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如何克服電動車續航劣勢,讓電動車潛力受到矚目?特斯拉帝國崛起歷史回顧|趕快tech我 EP7.2.2

特斯拉如何克服電動車續航劣勢,讓電動車潛力受到矚目?特斯拉帝國崛起歷史回顧|趕快tech我 EP7.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怪獸科技公司,用10分鐘帶你探索最新科技趨勢。
收聽Podcast:https://linktr.ee/monstech_inc
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monstech.inc/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改變世界的科技狂人」馬斯克從沉迷科幻小說的青少年,一路挑戰極限創造科技奇蹟,接下來,我們就來見證一下與馬斯克息息相關——特斯拉帝國的崛起。

特斯拉(Tesla)公司簡介

特斯拉(Tesla)公司簡介

創立初期

一家致力於研發高性能純電動汽車的公司

特斯拉的創辦人並不是馬斯克,而是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他們希望能將跑車和新能源結合,於是在 2003 年於矽谷成立特斯拉汽車公司,紀念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致力於研發高性能的純電動汽車,TA 是有環保意識的高收入族群。

2004 年在公司融資的過程中,他們遇到當時非常成功的投資者馬斯克,後來馬斯克投資巨款,成為特斯拉最大的股權人和董事長,不過,為何他會想投資這塊呢?

由於馬斯克創辦的 Space X 產能源,而特斯拉則是能夠消費能源的業務;另外,在汽車之王福特「量產」汽車後,汽車製造成本下降、推行汽車成功,讓馬斯克想要加入挑戰,而電動車雖然有加速很快的優勢,但最大的致命傷是續航,且研發是需要成本的,於是特斯拉的戰略就出來了。

特斯拉 Roadster/圖:維基百科

特斯拉 Roadster/圖:維基百科


第一款產品 Roadster 誕生

特斯拉的第一款產品是豪華電動敞篷跑車 Roadster,是一個半原創的產品,使用其他公司的外殼,只有把核心的電池和電動機裝進車內,相比當時常用的耗電鉛酸蓄電池,這台車由將近 7000 塊 18650 鋰電池組成,卻也因此面臨散熱的問題。

為了防止電池爆炸,特斯拉設立了六人測試小組處理電池問題,爾後成為世界第一輛使用鋰電池技術、每次充飽電能行駛 320 公里以上的電動車,也讓越來越多矽谷人看見電動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更是後續主流車型的資金來源。

資金短缺危機:化危機為轉機

2007 年 Space X 火箭 3 次發射讓馬斯克面臨資金短缺,2008 年又逢美國次貸風暴,由於汽車研發相當需要金錢投入,加上估車成本估錯,使得特斯拉資金籌募遇到困難,交車狀況不樂觀,Roadster 面臨延遲交貨以及出貨問題,讓當時成為第 4 任 CEO 的馬斯克,決定把剩下的 4000 萬美金投入特斯拉,所幸 Space X 火箭第 4 次發射成功,並得到 NASA 的挹注,讓投資者同意提供特斯拉更多資金。

蓬勃發展

財務狀況逐漸穩定,獲得年度汽車獎

2009 年特斯拉對外發布的 Model S 車型,是一輛全新開發和設計的純電動跑車,鋁製車身、最大里程可以達到 480 公里,價格是 57400 美元,隨著Model S 車型的推出,儘管再度掀起熱潮,外界對於特斯拉量產的質疑卻沒有止息。

Model S/圖:特斯拉

Model S/圖:特斯拉

直到後來 5 月梅賽德斯-賓士集團出資 5000 萬美元收購特斯拉 10% 的股份、特斯拉 2010 年初上市,並拿到美國能源部 4.65 億美元的貸款,才讓特斯拉的財務狀況逐漸穩定,終於在 2012 年讓第一批 Model S 交付到客戶手中,在 2013 年贏得美國汽車權威雜誌 Motor Trend 頒發的「年度汽車獎」,是史上首次非內燃機引擎的汽車獲得這個獎項。

接著,特斯拉發布一款全尺寸的 7 座純電動 SUV:Model X,搭載和 Model S一樣的動力總成,但後門採用誇張的鷹翼門設計,相當前衛。

建立特斯拉帝國

在 2013 年五月初 Q1 首次盈利後,特斯拉股價漲了 80%、市值突破百億美元。除了純電動車外,特斯拉也為其他汽車公司的電動車提供電池等的零件,這種多顆電池能源管理的技術是特斯拉的優勢所在。2014 年 7 月,特斯拉和松下合作,在美國建設鋰電池工廠(Giga Factory)以滿足自己的鋰電池需求,並降低鋰電池的成本。

2016 年特斯拉發布第四款產品 Model 3,是一台希望能讓普通家庭可以買得起的電動轎車;2016 年 11 月收購太陽能公司 Solar City,打算製造高效的太陽能屋頂,整合電池儲存功能,形成一個從環保能源到汽車都垂直整合的特斯拉帝國;2017 年改名特斯拉,到現在還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特斯拉的訂閱經濟

特斯拉也有經營過去我們曾經提及的訂閱經濟,販售以每個月約 185 元的付費制行動網路服務,其中包含的是即時的交通資訊和衛星地圖,以及 LTE 網路支援的廣播和音樂串流,另外,重頭戲的全自動輔助駕駛(FSD, full self-driving)是需要額外支付 199 美元才能享受的服務。

儘管特斯拉以電動車而廣為人知,但如果只做電動車,特斯拉不可能擁有這麼高的市值,背後很大的支撐是能源事業(電能、電池、太陽能)以及自動駕駛技術。



avatar-img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26.8K會員
436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探討 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的崛起之路,以及他和伊隆·馬斯克的合作與決裂。從奧特曼的童年經歷、創業歷程,到 OpenAI 的創立、轉型以及與微軟的合作,探討了 AI 發展的潛力和風險,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本文從《張忠謀自傳:下冊》,拆解張忠謀如何從德州儀器副總裁,歷經三次辭職低潮,最終在56歲創立台積電並使其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歷程,分析張忠謀的管理哲學、商業模式、技術策略和關鍵決策,例如選擇ASML設備、與蘋果的策略聯盟等,以及台積電如何利用學習曲線理論、規模經濟和投資策略來擊敗競爭對手。
輝達的成功,不僅來自技術突破,還來自戰略選擇。在 GPU 的運算潛力尚未被業界認可時,黃仁勳率先押注 AI,建立 CUDA 生態系統,讓輝達成為 AI 產業的重要一環。然而,輝達能快速崛起、抵禦市場風暴,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黃仁勳的管理哲學。
本文探討 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的崛起之路,以及他和伊隆·馬斯克的合作與決裂。從奧特曼的童年經歷、創業歷程,到 OpenAI 的創立、轉型以及與微軟的合作,探討了 AI 發展的潛力和風險,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本文從《張忠謀自傳:下冊》,拆解張忠謀如何從德州儀器副總裁,歷經三次辭職低潮,最終在56歲創立台積電並使其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歷程,分析張忠謀的管理哲學、商業模式、技術策略和關鍵決策,例如選擇ASML設備、與蘋果的策略聯盟等,以及台積電如何利用學習曲線理論、規模經濟和投資策略來擊敗競爭對手。
輝達的成功,不僅來自技術突破,還來自戰略選擇。在 GPU 的運算潛力尚未被業界認可時,黃仁勳率先押注 AI,建立 CUDA 生態系統,讓輝達成為 AI 產業的重要一環。然而,輝達能快速崛起、抵禦市場風暴,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黃仁勳的管理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