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先理心,和你的錢對話-書評推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新年快樂!農曆新年真是盤點財務的大好時機,但該如何健康的看待財務數字而非心生恐懼,這本大田出版的《和你的錢對話》,是由紐約時報財金專家暨暢銷書冠軍作家瑞秋‧克魯茲所著,是本適合在過年跟假期時思考自己的好書,整本書不跟你談K線跟報股市明牌,而是希望你可以從自己的特質、消費習慣、家庭財務教育中,進一步瞭解自己,瞭解你的錢,探索自己和錢的關係,是本零財務基礎也可以閱讀的財商書。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聽到過那些關於金錢的事情?
在金錢方面,你從父母親身上得到什麼樣的經驗?感受到什麼樣的情緒?
你是自由奔放的月光族?還是談到錢就提心吊膽怕衝突?
你認為錢很髒嗎?追求錢很功利嗎?
你認為賺很多錢的人,就是個市儈的人嗎?
錢真是個耐人尋味的東西,多少人窮盡一生在追逐,追到了卻又覺得空虛,如果在你的觀念中,認為致富是一瞬間發生的事,就像是股票投資、中樂透等,或是認為必須家底雄厚、學有專業,或是要能繼承產業,坐擁房地產投資當包租公,那你應該會對自己一輩子也不可能致富的想法感到挫折。不過仔細思想,我自己的理財觀,確實也被家庭影響至深。
每到農曆年,吃完除夕團圓飯後,就是我們全家大小的年度財務大會,過去擔任過記帳士的媽媽,會把全家人的財稅憑證,房屋貸款,跟去年整年度的流水帳本拿出來,大家一起用「數字」交流去年一整年的重大支出,並且談談新的一年,每個人各自的財務規劃,在家庭會議中,常常會提到我也深信不移的理財觀念,像是「先存款再花費」、「不要借錢投資」、「想要馬上有錢的人就容易上當被騙」、「全家的錢要集中在一起用才會有力量」等,這些觀念,確實影響我未來財務規畫上趨於計畫性存錢型,跟重視安全感的理財觀,我也是閱讀書籍後意識跟看見自己的理財習慣,深有啟發。

觀念一、檢視自己七個理財習性

和你的錢對話》書中第65頁到92頁談到的7個理財習性,我覺得很有意思,這7個理財習性分別是:
1.存錢型 v.s. 花錢型
2.自由奔放型v.s.按部就班型
3.注重體驗v.s.注重物質
4.注重品質v.s.注重數量
5.重視安全感v.s.重視身分地位
6.富足心態v.s.匱乏心態
7.有計畫的捐獻v.s.隨興想捐就捐
我原以為這些習性有好壞之分,沒想到這些習性並沒有對錯,只是展現出我們看待金錢的習慣,而認識自己的習性,才能讓我們懂得適度與人調和平衡,避免走上極端。
我反思自己,身邊親戚、朋友跟家人的財務狀況,確實很多動機良善但不明智的財務決定,多是因我們的財務習性所導致,意識到自己對金錢的看法,並且懂得求救或是跟他人互補,盡量讓自己的理財習性往中間整合,維持中庸,當我們開始注意自己為什麼用這樣的方式花錢(或省錢),越能夠在必要時修正方向。
和你的錢對話》書籍最後統整自我對話的關鍵問句,透過每週、每月的自我盤整,心定下來,財務狀況也肯定越來越能掌握。例如回顧上個月的消費,問自己幾個問題:上個月我是否因恐懼而花錢或不花錢?我有沒有為了讓人刮目相看買了任何東西?我有遵守預算或是在哪方面超支了嗎?奉獻對我來說是優先考量的事項嗎?我有沒有體驗過奉獻的福氣?這些問句很值得靜下來跟自己對話,反思自己跟錢的關係。

觀念二、承認自己對財務有恐懼,並尋求幫助

你有那些對於金錢的恐懼呢?《和你的錢對話》一書中第98頁到133頁提到的六種財務恐懼,我覺得面向很完整,也很真實。這六個財務恐懼分別是:
1.如果發生意外,家中孩子又還小,我的財務會出問題怎麼辦?
2.我的時間不多了,錢又不夠,不可能完成自己渴望的夢想怎麼辦?
3.我不具備致富的條件,不夠聰明,擔心遇到狀況不會管理怎麼辦?
4.會這樣都是因為OOXX,而且不會有人教我,所以很不公平,怎麼辦?
5.我過去發生過重大的財務失誤,仍然心懷內疚,做決定瞻前顧後怎麼辦?
6.我擔心自己重蹈父母的覆轍,最終跟父母親一樣經商失敗,我該怎麼辦?
