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AI能創作,人也不能停止思考

Mineko-avatar-img
發佈於時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2022年末到最近,繪圖、寫作、簡報這三項跟工作相關的任務,迎來重大衝擊——它們都有對應的AI軟體,且能做出大致符合需求的內容。

讓我最有感的是ChatGPT,它是能模擬對話的AI,不過我第一次聽到它的消息,是從同事分享它能幫忙完成一篇專題報告開始。一個設計用來與人聊天的AI,居然能完成一篇架構完整的文章?自己親身使用過後,我認為其為True的可能性不低。

除了有接近維基百科的功能,能介紹一些名詞、物品、事件,也能像辭典一樣,給予字詞上的建議。最近更嘗試給它一個句子,甚至一個段落,都有機會修飾出更好的結果。我也曾看到身邊朋友只列了幾個關鍵字給它,就生出一小篇不錯的論述。縱使不是每次的結果都令人滿意,但能有一定的完成度,已經夠驚奇了。

繪畫AI的軟體就更多了,而且它只需要你輸入內容所需的關鍵字,就能產出接近完整的構圖,甚至有軟體可以產出多個方案任你挑選。
消息從繪師雲集的Twitter開始擴散,我也在追蹤的國內外繪師帳號上,看到他們分享使用AI繪圖的成果。雖然我不是繪圖專業,但看這些討論串也能感受到他們表達出各種讚嘆、擔憂或不以為然的感受。

簡報AI據說也是輸入幾個關鍵字,就能幫你把整份簡報生成。雖然我還看到太多的討論,不過我想能傳開的話,AI的成果應該也跟上述的差不多厲害。


在工作上,上層對AI的成果感覺非常滿意,甚至在寫作、繪圖對應的任務中,都多次建議把我們原本的內容丟給AI跑一次,希望把技術門檻降低,加速任務完成的時間,甚至預期能讓成品更好,讓我們這些執行者可以更專注在更需要創意的地方。

我能理解上層希望搭配AI協助工作的想法。以我最常接觸的ChatGPT為例,我可以在撰寫字詞、句子、段落卡住時,把原始的內容貼到ChatGPT上詢問建議,或直接明確告知幫忙修飾,再參考它回覆的結果修改。

我不用再擔心會不會在不對的時間找人討論,耽誤到對方的工作進度,隨時把原本想討論的內容跟ChatGPT交換意見。它也不會批判我原本的版本好不好,直接根據需求(指令)回覆,節省許多讓對方先理解再討論的時間。

短期來看,AI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內容質量。對於重視成果的管理層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

但是,我思考到另一個問題,也是一開始這些AI創作出現時引發大量討論的議題:透過AI產出的創作,還是我的作品嗎?


如果長期下來,只要遇到修飾文句、產出構圖跟模板,都交給AI執行,我們只負責挑選想要的方案。在整個作品,人只負責起個頭、收尾交付,過程中大量倚賴AI,這樣人引以為傲的創造力,是否會漸漸地被AI「寵壞」而流失,未來所有的作品都要掛AI名才算品質保證呢?

雖然我算是這些AI的受益者之一,提出這個想法不太有說服力,但對於寫作技能還很初階的我來說,在想要穩定產出作品的期待下,深切感受到AI的吸引力。然而,這只是讓我的成果看起來不錯,但我有因此進步嗎?

