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周杰倫開演會
汪老師同一時間,也比照演唱會等級
在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
開了一場 715 人的新書分享會(直接變成新書分享會的天花板)
一開場他開門見山的問:
「你覺得洞察比較重要,還是落地比較重要?」
如果一開始你的洞察錯誤,
後面做的一切,可能都是白忙一場。
洞察,是要 #找到你的美
落地,是要 #放大你的美
洞察的主體有三個:消費者、對手跟自己
想想看,世界在改變
消費者會變、對手也在改變,但你自己,有改變嗎?(我躺著也中槍?)
昨天晚上,金句連發,汪老師希望可以幫助我們
建立底層邏輯的節點
並且企業要問對問題,才能把視角跟洞察連結起來
太多有感內容,
其中,「三複四效五要增長」的商業非線性增長架構
讓我印象深刻,簡單整理,我自己也記錄一下
畢竟,最重要的事事確保最重要的事是最重要的事對吧!
●複製: 指的是企業要能夠將成功的商業模式、產品、服務等進行複製,才能夠實現規模化發展。以手搖飲店為例,如果你的產品和服務能夠標準化,就可以快速開設分店,拓展市場。關鍵在於算法、人、還有體驗複製。
●複利: 指的是企業要建立品牌,讓顧客對品牌產生信任和忠誠度,才能夠獲得持續的收益。就像知名手搖飲品牌,顧客會因為對品牌的喜愛而持續回購,即使價格稍高也願意購買。選擇夠大的賽道,且用正確的節奏連續做對,才有可能有複利。
●複合: 指的是「路拉帕路薩」效應,就是讓各種因素相互強化達到極大化的效果,企業做生意,要實現多種資源的整合和協同效應,才能夠放大效益。例如,你可以將線下門店與線上外送平台結合,IP產品LOGO廣告語等同時發展且一致,才能夠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
●分發效率: 指的是產品或服務觸達目標顧客的效率。以手搖飲店為例,你可以選擇與多個外送平台合作,或是發展自己的外送團隊,提升產品的配送效率。關鍵在於線上觸達,線下體驗。可以觀察自己企業的 #進店率,線上線下是否有吸睛產品判斷。
●算法效率: 指的是利用數據分析和算法,優化產品、服務和營銷策略的效率。例如,你可以分析顧客的購買數據,了解哪些產品最受歡迎,哪些時段銷售量最高,並根據數據調整產品策略和促銷活動。老師用的一個很有意思的描述,有人是韭菜、有人是人蔘,韭菜要割才能活下來,人蔘要吃才能活得久,也太會比喻了 >.<。可以觀察自己企業的 #轉化率,是否有高流量產品來判斷。
●人才效率: 未來將會更重視人才,也就是員工的人均每日生產力和服務效率。你可以透過培訓提升員工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意識,讓他們能夠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並提供優質的服務。但重點是要快速複製,穩定的交付,如果服務過了頭卻讓顧客沒有感覺,其實也是白搭,精準很重要。可以觀察自己企業的 #複購率,是否有高利潤的商品來判斷。
●疊代效率: 指的是產品和服務更新迭代的效率。你可以定期推出新品,或是根據顧客反饋改進現有產品,保持產品的新鮮感和競爭力。讓增量可以破圈,讓存量可以更值,跳脫路徑依賴,翻轉思考慣性才能做得到。可以觀察自己企業的 #推薦率,是否有經典產品可以長期熱銷來判斷。
1. 終局
汪老師強調「終局思維」的重要性,他現場問大家:「你今年賺的是什麼錢?你五年以後還能賺到什麼錢?」大多數人都只關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長遠的發展。企業要思考未來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方式,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以「知識付費」和「流量變現」為例,過去知識付費很賺錢,但現在免費的知識內容越來越多,流量變現反而成為更重要的盈利模式。
2. 損益
汪老師指出,人們容易「看清未來的收益,而看重現在的損失」,導致企業不願意投入資源去發展新的業務。如何把企業中的「增量」和「存量」拆開,讓增量破圈,讓存量更值?企業要敢於捨棄一部分眼前的利益(洞察),才能獲得更大的增長空間(落地)。
3. 節奏
汪老師認為「節奏」是「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企業要根據市場情況和自身發展階段,制定合理的發展策略,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投入和擴張。企業中最困難的就是要掌握好組織協同的速度跟節奏,避免各部門各自為政,導致策略無法有效落地。
4. 分配
企業中的分配指的是「人、時間、費用和盈利」的分配。汪老師強調要將資源分配到「增量」業務上,並鼓勵員工去發展新的業務。他以中國大陸的某一家「兒童樂園」舉例,透過調整員工的 KPI,可以有效地引導員工行為,促進增量業務的發展。(舉例部分因為細節很多但速度很快只聽到這些惹~~)
5. 連續
汪老師認為「連續」指的是要「連續做對」,就像是投資,長期投資跟一下子做對,一下子做錯賠錢,結果差很多。有時候企業做錯事情燒的錢,會比做對事情賺的錢還要多。因此要確保企業各部門的協調和配合,避免各部門各自為政,導致策略無法有效落地,最終導致企業發展停滯不前。
明明只有 2 小時的讀書會,但完全沒有冷場甚至連呼吸拍照的時間都不夠
我也只針對其中的一小段落趕緊回憶整理,好險今天出席的人老師有贈送底層邏輯的節點卡片,跟結束後有一本提問複習本 (根本是第一印象跟終場感受的峰值示範)
很多東西才回想起來,但從知道到改變的距離真的還是很遙遠呀!呀!啊!啊~~~~~!
有時候,我們都有經驗上的路徑依賴,眼見為憑的隱含假設,個人如此,多人的企業更是如此,要如何避免自己落入盲區跟誤區?持續學習、並且打破自己的慣性,真的是太重要了!!
希望未來我也會感謝現在的自己,把內容記下來,畢竟裡面也有好多自己的盲區跟誤區呀!!!之後我也要來把書籍更細讀跟好好聽線上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