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專業領域應用AI的幾點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AI的應用已經談很多年了,有個老掉牙的主題經常被提起,「AI會不會取代你的工作?或是它將取代掉誰的工作?」AI的問題還是交給AI來回答,筆者看到最近很紅的AI對話平台ChatGPT在修改某個網友一份討論AI的草稿時,做了這樣精闢的回答:

「事實上,AI從來沒有要取代掉誰的工作,而是能夠使用AI的人取代了沒有使用的人。」的確,風向改變了,已經從某些工作會消失這樣的問題,轉變成誰玩 AI玩得最有創意,甚至還因此誕生新的工作,「AI詠唱師」,宛如詠唱魔法咒文,人人開始學習當新時代的巫師,看誰最能詠唱出AI懂的話,讓AI將它化為現實。

造成這個轉變最主要的原因是,AI的應用普及化了,它不再只是實驗室裡面那個沒有很多人能夠理解的演算法及類神經網路模型,ChatGPT的出現,讓每個網路鄉民都能與AI進行一場有意義的對話,而Midjourney更可以讓繪畫小白透過關鍵字的描述產出遠超過腦海預想的繪圖成果。而人和人最常進行的溝通媒介,就是文字和圖片,通常最花時間的是動筆前的發想及資料蒐集,而沒有作圖能力的人,想對自己的簡報或文章找到合適的圖片更是非常困難,在網路圖庫搜尋半天可能沒一張可以用,或是可用的需要授權費用而作罷。這兩個工具完整地切入這幾個痛點。相較於叫AI畫圖,最近真正引發新的AI應用風潮的是ChatGPT這個什麼問題都可以問的AI對話平台,因為只要是人,就會有對話需求,人活著就會有一大堆問題需要問,但現實是經常找不到人問,能夠回答你問題也沒有那個義務要回答你。具有AI的對話機器人很早就有了,這個應用本身不算什麼了不起的創新,但他們都太死板也不夠聰明,只能回答單一主題,問別的或超出範圍就不會了。但如果有個對話機器人幾近全知,會讓你想試看看它的能耐呢?這將會對日常生活及工作專業領域帶來整個翻轉。

最近筆者參加一個AI應用的講座,其中一位講者是廣告行銷公司的代表,他分享了他是怎麼讓AI(即ChatGPT)成為他的創意夥伴:

在一開始,他先讓ChatGPT針對咖啡這個商品寫10句文案,到目前還沒有什麼特別,只是先限縮AI給你的建議數量。他和大家說,這結果不大理想對吧?合理但無聊,相信每個人早就學會這樣問。

raw-image

接著他將目標客群定義得更清楚,告訴AI他的目標客群是上班族。他告訴我們,這只是第一個層次,懂得引導AI,就能驅使他做得更多。

raw-image

接著他進到第二層次,進一步請AI進行角色扮演。他請AI扮演他的創意組員,和他一起腦力激盪,探討長期需要加班的上班族這個目標客群內心在追求什麼?

這時AI適當扮演好創意組員的角色,回答這類人可能追求的是精力充沛、專注、警覺性高的狀態。

raw-image

AI的回應讓他從裡面抓到一個值得關注的重點,他進一步問AI,能夠聯想到有哪些人事物或動物,也需要長期保持高度警覺?請給出20個例子。AI給的其中一個例子,特種部隊士兵,有吸引到他的目光,讓他覺得將上班族和特種部隊結合可能有戲。

raw-image

接著他繼續問AI,他希望在廣告標語上將上班族和特種部隊士兵的意象連結在一起,請給他10個廣告標語建議。這時候AI給出的廣告文案就不像一開始那麼無聊了,更精準地將咖啡、上班族及特種部隊的精神做了巧妙的結合。

raw-image

對於上述示範,講者和大家說明,這樣的引導帶有強烈的意圖,提問者想找出明確的類比情境,而你的意圖可以透過更精確的指定來傳遞給AI。接著他進一步示範如何進行一般不大會和咖啡想在一起的情境發想。他請AI列出30個能夠聯想到強硬、強韌、堅強、銳利的物品,但排除咖啡及任何飲品。

