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做得好一點,父母就會更愛我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吳東彥諮商心理師

許多來到治療 室找我諮商的人,時常抱著極為矛盾的心情 。
一方面,當他們訴說著自己 在 原生家庭中所曾經歷的虐待、遺棄、疏忽,以及種種不合理的管教時,他們的眼神似乎都在殷切詢問我:「 會發生這些,並不是我的錯,對吧?!
然而,我卻又可以從他們種種令人心疼與鼻酸的故事中,聽到他們重複說著:「 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我的父母親 才不愛我?
對這些長久以來,背負著家庭創傷而成長的人來說,每當在夜深人靜、闔上雙眼時與 父母親之間的往事,就像是投影片般,一幕一幕地播映到他們的腦海中,而他們卻不知道該怎麼停止回想這一切。 在回憶裡,他們看見是父母親對他們時而嚴厲的指責、謾罵與責打。
但是, 更令 他們 難受的是,父母親 又時而 把他們當成空氣,不管他們 多努力地喊叫或是表現自己,他們似乎都無法入父母親的眼。此時的他們 總是想著:「或許是我表現得不夠好吧?

raw-image

在成長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父母親好好看他們一眼,為了能夠獲得父母親的一句讚美, 他們 盡可能把自己表現得越來越好, 但每當他們帶著成就與戰績回到家中,運氣好的時候 ,父母親會對他們露出一抹微笑露出一抹微笑,但是大部分的時候,父母親父母親只是冷眼一瞥,繼續做著他們的手上的事情。
每當這個時候,他們總心想:「 應該是我做得還不夠吧?如果再表現得更好一點,他們就會看見我的努力了。 」於是,他們又繼續埋頭苦幹讓自己越來越好 、 越來越好 ……..。
為了獲得父母親的一句小小讚賞,他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他們可能因此擁有名列前茅的成績,擁有 一份相當漂亮的學歷,擁有一個待遇優渥的工作,或是擁有一個令人稱羨的頭銜。但他們卻始終沒有從父母親身上,多獲得一個肯定的眼神,或是一個溫暖的擁抱。

這些人總感覺自己好像擁有了好多,可是卻又覺得自己擁有的好少。

有時,我會好奇地詢問他們:「 你覺得你要做到什麼程度才會覺得足夠?你覺得你要做到什麼程度,父母親才會好好地看你一眼,並且給你一個讓你滿意的肯定?
面對這樣的提問,他們總無法給我一個確切的答案,說明要做到怎樣才算足夠,但是他們卻又可以洋洋灑灑地列出一串清單,試圖說服我「他們努力得還不夠」!
每當聽到他們這樣說著,心中總會有種淡淡的鼻酸,因為他們所說的每一字每一句,似乎都是在 「數落自己」以及「對自己不滿意」的證明。

面對這樣的場景,有時候我心想:有沒有一個可能,並不是他們做得不夠多,而是他們的父母親在「愛自己的孩子」這件事情上,出現了困難。

不可諱言,許多人的父母親並沒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他們可能成長在一個飽受虐待、謾罵、指責、冷漠或充滿暴力的家庭中 。
縱使他們曾想要當一個夠好的父母,帶給自己的孩子滿滿的幸福,但在他們真正進入父母親的角色之後,他們卻不曉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
因此,面對著 這類 「愛無能」的父母, 即使孩子 再 怎麼 努力,終究無法獲得父母親的回應。而最令人難過的結果,是 這些孩子 將這一切的結果與責任歸結於「 是我做的還不夠 」。
我有時會 好奇地詢問他們 :「 有沒有可能,當你已經做了這 麼多,還沒有得到父母親的愛,並不是你做得不夠多,而是你的父母親有他們自己的困難,沒辦法如同你所想,用你想要的方式去愛你?!

