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是一個因為不想分享自己的物品給弟妹而被父親稱之為「自私」的孩子,也是一個違背擲筊結果而毅然決然離職的「自私」女兒,卻也因為勇於踏出舒適圈而讓我與先生牽起了緣分,進而步入婚姻成為了人妻與人母。
一直以來,我以獨立自主的女性自居,也始終認為自己應該完美詮釋了「愛自己」三個字,沒想到才翻開這本書就被喚起了深埋在心中的委屈,也對於作者擔憂年僅24歲的女兒即將要面對婚姻的挑戰而有所共鳴,一時之間潰堤的淚水讓我心情久久無法平復,直至隔日才鼓起勇氣再度翻開書頁。
在《我希望我女兒活得自私》這本書中,作者以自身經歷過的婚姻故事來提醒女兒未來在婚後可能會遇到的各種難題,許多不等價的交換會使我們感到挫敗,也因為許多世代差異所產生的歧見而感到忿忿不平,就如同我也曾隱約感受到婆婆認為廚房及冰箱就該歸我管,也把照顧全家大小健康的期待放在我身上,甚至先生也曾表示我應該要定期打電話給婆婆問安,雖然這些期待都不算過份,但我仍然勇於向他們表達這些並不是我一個人的責任,也很感恩婆婆與先生都能接受,及時修正了對人妻人母的既定印象。
作者在書中還寫道公婆對於她追求事業與學業的不以為然,更直言照顧家庭就是女性的責任,甚至還要求作者在剖腹產的一個月後獨自照顧因為癌症開刀的公公,直到一週後被先生發現臉色蒼白才跟婆婆提出停止照顧公公的決定,沒想到婆婆竟然還說請幫傭不如媳婦照顧得好,看到這裡我又流下了淚水,只是這次是氣到飆淚。
到底為何女人會如此為難女人呢?我想問題就出在於「父權思想」,當一個婆婆以先生及兒子為優先的角度出發,就不可能對媳婦抱有同理心,也不認為是在欺負或壓榨媳婦,當然作者寫這本書並非在控訴公婆,只是透過婚姻生活而理解了自己從小所經歷的「重男輕女」只是時代文化下的產物,長輩的這些想法並非完全出自於個人意志,在我看來也可以說他們是被洗腦的受害者,當理解到這一點就能對過往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感到釋懷,但不可否認地這些文化遺毒確實深深困擾並傷害著許多在婚姻中的女性。
一個女人在進入婚姻並生兒育女之後,有很高的機率會成為所有人都可以質疑與指導的對象,長輩與親朋好友總是會在新手媽媽面前提出許多建議,甚至連鄰居及路人都能以過來人的身份說上幾句,他們總是聲稱自己基於關心與好意,但聽在我們的耳裡卻成為了批評與干涉,一旦出聲反擊還會被說太過脆弱或反應過度。
選擇繼續在職場上打拼的女性,「自私」的指控是只顧事業而疏於照顧家庭;選擇成為家庭主婦的女性,「自私」的指控是沒幫忙賺錢負擔家計還要求老公協助家務及育兒,即便兩者兼顧又對家庭經濟有巨大貢獻的女性,仍舊因為有太多的「主見」而被指控為「強勢」及「難搞」,曾幾何時,女性在婚前被讚為「獨立自主」的優點卻在婚後成為了「自私」的象徵?到底婚後的女性要如何自處才不至於讓自己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呢?
我會建議女兒找到欣賞並支持自己的另一半,也同時用相同的標準去與對方相處,沒有人可以一直在婚姻中佔盡所有好處,也沒有人應該全然地作出犧牲;沒有人可以抹煞我們的感受與需求,也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善意被曲解,當我們感受到委屈的當下,或許無法立即去理解對方,但希望冷靜過後,我們都能用愛與善意為出發點去思考對方的話語,倘若對方的要求真的超越了自己所能接受的合理範圍,也請一定不要隱忍要勇敢替自己的權利做出捍衛。
日本小說家森博嗣在《創造自由,自在生活》一書提到:「能感受到自由的人是想感受到自由的人,而感覺不到自由的人,則是恐懼自由的人。」
所謂的自由沒有既定的形式,可以是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也可以是傾盡全力投入家庭,與其說希望女兒活得自私,更精確來說我希望女兒可以活得心境「自在」且「自由」掌握自己的人生。
期許所有的女性都能培養愛自己與愛人的能力,當我們有足夠的自信與愛,就會有多一些的能力去包容與接納不同的聲音,自然也比較不會感到自由被綑綁的無形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