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做得好一點,父母就會更愛我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許多來到治療 室找我諮商的人,時常抱著極為矛盾的心情 。
一方面,當他們訴說著自己 在 原生家庭中所曾經歷的虐待、遺棄、疏忽,以及種種不合理的管教時,他們的眼神似乎都在殷切詢問我:「 會發生這些,並不是我的錯,對吧?!
然而,我卻又可以從他們種種令人心疼與鼻酸的故事中,聽到他們重複說著:「 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我的父母親 才不愛我?
對這些長久以來,背負著家庭創傷而成長的人來說,每當在夜深人靜、闔上雙眼時與 父母親之間的往事,就像是投影片般,一幕一幕地播映到他們的腦海中,而他們卻不知道該怎麼停止回想這一切。 在回憶裡,他們看見是父母親對他們時而嚴厲的指責、謾罵與責打。
但是, 更令 他們 難受的是,父母親 又時而 把他們當成空氣,不管他們 多努力地喊叫或是表現自己,他們似乎都無法入父母親的眼。此時的他們 總是想著:「或許是我表現得不夠好吧?
Giand on Unsplash
在成長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父母親好好看他們一眼,為了能夠獲得父母親的一句讚美, 他們 盡可能把自己表現得越來越好, 但每當他們帶著成就與戰績回到家中,運氣好的時候 ,父母親會對他們露出一抹微笑露出一抹微笑,但是大部分的時候,父母親父母親只是冷眼一瞥,繼續做著他們的手上的事情。
每當這個時候,他們總心想:「 應該是我做得還不夠吧?如果再表現得更好一點,他們就會看見我的努力了。 」於是,他們又繼續埋頭苦幹讓自己越來越好 、 越來越好 ……..。
為了獲得父母親的一句小小讚賞,他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他們可能因此擁有名列前茅的成績,擁有 一份相當漂亮的學歷,擁有一個待遇優渥的工作,或是擁有一個令人稱羨的頭銜。但他們卻始終沒有從父母親身上,多獲得一個肯定的眼神,或是一個溫暖的擁抱。
這些人總感覺自己好像擁有了好多,可是卻又覺得自己擁有的好少。
有時,我會好奇地詢問他們:「 你覺得你要做到什麼程度才會覺得足夠?你覺得你要做到什麼程度,父母親才會好好地看你一眼,並且給你一個讓你滿意的肯定?
面對這樣的提問,他們總無法給我一個確切的答案,說明要做到怎樣才算足夠,但是他們卻又可以洋洋灑灑地列出一串清單,試圖說服我「他們努力得還不夠」!
每當聽到他們這樣說著,心中總會有種淡淡的鼻酸,因為他們所說的每一字每一句,似乎都是在 「數落自己」以及「對自己不滿意」的證明。
面對這樣的場景,有時候我心想:有沒有一個可能,並不是他們做得不夠多,而是他們的父母親在「愛自己的孩子」這件事情上,出現了困難。
不可諱言,許多人的父母親並沒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他們可能成長在一個飽受虐待、謾罵、指責、冷漠或充滿暴力的家庭中 。
縱使他們曾想要當一個夠好的父母,帶給自己的孩子滿滿的幸福,但在他們真正進入父母親的角色之後,他們卻不曉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
因此,面對著 這類 「愛無能」的父母, 即使孩子 再 怎麼 努力,終究無法獲得父母親的回應。而最令人難過的結果,是 這些孩子 將這一切的結果與責任歸結於「 是我做的還不夠 」。
我有時會 好奇地詢問他們 :「 有沒有可能,當你已經做了這 麼多,還沒有得到父母親的愛,並不是你做得不夠多,而是你的父母親有他們自己的困難,沒辦法如同你所想,用你想要的方式去愛你?!
有時,他們聽到這樣的想法,會開始潸然淚下,眼神反覆交織著失落與失望。似乎,他們的努力被我看見了,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同時也得接受一件事情:放下對父母親期望。
我之所以這樣詢問,目的絕非是要他們對父母親放棄希望。而是,若我們面對的真是一個「愛無能」的父母,「接受事實」或許就比「持續懷抱期待」更為重要。
有時,要放下我們對父母親的期望,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當我們決定這麼做的時候,也就等同於我們要同時放棄心中那幅「完美家庭」的圖像。
但若我們能夠在「接受事實」與「懷抱期待」當中獲得平衡,或許我們才有機會在心中騰出更多的空間,問問自己往後的人生想要的是什麼?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紀錄,靜馨心理治療所心理師們撰寫的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聖誕節又稱降臨節(Advent Festival),我們可以透過認識自然界中,四個王國的力量加深我們與周圍世界的關係。 第一週與 #礦物王國 有關。礦物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礦物世界給了我們一個固定的且當我們不斷變化的存在基礎。沒有礦物世界,我們就沒有立足之地。如同我們人類的物質身體。
聖誕節又稱降臨節(Advent Festival),我們可以透過認識自然界中,四個王國的力量加深我們與周圍世界的關係。 第一週與 #礦物王國 有關。礦物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礦物世界給了我們一個固定的且當我們不斷變化的存在基礎。沒有礦物世界,我們就沒有立足之地。如同我們人類的物質身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他們看起來很徬徨,而且看起來沒有很開心。我突然覺得有點哽咽,感覺自己平時對他們太嚴苛了。 雖然知道父母很偉大、很辛苦,但是平常還是會克制不住自己對他們很嚴苛,也對他們一些作為感到難以苟同。 當時老師提醒我,對父母不滿時,要記住上課時看見他們徬徨的模樣。
Thumbnail
你曾經感覺自己在面對父母時,需要成為他們的「父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也許他們總愛拿你跟別人家小孩比較,或是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這篇文章將分享在面對家庭中的困惑和恐懼時,如何成為家庭的支柱,以及如何在挑戰面前堅定信念。 如何在面對父母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我從以前就不是很喜歡我的父母,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某方面的心靈陰影,每次父母來看我,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來訊問我事情,成年後,我都不以為意,我都只是隨口回回,這幾年開始有保持距離後,這種態度變得越來越嚴重,很多事情本身都不是我的問題,往往都會先怪罪然後一番責問審問,他們爽了之後才會爽快的離開。 一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他們看起來很徬徨,而且看起來沒有很開心。我突然覺得有點哽咽,感覺自己平時對他們太嚴苛了。 雖然知道父母很偉大、很辛苦,但是平常還是會克制不住自己對他們很嚴苛,也對他們一些作為感到難以苟同。 當時老師提醒我,對父母不滿時,要記住上課時看見他們徬徨的模樣。
Thumbnail
你曾經感覺自己在面對父母時,需要成為他們的「父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也許他們總愛拿你跟別人家小孩比較,或是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這篇文章將分享在面對家庭中的困惑和恐懼時,如何成為家庭的支柱,以及如何在挑戰面前堅定信念。 如何在面對父母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我從以前就不是很喜歡我的父母,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某方面的心靈陰影,每次父母來看我,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來訊問我事情,成年後,我都不以為意,我都只是隨口回回,這幾年開始有保持距離後,這種態度變得越來越嚴重,很多事情本身都不是我的問題,往往都會先怪罪然後一番責問審問,他們爽了之後才會爽快的離開。 一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