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斯雙殺效應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金融市場總是不斷循環
從經濟數據看資金流向
從資金流向看主力態度
歷史總那麼驚人的相似
#好好把握最近一波中級反彈
#經濟衰退的影響正在醞釀中
#應還有波跌勢才算塵埃落地
#從空頭活下來才算投資入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商業思維」友善結帳-新時代的顧客服務福岡一家超市逆向推出友善收銀專櫃,這個專櫃是幫助年長者或行動不便者設計,在這結帳不會催促客人,取錯商品或是看錯價錢都不會被責罵,可以放鬆地用自己的步調結帳。 與傳統商業追求效率的方式背道而馳,但卻逆勢增加營業額,其結果值得令人反思。
    Thumbnail
    avatar
    Terry塗鴉牆
    2024-06-15
    英偉達Nvidia的戴維斯雙擊|2024財年第二季財報|深度分析本文原於2023年8月26日發布於我的部落格,現今我將其轉移至我的方格子專欄【理財人妻聊美股】,並開放為免費試閱文章。 英偉達財報公布時間 NVDA 2024財年第二季財報於2023/8/23美股盤後公布。 英偉達2024財年第二季財報亮點 營收:$135億美元,季增88%,年增
    Thumbnail
    avatar
    理財人妻Vivi
    2024-04-17
    談思維-課程設計不夠完善可能帶來的創傷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參加一個研習後的心得與省思,內容涵蓋了作者對於自己與他人感受的反思,以及對於學校教師課程設計的看法。文章中透露了作者在活動中的焦慮不安感,並提到了對於情緒處理的重視。整篇文章將作者的個人經歷與對教育體制的看法相結合,提出教師對課程設計的重要提醒。
    Thumbnail
    avatar
    鶴幽
    2024-02-13
    《並非意外》從車禍、工傷、空難到核災,拋開「意外」思維,探究事故背後的社會失靈與卸責代價這本書要談的,是我們怎麼死。 車禍、火災、溺水、用藥過量致死……這些真的都是「意外」嗎? 顛覆你的認知,看見奪走我們性命的「意外」,其實都是必然! 本書揭示了「意外」這個詞如何保護當權者與企業家──誰會死於意外而誰不會,是由金錢和權力決定。作者透過車禍、藥物過量致死和工安災害等事件,證明了我們所說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23-09-26
    FED的「戴維斯雙殺」如何傳導金融市場?未來股市又該如何看待?大家好!我是一位在職工程師,也是兩位孩子的爸爸。來自理工科背景的我對經濟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今天,我將分享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貨幣政策的「戴維斯雙殺」(Davis Double Killing,註1.),從債市看出股市端倪。 股價 = 每股盈餘(EPS)*本益比(PE Ratio)
    Thumbnail
    avatar
    小小工程師
    2023-07-07
    戴維斯雙殺結束了嗎? (台股)2020~2021隨著封城,人們改變消費習慣,使的電腦、筆電、遊戲、電視、冰箱、非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汽車、腳踏車)、網購...等商品,使訂單、物流、物價脫離了長期均值,並出現了異常乖離值波峰。 但時序來到了2023,消費習慣的均值回歸,並搭配FED的緊縮貨幣政策;企業的估值與營收呈現了戴維斯雙殺(E
    Thumbnail
    avatar
    小小工程師
    2023-01-06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麥特戴蒙沒有在這部裡面種馬鈴薯。我一直以為父親會很早掛掉然後女兒繼承衣缽上太空完成遺願,一直在等,因為印象中看過預告是女主角跟外星生物接觸的片子…結果那好像也是另外一部。
    Thumbnail
    avatar
    Manson
    2022-12-27
    【金融故事】何謂戴維斯雙殺!等一下...戴維斯不是打籃球的嗎? 雙殺是棒球術語吧!!「戴維斯雙殺」是指公司的「本益比(PE Ratio)」跟「每股盈餘(EPS)」同時被下修導致股價快速下滑的情況;而反過來公司「本益比(PE Ratio)」跟「每股盈餘(EPS)」同時被上修造成股價估值快速升高的情況叫做「戴維斯雙擊」
    Thumbnail
    avatar
    金融財務試煉之路
    2022-12-05
    群聚效應的思維曾經有一個集團增資入股,目標是買下全台灣1000個客房,專攻客房數200房以上的平價飯店。結果沒多久就發生疫情了,人們都各自隔離防疫了能賺什麼錢,等死還比較快。
    Thumbnail
    avatar
    哇係賴筱姊
    2022-11-14
    【讀書心得】內捲效應-王維為什麼追求進步反而讓人窮忙? 企業惡性競爭、政府內耗?
    Thumbnail
    avatar
    A小姐
    202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