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農曆新年真是盤點財務的大好時機,但該如何健康的看待財務數字而非心生恐懼,這本大田出版的《
和你的錢對話》,是由紐約時報財金專家暨暢銷書冠軍作家
瑞秋‧克魯茲所著,是本適合在過年跟假期時思考自己的好書,整本書不跟你談K線跟報股市明牌,而是希望你可以從自己的特質、消費習慣、家庭財務教育中,進一步瞭解自己,瞭解你的錢,探索自己和錢的關係,是本零財務基礎也可以閱讀的財商書。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聽到過那些關於金錢的事情?
在金錢方面,你從父母親身上得到什麼樣的經驗?感受到什麼樣的情緒?
你是自由奔放的月光族?還是談到錢就提心吊膽怕衝突?
你認為錢很髒嗎?追求錢很功利嗎?
你認為賺很多錢的人,就是個市儈的人嗎?
錢真是個耐人尋味的東西,多少人窮盡一生在追逐,追到了卻又覺得空虛,如果在你的觀念中,認為致富是一瞬間發生的事,就像是股票投資、中樂透等,或是認為必須家底雄厚、學有專業,或是要能繼承產業,坐擁房地產投資當包租公,那你應該會對自己一輩子也不可能致富的想法感到挫折。不過仔細思想,我自己的理財觀,確實也被家庭影響至深。
每到農曆年,吃完除夕團圓飯後,就是我們全家大小的年度財務大會,過去擔任過記帳士的媽媽,會把全家人的財稅憑證,房屋貸款,跟去年整年度的流水帳本拿出來,大家一起用「數字」交流去年一整年的重大支出,並且談談新的一年,每個人各自的財務規劃,在家庭會議中,常常會提到我也深信不移的理財觀念,像是「先存款再花費」、「不要借錢投資」、「想要馬上有錢的人就容易上當被騙」、「全家的錢要集中在一起用才會有力量」等,這些觀念,確實影響我未來財務規畫上趨於計畫性存錢型,跟重視安全感的理財觀,我也是閱讀書籍後意識跟看見自己的理財習慣,深有啟發。
觀念一、檢視自己七個理財習性
《
和你的錢對話》書中第65頁到92頁談到的7個理財習性,我覺得很有意思,這7個理財習性分別是:
1.存錢型 v.s. 花錢型
2.自由奔放型v.s.按部就班型
3.注重體驗v.s.注重物質
4.注重品質v.s.注重數量
5.重視安全感v.s.重視身分地位
6.富足心態v.s.匱乏心態
7.有計畫的捐獻v.s.隨興想捐就捐
我原以為這些習性有好壞之分,沒想到這些習性並沒有對錯,只是展現出我們看待金錢的習慣,而認識自己的習性,才能讓我們懂得適度與人調和平衡,避免走上極端。
我反思自己,身邊親戚、朋友跟家人的財務狀況,確實很多動機良善但不明智的財務決定,多是因我們的財務習性所導致,意識到自己對金錢的看法,並且懂得求救或是跟他人互補,盡量讓自己的理財習性往中間整合,維持中庸,當我們開始注意自己為什麼用這樣的方式花錢(或省錢),越能夠在必要時修正方向。
《和你的錢對話》書籍最後統整自我對話的關鍵問句,透過每週、每月的自我盤整,心定下來,財務狀況也肯定越來越能掌握。例如回顧上個月的消費,問自己幾個問題:上個月我是否因恐懼而花錢或不花錢?我有沒有為了讓人刮目相看買了任何東西?我有遵守預算或是在哪方面超支了嗎?奉獻對我來說是優先考量的事項嗎?我有沒有體驗過奉獻的福氣?這些問句很值得靜下來跟自己對話,反思自己跟錢的關係。
觀念二、承認自己對財務有恐懼,並尋求幫助
你有那些對於金錢的恐懼呢?《
和你的錢對話》一書中第98頁到133頁提到的六種財務恐懼,我覺得面向很完整,也很真實。這六個財務恐懼分別是:
1.如果發生意外,家中孩子又還小,我的財務會出問題怎麼辦?
