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也是人,人都是不完美的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不知道這種想法對不對,是不是有點挑戰觀念,只是悶了一段時間,想要說說自己的想法。
  看了一些貼文,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無法理解為什麼大家對父母的要求這麼高?有貼文說,雖然現在不能體罰,但是言語上的傷害,有時所造成的陰影會跟著小孩一輩子,就算父母物質上滿足小孩,也不一定是好父母。有貼文說,父母只會出一張嘴,因為未成年想騎車說要等成年,成年了叫他自己想辦法,所以才會一堆小朋友跟一對無照的朋友學,產生一堆移動神主牌。
  所以我想說,父母到底為什麼要滿足小孩?為什麼沒有符合小孩的期待就不是好父母?
  以第一個貼文例子來說,同樣一句話,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我曾經遇過一個人,説他某件事做得不錯,然後對方沒有開心的感覺,還有點不高興的樣子,追問才知道,因為他認為「不錯」表示不好,表示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還反問為什麼諷刺他他要開心?如果這個人面對的是父母,父母說他做得不錯,然後他不覺得這是鼓勵,反而覺得父母在諷刺他,這是父母的問題?如果家裡只有一個小孩還可以配合改說法,如果好幾個小孩呢?一個小孩覺得,父母稱讚的時候拐彎抹角是在敷衍他,要用正面說法,直說他好棒好厲害,另一個小孩覺得直說很假,要明確一點說什麼事情怎麼樣覺得很棒,又一個小孩覺得,父母對每個小孩稱讚的說法都不一樣,他覺得父母沒原則,他要父母公平對待,說法都要一樣,請問這是父母的問題?如果稱讚就難以滿足所有小孩,那怎麼要求父母不能有言語的傷害?每個小孩認為的傷害根本不同,可能一句平常普通對話的話,小孩就受傷了。
  以第二個貼文例子來說,未成年為什麼父母要教騎車?如果今天父母根本不會騎,甚至根本不知道騎車有駕訓班呢?發文者回:未成年就是不會才要學,父母不教,所以只好找旁門左道學,所以是父母的錯。但,未成年根本就不能騎車,父母為什麼要教?再來,如果父母是因為不懂也沒資源才不教,發文者認為父母也會有認識的人或聽過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是父母的錯,小孩提出問題,父母不懂可以學,所以父母不上進。但,要騎車的不是父母,父母不會為什麼要學?為什麼要為了教小孩而花時間去學?那是小孩自己的事情,更何況,小孩也要成年才能學,都成年了,還要父母幫他找資源,不幫成年人找資源就叫做出一張嘴?到底是成年人的事還是父母的事?這種情況就像是小孩叫父母教他英文,然後父母不會,小孩就覺得父母很爛,如果父母為了小孩而去學,但教錯了,小孩就覺得父母教他錯的不如不教,小孩只是因為父母不如他預期而否定,但父母本來就不可能什麼都如他所願。
  舉這兩個例子,是因為我在這兩個例子跟貼文下的留言者發現,大家對父母的要求好高,好像一定要符合小孩期望的那種完美才能當父母,可是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人,當大家在要求父母的時候,都是用自己的過往在評斷自己認為的好父母,那就跟找對象、找工作一樣,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當你覺得你的父母不完美而要求他們如你期望的那樣的時候,是否只是因為不滿意自己的不完美?是否嫌棄的是自己?如果今天要求父母的是未成年人,父母有某種程度需要滿足小孩,但不是全部,本來就沒有人能夠完全符合別人的期待。如果今天要求父母的是成年人,我會想反問這些要求父母滿足自己所有需求,要求父母如自己所想的完美的成年人,請問,你確定你成為父母眼裡完美的小孩了嗎?如果回答是,請問是父母認證他們眼裡完美的小孩呢?還是自認為呢?
