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外放 v.s 情緒壓抑 都幾!?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下班時段在路口停紅燈的時候,三名男子分別坐在兩台機車,年紀約20歲上下,但大聲嚷嚷的說話方式和都沒戴安全帽的姿態像極了國中生偷騎老爸的機車。其中一位的飲料杯很「順手」的掉到地上,但仍看著好友,開心地聊天;若你只看表情,像是三五好友開心地出遊(或單純下班很開心);然後燈號轉綠,兩台機車隨即呼嘯而去,留下孤單的保麗龍杯。


  我在聚會時和成員們分享這段經驗。這段畫面讓我想起以前在小學班上,風紀股長會站在黑板前面,在老師來之前看誰沒有好好坐在位子上,或是還在聊天,就記你名字在黑板上;然而總會有人不守規矩,或是明明衛生股長說了垃圾要分類,但總是有隨手亂丟的同學。有成員說這只是很單純地沒公德心,是的,不過「公德心」這點也是被教育而學來的,是我們為了融入社會所需要遵守的規則。


  我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很原始的人性;心理學有個說法是說,當我們討厭一個人的時候,有時候反而是討厭我們自己身上擁有的特質;就像我們討厭垃圾隨手亂丟的人,不守社會秩序,其實是討厭我們內在擁有的那種特質,藉由責備他人把這樣的能量排除在外。


  若再往裡面看,會發現內心深層我們其實羨慕這樣的人,羨慕他們的自由、無拘無束,不在意社會的眼光,純粹做自己;當然這樣單純地展現自己也有其代價,某天當這三位男子再次衝撞到法律的時候(比如闖紅燈被警察攔下),內心的痛苦會更加強烈,可能導致他們更與這個社會脫節。


  我會有這樣的共鳴,一部份是因為自己也是個注重本性的人;成員回饋我說,覺得我是情緒很「外放」的人,所以好像都在分享怎麼把情緒「收斂」起來;相較之下,其他成員是情緒比較「內斂」的人,換句話說內心會有比較多壓抑的情緒,在人際互動中相對容易委屈自己。


  我自己是怎麼調適的?他們問我。如果我一直如此情緒表露,不會很容易更人起衝突嗎?我也疑惑了一下,一直以來我都不是會委屈自己的人,那樣太痛苦了,所以當我有情緒的時候,我學會觀察環境、對象,選擇我可以表露的方式。慢慢地這變成我的一種能力,能隨著情境去變化自己的樣貌。


那比較容易委屈自己的人要怎麼做呢?


  生活在萬事以和為貴的社會氛圍之中,壓抑自己內心的情緒或許是大家比較常有的經驗;我回應成員的是:「還是自我覺察吧!」、「去注意到自己內在不舒服的感受,或是想要說但不敢說的話。」然後試著用別的方式去抒發,可以跟朋友抱怨;或是有成員用曲折的方式拒絕對方─「我很想找你一起…但這次的展覽票只搶到一張…(用一個額外的理由)」這是尊重自己意願但又害怕傷害關係的人可使用的方法(當然對方還是有可能察覺得出來,如果你很常這樣做的話)。所以最終還是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意願,另外一位成員分享的則是和家人溝通時,當他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你這樣說讓我很不舒服,好像你在責怪我!」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罪惡感,還有面對家人的臭臉,然而事後他也努力和家人做澄清,了解對方可能其實不是真的有意要讓他不愉快,可能只是說話的習慣。


  不管是情緒「外放」還是「內斂」,我認為還是從「覺察」開始,注意到當下的自己怎麼了,「有什麼樣的情緒?」、「有什麼想說的話?」曾經聽諮商界的某個老師說過:「憂鬱是一種向內的憤怒。」當我們壓抑太多情緒、想法,無從宣洩的時候,那樣的無力感會使我們逐漸對未來失去希望,失去活力,自我價值逐漸低落。所以要練習說出自己的想法,重點不是說的好不好,而是有說就好!可能一開始會比較迂迴,或者事後急著跟人解釋都沒關係,重要的是有意願去呈現真實的自己,而不是別人期待的那個你。


