Thumbnail
每天可以抱怨的事情,多到像山一樣高,但,同樣的事情,同樣的狀態,一直發生到底是為什麼?我們都忘了,這些事情的關鍵,就是唯一交會點,只有自己,那麼,怎麼會是先去抱怨事情呢?
Thumbnail
每天可以抱怨的事情,多到像山一樣高,但,同樣的事情,同樣的狀態,一直發生到底是為什麼?我們都忘了,這些事情的關鍵,就是唯一交會點,只有自己,那麼,怎麼會是先去抱怨事情呢?
Thumbnail
人們普遍以為,不可能會有一套可操作的明確步驟,能有效解決與自己有關的全部問題。老實說,我一開始也完全不信。而且,即便有再多的成功案例,只要說 : 我的問題並不像你所舉的例子那樣,就可輕易推翻這個假設,對吧 ?
Thumbnail
人們普遍以為,不可能會有一套可操作的明確步驟,能有效解決與自己有關的全部問題。老實說,我一開始也完全不信。而且,即便有再多的成功案例,只要說 : 我的問題並不像你所舉的例子那樣,就可輕易推翻這個假設,對吧 ?
Thumbnail
「為什麼又是我?」 「他為什麼這麼不負責任?」 「到底是誰下的決定?」 「你為什麼就是不懂我?」 「你什麼時候才會說到做到啊?」 「這件事是誰想的?」 「為什麼你就是不聽我的話?」 你曾經說過或是聽過這些話嗎?
Thumbnail
「為什麼又是我?」 「他為什麼這麼不負責任?」 「到底是誰下的決定?」 「你為什麼就是不懂我?」 「你什麼時候才會說到做到啊?」 「這件事是誰想的?」 「為什麼你就是不聽我的話?」 你曾經說過或是聽過這些話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