你有上面任何一條財務上的恐懼嗎?《和你的錢對話》書中作者建議,仔細回想你上次恐懼的經歷,是怎樣的情緒狀態阻礙、限制了你的選擇?並且花時間跟自己對話,對每一個恐懼分析後寫出相反的事實,甚至諮詢有過同樣恐懼的人,詢問他們是如何克服。
例如你可以這樣寫:
「回想後我發現,自己對金錢的恐懼主要來自於外力,我認為自己永遠無法出人頭地,因為環境、產業、家庭壓力都在跟我作對。但其實我可以掌控我自己的錢,我可以選擇如何規劃預算,如何花錢、儲蓄、投資,甚至學習用滾雪球還債法(將欠款中最低欠額的款項優先還清的還款概念)清償債務。我可以選擇在艱難時期持之以恆,不要放棄,一切盡其在我。」
這種像是自問自答的書寫,你可以在夜深人靜時問問自己,如果你已婚,還可以夫妻二人一起討論,談談你們彼此對於金錢的恐懼,並思考可以如何協力合作。人無法單獨活在世界上,正如同財務思維的建立,你也不應該獨自面對。要想克服恐懼的方法不是變得更強悍,而是要放下心防,尋求支援。
早在1000多年前,有一位使徒保羅曾說過:
不管我擁有甚麼,我都學會了知足。無論我幾乎一無所有,還是樣樣都有,我都懂得如何生活。無論是飽足是飢餓,是豐富是貧乏,在各種處境中我都學會了生活的秘訣。因為藉著那賜給我力量的基督,我凡事都能做。(腓四11-13,新普及譯本)」
財務本身沒有對錯,但關鍵在於我們的焦點在哪裡,我們的焦點決定了我們使用財務的方式,千萬不要被金錢的魔戒所操控,我們都有能力自己做選擇,奧古斯丁也曾說過:
先看看神給了你什麼,再看看你需要什麼,其餘都是鄰舍的。」面對我們生命的禮物,不要過度吝嗇,也不要荒唐揮霍,關鍵都在自己。

觀念三、錢是工具,照自己的意願好好生活才是目的

在討論金錢時,《和你的錢對話》一書中將兩種類型的溝通:情感(緊張或平靜)跟言語(公開討論或絕口不提)彼此相交,形成四個象限:
1.緊張且絕口不提:焦慮象限
2.緊張且公開討論:不穩定象限
3.平靜且絕口不提:無知無覺象限
4.平靜且公開討論:安全感象限
其實,金錢只是放大跟具象化你原本的個性,這四個象限,不僅僅找到自己的理財方式,更應該要理解身邊朋友、配偶的理財方式,我們才更能彼此同理所愛的人,改善彼此的關係跟自己的金錢觀。
易經曾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聖經也說:「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罪人為義人積存資財。(箴言13:22)」由此可知,最好的產業是敬虔的信心、德行和全備的知識,讓觀念的根基穩固,不投機,不因為慾望而冒險投資,誠實認識自己的財務狀況,是大家都可以做到的事,而要改變,就從跟你的錢對話開始吧!
《和你的錢對話》書籍統整,我的金錢觀聲明稿,願新的一年我們跟錢當朋友,從心開始,跟自己的錢好好對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會欣然寫下這篇書評,是偶然間讀到褚士瑩的這本《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他向法國一位「非典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學習,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思考練習與震撼教育的故事記錄,這本書,其實就是褚士瑩對自己誠實的自剖,我感佩他的誠實,當發現自己「卡住」了,不是假裝沒事,而是選擇學習,並將自己主動思考的答案寫
學生未來要面對的世界,是複雜、多變且不確定的,成長思維的人不僅「不怕不確定性」,更願意「主動擁抱」不確定,因為絕大多數的挑戰跟不確定,對普通人來說都是有益的,既然我們不可能永遠待在舒適圈,成長性思維帶給學生們的強大內在,將是他一生受用的禮物,我誠摯推薦這本書,祝願台灣的孩子們都能擁有強大的內在。
30歲前的我,在都市工作,大樓人口稠密,彼此關係冷漠,人與人間的感覺早已麻痺,陌生人見面不打招呼,每月往返兩岸當空中飛人,拚高鐵上車時剛好關門,急匆匆拎著快餐盒,用手機邊吃飯邊排行程,網站分頁總是20個,旅行運動還要陪伴家人,但是,是誰讓我變得那麼忙?那麼忙的我,究竟要去哪裡?