有時,他們聽到這樣的想法,會開始潸然淚下,眼神反覆交織著失落與失望。似乎,他們的努力被我看見了,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同時也得接受一件事情:放下對父母親期望。

我之所以這樣詢問,目的絕非是要他們對父母親放棄希望。而是,若我們面對的真是一個「愛無能」的父母,「接受事實」或許就比「持續懷抱期待」更為重要。

有時,要放下我們對父母親的期望,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當我們決定這麼做的時候,也就等同於我們要同時放棄心中那幅「完美家庭」的圖像。
但若我們能夠在「接受事實」與「懷抱期待」當中獲得平衡,或許我們才有機會在心中騰出更多的空間,問問自己往後的人生想要的是什麼?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靜馨心理治療所的沙龍
20會員
7內容數
紀錄,靜馨心理治療所心理師們撰寫的文章。
2023/05/07
復甦慾望,讓自己活著 人,只要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就無可避免擁有慾望。每個人的慾望層面其實相當廣泛,也包羅萬象,舉凡生理層面的三餐溫飽及衣著保暖,或是在心靈層面想要與人分享的喜怒與哀樂,這都是相當正常的慾望與需求而這些慾望在我們年幼時,能否被好好滿足,就必須仰賴父母親的悉心...
Thumbnail
2023/05/07
復甦慾望,讓自己活著 人,只要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就無可避免擁有慾望。每個人的慾望層面其實相當廣泛,也包羅萬象,舉凡生理層面的三餐溫飽及衣著保暖,或是在心靈層面想要與人分享的喜怒與哀樂,這都是相當正常的慾望與需求而這些慾望在我們年幼時,能否被好好滿足,就必須仰賴父母親的悉心...
Thumbnail
2023/04/14
這幾年,集體生命最大的經驗,大概是Covid-19,焦慮不安如迷霧驚魂般籠罩著每個人,包含嗷嗷待哺的孩子。生命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限制,生活、工作、興趣、運動…等等,就連情感也因為物理性過於靠近,而出現疲態、裂縫。 為了學習也好,工作也好,甚至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我們有更多機會接觸3C產品,使我們的世界
Thumbnail
2023/04/14
這幾年,集體生命最大的經驗,大概是Covid-19,焦慮不安如迷霧驚魂般籠罩著每個人,包含嗷嗷待哺的孩子。生命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限制,生活、工作、興趣、運動…等等,就連情感也因為物理性過於靠近,而出現疲態、裂縫。 為了學習也好,工作也好,甚至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我們有更多機會接觸3C產品,使我們的世界
Thumbnail
2023/04/09
「我明明已經盡了全力,想要擺脫父母親帶給我的影響,給我的孩子一個截然不同的生活,為什麼我到頭來卻還是複製了我的原生家庭的樣貌呢?」 這是我在諮商實務現場中,時常聽見父母親的真心告白。 在我接觸的許多父母親當中,他們本身也成長自酗酒、暴力、精神虐待、情緒勒索、藥酒癮、網路成癮...
Thumbnail
2023/04/09
「我明明已經盡了全力,想要擺脫父母親帶給我的影響,給我的孩子一個截然不同的生活,為什麼我到頭來卻還是複製了我的原生家庭的樣貌呢?」 這是我在諮商實務現場中,時常聽見父母親的真心告白。 在我接觸的許多父母親當中,他們本身也成長自酗酒、暴力、精神虐待、情緒勒索、藥酒癮、網路成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小時候,你盡力討好 長大後,你盡力付出 你,使盡了全力,卻仍然「得不到」 「被看見」「被肯定」「被愛」 一直是你深層的渴望 你的付出,成為了「理所當然」! 這讓你的心, 有了一個 空洞 讓你很難真正喜歡自己 也很難給孩子欣賞的眼光 練習當自己的內在父母,給自己力量 子玲老師 將給大家 [自我
Thumbnail
小時候,你盡力討好 長大後,你盡力付出 你,使盡了全力,卻仍然「得不到」 「被看見」「被肯定」「被愛」 一直是你深層的渴望 你的付出,成為了「理所當然」! 這讓你的心, 有了一個 空洞 讓你很難真正喜歡自己 也很難給孩子欣賞的眼光 練習當自己的內在父母,給自己力量 子玲老師 將給大家 [自我
Thumbnail
許多來到治療 室找我諮商的人,時常抱著極為矛盾的心情 。 一方面,當他們訴說著自己 在 原生家庭中所曾經歷的虐待、遺棄、疏忽,以及種種不合理的管教時,他們的眼神似乎都在殷切詢問我:「 會發生這些,並不是我的錯,對吧?! 」 然而,我卻又可以從他們種種令人心疼與鼻酸的故事中....