  但如果你是像我,或是像那三個騎機車的人一樣,順從自己不願屈就他人的個性怎麼辦呢?可以試著給自己一些限制,或是練習,了解到遵守規範和限制是必要的,如果情緒太過強烈,給自己一些時間和空間去接納它,不管是聊天或寫下來或透過諮商都有幫助;然後尋找你自己的方式去釋放這些情緒,有人天生適合歌唱,有人適合文字、演說…等等,讓你的本性成為你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以前聽過一句話是說「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那為什麼不選擇快樂呢?」那是因為當我們選擇不快樂的同時,也是擔心著破壞我們周遭的人際關係,害怕他人的臉色所以壓抑自己的需求;然而選擇快樂意味著你必須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有人可能會不同意你,不喜歡你,但這就是你。


  對我來說,深刻了解你的本性,然後選擇符合你信念的行為才是最重要的事。簡單來說,做你自己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語禮的沙龍
19會員
28內容數
曾經被某一任女友說過,你很會講都給你講;於是成立了這個專題。
陳語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2/23
第二季。一樣三個問題。   1.怎麼稱呼?  2.參加的動機?  3.期待獲得什麼?   大家心裡都壓著話,一坐下即滔滔不絕。
Thumbnail
2019/12/23
第二季。一樣三個問題。   1.怎麼稱呼?  2.參加的動機?  3.期待獲得什麼?   大家心裡都壓著話,一坐下即滔滔不絕。
Thumbnail
2019/10/11
    經過這幾次,R發覺自己會像海綿那樣吸收四周的情緒,一種旁人擔憂,心裡跟著擔憂的性情。她開始留意這個吸收太多的「狀態」,先暫停、離開或告知對方「我需要一點時間」,待塵埃落定,再用更理智、建設性的方式對話。
Thumbnail
2019/10/11
    經過這幾次,R發覺自己會像海綿那樣吸收四周的情緒,一種旁人擔憂,心裡跟著擔憂的性情。她開始留意這個吸收太多的「狀態」,先暫停、離開或告知對方「我需要一點時間」,待塵埃落定,再用更理智、建設性的方式對話。
Thumbnail
2019/08/31
  也許是基於一種放映師的角色─把氣氛設置好,一起經歷,但流暢性和品質還是要維持─因此第五次加入了一個活動,希望聚焦在有幫助的方向。     我讓R挑出心中嚮往的圖像,例如現在生活像是甚麼畫面,未來呢?
Thumbnail
2019/08/31
  也許是基於一種放映師的角色─把氣氛設置好,一起經歷,但流暢性和品質還是要維持─因此第五次加入了一個活動,希望聚焦在有幫助的方向。     我讓R挑出心中嚮往的圖像,例如現在生活像是甚麼畫面,未來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逆線超車…...因為我想說他應該會閃,結果他沒有就直直過來了!」這句經典對白,是來自2022年10月一宗曾被廣傳的車禍新聞的女士受訪片段。 如果我們還原這種心理,即女士以為的「對方會閃」,其實是源於她自己為了貪快而「閃開前車」的投射(projection):她把自己內部的感受(我想閃)投射並體驗
Thumbnail
「我逆線超車…...因為我想說他應該會閃,結果他沒有就直直過來了!」這句經典對白,是來自2022年10月一宗曾被廣傳的車禍新聞的女士受訪片段。 如果我們還原這種心理,即女士以為的「對方會閃」,其實是源於她自己為了貪快而「閃開前車」的投射(projection):她把自己內部的感受(我想閃)投射並體驗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會照顧自己的情緒?如何取用情緒真正的力量? 我們其實無法「壓抑」情緒,因為它是會越積越多。我們只能好好理解自己的情緒,然後嘗試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委屈,甚至大家都歡喜的方式。 而那個起點是,我們把自己的情緒當作一回事,並開啟溝通與討論,一塊找方法解決。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會照顧自己的情緒?如何取用情緒真正的力量? 我們其實無法「壓抑」情緒,因為它是會越積越多。我們只能好好理解自己的情緒,然後嘗試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委屈,甚至大家都歡喜的方式。 而那個起點是,我們把自己的情緒當作一回事,並開啟溝通與討論,一塊找方法解決。