「我能否教得愈少,讓學生學得愈多?」當老師為了專題探究找來自己碩士論文研究法,到底是在幫助學生創造自己知識的能力,還是僅提供資訊要學生吸收呢?老師是否為學生多做那些,本來應該由他自己完成或查閱文獻,同儕討論即可完成的事情呢?老師是否努力培養學習者的正向感受,幫孩子克服恐懼,激發好奇與愉悅感呢?
「性愛、戀愛與婚禮誓言,這三者的排序,捷克人的順序會是什麼呢?」 「當然是性囉!」他只想了一秒鐘就回答。 我有點驚訝的追問:「為什麼呀?」 「大概是在pub酒精對大腦的作用吧! 而且辦婚禮太貴了!」Jiri笑的輕鬆 當巴黎街、高級跑車、古董車變成年輕人追求的認同 捷克人的愛情,在浪漫美麗的城市背後,
我們都曾定義過所謂幸福生活,但我們卻都沒有認真的實踐過,但植物它不說,卻用行動扎下幸福與寧靜的根,用延續生命來讓我們看見它美好的生命狀態,這本大田出版的《植物學家的筆記》真實啟發了我,這本書寫植物生命之書,之所以有生命,是因為這本書透視了我們的成長,啟發我們能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會欣然寫下這篇書評,是偶然間讀到褚士瑩的這本《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他向法國一位「非典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學習,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思考練習與震撼教育的故事記錄,這本書,其實就是褚士瑩對自己誠實的自剖,我感佩他的誠實,當發現自己「卡住」了,不是假裝沒事,而是選擇學習,並將自己主動思考的答案寫
學生未來要面對的世界,是複雜、多變且不確定的,成長思維的人不僅「不怕不確定性」,更願意「主動擁抱」不確定,因為絕大多數的挑戰跟不確定,對普通人來說都是有益的,既然我們不可能永遠待在舒適圈,成長性思維帶給學生們的強大內在,將是他一生受用的禮物,我誠摯推薦這本書,祝願台灣的孩子們都能擁有強大的內在。
30歲前的我,在都市工作,大樓人口稠密,彼此關係冷漠,人與人間的感覺早已麻痺,陌生人見面不打招呼,每月往返兩岸當空中飛人,拚高鐵上車時剛好關門,急匆匆拎著快餐盒,用手機邊吃飯邊排行程,網站分頁總是20個,旅行運動還要陪伴家人,但是,是誰讓我變得那麼忙?那麼忙的我,究竟要去哪裡?
「我能否教得愈少,讓學生學得愈多?」當老師為了專題探究找來自己碩士論文研究法,到底是在幫助學生創造自己知識的能力,還是僅提供資訊要學生吸收呢?老師是否為學生多做那些,本來應該由他自己完成或查閱文獻,同儕討論即可完成的事情呢?老師是否努力培養學習者的正向感受,幫孩子克服恐懼,激發好奇與愉悅感呢?
「性愛、戀愛與婚禮誓言,這三者的排序,捷克人的順序會是什麼呢?」 「當然是性囉!」他只想了一秒鐘就回答。 我有點驚訝的追問:「為什麼呀?」 「大概是在pub酒精對大腦的作用吧! 而且辦婚禮太貴了!」Jiri笑的輕鬆 當巴黎街、高級跑車、古董車變成年輕人追求的認同 捷克人的愛情,在浪漫美麗的城市背後,
我們都曾定義過所謂幸福生活,但我們卻都沒有認真的實踐過,但植物它不說,卻用行動扎下幸福與寧靜的根,用延續生命來讓我們看見它美好的生命狀態,這本大田出版的《植物學家的筆記》真實啟發了我,這本書寫植物生命之書,之所以有生命,是因為這本書透視了我們的成長,啟發我們能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直以來沒有思考過金錢與自己的關係? 不知道金錢留不住的原因在哪? 你從未檢視過消費習慣,或嘗試思考過卻找不到貓膩? 沒有深入思考過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不知如何開始? 你已經很努力賺錢卻永遠靠近不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跟錢好好相處》,從你的錢怎麼來,到你的錢怎麼去,都有全面性的檢討,他適用任何人。
Thumbnail
在進行理財這件事時,你是否真的理解自己需要的是甚麼? 隨筆,理財先理心,24歲滾出一桶金 很多人以為要滾出一桶金投資的報酬率是關鍵因素,但大家都忽略了其實投資的初期如果你懂存錢,會遠比用小小的本金投資還來的有效率,如果你懂得控制欲望那你未來就可以,達成自己真正渴望的目標。
Thumbnail
距離上次收到采實文化的書籍分享已經經過一年,去年分享的書籍是《懂用錢,愈活愈富有》。 這一次要介紹這一本書籍《理財先理心,24歲滾出一桶金》,最大的特色是專門針對理財小白所寫的書籍,這也是作者個人品牌理白(理財小白)小姐的取名的由來。 首先小茹在介紹這本書的之前,對於理白小姐所說理財之前,先「理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宥爸認為在開始理財之前 最好先建立好基本的財商觀念 所以宥爸會先分享幾個理財心法給大家 宥爸最早接觸理財觀念是高中時 在圖書館裡看到的一本書 {富爸爸與窮爸爸} 相信很多人有看過這本書, 裡面讓宥爸印象最深刻的是 資產與負債 書中說道我們只要不斷擁有更多資產 減少負債的支出 最終
