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AI能創作,人也不能停止思考

Mineko-avatar-img
發佈於時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2022年末到最近,繪圖、寫作、簡報這三項跟工作相關的任務,迎來重大衝擊——它們都有對應的AI軟體,且能做出大致符合需求的內容。
讓我最有感的是ChatGPT,它是能模擬對話的AI,不過我第一次聽到它的消息,是從同事分享它能幫忙完成一篇專題報告開始。一個設計用來與人聊天的AI,居然能完成一篇架構完整的文章?自己親身使用過後,我認為其為True的可能性不低。
除了有接近維基百科的功能,能介紹一些名詞、物品、事件,也能像辭典一樣,給予字詞上的建議。最近更嘗試給它一個句子,甚至一個段落,都有機會修飾出更好的結果。我也曾看到身邊朋友只列了幾個關鍵字給它,就生出一小篇不錯的論述。縱使不是每次的結果都令人滿意,但能有一定的完成度,已經夠驚奇了。
繪畫AI的軟體就更多了,而且它只需要你輸入內容所需的關鍵字,就能產出接近完整的構圖,甚至有軟體可以產出多個方案任你挑選。
消息從繪師雲集的Twitter開始擴散,我也在追蹤的國內外繪師帳號上,看到他們分享使用AI繪圖的成果。雖然我不是繪圖專業,但看這些討論串也能感受到他們表達出各種讚嘆、擔憂或不以為然的感受。
簡報AI據說也是輸入幾個關鍵字,就能幫你把整份簡報生成。雖然我還看到太多的討論,不過我想能傳開的話,AI的成果應該也跟上述的差不多厲害。

在工作上,上層對AI的成果感覺非常滿意,甚至在寫作、繪圖對應的任務中,都多次建議把我們原本的內容丟給AI跑一次,希望把技術門檻降低,加速任務完成的時間,甚至預期能讓成品更好,讓我們這些執行者可以更專注在更需要創意的地方。
我能理解上層希望搭配AI協助工作的想法。以我最常接觸的ChatGPT為例,我可以在撰寫字詞、句子、段落卡住時,把原始的內容貼到ChatGPT上詢問建議,或直接明確告知幫忙修飾,再參考它回覆的結果修改。
我不用再擔心會不會在不對的時間找人討論,耽誤到對方的工作進度,隨時把原本想討論的內容跟ChatGPT交換意見。它也不會批判我原本的版本好不好,直接根據需求(指令)回覆,節省許多讓對方先理解再討論的時間。
短期來看,AI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內容質量。對於重視成果的管理層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
但是,我思考到另一個問題,也是一開始這些AI創作出現時引發大量討論的議題:透過AI產出的創作,還是我的作品嗎?

如果長期下來,只要遇到修飾文句、產出構圖跟模板,都交給AI執行,我們只負責挑選想要的方案。在整個作品,人只負責起個頭、收尾交付,過程中大量倚賴AI,這樣人引以為傲的創造力,是否會漸漸地被AI「寵壞」而流失,未來所有的作品都要掛AI名才算品質保證呢?
雖然我算是這些AI的受益者之一,提出這個想法不太有說服力,但對於寫作技能還很初階的我來說,在想要穩定產出作品的期待下,深切感受到AI的吸引力。然而,這只是讓我的成果看起來不錯,但我有因此進步嗎?
