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發明,別人眼中的危機,替我帶來創作的契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AI帶來的恐慌】

前陣子與朋友吃飯,聊到AI的話題時,我們在媒體上都有共同的感受,報導的內容都是憂心大過於開心,內容皆著作XX職業將被AI取代。

上網只要輸入一些關鍵字,幾秒內AI就可輕鬆生成一幅很棒的圖像。以懸緝自己創作的時間,少則1天多則5天,相較之下,AI創作真的效率極高。也因為如此,在主流媒體或網路影片上都會看到類似的標題,將來AI有機會取代設計師、繪圖人員…等相關行業。

raw-image
raw-image

直到近期OpenAI推出ChatGPT後,造成的話題及影響力更大。只要將問題輸入至對話框,幾秒內就會得到有系統的答案,省掉很多找資料的時間。短短幾天,使用人數暴增為數億人,更打破了Google及FB的使用記錄。

我也曾在剛推出的那一段時間試用一下,結果可能是瞬間湧入太多人,導致伺服器負荷不了當掉,最終失敗作收。

然而ChatGPT出現後,更多人開始恐慌了,媒體工作者、企劃人員、程式設計工作者、法律工作者、老師…等,要被取代的職業又更廣了。


【什麼是ChatGPT】



ChatGPT是一個基於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3.5模型的大型語言模型,由OpenAI開發。它可以進行自然語言處理和生成,並且可以用於各種應用領域,如對話機器人、語言翻譯、文字生成、自動摘要、文章寫作、語言分析等。

ChatGPT使用了大量的語料庫進行模型的訓練,學習到了豐富的語言知識和語言規則。因此,它可以根據給定的上下文生成高質量、自然流暢的內容回答或生成文章。

ChatGPT的應用非常廣泛,可以應用於各種領域,例如自動化客服、智能對話、知識問答、文本摘要、翻譯等。


【換個角度思考】

我在歐陽立中老師「Life 不下課」podcast中,在EP.199這一集「ChatGPT那麼猛!我們寫作還有前途嗎?」對於ChatGPT的三個觀點深感認同。

1. 一人通包思維轉變成外包思維,搜尋資料更快速。
2. 由創作思維轉變為編輯思維,經由潤飾讓文章生成效率更高。
3. 知識思維變成故事思維,多與人接觸,提升說故事能力,讓文章更有情感。

立中老師認為新時代的產物,不需以太悲觀的想法來去看待,反倒應該樂觀將它視為協助及優化的工具。

而我認同的原因也在於,每個時代都有跨時代產物出現,原有的產品就會被取代。就像數位相機出現後,底片相機就被取代;智慧型手機出現後,一般手機就被取代;網路新聞出現後,報紙也逐漸沒落。

新的發明,總會讓某些產品成為時代的眼淚,但總體來看,卻可替人類帶來更快速的效率及便利性。因此,換個角度來看,確實沒有必要那麼擔憂。


【個人使用感想】

我分享寫作上使用ChatGPT及AI圖像創作的心得:

1. 資料搜集效率提高:

在寫投資主題時,平時搜尋資料的管道就是google,往往要花許多時間來構思標題。此刻,我只要輸入關鍵字,它就會提供我標題參考,讓我省掉很多時間去思考,更提供寫作題材的方向。

raw-image


2. 解答語句的完整性:

我愛閱讀,平時也會寫些書籍推薦,於是我請ChatGPT幫我寫出「窮爸爸與富爸爸」這本書的心得。回答的語句都非常地通順,重點也都有提到,可以作為日後寫閱讀心得時,很好的參考資料。

raw-image


3. 圖像創作靈感參考:

若我有一幅圖像創作時,我只要輸入相關元素,AI就會依關鍵字產生圖像,我可以將生成的圖像當作創作靈感,並進行創作,省下更多時間思考。

raw-image


以由上3點,讓我認為與其擔心會被取代,我更認為它很棒的創作工具,可以運用它來提升創作的效率。

除了以上優點外,沒有缺點嗎?

當然是有的,我認為的缺點是,ChatGPT的文字內容沒有個人風格及情感,若將產生的文章直接複製變成自己的文章,這篇文章絕不會有特色。要知道讀者對於文字還是很敏感的,文章除了要讓讀者得到資訊外,更需要故事或情感去潤飾,才能有效打動讀者,所以需將它視為一個輔助型工具,而不是完全複製。


【結論】

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在他著作的一本書「快思慢想」,他提到,人類的思考分別與「快思考」和「慢思考」。

快思考:

是指快速、直觀和自動的思考模式,它是基於直覺和經驗,不需要很多認知努力,但它很容易上當,以為親眼所見就是事情的全貌,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

例如:走路、開車、運動…等,都是快思考在執行的。

慢思考:

是指更深入並有意識的思考模式,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及認知努力,慢思考是更加理性、更加可靠的思考方式。

例如:投資決策、寫作、人際關係…等,這些較複雜的就是慢思考在執行。

快思考容易受到情感和認知偏差影響,慢思考則能幫助人們更加客觀看清問題的本質。

那回到AI發明這件事,究竟是危機還是契機?