最初要求自己穩定產出作品,是為了透過持續執行養成習慣,從中提升寫作技能。即使AI能幫助我把內容寫得更好,應該要時時提醒自己,要把AI的成果(偷)學起來,並努力在一開始就寫出AI不會修飾出更好結果的原稿,才能站上更高一階的平台,持續邁進。

先前也有繪師對AI繪圖的功能定位,提出類似的想法。我對相關討論的解讀是:AI能幫忙產出內容,但真正能賦予作品靈魂的還是人。

長期來看,AI應能幫助我們拓展創意的更多可能,與原本的經驗內化、融合之後,激發出前所未有的想法,體現人在創造力方面的無限潛能。

也許AI終究會成長到幾乎完全取代這些技能的狀態,但在運用AI的同時,仍要回歸根本,思考最原始的初衷,才能保有創作的意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貓想享
11會員
40內容數
世界不斷變動,總有些新奇的事物,等待我去發掘、剖析與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今年是AI元年,各行各業不管想要不想要都「被迫」與AI同行。到底是同行還是反行?有的人擔心工作被取代,有的人樂見其成讓AI成為生活或工作上的輔助,無論你想不想,不可否認的是AI已經改變我們的生活了。每天AI都有新玩法誕生,社群網路上也有許多應用AI的祕笈或社團,看很多人在文字上的玩法,不如實際自己走
Thumbnail
今年是AI元年,各行各業不管想要不想要都「被迫」與AI同行。到底是同行還是反行?有的人擔心工作被取代,有的人樂見其成讓AI成為生活或工作上的輔助,無論你想不想,不可否認的是AI已經改變我們的生活了。每天AI都有新玩法誕生,社群網路上也有許多應用AI的祕笈或社團,看很多人在文字上的玩法,不如實際自己走
Thumbnail
每位熱愛寫作的人都會在這篇文章找到共鳴。 利用AI提升創作效率是我們共同的追求,而這篇文章將讓你更明瞭AI如何助你寫作的同時,也讓你意識到人類創造力的獨特價值。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世界的新角落,開啟你的AI寫作之旅吧。 在過去5個月與AI共創的日子裡,以下是讓我持續高產,持續提升創作效率的3個啟示:
Thumbnail
每位熱愛寫作的人都會在這篇文章找到共鳴。 利用AI提升創作效率是我們共同的追求,而這篇文章將讓你更明瞭AI如何助你寫作的同時,也讓你意識到人類創造力的獨特價值。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世界的新角落,開啟你的AI寫作之旅吧。 在過去5個月與AI共創的日子裡,以下是讓我持續高產,持續提升創作效率的3個啟示:
Thumbnail
前陣子與朋友吃飯,聊到AI的話題時,我們在媒體上都有共同的感受,報導的內容都是憂心大過於開心,內容皆著作XX職業將被AI取代。 果真是如此嗎,當我利用丹尼爾康納曼的「快思與慢想後」,我發覺AI的發明對我來說反而是創作的利器,怎麼說呢?
Thumbnail
前陣子與朋友吃飯,聊到AI的話題時,我們在媒體上都有共同的感受,報導的內容都是憂心大過於開心,內容皆著作XX職業將被AI取代。 果真是如此嗎,當我利用丹尼爾康納曼的「快思與慢想後」,我發覺AI的發明對我來說反而是創作的利器,怎麼說呢?
Thumbnail
前言 AI人工智慧已經無孔不入的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像是最火紅的ChatGPT、Midjourney…等等。 很多人不同的生成式AI創作歌曲、繪畫、寫文章、寫論文! 下一步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會被AI取代」? 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它! 何謂AI? AI(人工智慧)是人類設計出來的程式或機器所展現的智慧
Thumbnail
前言 AI人工智慧已經無孔不入的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像是最火紅的ChatGPT、Midjourney…等等。 很多人不同的生成式AI創作歌曲、繪畫、寫文章、寫論文! 下一步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會被AI取代」? 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它! 何謂AI? AI(人工智慧)是人類設計出來的程式或機器所展現的智慧