Thumbnail
許多來到治療 室找我諮商的人,時常抱著極為矛盾的心情 。 一方面,當他們訴說著自己 在 原生家庭中所曾經歷的虐待、遺棄、疏忽,以及種種不合理的管教時,他們的眼神似乎都在殷切詢問我:「 會發生這些,並不是我的錯,對吧?! 」 然而,我卻又可以從他們種種令人心疼與鼻酸的故事中....
Thumbnail
「身為成人,如果我戴著理想化的眼鏡去認知父母,那麼我將無法以健康的方式脫離他們所帶來的影響。如果我做不到這一點,我將很難在此生找到自己的路。如果我想認識自我,那麼盡可能描繪出我自己及我父母的真實寫照是很重要的。真實寫照並不妨礙我們的深刻愛慕。我可以既愛自己的父母,又尊重過去和現在的他們。他們不必非
Thumbnail
「身為成人,如果我戴著理想化的眼鏡去認知父母,那麼我將無法以健康的方式脫離他們所帶來的影響。如果我做不到這一點,我將很難在此生找到自己的路。如果我想認識自我,那麼盡可能描繪出我自己及我父母的真實寫照是很重要的。真實寫照並不妨礙我們的深刻愛慕。我可以既愛自己的父母,又尊重過去和現在的他們。他們不必非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小時候父母責罵自己時,自己總會覺得爸媽總是不了解自己,心中的委屈,令自己不由得生出「生在這個家根本就是個錯誤!」的想法。   每當這個想法充斥內心時,接下來的溝通就只剩下,吵架或冷戰。而這份委屈,只能隨著時間逐漸掩埋,但卻不曾消失,它總會在某些時刻被挖掘而出,像地雷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小時候父母責罵自己時,自己總會覺得爸媽總是不了解自己,心中的委屈,令自己不由得生出「生在這個家根本就是個錯誤!」的想法。   每當這個想法充斥內心時,接下來的溝通就只剩下,吵架或冷戰。而這份委屈,只能隨著時間逐漸掩埋,但卻不曾消失,它總會在某些時刻被挖掘而出,像地雷
Thumbnail
我們很容易認為,一個人自我價值感高 是因為這個人有很多優點和成就 而一個人自我價值感低,是因為他的缺點與不足 這是一個最常見的誤解。 其實,我們很容易發現,身邊一些熟識的朋友 外在條件看起來很好很優秀 但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辦法欣賞自己的好,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一般來說 以下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我們很容易認為,一個人自我價值感高 是因為這個人有很多優點和成就 而一個人自我價值感低,是因為他的缺點與不足 這是一個最常見的誤解。 其實,我們很容易發現,身邊一些熟識的朋友 外在條件看起來很好很優秀 但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辦法欣賞自己的好,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一般來說 以下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操控是以貶低孩子的姿態來得到想要的自尊 雖然我們都聽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家長心中都是這種 青出於藍勝於藍的期待 意思就是 若我沒有認同你是好的 不管你在社會上做出什麼成就 我都可以來貶低你跟把你的尊嚴踩在腳下 父母自己的生命經歷不見得能夠讓他們自我認同
Thumbnail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操控是以貶低孩子的姿態來得到想要的自尊 雖然我們都聽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家長心中都是這種 青出於藍勝於藍的期待 意思就是 若我沒有認同你是好的 不管你在社會上做出什麼成就 我都可以來貶低你跟把你的尊嚴踩在腳下 父母自己的生命經歷不見得能夠讓他們自我認同
Thumbnail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很多人在生涯選擇上,都會受到父母期望的影響,當自己沒有朝父母想要的方向前進時,心裡會有自我實現,但心裡又默默感到罪惡的感受。 ⁡即使已經是一個成人男性或女性,潛意識裏還是會不斷追尋父母對自己的認同,希望父母支持自己的決
Thumbnail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很多人在生涯選擇上,都會受到父母期望的影響,當自己沒有朝父母想要的方向前進時,心裡會有自我實現,但心裡又默默感到罪惡的感受。 ⁡即使已經是一個成人男性或女性,潛意識裏還是會不斷追尋父母對自己的認同,希望父母支持自己的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