最初要求自己穩定產出作品,是為了透過持續執行養成習慣,從中提升寫作技能。即使AI能幫助我把內容寫得更好,應該要時時提醒自己,要把AI的成果(偷)學起來,並努力在一開始就寫出AI不會修飾出更好結果的原稿,才能站上更高一階的平台,持續邁進。
先前也有繪師對AI繪圖的功能定位,提出類似的想法。我對相關討論的解讀是:AI能幫忙產出內容,但真正能賦予作品靈魂的還是人。
長期來看,AI應能幫助我們拓展創意的更多可能,與原本的經驗內化、融合之後,激發出前所未有的想法,體現人在創造力方面的無限潛能。
也許AI終究會成長到幾乎完全取代這些技能的狀態,但在運用AI的同時,仍要回歸根本,思考最原始的初衷,才能保有創作的意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40內容數
世界不斷變動,總有些新奇的事物,等待我去發掘、剖析與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貓想享 的其他內容
對貓的憧憬,形成了我的新人生哲學
想想今年給自己的期許:工作多一點人情、生活多一點體驗、寫作多一點嘗試。
當你覺得記憶力不好的時候,總會覺得大腦是一個無法退換貨的瑕疵品。不過,遺忘並不全然是壞事。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其實對藝術領域很感興趣。 從鋼琴十年,到國中的直笛團,都是難得的回憶。甚至長大之後,還有機會跟音樂續緣。
夢,一直是心理學中很耐人尋味的領域,如此捉摸不定,也成為了創作的題材,像《全面啟動》(Inception)就是以一部圍繞著「夢」為主題的電影。當中有些跟現實理論相符的設定,也有些跟自己做夢類似的體驗。
在大學時修了跟小小說有關的通識課程,作業就是要自己創作小小說。努力跟教授請教後,即使通識課結束了,依然跟教授交流寫作上的建議,終於讓我在校內投稿獲得不錯的獎項。 只不過,這可能是另一條時間線上的事。
對貓的憧憬,形成了我的新人生哲學
想想今年給自己的期許:工作多一點人情、生活多一點體驗、寫作多一點嘗試。
當你覺得記憶力不好的時候,總會覺得大腦是一個無法退換貨的瑕疵品。不過,遺忘並不全然是壞事。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其實對藝術領域很感興趣。 從鋼琴十年,到國中的直笛團,都是難得的回憶。甚至長大之後,還有機會跟音樂續緣。
夢,一直是心理學中很耐人尋味的領域,如此捉摸不定,也成為了創作的題材,像《全面啟動》(Inception)就是以一部圍繞著「夢」為主題的電影。當中有些跟現實理論相符的設定,也有些跟自己做夢類似的體驗。
在大學時修了跟小小說有關的通識課程,作業就是要自己創作小小說。努力跟教授請教後,即使通識課結束了,依然跟教授交流寫作上的建議,終於讓我在校內投稿獲得不錯的獎項。 只不過,這可能是另一條時間線上的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先前曾談過如何在好聚好散的情況下離職,但現實中,離職往往並非如此美好。 當因為忍受不了或期待落差而主動離職時,我們該如何應對與調適? 釐清核心原因 在忍受不了/期待落差的情況下離職,我們多半會帶著憤怒、低落、失望、自責等情緒與反應,
Thumbnail
週二早晨,在學校宿舍醒來後準備開車到校園靜坐。一上車卻發現車子電瓶沒電,想到早上還要上課,無法立即處理車子,只好回到寢室進行晨間靜心。 傍晚還需回台中參加團體課程實作。中午下課後,我趕緊請班上同學幫忙接電,成功發動車子,隨即開到埔里鎮上準備更換電瓶。 車子的電路系統包含電腦和不斷電系統(
Thumbnail
看到 @莊小昕的教室,學生們因天冷門窗緊閉,希望滴風不露。。。為了鼓勵大家,即使再寒冷的冬天也能 #開個小窗防新冠 ,立馬把 《幫新冠作孽的CO2一文》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導致了新冠病毒穩定性的顯著增加,再度打開提供大家閱讀。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人反思人生的書,什麼最重要?什麼需要放棄?在人生最後一天,現在的煩惱還值得煩惱嗎?你希望別人記得你什麼?隨著問題一步一步拷問靈魂,探索最真實的自己。 此書共有38個提問,38個讓人反思的機會。雖然很多問題老掉了牙,不過如果跟著提問逐一寫下答案,真正思考自己正在面對的人生,說不定會對人生有