  最後,我想說,我小時候也有被傷害的感覺,影響成年後的一些處事或陰影,但我覺得父母就是父母,我不覺得他們是完美的,因為他們一定有不符合我期待的地方,就像我一定也有不符合他們期待的地方。對我來說,跳脫身分,所有人都只是「人」,不屬於其他任何人,也無法成為其他任何人所期望的樣子,這不是標準低,而是學著不去要求別人照自己的期望走,那就變成情勒了。人所能要求的只有自己,要求自己成為自己認為的完美,但不可能成為別人認為的完美,當認清只有自己會是那個自己認為的完美,無法成為別人認為的完美時,才會開始懂得沒有人會照著自己期望的,開始懂得欣賞每個人的有好有壞。一直記得日本漫畫「NANA」裡面的台詞,「如果因為獨自期待那些事,而使自己無法獲得幸福的話,那就沒有意義了。」與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共勉之。
  補充,發文前看到一篇貼文,覺得有相關,就一起談。貼文內容是說,一個媽媽住大樓怕一歲兒子會吵到鄰居,有鋪地墊降低影響,但鄰居還是常常反應覺得吵,要求有小朋友應該住透天,於是照鄰居要求另外買透天住,原本大樓住所租給有小朋友的家庭,鄰居再跟貼文者反應的時候,貼文者反嗆鄰居可以去住透天。然後,留言內容幾乎都說貼文者有問題,應該管好小孩。我想反問留言者,如果他們父母看到留言然後叫他們以後不要留言,他們會不會照做?我想應該不會照做的機率比較大吧?那小孩比留言者更聽不懂人話,這些留言者為什麼會覺得父母叫小孩不要這麼活潑,小孩會照做呢?父母真的不是萬能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文字走著走著,畫筆繞著繞著,卻深藏在最愛的藍色裡。 目前文字為主,情緒抒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帶了一些怒火跟失落,盡可能心平氣和去談這個問題:「設計出來的東西不合客戶期待要不要收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不管上什麼課,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會問一個問題:「有沒有問題?有問題要提出來喔!」可是我覺得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基於這種說法,我想談的是另一件事。最近在一個朋友的臉書上看到,他分享一些容易造成男女筆戰的討論串,
<11>   前陣子,發生一些事,情緒崩盤了,我不知道出來的是媽媽?小男孩?還是誰?第一次遇到情緒直接失控的狀況,
<10>   今天想要說的是立場,很多時候老闆跟員工的立場是不一樣的,
<9>   兩個星期前開始吧?不記得A客人說了什麼,不記得B客人要做什麼風格尺寸,不記得哪個客人有回哪個客人沒回
   帶了一些怒火跟失落,盡可能心平氣和去談這個問題:「設計出來的東西不合客戶期待要不要收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不管上什麼課,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會問一個問題:「有沒有問題?有問題要提出來喔!」可是我覺得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基於這種說法,我想談的是另一件事。最近在一個朋友的臉書上看到,他分享一些容易造成男女筆戰的討論串,
<11>   前陣子,發生一些事,情緒崩盤了,我不知道出來的是媽媽?小男孩?還是誰?第一次遇到情緒直接失控的狀況,
<10>   今天想要說的是立場,很多時候老闆跟員工的立場是不一樣的,
<9>   兩個星期前開始吧?不記得A客人說了什麼,不記得B客人要做什麼風格尺寸,不記得哪個客人有回哪個客人沒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用「內在父母」來愛自己,是一種非常簡單又有效的療癒方式。 當你變成自己的媽媽,會對受傷的自己說什麼呢?
子女管教問題,愈來愈難處理,尤其到了學校和社會,未成年人受法律保護,無法無天也沒人能管,家長的責任呢? 剛在NBC聽到一個新聞,找一個中文新聞來分享: 美密西根州校園槍擊凶手未成年 父母過失殺人判刑10至15年
Thumbnail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或許不是經不好唸,而是你還沒有找到念這本經的最佳方式而已。(字耕農)
Thumbnail
新加坡著名電視劇「小孩不笨」裡的爸爸下班回家跟小孩子講的第一句話是「你吃飯了沒?你吃飽了沒?你功課做完了沒?」 三個問號巧妙道出親子之間最頻繁的「話題」與「問題」。     我知道很多父母也很想跟青春期的孩子有良性的互動,但是一方面孩子根本不想理大人,同時父母似乎也找不到什麼話題,即便大家都在家,
