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 ‧ 卷九十三 【以己心知人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以己身知人身。以己心知人心。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為心。攝己從他。萬事消和。攝他從己。諸事競起。則內外指歸。證明無盡。

— 永明延壽大師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宗鏡錄》卷九十三
慧日永明寺 智覺禪師 延壽 集

夫宗鏡錄,是實相法門。若信得何福。若毀得何罪。
: 此一心實相之門。般若甚深之旨。於難信之中,或有信者。法利無盡。唯佛能知。若有毀者。謗般若罪過莫大焉。現世受殃。生身陷獄。何以受報如此廣大。以般若是一切世出世間凡聖之母。猶如大地,無物不從地生。或若謗之。則謗一切佛地三寶功德。
如十法界中一切眾生,若昇若沈若愚若智。無不皆從般若中來。若不得般若威光,實無一塵可立。

如般若經云。

欲尊貴自在。乃至欲得菩提。當學般若。又云。若欲得六根完具。當學般若。乃至鬼畜,亦要完具。以此鬼畜皆從學般若來。故知不信宗鏡,無有是處。
如諸法無行經云。爾時文殊師利言,世尊。師子吼鼓音王如來滅度之後。爾時有菩薩比丘,名曰喜根。時為法師。質直端正。不壞威儀。不捨世法。
爾時眾生,普皆利根。樂聞深論。其喜根法師。於眾人前,不稱讚少欲知足。細行獨處。但教眾人諸法實相。所謂一切法性,即是貪欲之性。貪欲性即是諸法性。瞋恚性即是諸法性。愚癡性即是諸法性。
其喜根法師。以是方便教化眾生。眾生所行,皆是一相。各不相是非所行之道。心無瞋癡。以無瞋癡因緣故,逮得法忍。於佛法中,決定不壞。
世尊。爾時復有比丘法師,行菩薩道。名曰勝意。其勝意比丘。護持禁戒。得四禪四無色定。行十二頭陀。世尊。是勝意比丘。有諸弟子。其心輕動。樂見他過。世尊。後於一時。勝意菩薩,入聚落乞食。誤至喜根弟子家。見舍主居士子。即到其所,敷座而坐。為居士子。稱讚少欲知足細行。說無利語過讚嘆遠眾樂獨行者。又於居士子前。復說喜根法師過失。是比丘不實。以邪見道,教化眾生。是雜行者。說婬欲無障礙。瞋恚無障礙。愚癡無障礙。一切諸法,皆無障礙。
是居士子利根。得無生法忍。即語勝意比丘,大德。汝知貪欲,為是何法。勝意言。居士。我知貪欲是煩惱。居士子言。大德。是煩惱為在內在外耶。勝意比丘言。不在內。不在外。大德。若貪欲不在內。不在外。不在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十方。即是無生。若無生者。云何說若垢若淨。
爾時勝意比丘,瞋恚不喜。從座起去。作如是言。是喜根比丘,以妄語法。多惑眾人。是人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聞佛音聲則喜。聞外道音聲則瞋。於梵行音聲則喜。於非梵行音聲則瞋。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
乃至爾時喜根菩薩。於眾僧前,說是諸偈云。