raw-image

接著他進一步要AI對舉出的詞彙設為群組A,以方便之後能簡化交代問題,並同時請AI同意及接受這個設定。

raw-image

然後他請AI從群組A任選10個詞來寫出消費者能夠一眼就知道是咖啡廣告標語,並傳達強烈咖啡因讓人清醒的概念。這時候可以看到出現一些還算不錯的文案了。像是「鋼筆:喝下咖啡,如同勇敢地寫下人生每一個字。」

raw-image

示範到此告個段落,講者揭示這個示範想傳達的重點:
「要理解如何引導AI發想創意,得先理解:人類是如何發想創意?」
他告訴我們,創意發想的過程不要害怕走上「歧路」,直接請AI發想創意只是第一層次,出現的結果通常平淡無奇,因為ChatGPT本質是語言模型,它的任務是盡可能說出合理的人話。第二層次是直接引導AI從觀念洞察開始,並帶入主觀意圖,就算ChatGPT堅持走在合理且無聊的路上,但從一開始就可以牽著它走上岔路。他接著提到,任何AI應用都會經歷理解本質到解構的過程,懂得拆解人類思考流程,就更有機會以AI輔助。創意來自於嶄新的觀點或碰撞的巧合,AI很難做到嶄新的觀點,但前面示範的案例讓我們看到AI可以協助創造「碰撞的巧合」。掌握這樣的邏輯就可以做到先逼著AI走上岔路,再讓他自動導航回目的地。

最後,講者就這個咖啡文案的案例,再加碼示範一段與AI的對話。

他先請AI隨機產生30個與咖啡無關聯的名詞。

raw-image

接著他請AI將這些隨機生成的名詞設為群組A,並另外再隨機產生30個動詞。

raw-image

然後請AI把這30個動詞定義為群組B,並請AI將群組A與群組B的詞進行隨機配對,組出40種組合,愈不合常理愈好。

raw-image

最後他請AI以這40種組合為基礎發展出10句咖啡廣告標語,文案內容要包含組合中的兩個關鍵詞彙的意象,並同時呈現強烈咖啡因讓你清醒的核心概念。AI的回答中可看到有出現幾個有趣的廣告標語。

raw-image

講者蠻喜歡AI回答裡面描述深度洗滌這個標語,請AI以這句的概念為基礎再想10句標語。

raw-image

就廣告標語來說,AI描述的字數有點長,講者進一步限縮AI表達的字數控制在12個字以內。

raw-image

講者和大家補充,到這一步才是創意團隊真正進場的時候。以前腦力激盪到這裡可能要好幾天還想不出10句,但現在和AI做這些對話不到10分鐘。而創意人展現的價值在於,能看出這些隨機碰撞中最美、最特別那一個。

我很喜歡講者最後對「AI是否能取代創意人員」這個問題所做的結語:

「當AI能讓所有人都從70分開始起步,將讓人類每一分的差距變得前所未有的巨大。如果你本來只有能力將事情推進到70分,未來工作可能是檢驗AI是否將1000件事做到70分。如果你有能力把95推進到96分,你就開始有時間把100件事從95推進到96分。AI對我們工作的意義是,量變產生質變。關鍵不只是AI為你省下時間,而是AI為你省下的時間你用來做什麼?」

我想,從以前到現在,某些職場專業領域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沒有因為AI出現而改變,反而變得更重要了。這樣核心能力主要有兩個,提問與挑選,也就是問問題與選出好物的能力。懂得如何問問題來引導AI,對AI提出精準的問題,以及從AI給你的選項中選出最合適的或看出哪一個有機會能進一步去延伸發展,能夠善用AI並與AI協作的人,才能在今後的職場中生存。

