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年輕》之不負責任小感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本來並沒有預計首演當日就去看的,下午請假看完牙醫後,不知道要幹嗎,想說颱風天就是要看電影啊,查了一下長春國賓戲院晚上六點四十分有一場《他還年輕》,剛好進場看電影之前可以先去附近吃一下好久沒吃的鬼金棒拉麵。想不到這場是導演場,映演完後導演走進來跟大家閒聊,然後才知道現場有九位觀眾。

不過因為吃了重口味的鬼金棒後喝了很多水,電影長達快2個半小時,看到一半時尿意就跑出來,忍到播完後想衝去廁所時,導演卻走進來,心中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能遇到導演場真是運氣不錯,但是我當下只能把心力專注在憋尿上,不太想跟導演有互動。以前遇到導演場結束都會興沖沖跑去找導演合照,這次直接三倍速衝到廁所去,不但忘了跟導演合照也忘了跟大幅海報合照。

其實我雖然看過不少吳晟寫的散文與評論,但對他的文學作品—詩,沒啥看過。之前教科書好像有讀過的最甜蜜的負荷的全文,我看他電影唸出整首詩時卻有種陌生感。

大學與研究所時看了很多台灣本土作家寫的鄉土小說,但台灣本土詩人寫的詩一直沒讀過幾首,而且大部分都是台語詩。但是看完本片後,對於吳晟的詩作內容稍微有點瞭解後,很想直接封他為「台灣最後一位的鄉土作家」。直到現在,他的創作仍然秉持上個世紀6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所開展出來的主軸,而且更加深化。

台灣鄉土文學一個很重要創作主軸,就是去揭露工業/商業/市場/資本的力量對於傳統農業社會的滲透、扭曲與殘害。在1960~70年代台灣正經歷快速工業化與經濟起飛的年代,年輕人大量逃離農村到都市討生活,農村衰敗成為台灣經濟轉型的棄子,描寫這轉型過程所形成的社會百態與對困難也成為台灣鄉土文學最常見的主題。

然而農村早已成為失敗者了,即使過了五十年後,工業卻仍再繼續侵吞蠶食著農村所剩不多的立足之地。影片中吳晟對於六輕的指控,參與反國光石化運動,以及濁水溪生態的探查都是台灣鄉土文學創作主軸的深化與衍生,而且已遠遠超出文學控訴與反應現實不公不義的侷限,進入了社會實踐。

綜觀吳晟的一生,雖然是老師背景,都一直都與土地與農村密切連結,持續不斷進行文學創作與社會參與,用Gramsci的有機知識份子來稱讚吳晟應該也不為過。

本片就像一個隨筆散文,透過各種觀察片段去呈現吳晟這個人。不知道是導演有意還是無意,本片不止是呈現吳晟與土地,與農村,與文壇,與社會的關連,但我覺得影像核心是家族,除了他與太太,與兒女,與母親,與親戚之間的互動,最搶眼的應該是他夫婦兩人與孫女之間的互動,才是本片最動人的畫面。透過這些互動,鋪陳出各種農村與土地遭遇的問題

家庭才是他最關心的事情,就像他最有名的詩句,是最沈重與最甜蜜的負荷。拍攝期間,剛好遇到北農事件,他在影片中對女兒遭受的委屈所發表的率直不加掩飾的言論,其實就充分表現了最沈重與最甜蜜的負荷的精髓。

相較於之前看《台灣男子葉石濤》時,感覺到經歷白色恐怖牢獄之災的葉石濤所呈現的沈重抑鬱與謹慎害怕感,本片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暢快感。吳晟在本片中展露出一種生猛、不畏權勢的雞婆感,吳音寧應該也是遺傳到這種性格,雖然這種沒有修飾遮掩的性格很容易在當今網路上被妖魔化,但我還滿喜歡的。那種對不公不義現象的本能反應,缺少了政治上算計的考量,是當代台灣少見的德行。

看本片時多少有點切身感,2000年剛好我有機會到雲林,後來去西螺支援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一個多月,那時候才知道溪洲這個地方,空閒時間常常走西螺大橋到溪洲,買了西瓜吃完後在走回西螺。所以對於濁水溪上黑土種植的西瓜很有感,雖然都是濁水溪上種植的西瓜,但走完西螺大橋流完汗到溪洲後吃的西瓜就特別爽。

之後又到台西,聽到台西養殖業者對於六輕傷害養殖業的深沈控訴,更是覺得感傷,慶幸還好七輕沒有成案。但是看完本片又想到現在的半導體產業,台積電在台灣圈地蓋高階晶圓廠,對台灣經濟與國際地位的提升扮演相當重要的功能,但半導體產業對於水與電的需求的飢渴不下於石化產業,心情又覺得複雜起來。