貪欲是涅槃。恚癡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有無量佛道。
若有人分別。貪欲瞋恚癡。是人去佛遠。譬如天與地。
菩提與貪欲。是一而非二。皆入一法門。平等無有異。
凡夫聞怖畏。去佛道甚遠。貪欲不生滅。不能令心惱。
若人有我心。及有得見者。是人為貪欲。將入於地獄。
貪欲之實性。即是佛法性。佛法之實性。亦是貪欲性。
是二法一相。所謂是無相。若能如是知。則為世間導。
若有人分別。是持戒毀戒。以持戒誑故。輕篾於他人。
是人無菩提。亦無有佛法。但自安住立。有所得見中。
若住空閑處。自貴而賤人。尚不得生天。何況於菩提。
皆由著空閑。住於邪見故。邪見與菩提。皆等無有異。
但以名字數。語言故別異。若人通達此。則為近菩提。
分別煩惱垢。即是著淨見。無菩提佛法。住有得見中。
若貪著佛法。是則遠佛法。貪無礙法故。則還受苦惱。
若人無分別。貪欲瞋恚癡。入三毒性故。則為見菩提。
是人近佛道。疾得無生忍。若見有為法。與無為法異。
是人終不得。解於有為法。若知二性同。必為人中尊。
佛不見菩提。亦不見佛法。不著諸法故。降魔成佛道。
若欲度眾生。勿分別其性。一切諸眾生。皆同於涅槃。
若能如是見。是則得成佛。其心不閑靜。而現閑靜相。
是於天人中。則為是大賊。是人無菩提。亦無有佛法。
若作如是願。我當得作佛。如是之凡夫。無明力所牽。
佛法湛清淨。其喻如虛空。此中無可取。亦無有可捨。
佛不得佛道。亦不度眾生。凡夫強分別。作佛度眾生。
是人於佛法。則為甚大遠。若見眾生苦。則是受苦者。
眾生無眾生。而說有眾生。住眾生相中。則無有菩提。
若人見眾生。是畢竟解脫。無有婬恚癡。知是為世將。
若人見眾生。不見非眾生。不得佛法實。佛同眾生性。
若能如是知。則為世間將。
乃至說是諸偈法時。三萬諸天子,得無生法忍。萬八千人,漏盡解脫。即時地裂。勝意比丘,墮大地獄。以是業障罪因緣故。百千億那由他劫。於大地獄,受諸苦毒。從地獄出。七十四萬世,常被誹謗。若干百千劫,乃至不聞佛之名字。自是已後。還得值佛,出家學道。而無志樂。於六十二萬世,常返道入俗。亦以業障餘罪故。於若干百千世,諸根闇鈍。
世尊。爾時喜根法師。於今東方過十萬億佛土,有國名寶莊嚴。於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勝光明威德王如來,應供正遍知。今現在彼。其勝意比丘。今我身是。世尊。我未入如是法相門時。受如是苦。分別苦。顛倒苦。是故若發菩薩心者。若發小乘心者。不欲起如是業障罪。不欲受如是苦惱者。不應拒逆佛法。無有處所可生瞋癡。
佛告文殊師利。汝聞是諸偈,得何等利。世尊。我畢是業障罪已。聞是偈因緣故。所在生處,利根智慧。得深法忍。巧說深法。文殊師利。為誰力故,能憶如是無量阿僧祇劫罪業因緣。世尊。諸菩薩有所念。有所說。有所思惟。皆是佛之神力。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從佛出。
故知若不信宗鏡中所說實相之理。則如勝意比丘,沒魂受裂地之大苦。若有信如是說。則如文殊師利,智慧演深法之妙辯。信毀交報。因果無差。普勸後賢。應深信受。若信般若福。廣具前文。今述謗方等罪。略引誠證。