「AI從來沒有要取代掉誰的工作,而是能夠使用AI的人取代了沒有使用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斯特的生活絮語的沙龍
13會員
10內容數
2024/11/05
「為什麼出布容易贏」是本有趣的書,裡面有很多怎麼預測正確的小故事,讓你有機會在一堆選項中猜對。
Thumbnail
2024/11/05
「為什麼出布容易贏」是本有趣的書,裡面有很多怎麼預測正確的小故事,讓你有機會在一堆選項中猜對。
Thumbnail
2024/11/04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是一本很有趣的紀實小說,閱讀過程讓我聯想到另一本書「我是黃,也是白,還帶著一點藍。」這兩本書的核心都是談自我認同問題。
Thumbnail
2024/11/04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是一本很有趣的紀實小說,閱讀過程讓我聯想到另一本書「我是黃,也是白,還帶著一點藍。」這兩本書的核心都是談自我認同問題。
Thumbnail
2024/11/03
《IKEA效應》是指當人花了心力(組裝)完成某個東西後,會影響他對這個東西的觀感及評價。雖然它被說是一種認知偏誤及自我感覺良好,但我覺得學英文反而需要這種IKEA效應。
Thumbnail
2024/11/03
《IKEA效應》是指當人花了心力(組裝)完成某個東西後,會影響他對這個東西的觀感及評價。雖然它被說是一種認知偏誤及自我感覺良好,但我覺得學英文反而需要這種IKEA效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前陣子與朋友吃飯,聊到AI的話題時,我們在媒體上都有共同的感受,報導的內容都是憂心大過於開心,內容皆著作XX職業將被AI取代。 果真是如此嗎,當我利用丹尼爾康納曼的「快思與慢想後」,我發覺AI的發明對我來說反而是創作的利器,怎麼說呢?
Thumbnail
前陣子與朋友吃飯,聊到AI的話題時,我們在媒體上都有共同的感受,報導的內容都是憂心大過於開心,內容皆著作XX職業將被AI取代。 果真是如此嗎,當我利用丹尼爾康納曼的「快思與慢想後」,我發覺AI的發明對我來說反而是創作的利器,怎麼說呢?
Thumbnail
隨著ChatGPT的問世,加上下一次改版近在眼前,除了不斷地嘗試用不同的問句去挑戰AI的極限跟邊界外,或許更多人想問的是,有了超級強大的AI之後,人該如何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甚至在當初以金錢對價交換技能與時間所建立的職場上立足?
Thumbnail
隨著ChatGPT的問世,加上下一次改版近在眼前,除了不斷地嘗試用不同的問句去挑戰AI的極限跟邊界外,或許更多人想問的是,有了超級強大的AI之後,人該如何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甚至在當初以金錢對價交換技能與時間所建立的職場上立足?
Thumbnail
(本文附圖皆截圖自ChatGPT) 過去18天,我在方格子發表了22篇與ChatGPT有關的文章,至今超過2000個瀏覽數。在加入方格子的兩年多來,這樣的瀏覽數我平均得花半年、將近100篇文章才能達成,在此深深感謝大家的關注、支持、指教! 前幾天我和當年碩士班時的指導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
Thumbnail
(本文附圖皆截圖自ChatGPT) 過去18天,我在方格子發表了22篇與ChatGPT有關的文章,至今超過2000個瀏覽數。在加入方格子的兩年多來,這樣的瀏覽數我平均得花半年、將近100篇文章才能達成,在此深深感謝大家的關注、支持、指教! 前幾天我和當年碩士班時的指導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
Thumbnail
AI 工具能幫我蒐集與整理比較大眾化的資料,讓我了解一般人創新技巧基礎程度可能在哪裡,我可以設法把這個基礎當作學員的起點,設計引導學習的步驟。我嘗試用ChatGPT協助寫出一篇長文,不過我仍然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增補與修飾文字,幫助還不大。我主要專長是教導與運用創新技巧,這部分不是AI 工具可以取代的。
Thumbnail
AI 工具能幫我蒐集與整理比較大眾化的資料,讓我了解一般人創新技巧基礎程度可能在哪裡,我可以設法把這個基礎當作學員的起點,設計引導學習的步驟。我嘗試用ChatGPT協助寫出一篇長文,不過我仍然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增補與修飾文字,幫助還不大。我主要專長是教導與運用創新技巧,這部分不是AI 工具可以取代的。