總之,只要你膀胱夠力,看電影前不要喝太多水,這是一部很值得去電影院看的好片,裡面很多農村,山野的景象以及自然鳥蟲鳴叫聲都讓人很驚艷。

本片讓我覺得唯一的遺憾,可能就是吳晟的老師經歷,很多用語都顯示出的國語養成過程,無法像更老一輩,日治時期成長的作家一樣,把台語用得很自然,而是對於比較抽象,現代的概念必須用國語去表達,這不只是他那一代的問題,在我這一年代更為嚴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菜有蟲的沙龍
96會員
148內容數
對日常生活所看所聽之事的不負責任隨想
菜有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其實我對於川普貿易關稅政策轉變的理解很直覺,其實用《教父》中兩代教父作風就可以理解,黑道本質就是黑道,不是無私和平慈善家,不過收保護費的精神有點不一樣,老教父是用義理原則來引導利益交換,我保護了你所以你要做出相應回饋,並向我效忠,阿爾帕西諾當教父時先後順序就有點不一樣
Thumbnail
2025/04/08
其實我對於川普貿易關稅政策轉變的理解很直覺,其實用《教父》中兩代教父作風就可以理解,黑道本質就是黑道,不是無私和平慈善家,不過收保護費的精神有點不一樣,老教父是用義理原則來引導利益交換,我保護了你所以你要做出相應回饋,並向我效忠,阿爾帕西諾當教父時先後順序就有點不一樣
Thumbnail
2025/03/17
從《民族重建》、《黑土》再到《血色大地》,提摩希.史奈德寫的書已經看完三本,書櫃還有兩本等著看。每看完一本,就感覺有輕微矯正我根深蒂固的西歐中心論視角,比較能從中東歐視角去看一些歐洲重大歷史事件。 《血色大地》與《黑土》基本上是互相補充的兩本書,《黑土》是在解釋大屠殺發生的原因,提出一套比較宏觀的
Thumbnail
2025/03/17
從《民族重建》、《黑土》再到《血色大地》,提摩希.史奈德寫的書已經看完三本,書櫃還有兩本等著看。每看完一本,就感覺有輕微矯正我根深蒂固的西歐中心論視角,比較能從中東歐視角去看一些歐洲重大歷史事件。 《血色大地》與《黑土》基本上是互相補充的兩本書,《黑土》是在解釋大屠殺發生的原因,提出一套比較宏觀的
Thumbnail
2025/03/03
司馬先生,我到二十二歲為止也是日本人呀! 當我向內人提起,和司馬先生交談時,什麼話題才好呢?她說:「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吧」。於是兩人就談到《舊約聖經》裡的〈出埃及記〉。 若想簡明扼要地將台灣人只因生為台灣人而必須背負的共同課題歸納起來,那麼如《認識世界少數民族事典》的編者那樣,將它歸類於少數民
Thumbnail
2025/03/03
司馬先生,我到二十二歲為止也是日本人呀! 當我向內人提起,和司馬先生交談時,什麼話題才好呢?她說:「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吧」。於是兩人就談到《舊約聖經》裡的〈出埃及記〉。 若想簡明扼要地將台灣人只因生為台灣人而必須背負的共同課題歸納起來,那麼如《認識世界少數民族事典》的編者那樣,將它歸類於少數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吳晟的詩文如沃園作物,有光照耀,有川渠灌溉,有蜂蝶往來授粉,有筆耕者辛勤勞動。讀詩者因為進入他的詩中,而離開了書房,尋思率真自然之境。
Thumbnail
吳晟的詩文如沃園作物,有光照耀,有川渠灌溉,有蜂蝶往來授粉,有筆耕者辛勤勞動。讀詩者因為進入他的詩中,而離開了書房,尋思率真自然之境。
Thumbnail
因為吳晟「社會型作家」的特質,《他還年輕》亦離不開社會議題。因為關心,所以下筆書寫,寫小孩、寫親人、寫家國、寫環境,只盼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而今書寫已屆一甲子,問近日有什麼寫作的遺憾或感悟嗎?「到現在,我就只恨時間不夠,我關注的太多了,我就一直想要趕快把我關注的這些,趕快寫、趕快寫。」
Thumbnail
因為吳晟「社會型作家」的特質,《他還年輕》亦離不開社會議題。因為關心,所以下筆書寫,寫小孩、寫親人、寫家國、寫環境,只盼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而今書寫已屆一甲子,問近日有什麼寫作的遺憾或感悟嗎?「到現在,我就只恨時間不夠,我關注的太多了,我就一直想要趕快把我關注的這些,趕快寫、趕快寫。」