如大般若經中

廣說謗法之罪。謂此方墮阿鼻地獄。此土劫壞,罪猶未畢。移置他方阿鼻地獄中。他方復經劫壞,罪亦未盡。復移他方。如是巡歷十方。十方各經劫盡。還生此土阿鼻地獄中。千佛出世,救之猶難。若欲說其所受之身。聞者當吐熱血而死。故善現請說所受之身。佛竟不說。乃至華嚴地獄天子。法華不輕四眾。皆是不信,悉墮阿鼻。若有聞者,應須驚懼。以為鑒誡,普曉群蒙。

次明信毀現受報者。

第一明信者。唐釋慧璿,姓董氏。住襄陽。少出家聽三論。初住光福寺。居山頂,引汲為勞。明欲往他寺。夜見神人。身長一丈。衣以紫袍。頂禮璿曰。請住於此。常講大乘經。勿以小乘為慮。
其小乘者,如高山無水。不能利人。大乘經者,猶如大海。自止此山。多佛出世。一人讀誦說大乘。能令所住,珍寶光明。眷屬榮勝。若有小乘。前事並失。唯願弘持。勿孤所望。法師須水。此易得耳。來月八日,定當得之。自往劍南慈母山大泉,請一龍王去也。言已不現。恰至來月七日夜,大風卒起。從西南來。雷震雨霔。唯見清泉。香而且美。合眾幸及亡龍泉,漸便乾竭。信之為益。其類是焉。
第二明毀者。佛藏經云。於未來世,當有比丘。不修身戒。心慧。是人輕笑如來,所說畢竟空法。又云。若有聞空,即當驚畏。是人可愍。直至地獄,無有救者。
唐釋慧眺,姓莊氏。少出家。以小乘為業。住襄陽報善寺哲公座下。龍泉開講三論。心生不忍曰。三論明空。講者著空。發言訖。舌出三尺。眼耳鼻並皆流血。七日不語。有伏律師,聞其拔舌。告已。汝太癡也。一言毀謗,罪過五逆。可信大乘,方得免耳。乃令燒香發願,懺悔前言。舌還收入。遂往哲公所,誓心斂迹。唯聽大乘。後往香山神足寺。足不跨閫。常習大乘。時講華嚴等經,用申懺謝。常於眾中。陳其前失。獨處一房。常坐常念。
貞觀十一年,四月三日。在寺後松林坐禪。見有三人來。形貌奇異。禮拜,請受菩薩戒訖。曰,禪師大利根。若不改心信大乘者。千佛出世,猶在地獄。又昔有人謗大乘。臨終出現牛聲。則知華報昭然。果報寧失。已上皆是障深不信或智淺謬傳。依文起見。悉成謗法。
如文殊師利巡行經云。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若人說言。過去未來現在如來。有依不依。如是之人,則謗如來。何以故。真如無念。亦無所念。真如不退。真如無相。
今宗鏡大意。所錄之文,或祖或教。但有一字一句。若理若事。若智若行。皆悉迴向,指歸真如一心。何者。心之實性,名曰真如。性以不改為義。真以無偽得名。如則不變不異。以此心性。周遍圓融。橫該十方。竪徹三際。至一切時處,未甞間斷。凡有一毫善根,悉皆迴向。念念合真如之體,體無不寂。一一順真如之用,用何有窮。所以但契一如。自含眾德。

如華嚴經中

真如相迴向有一百句。一一句中,無不同指。皆為成就一心妙門。如經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正念明了,其心堅住。遠離迷惑,專意修行。深心不動,成不壞業。趣一切智,終不退轉。志求大乘,勇猛無畏。植諸德本,普安世間。生勝善根,修白淨法。大悲增長,心寶成就。