Thumbnail
追求財富時,不要忽略財商的重要性。書中提到,致富心態不僅指賺錢能力,也是能夠明智地運用財務資源,做出有利於自己生活和事業的決策的能力。學習財商,建立對的致富心態與觀念,能讓我們擁有富足的一生。
Thumbnail
在我們的生長環境中,絕大多數人的家庭裡是不會教你如何理財,甚至在學校也不會教你如何理財。雖然家庭會影響到我們對金錢的態度與關係,但本書強調的是我們可以透過方法(本書提到他們的方法是「循序漸進法」)改變與金錢的關係,前提是我們必須覺察到問題及承擔責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理財中的關鍵主題,包括收入管理、存錢原則以及認識慾望的重要性。讀者將得到有關理財智慧的實用建議,幫助他們建立健全的財務規劃,實現更美好的財務未來。
嗨朋友們~ 今天聊聊無論如何都很熱門的話題:投資以及理財 為什麼把他們分開來說呢?有時候感覺投資與理財好像是在講一樣的事情 那投資與理財到底有甚麼不同呢? 投資 是不是聽起來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投資」其實就是把錢放進一些有收益、有風險的地方,期望未來這筆錢能越來越多。就像是買賣股票、基金或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直以來沒有思考過金錢與自己的關係? 不知道金錢留不住的原因在哪? 你從未檢視過消費習慣,或嘗試思考過卻找不到貓膩? 沒有深入思考過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不知如何開始? 你已經很努力賺錢卻永遠靠近不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跟錢好好相處》,從你的錢怎麼來,到你的錢怎麼去,都有全面性的檢討,他適用任何人。
Thumbnail
在進行理財這件事時,你是否真的理解自己需要的是甚麼? 隨筆,理財先理心,24歲滾出一桶金 很多人以為要滾出一桶金投資的報酬率是關鍵因素,但大家都忽略了其實投資的初期如果你懂存錢,會遠比用小小的本金投資還來的有效率,如果你懂得控制欲望那你未來就可以,達成自己真正渴望的目標。
Thumbnail
距離上次收到采實文化的書籍分享已經經過一年,去年分享的書籍是《懂用錢,愈活愈富有》。 這一次要介紹這一本書籍《理財先理心,24歲滾出一桶金》,最大的特色是專門針對理財小白所寫的書籍,這也是作者個人品牌理白(理財小白)小姐的取名的由來。 首先小茹在介紹這本書的之前,對於理白小姐所說理財之前,先「理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宥爸認為在開始理財之前 最好先建立好基本的財商觀念 所以宥爸會先分享幾個理財心法給大家 宥爸最早接觸理財觀念是高中時 在圖書館裡看到的一本書 {富爸爸與窮爸爸} 相信很多人有看過這本書, 裡面讓宥爸印象最深刻的是 資產與負債 書中說道我們只要不斷擁有更多資產 減少負債的支出 最終
Thumbnail
追求財富時,不要忽略財商的重要性。書中提到,致富心態不僅指賺錢能力,也是能夠明智地運用財務資源,做出有利於自己生活和事業的決策的能力。學習財商,建立對的致富心態與觀念,能讓我們擁有富足的一生。
Thumbnail
在我們的生長環境中,絕大多數人的家庭裡是不會教你如何理財,甚至在學校也不會教你如何理財。雖然家庭會影響到我們對金錢的態度與關係,但本書強調的是我們可以透過方法(本書提到他們的方法是「循序漸進法」)改變與金錢的關係,前提是我們必須覺察到問題及承擔責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理財中的關鍵主題,包括收入管理、存錢原則以及認識慾望的重要性。讀者將得到有關理財智慧的實用建議,幫助他們建立健全的財務規劃,實現更美好的財務未來。
嗨朋友們~ 今天聊聊無論如何都很熱門的話題:投資以及理財 為什麼把他們分開來說呢?有時候感覺投資與理財好像是在講一樣的事情 那投資與理財到底有甚麼不同呢? 投資 是不是聽起來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投資」其實就是把錢放進一些有收益、有風險的地方,期望未來這筆錢能越來越多。就像是買賣股票、基金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