Thumbnail
  相較於前幾個月的葉石濤紀錄片《台灣男子》,《他還年輕》的主角吳晟,名聲是較為遠播的,主因或許是介入社會的力道較大,但這並非是要論二者之於台灣的貢獻,尤其就文壇的觀點而言,兩者都是大老級的人物,即便本人不見得會以此自居。另一方面......
Thumbnail
  相較於前幾個月的葉石濤紀錄片《台灣男子》,《他還年輕》的主角吳晟,名聲是較為遠播的,主因或許是介入社會的力道較大,但這並非是要論二者之於台灣的貢獻,尤其就文壇的觀點而言,兩者都是大老級的人物,即便本人不見得會以此自居。另一方面......
Thumbnail
如同心愛的樹木罹患褐根病必須捨棄,年過中年後,就是不斷地告別, 詩人前輩的逝去,時間的長河卻無法停留,一直仍推著你前進。 仍在前進,對於寫作的熱情也亦是如此。吳晟的書房擺著世界各國的詩人的著作,當有一天,雙腳再也無法前行,心靈的自由仍可以相依相伴前往遠方。 導演巧妙運用許多自然景觀,乾枯的河床、
Thumbnail
如同心愛的樹木罹患褐根病必須捨棄,年過中年後,就是不斷地告別, 詩人前輩的逝去,時間的長河卻無法停留,一直仍推著你前進。 仍在前進,對於寫作的熱情也亦是如此。吳晟的書房擺著世界各國的詩人的著作,當有一天,雙腳再也無法前行,心靈的自由仍可以相依相伴前往遠方。 導演巧妙運用許多自然景觀,乾枯的河床、
Thumbnail
我們對於一位詩人,一個丈夫、父親、阿公,一個社會運動者,還能有多少了解?《他還年輕》由林靖傑導演執導,看著吳晟如何走過四季,如何走過他過去從未經歷的政治風波與漫天惡意,將這段時光凝成一部作家的生命之書。導演不僅拍攝吳晟,更跟隨他的腳步,凝視他的家鄉、家人、好友、這片土地,凝視他書寫的所有人事物。
Thumbnail
我們對於一位詩人,一個丈夫、父親、阿公,一個社會運動者,還能有多少了解?《他還年輕》由林靖傑導演執導,看著吳晟如何走過四季,如何走過他過去從未經歷的政治風波與漫天惡意,將這段時光凝成一部作家的生命之書。導演不僅拍攝吳晟,更跟隨他的腳步,凝視他的家鄉、家人、好友、這片土地,凝視他書寫的所有人事物。
Thumbnail
本來並沒有預計首演當日就去看的,下午請假看完牙醫後,不知道要幹嗎,想說颱風天就是要看電影啊,查了一下長春國賓戲院晚上六點四十分有一場《他還年輕》,剛好進場看電影之前可以先去附近吃一下好久沒吃的鬼金棒拉麵。想不到這場是導演場,映演完後導演走進來跟大家閒聊,然後才知道現場有九位觀眾。
Thumbnail
本來並沒有預計首演當日就去看的,下午請假看完牙醫後,不知道要幹嗎,想說颱風天就是要看電影啊,查了一下長春國賓戲院晚上六點四十分有一場《他還年輕》,剛好進場看電影之前可以先去附近吃一下好久沒吃的鬼金棒拉麵。想不到這場是導演場,映演完後導演走進來跟大家閒聊,然後才知道現場有九位觀眾。
Thumbnail
若對這齣紀錄片有所感觸, 別忘了九月十六日晚上七點,來參加政大書城的座談會. 在紀錄片中介紹吳晟老師跨海尋找九十歲高齡的知音瘂弦老師. 當年的吳晟,為了照顧彰化農忙生活的母親,選擇返鄉任教。 時光荏苒,兩人間的真情,在時間流裡除了增添智慧的白髮,情意未曾改變。 遇到懂詩的人情意真切;
Thumbnail
若對這齣紀錄片有所感觸, 別忘了九月十六日晚上七點,來參加政大書城的座談會. 在紀錄片中介紹吳晟老師跨海尋找九十歲高齡的知音瘂弦老師. 當年的吳晟,為了照顧彰化農忙生活的母親,選擇返鄉任教。 時光荏苒,兩人間的真情,在時間流裡除了增添智慧的白髮,情意未曾改變。 遇到懂詩的人情意真切;
Thumbnail
『漫長的旅途,如此倉促.來不及認清多少世間道理, 盡頭將隨時出現 如果還有什麼堅持 我只確知 我雖已老,世界仍年輕』一詩人吳晟的生命故事 吳晟老師自己也很訝異,自己的作品是目前國三上學期翰林版教材的第一課. 雖說這首詩,並沒有在紀錄片中介紹, 筆者以為這首詩已經包含整個紀錄片的內涵. 〈雨季〉
Thumbnail
『漫長的旅途,如此倉促.來不及認清多少世間道理, 盡頭將隨時出現 如果還有什麼堅持 我只確知 我雖已老,世界仍年輕』一詩人吳晟的生命故事 吳晟老師自己也很訝異,自己的作品是目前國三上學期翰林版教材的第一課. 雖說這首詩,並沒有在紀錄片中介紹, 筆者以為這首詩已經包含整個紀錄片的內涵. 〈雨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