Thumbnail
生活中保持自信,即使有時會感到迷茫,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持續努力不懈。 看著背景的花朵照片,感受花精的能量吧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AI的幫忙讓人們更容易踏入創意產業,但可能會造成整體藝術創新程度下滑。 一項刊登在「科學先端」期刊的研究顯示,AI平均將單一寫手的創造力品質提升多達10%,將故事有趣程度提升22%,但也發現,有AI協助編造的故事,看起來比那些完全沒有AI幫忙的更相似,因為寫手們擺脫不掉AI建議的靈感。 From 中
Thumbnail
AI 繪圖的浪潮席捲而來,如何在沒有靈感時使用聊天機器人找到靈感?此篇分享如何透過ChatGPT來尋求AI幫助生成創意點子,並分享了實例、圖像生成和創作過程。
Thumbnail
本文以筆者的繪畫創作為出發點,討論現今AI生圖的應用與創作者的未來。筆者認為雖然AI生成圖片已經在生活中大量出現,但AI缺乏獨特性,缺少生命力與溫度,因此筆者認為AI繪圖不會取代創作者。透過筆者的創作過程與心得,探討AI繪圖工具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使用AI時的適度建議。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先前曾談過如何在好聚好散的情況下離職,但現實中,離職往往並非如此美好。 當因為忍受不了或期待落差而主動離職時,我們該如何應對與調適? 釐清核心原因 在忍受不了/期待落差的情況下離職,我們多半會帶著憤怒、低落、失望、自責等情緒與反應,
Thumbnail
週二早晨,在學校宿舍醒來後準備開車到校園靜坐。一上車卻發現車子電瓶沒電,想到早上還要上課,無法立即處理車子,只好回到寢室進行晨間靜心。 傍晚還需回台中參加團體課程實作。中午下課後,我趕緊請班上同學幫忙接電,成功發動車子,隨即開到埔里鎮上準備更換電瓶。 車子的電路系統包含電腦和不斷電系統(
Thumbnail
看到 @莊小昕的教室,學生們因天冷門窗緊閉,希望滴風不露。。。為了鼓勵大家,即使再寒冷的冬天也能 #開個小窗防新冠 ,立馬把 《幫新冠作孽的CO2一文》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導致了新冠病毒穩定性的顯著增加,再度打開提供大家閱讀。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人反思人生的書,什麼最重要?什麼需要放棄?在人生最後一天,現在的煩惱還值得煩惱嗎?你希望別人記得你什麼?隨著問題一步一步拷問靈魂,探索最真實的自己。 此書共有38個提問,38個讓人反思的機會。雖然很多問題老掉了牙,不過如果跟著提問逐一寫下答案,真正思考自己正在面對的人生,說不定會對人生有
Thumbnail
生活中保持自信,即使有時會感到迷茫,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持續努力不懈。 看著背景的花朵照片,感受花精的能量吧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AI的幫忙讓人們更容易踏入創意產業,但可能會造成整體藝術創新程度下滑。 一項刊登在「科學先端」期刊的研究顯示,AI平均將單一寫手的創造力品質提升多達10%,將故事有趣程度提升22%,但也發現,有AI協助編造的故事,看起來比那些完全沒有AI幫忙的更相似,因為寫手們擺脫不掉AI建議的靈感。 From 中
Thumbnail
AI 繪圖的浪潮席捲而來,如何在沒有靈感時使用聊天機器人找到靈感?此篇分享如何透過ChatGPT來尋求AI幫助生成創意點子,並分享了實例、圖像生成和創作過程。
Thumbnail
本文以筆者的繪畫創作為出發點,討論現今AI生圖的應用與創作者的未來。筆者認為雖然AI生成圖片已經在生活中大量出現,但AI缺乏獨特性,缺少生命力與溫度,因此筆者認為AI繪圖不會取代創作者。透過筆者的創作過程與心得,探討AI繪圖工具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使用AI時的適度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