懸緝認為,影響讀者最重要的就是思考的角度。若用快思考,很容易會受到主流媒體影響,產生認知偏誤,焦慮就會產生;若用慢思考,深層思考後,AI確實可以成為寫作、創作、生活上的工具,那對我來說,AI的發明就是契機。

---------------------------------------------------------

你也可以在這些地方看見懸緝的創作

👉🏽FB粉絲團:廣告製片懸緝圖創正能量

👉🏽圖像創作(投資理財):IG

👉🏽圖像創作(圖像創作):IG

👉🏽影像創作:YOUTUB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懸緝的沙龍
205會員
290內容數
🎬廣告影片拍攝累積15年經驗 💻文章被商周、今週刊、聯合新聞網…轉載 🧠分享投資理財 I 財商思維 I 自我成長 ✉️mlmlboy0204@gmail.com 個人部落格:https://www.hcthinking.com/ YouTube : https://reurl.cc/KdoYRR
懸緝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昨天看到新聞公佈,0050確定要進行分割,預計會以4倍進行分割。 實際分割倍數將於5/14(三)公告, 6/11-6/17暫停交易, 以6/11的淨值進行分割, 6/18恢復交易後,投資人可在自己的證券APP查詢分割後股價及股數。 未來分割時,假設淨值為160元,分割4等份,那麼在分割
2025/04/25
昨天看到新聞公佈,0050確定要進行分割,預計會以4倍進行分割。 實際分割倍數將於5/14(三)公告, 6/11-6/17暫停交易, 以6/11的淨值進行分割, 6/18恢復交易後,投資人可在自己的證券APP查詢分割後股價及股數。 未來分割時,假設淨值為160元,分割4等份,那麼在分割
2025/04/18
近期因為美國關稅事件,4/7至4/12,短短一周居然發生從跌停再到漲停的記錄,這也刷新投資人對股票市場的三觀。有的人因為槓桿太高直接斷頭從市場畢業;也有人持續待在股市裡,穩如泰山,照常吃、照常睡。 為什麼同樣投資台股,卻有這麼大的差異?其實就是人性的行為偏誤…
Thumbnail
2025/04/18
近期因為美國關稅事件,4/7至4/12,短短一周居然發生從跌停再到漲停的記錄,這也刷新投資人對股票市場的三觀。有的人因為槓桿太高直接斷頭從市場畢業;也有人持續待在股市裡,穩如泰山,照常吃、照常睡。 為什麼同樣投資台股,卻有這麼大的差異?其實就是人性的行為偏誤…
Thumbnail
2025/04/17
前幾天,與很久不見的朋友碰面,特別聊到中年危機的話題。他說,很擔心有天被公司資遣,不曉得能否順利找到下一份工作?因為屆時年紀大,站在公司立場,寧願花錢多找幾位新鮮人,也不願花錢找一位資深、有想法,甚至叫不動的人進公司。當他在說話時,明顯感受到他的擔憂。我回他說…
Thumbnail
2025/04/17
前幾天,與很久不見的朋友碰面,特別聊到中年危機的話題。他說,很擔心有天被公司資遣,不曉得能否順利找到下一份工作?因為屆時年紀大,站在公司立場,寧願花錢多找幾位新鮮人,也不願花錢找一位資深、有想法,甚至叫不動的人進公司。當他在說話時,明顯感受到他的擔憂。我回他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由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之一的OpenAI(開放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於去年(2022年)11月推出的ChatGPT 在全球颳起一陣旋風。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全稱「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是OpenAI開發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Thumbnail
由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之一的OpenAI(開放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於去年(2022年)11月推出的ChatGPT 在全球颳起一陣旋風。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全稱「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是OpenAI開發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Thumbnail
前陣子與朋友吃飯,聊到AI的話題時,我們在媒體上都有共同的感受,報導的內容都是憂心大過於開心,內容皆著作XX職業將被AI取代。 果真是如此嗎,當我利用丹尼爾康納曼的「快思與慢想後」,我發覺AI的發明對我來說反而是創作的利器,怎麼說呢?
Thumbnail