乃至譬如真如,遍一切處。

無有邊際。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遍一切處,無有邊際。
譬如真如。真實為性。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了一切法,真實為性。
譬如真如,恒守本性,無有改變。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守其本性,始終不改。
譬如真如,以一切法,無性為性。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了一切法,無性為性。
譬如真如,無相為相。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了一切法,無相為相。
譬如真如,若有得者,終無退轉。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若有得者,於諸佛法,永不退轉。
譬如真如,一切諸佛之所行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如來所行之處。
譬如真如,離境界相,而為境界。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離境界相,而為三世一切諸佛圓滿境界。
譬如真如,能有安立。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悉能安立一切眾生。
譬如真如,性常隨順。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盡未來劫,隨順不斷。
譬如真如,無能測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等虛空界,盡眾生心,無能測量。
譬如真如,充滿一切。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剎那中,普周法界。
譬如真如,常住無盡。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究竟無盡。
譬如真如,無有比對。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普能圓滿一切佛法,無有比對。
譬如真如,體性堅固。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體性堅固。非諸惑惱之所能沮。
譬如真如。不可破壞。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眾生,不能損壞。
譬如真如,照明為體。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以普照明。而為其性。
譬如真如,無所不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一切處,悉無不在。
譬如真如,遍一切時。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遍一切時。
譬如真如,性常清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住於世間,而體清淨。
譬如真如,於法無礙。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周行一切,而無所礙。
譬如真如。為眾法眼。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為一切眾生作眼。
譬如真如,性無勞倦。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修行一切菩薩諸行,恒無勞倦。
譬如真如,體性甚深。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其性甚深。
譬如真如,無有一物。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了知其性,無有一物。
譬如真如,性非出現。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其體微妙,難可得見。
譬如真如,離眾垢翳。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慧眼清淨。離諸癡翳。
譬如真如,性無與等。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成就一切諸菩薩行,最上無等。
譬如真如,體性寂靜。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善能隨順寂靜之法。
譬如真如,無有根本。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入一切無根本法。
譬如真如,體性無邊。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淨諸眾生,其數無邊。
譬如真如。體性無著。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畢竟遠離一切諸著。
譬如真如,無有障礙。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除滅一切世間障礙。
譬如真如,非世所行。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非諸世間之所能行。
譬如真如,體性無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生死,皆非所住。
譬如真如,性無所作。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所作,悉皆捨離。
譬如真如,體性安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安住真實。
譬如真如,與一切法,而共相應。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與諸菩薩,聽聞修習,而共相應。
譬如真如,一切法中性常平等。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諸世間,修平等行。
譬如真如,不離諸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盡未來際,
不捨世間。
譬如真如,一切法中畢竟無盡。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諸眾生,迴向無盡。
譬如真如,與一切法,無有相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不違三世一切佛法。
譬如真如,普攝諸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盡攝一切眾生善根。
譬如真如,與一切法,同其體性。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與三世佛,同一體性。
譬如真如,與一切法,不相捨離。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攝持一切世出世法。
譬如真如,無能映蔽。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世間無能映蔽。
譬如真如,不可動搖。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魔業無能動搖。
譬如真如,性無垢濁。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修菩薩行,無有垢濁。
譬如真如,無有變易。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愍念眾生,心無變易。
譬如真如,不可窮盡。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非諸世法所能窮盡。
譬如真如,性常覺悟。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普能覺悟一切諸法。
譬如真如,不可失壞。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諸眾生起勝志願,永不失壞。
譬如真如,能大照明。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以大智光,照諸世間。
譬如真如,不可言說。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言語,所不可說。