Thumbnail
AI 工具能幫我蒐集與整理比較大眾化的資料,讓我了解一般人創新技巧基礎程度可能在哪裡,我可以設法把這個基礎當作學員的起點,設計引導學習的步驟。我嘗試用ChatGPT協助寫出一篇長文,不過我仍然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增補與修飾文字,幫助還不大。我主要專長是教導與運用創新技巧,這部分不是AI 工具可以取代的。
Thumbnail
AI 工具能幫我蒐集與整理比較大眾化的資料,讓我了解一般人創新技巧基礎程度可能在哪裡,我可以設法把這個基礎當作學員的起點,設計引導學習的步驟。我嘗試用ChatGPT協助寫出一篇長文,不過我仍然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增補與修飾文字,幫助還不大。我主要專長是教導與運用創新技巧,這部分不是AI 工具可以取代的。
Thumbnail
AI的應用已經談很多年了,有個老掉牙的主題經常被提起,「AI會不會取代你的工作?或是它將取代掉誰的工作?」最近很紅的AI對話平台ChatGPT做了這樣精闢的回答: 「事實上,AI從來沒有要取代掉誰的工作,而是能夠使用AI的人取代了沒有使用的人。」
Thumbnail
AI的應用已經談很多年了,有個老掉牙的主題經常被提起,「AI會不會取代你的工作?或是它將取代掉誰的工作?」最近很紅的AI對話平台ChatGPT做了這樣精闢的回答: 「事實上,AI從來沒有要取代掉誰的工作,而是能夠使用AI的人取代了沒有使用的人。」
Thumbnail
近期 AI 大戰正式開打,隨著各家科技巨頭紛紛推出全新工具,包括:ChatGPT、Bard、文心一言等,我們的生活也即將迎來巨大變化。身為創作者,無論世界如何改變,熱愛創作的初心始終如一。雖然 ChatGPT 看似會顛覆過往的創作型態,同時也是讓我們回頭審視創作本質、思考不同創作形式的契機。
Thumbnail
近期 AI 大戰正式開打,隨著各家科技巨頭紛紛推出全新工具,包括:ChatGPT、Bard、文心一言等,我們的生活也即將迎來巨大變化。身為創作者,無論世界如何改變,熱愛創作的初心始終如一。雖然 ChatGPT 看似會顛覆過往的創作型態,同時也是讓我們回頭審視創作本質、思考不同創作形式的契機。
Thumbnail
問題是,圖像的感性體驗往往是由觀看者的客觀視覺產生的。因此不論是創作者投注情感繪製的繪畫,還是AI產生的「圖片」,人類的視覺感官是沒辦法解讀、區分出埋藏於圖像裡的感性訊號,究竟是由人類思緒編織而成,還是AI透過學習模仿得來的。
Thumbnail
問題是,圖像的感性體驗往往是由觀看者的客觀視覺產生的。因此不論是創作者投注情感繪製的繪畫,還是AI產生的「圖片」,人類的視覺感官是沒辦法解讀、區分出埋藏於圖像裡的感性訊號,究竟是由人類思緒編織而成,還是AI透過學習模仿得來的。
Thumbnail
身爲創作者,我需要瞭解 AI 嗎? 有哪些與 AI 相關的著作權話題? 隨著前陣子火紅的 Chat GPT 再度因微軟的大動作而登上新聞版面,格編想藉此和大家聊聊創作與 AI 間的關連......
Thumbnail
身爲創作者,我需要瞭解 AI 嗎? 有哪些與 AI 相關的著作權話題? 隨著前陣子火紅的 Chat GPT 再度因微軟的大動作而登上新聞版面,格編想藉此和大家聊聊創作與 AI 間的關連......
Thumbnail
從2022年末到最近,繪圖、寫作、簡報這三項跟工作相關的任務,迎來重大衝擊——它們都有對應的AI軟體,且能做出大致符合需求的內容。 然而,仰賴AI產生內容的同時,我們獲得了什麼,又(即將)失去了什麼呢?
Thumbnail
從2022年末到最近,繪圖、寫作、簡報這三項跟工作相關的任務,迎來重大衝擊——它們都有對應的AI軟體,且能做出大致符合需求的內容。 然而,仰賴AI產生內容的同時,我們獲得了什麼,又(即將)失去了什麼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