Thumbnail
你有過這種經歷嗎?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不爽的人,但又礙於不想把場面弄僵,只能在心底對著他怒吼: 「遇到事情就是要解決啊!」 「你怎麼這麼不負責任?」 「那要你坐這個位子幹嘛?」 或許吼一吼真的能發洩心情吧!但這會讓你的生活過的更不好,你知道這件事嗎?而要解釋原因,得從「身分認同」說起。
Thumbnail
你有過這種經歷嗎?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不爽的人,但又礙於不想把場面弄僵,只能在心底對著他怒吼: 「遇到事情就是要解決啊!」 「你怎麼這麼不負責任?」 「那要你坐這個位子幹嘛?」 或許吼一吼真的能發洩心情吧!但這會讓你的生活過的更不好,你知道這件事嗎?而要解釋原因,得從「身分認同」說起。
Thumbnail
手指彈琴 拉伸身體 想像正在痛打那個讓我們生氣的惡魔……… 這些做法都可以讓你把注意力轉回到你身上,不再去注意那個會生氣的"你",自然也就較不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何況在做出這些動作之時,你可以透過自己的想像和創意,搞出自己都認為得意且好笑的劇情,無形中,快樂就落到身上了。
Thumbnail
手指彈琴 拉伸身體 想像正在痛打那個讓我們生氣的惡魔……… 這些做法都可以讓你把注意力轉回到你身上,不再去注意那個會生氣的"你",自然也就較不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何況在做出這些動作之時,你可以透過自己的想像和創意,搞出自己都認為得意且好笑的劇情,無形中,快樂就落到身上了。
Thumbnail
我們只是去「看見」, 需要被我們「看見」的。 然後 放掉 它。 你也有平靜的好心情, 偶爾被打亂的時候嗎? 他人的負面情緒或抱怨 真的都與我們無關嗎? 有時候, 我們對於他人的抱怨會有感覺 即便抱怨的不是我們... 卻也認為他們打擾了我們的平靜 而感到煩躁不悅。 試著去問問自己內在
Thumbnail
我們只是去「看見」, 需要被我們「看見」的。 然後 放掉 它。 你也有平靜的好心情, 偶爾被打亂的時候嗎? 他人的負面情緒或抱怨 真的都與我們無關嗎? 有時候, 我們對於他人的抱怨會有感覺 即便抱怨的不是我們... 卻也認為他們打擾了我們的平靜 而感到煩躁不悅。 試著去問問自己內在
Thumbnail
平時你會跟你的家人,朋友表達你的感受嗎?就像說我很開心,我很不開心,這種簡單的表達方式,你經常做嗎?
Thumbnail
平時你會跟你的家人,朋友表達你的感受嗎?就像說我很開心,我很不開心,這種簡單的表達方式,你經常做嗎?
Thumbnail
■非常敏感,風吹草動都會神經過敏;容易害羞;畏於講話;■一直處在警戒的狀態中,其實內心是嚮往安詳的;■外在是恐懼的樣子,其實內在有巨大的勇氣。
Thumbnail
■非常敏感,風吹草動都會神經過敏;容易害羞;畏於講話;■一直處在警戒的狀態中,其實內心是嚮往安詳的;■外在是恐懼的樣子,其實內在有巨大的勇氣。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這幾日剛好目睹車禍現場,真實地呈現在眼前,心裡真的很感慨,生命如此脆弱、珍貴。事後我開車在路上,看到機車騎士都會升起一種我開車在後頭要保護騎士的感覺與責任,不經意地會慢下腳步,並且保持距離,避免帶給別人無形的壓力與不舒服。   經過這次的心理衝擊,在我眼裡看到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這幾日剛好目睹車禍現場,真實地呈現在眼前,心裡真的很感慨,生命如此脆弱、珍貴。事後我開車在路上,看到機車騎士都會升起一種我開車在後頭要保護騎士的感覺與責任,不經意地會慢下腳步,並且保持距離,避免帶給別人無形的壓力與不舒服。   經過這次的心理衝擊,在我眼裡看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