譬如真如,持諸世間。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持一切菩薩諸行。
譬如真如,隨世言說。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隨順一切智慧言說。
譬如真如,遍一切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遍於十方一切佛剎,現大神通,成等正覺。
譬如真如,無有分別。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諸世間,無所分別。
譬如真如,遍一切身。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遍十方剎。無量身中。
譬如真如,體性無生。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方便示生而無所生。
譬如真如,無所不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十方三世諸佛土中,普現神通而無不在。
譬如真如,遍在於夜。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一切夜,放大光明。施作佛事。
譬如真如,遍在於晝。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悉令一切在晝眾生,見佛神變。演不退輪,離垢清淨無空過者。
譬如真如,遍在半月,及以一月。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諸世間次第時節,得善方便,於一念中知一切時。
譬如真如,遍在年歲。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住無量劫,明了成熟一切諸根,皆令圓滿。
譬如真如,遍成壞劫。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住一切劫清淨無染,教化眾生咸令清淨。
譬如真如,盡未來際。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盡未來際,修諸菩薩清淨妙行,成滿大願。無有退轉。
譬如真如,遍住三世。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諸眾生,於一剎那見三世佛。未曾一念而有捨離。
譬如真如,遍一切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超出三界,周行一切悉得自在。
譬如真如,住有無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了達一切有無之法,畢竟清淨。
譬如真如,體性清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以方便集助道法,淨治一切諸菩薩行。
譬如真如,體性明潔。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諸菩薩,悉得三昧明潔之心。
譬如真如,體性無垢。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遠離諸垢,滿足一切諸清淨意。
譬如真如,無我我所。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以無我我所清淨之心,充滿十方諸佛國土。
譬如真如,體性平等。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獲得平等一切智智,照了諸法離諸癡翳。
譬如真如,超諸數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與超數量一切智。乘大力法藏而同止住,興遍十方一切世界廣大法雲。
譬如真如,平等安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發生一切諸菩薩行,平等住於一切智道。
譬如真如,遍住一切諸眾生界。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滿足無礙一切種智,於眾生界悉現在前。
譬如真如,無有分別,普住一切音聲智中。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具足一切諸言音智,能普示現種種言音。開示眾生。
譬如真如,永離世間。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普使眾生,永出世間。
譬如真如,體性廣大。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悉能受持去來今世廣大佛法。恒不忘失,勤修一切菩薩諸行。
譬如真如,無有間息。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為欲安處一切眾生於大智地,於一切劫修菩薩行,無有間息。
譬如真如,體性寬廣,遍一切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淨念無礙,普攝一切寬廣法門。
譬如真如。遍攝群品。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證得無量品類之智,修諸菩薩真實妙行。
譬如真如,無所取著。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一切法皆無所取,除滅一切世間取著,普令清淨。
譬如真如,體性不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安住普賢圓滿行願,畢竟不動。
譬如真如,是佛境界。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諸眾生滿足一切大智境界,滅煩惱境。悉令清淨。
譬如真如,無能制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不為一切眾魔事業外道邪論之所制伏。
譬如真如,非是可修,非不可修。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捨離一切妄想取著,於修不修無有分別。
譬如真如,無有退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常見諸佛發菩提心,大誓莊嚴永無退捨。
譬如真如,普攝一切世間言音。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得一切差別言音神通智慧,普發一切種種言詞。
譬如真如,於一切法無所希求。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諸眾生乘普賢乘而出離,於一切法無所貪求。
譬如真如,住一切地。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一切眾生。捨世間地。住智慧地,以普賢行而自莊嚴。
譬如真如,無有斷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一切法得無所畏,隨其類音。處處演說,無有斷絕。
譬如真如,捨離諸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一切眾生。成就法智。了達於法,圓滿菩提無漏功德。
譬如真如,無有少法而能壞亂,令其少分非是覺悟。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普令開悟一切諸法,其心無量。遍周法界。
譬如真如,過去非始,未來非未,現在非異。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新新恒起菩提心願,普使清淨,永離生死。
譬如真如,於三界中無所分別。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現在念念心常覺悟,過去,未來皆悉清淨。
譬如真如,成就一切諸佛菩薩。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發起一切大願方便,成就諸佛廣大智慧。
譬如真如,究竟清淨,不與一切諸煩惱俱。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滅一切眾生煩惱,圓滿一切清淨智慧。
釋曰。是知百句之內。一一義中。無一字而不約心明。無一行而不隨性起。可謂真該行末,無一一行而非真。行徹真原,無一一真而非行。如是則理事周備。心境融通。匪著有以凝空。免滯真而染俗。能令頓生正信,步步成菩薩之因門。直顯圓修,念念滿諸佛之果海
所以具錄百句,廣大全文。究竟證明,宗鏡妙旨。今則普勸十方學士。一切後賢。但願道富人貧。情疏德厚。以法為侶。以智為先。用慈修身。開物是務。為法施主。匪悋家風。無問不從。有疑咸決。則履佛行處。免負本心。妙行恒新。至道如在。