前陣子與朋友吃飯,聊到AI的話題時,我們在媒體上都有共同的感受,報導的內容都是憂心大過於開心,內容皆著作XX職業將被AI取代。 果真是如此嗎,當我利用丹尼爾康納曼的「快思與慢想後」,我發覺AI的發明對我來說反而是創作的利器,怎麼說呢?
Thumbnail
本篇文章在分享親身體驗使用AI輔助創作的過程。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第一手的經驗與描述,如何運用ChatGPT、Midjourney、Speech to Text、Autotag等眾多工具來進行輔助,以及最終的成果
Thumbnail
本篇文章在分享親身體驗使用AI輔助創作的過程。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第一手的經驗與描述,如何運用ChatGPT、Midjourney、Speech to Text、Autotag等眾多工具來進行輔助,以及最終的成果
Thumbnail
ChatGPT 的全名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簡稱 GPT。GPT 是一個由 OpenAI 開發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它使用大量的文本資料來訓練自己並且可以生成自然語言文本,可以進行文章寫作、問答、對話等多種語言任務。在中文使用者中,通常也會稱其為「
Thumbnail
ChatGPT 的全名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簡稱 GPT。GPT 是一個由 OpenAI 開發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它使用大量的文本資料來訓練自己並且可以生成自然語言文本,可以進行文章寫作、問答、對話等多種語言任務。在中文使用者中,通常也會稱其為「
Thumbnail
現在的ChatGPT AI還無法取代寫作者,頂多是作為寫作時的輔助,但寫作者若不勤奮點,則有機會被取代。寫作者也可以藉此審視自己的寫作初衷,若是在流量,點擊率裡迷失了自己,產出的文字也會漸漸地失去溫度,到時後不用AI來取代你,閱讀者就會先離你而去了。
Thumbnail
現在的ChatGPT AI還無法取代寫作者,頂多是作為寫作時的輔助,但寫作者若不勤奮點,則有機會被取代。寫作者也可以藉此審視自己的寫作初衷,若是在流量,點擊率裡迷失了自己,產出的文字也會漸漸地失去溫度,到時後不用AI來取代你,閱讀者就會先離你而去了。
Thumbnail
近期 AI 大戰正式開打,隨著各家科技巨頭紛紛推出全新工具,包括:ChatGPT、Bard、文心一言等,我們的生活也即將迎來巨大變化。身為創作者,無論世界如何改變,熱愛創作的初心始終如一。雖然 ChatGPT 看似會顛覆過往的創作型態,同時也是讓我們回頭審視創作本質、思考不同創作形式的契機。
Thumbnail
近期 AI 大戰正式開打,隨著各家科技巨頭紛紛推出全新工具,包括:ChatGPT、Bard、文心一言等,我們的生活也即將迎來巨大變化。身為創作者,無論世界如何改變,熱愛創作的初心始終如一。雖然 ChatGPT 看似會顛覆過往的創作型態,同時也是讓我們回頭審視創作本質、思考不同創作形式的契機。
Thumbnail
去年底開始,大家在社群媒體上狂發自己的 AI 人像繪圖,許多繪師和設計師們開始擔心未來的出路。 後來出現了 ChatGPT,社群媒體上開始傳了許多與 ChatGPT 的對話。 突然之間,AI 這話題熱門了起來! 這幾個月 Youtube 上充斥著用 ChatGPT 迅速獲利、用 ChatGPT 幫你
Thumbnail
去年底開始,大家在社群媒體上狂發自己的 AI 人像繪圖,許多繪師和設計師們開始擔心未來的出路。 後來出現了 ChatGPT,社群媒體上開始傳了許多與 ChatGPT 的對話。 突然之間,AI 這話題熱門了起來! 這幾個月 Youtube 上充斥著用 ChatGPT 迅速獲利、用 ChatGPT 幫你
Thumbnail
問題是,圖像的感性體驗往往是由觀看者的客觀視覺產生的。因此不論是創作者投注情感繪製的繪畫,還是AI產生的「圖片」,人類的視覺感官是沒辦法解讀、區分出埋藏於圖像裡的感性訊號,究竟是由人類思緒編織而成,還是AI透過學習模仿得來的。
Thumbnail
問題是,圖像的感性體驗往往是由觀看者的客觀視覺產生的。因此不論是創作者投注情感繪製的繪畫,還是AI產生的「圖片」,人類的視覺感官是沒辦法解讀、區分出埋藏於圖像裡的感性訊號,究竟是由人類思緒編織而成,還是AI透過學習模仿得來的。
Thumbnail
從2022年末到最近,繪圖、寫作、簡報這三項跟工作相關的任務,迎來重大衝擊——它們都有對應的AI軟體,且能做出大致符合需求的內容。 然而,仰賴AI產生內容的同時,我們獲得了什麼,又(即將)失去了什麼呢?
Thumbnail
從2022年末到最近,繪圖、寫作、簡報這三項跟工作相關的任務,迎來重大衝擊——它們都有對應的AI軟體,且能做出大致符合需求的內容。 然而,仰賴AI產生內容的同時,我們獲得了什麼,又(即將)失去了什麼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