回想我們在孩子這個年紀,是不是也跟他們做一樣的事情呢? 我媽把一輩子的希望都寄託兒女,總抱著孩子能出息的期待,但是兒女回報給她的卻和期待背道而馳,那時,他們也是希望孩子能體會父母的苦心。 然,被保護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沒有經歷過父母的過程,真的很難做到理解父母這件事,我是當了父母才開始理解父母。
Thumbnail
疫情已在全球延燒了三年,病毒不斷變種且快速傳播之下,似乎停課的日常也見怪不怪了,民眾逐漸收起了獵巫心態,抱著平常心去面對染疫及所有可能的影響,並且學會去包容與同理,而我也慶幸自己能隨時待命接受不同的臨危挑戰。
Thumbnail
20歲,是即將搭上人生重要列車的年紀,過去能讓父母、成績為自己安排,可一旦踏入社會,就不斷地要自己「做選擇」。
Thumbnail
在我們裡面的孩子有一種渴望:父母是完美的,不好是因為我不好。然而,當我們真實地放下這些渴求向前走,看見過去的已經過去時,生命中的困頓才可能被超越。
Thumbnail
不論教育或各種宗教,都告訴我們應該心存感激,但事實上我們對母親的情感,卻往往是愛恨交織。包含對於母親的不完美,或是自己無法達到對「孝順」的期待,夾雜著憤怒、矛盾、愧疚等情緒,讓大多數人難以正視自己對母親的情感,然而這樣無解的倫理難題,讓這樣的關係終將往下綿延。
Thumbnail
最近女兒滿兩歲了,以前的她只要哭,就能獲得安慰或食物,如今逐漸有自我意識的她,試圖用哭來獲取更多的滿足,但我並不是萬能的天神,都能滿足她的每一個需求。若無法滿足她,她就會哭得更大聲、更久,彷彿哭就能獲得。 小時候的我們,總以為父母親是萬能的,只要哭到某個極致,就能讓父母親出手來滿足我們的需求。然而在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用「內在父母」來愛自己,是一種非常簡單又有效的療癒方式。 當你變成自己的媽媽,會對受傷的自己說什麼呢?
子女管教問題,愈來愈難處理,尤其到了學校和社會,未成年人受法律保護,無法無天也沒人能管,家長的責任呢? 剛在NBC聽到一個新聞,找一個中文新聞來分享: 美密西根州校園槍擊凶手未成年 父母過失殺人判刑10至15年
Thumbnail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或許不是經不好唸,而是你還沒有找到念這本經的最佳方式而已。(字耕農)
Thumbnail
新加坡著名電視劇「小孩不笨」裡的爸爸下班回家跟小孩子講的第一句話是「你吃飯了沒?你吃飽了沒?你功課做完了沒?」 三個問號巧妙道出親子之間最頻繁的「話題」與「問題」。     我知道很多父母也很想跟青春期的孩子有良性的互動,但是一方面孩子根本不想理大人,同時父母似乎也找不到什麼話題,即便大家都在家,
回想我們在孩子這個年紀,是不是也跟他們做一樣的事情呢? 我媽把一輩子的希望都寄託兒女,總抱著孩子能出息的期待,但是兒女回報給她的卻和期待背道而馳,那時,他們也是希望孩子能體會父母的苦心。 然,被保護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沒有經歷過父母的過程,真的很難做到理解父母這件事,我是當了父母才開始理解父母。
Thumbnail
疫情已在全球延燒了三年,病毒不斷變種且快速傳播之下,似乎停課的日常也見怪不怪了,民眾逐漸收起了獵巫心態,抱著平常心去面對染疫及所有可能的影響,並且學會去包容與同理,而我也慶幸自己能隨時待命接受不同的臨危挑戰。
Thumbnail
20歲,是即將搭上人生重要列車的年紀,過去能讓父母、成績為自己安排,可一旦踏入社會,就不斷地要自己「做選擇」。
Thumbnail
在我們裡面的孩子有一種渴望:父母是完美的,不好是因為我不好。然而,當我們真實地放下這些渴求向前走,看見過去的已經過去時,生命中的困頓才可能被超越。
Thumbnail
不論教育或各種宗教,都告訴我們應該心存感激,但事實上我們對母親的情感,卻往往是愛恨交織。包含對於母親的不完美,或是自己無法達到對「孝順」的期待,夾雜著憤怒、矛盾、愧疚等情緒,讓大多數人難以正視自己對母親的情感,然而這樣無解的倫理難題,讓這樣的關係終將往下綿延。
Thumbnail
最近女兒滿兩歲了,以前的她只要哭,就能獲得安慰或食物,如今逐漸有自我意識的她,試圖用哭來獲取更多的滿足,但我並不是萬能的天神,都能滿足她的每一個需求。若無法滿足她,她就會哭得更大聲、更久,彷彿哭就能獲得。 小時候的我們,總以為父母親是萬能的,只要哭到某個極致,就能讓父母親出手來滿足我們的需求。然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