所以證道歌云。

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悋。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斯則以法界為身。虛空為量。情亡取捨。見泯自他。以物心為心,何門不順。以彼意為意,何法能違。
入宗鏡中,法爾如是。故書云。以兆人之耳聽。以四海之目視。以己身知人身。以己心知人心。聖人無常心。以百姓為心。
又云。攝己從他。萬事消和。攝他從己。諸事競起。則內外指歸。證明無盡。
: 信受毀謗此宗鏡法,罪福何重。
: 此乃群賢之父。諸佛之母。萬善由生。信謗豈不獲報重耶。
所以法華經云。又如大梵天王。一切眾生之父。此經亦復如是。一切聖賢學無學,及發菩薩心者之父。
起信鈔云。若謗此法,以深自害。亦害他人。斷絕一切三寶之種。一切如來,皆依此法得涅槃故。一切菩薩,因之修行得入佛智故。
《宗鏡錄》 卷九十三完

avatar-img
13會員
352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究竟指歸何處。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永寂如空。」— 止觀中云 故肇論云。夫有所知,則有所不知。以聖心無知,故無所不知。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 故經云。聖心無知,無所不知。信矣。是以聖人虛其心而實其照。終日知而未甞知也。如止水鑒影,豈立能所之心。則境智俱空,何有覺知之想。
「佛心為諸妄法之體。一切妄法皆是佛一心相。相現於自體。自體照其相。」 — 永明延壽大師云 如信心銘云。眼若不睡。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以諸法無體,從自心生。心若不生,外境常寂。故云萬法本閑,而人自鬧。
「佛道皆因何法成。悟心無體蕩無明。莫怕落空沉斷見。萬法皆從此處生。」— 普智禪師云 當知種種相,種種說,種種神力,一一皆入祕密藏中。何等是指歸。指歸何處。誰是指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永寂如空。是名指歸。故知能化所化,無盡法門。未有一法,不指歸宗鏡。
「法身無像,應物以形。般若無知,對緣而照。萬機頓赴而不撓其神。千難殊對而不干其慮。動若行雲,止猶谷神。」— 涅槃無名論云 既無心於動靜,亦無像於去來。去來不以像,故無器而不形。動靜不以心,故無感而不應。然則心生於有心。像出於有像。像非我出,故金石流而不燋。心非我生,故日用而不勤。
「清淨法界者,則無垢淨識,真如一心。即此正宗,凡聖共有。此一法界是四智之體。四智則一體之用。」— 永明延壽大師 若念佛。若稱名,即破覺觀。怗然心定。故經云。若有眾生,多於貪欲。常念觀音,即便得離。破根本無明。又云。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皆是念佛法門也。 常坐三昧者。繫緣法界,一念法界,而念佛也。
「首楞嚴經,於一念上立六十位。如珠中影像。物類雖多。珠全是一。一中含眾像。眾像還入一珠中。如六十位中,一一位含六十位。且如位位全是心證。一心能生多心。多心還入一心。心心互含。有何障礙。」—慤疏云經云五位一覺,從本利入。若化眾生,從其本處。如上諸位,但是一心。因智有淺深,證分初後。於行布中,似有階降。
「究竟指歸何處。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永寂如空。」— 止觀中云 故肇論云。夫有所知,則有所不知。以聖心無知,故無所不知。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 故經云。聖心無知,無所不知。信矣。是以聖人虛其心而實其照。終日知而未甞知也。如止水鑒影,豈立能所之心。則境智俱空,何有覺知之想。
「佛心為諸妄法之體。一切妄法皆是佛一心相。相現於自體。自體照其相。」 — 永明延壽大師云 如信心銘云。眼若不睡。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以諸法無體,從自心生。心若不生,外境常寂。故云萬法本閑,而人自鬧。
「佛道皆因何法成。悟心無體蕩無明。莫怕落空沉斷見。萬法皆從此處生。」— 普智禪師云 當知種種相,種種說,種種神力,一一皆入祕密藏中。何等是指歸。指歸何處。誰是指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永寂如空。是名指歸。故知能化所化,無盡法門。未有一法,不指歸宗鏡。
「法身無像,應物以形。般若無知,對緣而照。萬機頓赴而不撓其神。千難殊對而不干其慮。動若行雲,止猶谷神。」— 涅槃無名論云 既無心於動靜,亦無像於去來。去來不以像,故無器而不形。動靜不以心,故無感而不應。然則心生於有心。像出於有像。像非我出,故金石流而不燋。心非我生,故日用而不勤。
「清淨法界者,則無垢淨識,真如一心。即此正宗,凡聖共有。此一法界是四智之體。四智則一體之用。」— 永明延壽大師 若念佛。若稱名,即破覺觀。怗然心定。故經云。若有眾生,多於貪欲。常念觀音,即便得離。破根本無明。又云。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皆是念佛法門也。 常坐三昧者。繫緣法界,一念法界,而念佛也。