2.我的時間不多了,錢又不夠,不可能完成自己渴望的夢想怎麼辦?
3.我不具備致富的條件,不夠聰明,擔心遇到狀況不會管理怎麼辦?
4.會這樣都是因為OOXX,而且不會有人教我,所以很不公平,怎麼辦?
5.我過去發生過重大的財務失誤,仍然心懷內疚,做決定瞻前顧後怎麼辦?
6.我擔心自己重蹈父母的覆轍,最終跟父母親一樣經商失敗,我該怎麼辦?
你有上面任何一條財務上的恐懼嗎?《
和你的錢對話》書中作者建議,仔細回想你上次恐懼的經歷,是怎樣的情緒狀態阻礙、限制了你的選擇?並且花時間跟自己對話,對每一個恐懼分析後寫出相反的事實,甚至諮詢有過同樣恐懼的人,詢問他們是如何克服。
例如你可以這樣寫:
「回想後我發現,自己對金錢的恐懼主要來自於外力,我認為自己永遠無法出人頭地,因為環境、產業、家庭壓力都在跟我作對。但其實我可以掌控我自己的錢,我可以選擇如何規劃預算,如何花錢、儲蓄、投資,甚至學習用滾雪球還債法(將欠款中最低欠額的款項優先還清的還款概念)清償債務。我可以選擇在艱難時期持之以恆,不要放棄,一切盡其在我。」
這種像是自問自答的書寫,你可以在夜深人靜時問問自己,如果你已婚,還可以夫妻二人一起討論,談談你們彼此對於金錢的恐懼,並思考可以如何協力合作。人無法單獨活在世界上,正如同財務思維的建立,你也不應該獨自面對。要想克服恐懼的方法不是變得更強悍,而是要放下心防,尋求支援。
早在1000多年前,有一位使徒保羅曾說過:
「不管我擁有甚麼,我都學會了知足。無論我幾乎一無所有,還是樣樣都有,我都懂得如何生活。無論是飽足是飢餓,是豐富是貧乏,在各種處境中我都學會了生活的秘訣。因為藉著那賜給我力量的基督,我凡事都能做。(腓四11-13,新普及譯本)」
財務本身沒有對錯,但關鍵在於我們的焦點在哪裡,我們的焦點決定了我們使用財務的方式,千萬不要被金錢的魔戒所操控,我們都有能力自己做選擇,奧古斯丁也曾說過:
「先看看神給了你什麼,再看看你需要什麼,其餘都是鄰舍的。」面對我們生命的禮物,不要過度吝嗇,也不要荒唐揮霍,關鍵都在自己。
觀念三、錢是工具,照自己的意願好好生活才是目的
在討論金錢時,《
和你的錢對話》一書中將兩種類型的溝通:情感(緊張或平靜)跟言語(公開討論或絕口不提)彼此相交,形成四個象限:
1.緊張且絕口不提:焦慮象限
2.緊張且公開討論:不穩定象限
3.平靜且絕口不提:無知無覺象限
4.平靜且公開討論:安全感象限
其實,金錢只是放大跟具象化你原本的個性,這四個象限,不僅僅找到自己的理財方式,更應該要理解身邊朋友、配偶的理財方式,我們才更能彼此同理所愛的人,改善彼此的關係跟自己的金錢觀。
易經曾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聖經也說:「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罪人為義人積存資財。(箴言13:22)」由此可知,最好的產業是敬虔的信心、德行和全備的知識,讓觀念的根基穩固,不投機,不因為慾望而冒險投資,誠實認識自己的財務狀況,是大家都可以做到的事,而要改變,就從跟你的錢對話開始吧!
《和你的錢對話》書籍統整,我的金錢觀聲明稿,願新的一年我們跟錢當朋友,從心開始,跟自己的錢好好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