Thumbnail
AI的應用已經談很多年了,有個老掉牙的主題經常被提起,「AI會不會取代你的工作?或是它將取代掉誰的工作?」最近很紅的AI對話平台ChatGPT做了這樣精闢的回答: 「事實上,AI從來沒有要取代掉誰的工作,而是能夠使用AI的人取代了沒有使用的人。」
Thumbnail
AI的應用已經談很多年了,有個老掉牙的主題經常被提起,「AI會不會取代你的工作?或是它將取代掉誰的工作?」最近很紅的AI對話平台ChatGPT做了這樣精闢的回答: 「事實上,AI從來沒有要取代掉誰的工作,而是能夠使用AI的人取代了沒有使用的人。」
Thumbnail
「AI應用,似乎離我的工作情境,越來越接近了呢」 幾乎是無所遁形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 靈感觸發、寫作編修、帳務管理、伴侶養成、占卜解惑、自主學習、教學設計、旅遊安排、時間管理、音樂創作、角色扮演、故事撰寫、渣男生成、議題思考、簡報速成、閱讀摘要⋯⋯ 讓我開始思索,人,究竟還要做些什麼⋯⋯
Thumbnail
「AI應用,似乎離我的工作情境,越來越接近了呢」 幾乎是無所遁形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 靈感觸發、寫作編修、帳務管理、伴侶養成、占卜解惑、自主學習、教學設計、旅遊安排、時間管理、音樂創作、角色扮演、故事撰寫、渣男生成、議題思考、簡報速成、閱讀摘要⋯⋯ 讓我開始思索,人,究竟還要做些什麼⋯⋯
Thumbnail
前天,在一位老朋友家吃飯,他的女兒和男朋友問了我有關現在最熱門的CHATGPT的問題,問題的背後是因為他們都是學設計的,對於剛畢業就迎面碰上這一波AI應用浪潮所帶來的AI元年,對於這個挑戰有點憂心,不清楚這樣的AI工具衝擊下,他們該何去何從?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問題,AI工具的創造照理講應該是輔助人類
Thumbnail
前天,在一位老朋友家吃飯,他的女兒和男朋友問了我有關現在最熱門的CHATGPT的問題,問題的背後是因為他們都是學設計的,對於剛畢業就迎面碰上這一波AI應用浪潮所帶來的AI元年,對於這個挑戰有點憂心,不清楚這樣的AI工具衝擊下,他們該何去何從?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問題,AI工具的創造照理講應該是輔助人類
Thumbnail
問題是,圖像的感性體驗往往是由觀看者的客觀視覺產生的。因此不論是創作者投注情感繪製的繪畫,還是AI產生的「圖片」,人類的視覺感官是沒辦法解讀、區分出埋藏於圖像裡的感性訊號,究竟是由人類思緒編織而成,還是AI透過學習模仿得來的。
Thumbnail
問題是,圖像的感性體驗往往是由觀看者的客觀視覺產生的。因此不論是創作者投注情感繪製的繪畫,還是AI產生的「圖片」,人類的視覺感官是沒辦法解讀、區分出埋藏於圖像裡的感性訊號,究竟是由人類思緒編織而成,還是AI透過學習模仿得來的。
Thumbnail
從2022年末到最近,繪圖、寫作、簡報這三項跟工作相關的任務,迎來重大衝擊——它們都有對應的AI軟體,且能做出大致符合需求的內容。 然而,仰賴AI產生內容的同時,我們獲得了什麼,又(即將)失去了什麼呢?
Thumbnail
從2022年末到最近,繪圖、寫作、簡報這三項跟工作相關的任務,迎來重大衝擊——它們都有對應的AI軟體,且能做出大致符合需求的內容。 然而,仰賴AI產生內容的同時,我們獲得了什麼,又(即將)失去了什麼呢?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一個技術,剛開始討論時大家都在想像會不會有一天人類的工作被它取代,但因AI的發展涉及許多領域,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計算視覺、強化學習等還需要許多時間醞釀才成得了氣候,使得我們老神在在,覺得就算會被取代,也只是低階的重複性工作,畢竟人性才是人類工作最核心的價值,不是嗎?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一個技術,剛開始討論時大家都在想像會不會有一天人類的工作被它取代,但因AI的發展涉及許多領域,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計算視覺、強化學習等還需要許多時間醞釀才成得了氣候,使得我們老神在在,覺得就算會被取代,也只是低階的重複性工作,畢竟人性才是人類工作最核心的價值,不是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