「首楞嚴經,於一念上立六十位。如珠中影像。物類雖多。珠全是一。一中含眾像。眾像還入一珠中。如六十位中,一一位含六十位。且如位位全是心證。一心能生多心。多心還入一心。心心互含。有何障礙。」—慤疏云經云五位一覺,從本利入。若化眾生,從其本處。如上諸位,但是一心。因智有淺深,證分初後。於行布中,似有階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聞評點|驚!報考意願減半,公職人員錄取率創新高,年輕人不再熱衷考公務員? . 文摘 報考意願減半,7類公職人員錄取率創新高 公務員素來被稱為「鐵飯碗」,不僅工作穩定,還有固定調薪及各種福利補助。然而,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評估報告顯示,2023年包含高普考、初等考試、特種考試、升官等、升
Thumbnail
對於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而言,最重要的是「選股」,出名的謹慎與耐心,讓他選擇的標的,都可以長期持有,絕大多數巴菲特信徒,都沒有選股能力,只是自欺欺人,卻堅持長期投資 為什麼兩件恐怖的山難事件,都發生在日本人掌控之下,因為民族性出名的「一條筋」,外加軍國主義時期的日本精神,「盲目堅持」犯下了致命的錯誤
Thumbnail
最近比較常感受到的是催眠跟影響決定的各種方法,雖然從小到大一直有明顯的感覺,很簡單的一個方法擺脫拉扯,想像自己是一份文件,內建的格式與文字圖案皆可調整。 思緒分支:習慣上的一套作風,拆解成每個節點,每個節點有不同選項(是/否、接受/不接受、選項abcd等) *接受/不接受:自行套入關係,對方覺得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何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凡夫心行之處,住色聲香味觸法
Thumbnail
卷積神經網路(CNN)是一種專門用於影像相關應用的神經網路。本文介紹了CNN在影像辨識中的應用,包括圖片的組成、Receptive Field、Parameter Sharing、以及Pooling等技術。通過本文,讀者將瞭解CNN在影像辨識領域的優勢和運作原理。
Thumbnail
基隆地檢新聞稿文義明確地定調違法「騙取搜索票」,即「騙票行為」的一種態樣,基礎型態都是以偽造文書或公務登載不實為主,從而後續引發進一步的基本權侵害:違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騙拘票型,例如2018年的新北斬手騙票案)、違法搜索而侵害隱私權等基本權(騙搜索票型,例如基檢的這件案子)。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聞評點|驚!報考意願減半,公職人員錄取率創新高,年輕人不再熱衷考公務員? . 文摘 報考意願減半,7類公職人員錄取率創新高 公務員素來被稱為「鐵飯碗」,不僅工作穩定,還有固定調薪及各種福利補助。然而,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評估報告顯示,2023年包含高普考、初等考試、特種考試、升官等、升
Thumbnail
對於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而言,最重要的是「選股」,出名的謹慎與耐心,讓他選擇的標的,都可以長期持有,絕大多數巴菲特信徒,都沒有選股能力,只是自欺欺人,卻堅持長期投資 為什麼兩件恐怖的山難事件,都發生在日本人掌控之下,因為民族性出名的「一條筋」,外加軍國主義時期的日本精神,「盲目堅持」犯下了致命的錯誤
Thumbnail
最近比較常感受到的是催眠跟影響決定的各種方法,雖然從小到大一直有明顯的感覺,很簡單的一個方法擺脫拉扯,想像自己是一份文件,內建的格式與文字圖案皆可調整。 思緒分支:習慣上的一套作風,拆解成每個節點,每個節點有不同選項(是/否、接受/不接受、選項abcd等) *接受/不接受:自行套入關係,對方覺得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何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凡夫心行之處,住色聲香味觸法
Thumbnail
卷積神經網路(CNN)是一種專門用於影像相關應用的神經網路。本文介紹了CNN在影像辨識中的應用,包括圖片的組成、Receptive Field、Parameter Sharing、以及Pooling等技術。通過本文,讀者將瞭解CNN在影像辨識領域的優勢和運作原理。
Thumbnail
基隆地檢新聞稿文義明確地定調違法「騙取搜索票」,即「騙票行為」的一種態樣,基礎型態都是以偽造文書或公務登載不實為主,從而後續引發進一步的基本權侵害:違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騙拘票型,例如2018年的新北斬手騙票案)、違法搜索而侵害隱私權等基本權(騙搜索票型,例如基檢的這件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