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賓格勒認為報紙與雜誌在作為意識形態的媒介,在十九到二十世紀起到了控制群眾的作用,而在這個時代,也有一些新的科技做為媒介作為意識形態的工具而被使用著。
網路
網路作為一種發明,在90年代開始逐漸的民用化,最終在今日成為了大眾用來討論與資訊交流的工具,如今有許多種資訊在網路中流動,這也包括各種假資訊、流言、無法分辨是傳奇還是真實的故事。並在一定程度上將過去媒體所壟斷的資訊權打散成各種互不隸屬,屬於大眾的資訊傳遞系統。
但是若能夠針對維持網路系統的硬體造成直接傷害,就像是中國跟伊朗做的那樣,那樣的話網路就會成為一個比過去的報章雜誌還要更為強大的群眾控制工具,在這種控制工具下,人們甚至會有自由的錯覺,全然不知自己的資訊已經是被獨裁政府篩選後的產物。
過去十幾年的發展可謂「網路大爆炸」的時代,但是隨著網路增加資訊的效益比降低,以及摩爾定律的放緩,網路作為一種技術創新也進入到了不再會有大突破的穩定期。而其中許多資料將會在未來幾年的政治運動經歷一波篩選,其中一部分資料將會永遠被遺忘般的消失。
智慧型手機
「手機」,這種通訊設備理論上是由
電話發展而來的,在00年代後期通過賈伯斯發表的iphone達到的現在的形式,在如今的時代則作為網路系統主要且廉價的連接設備;有了手機,發表文章、觀看影片或任何使用網路的方法不再侷限於桌上型電腦這種雖然速度更快但是笨重的機器上面。
而手機的廉價價格,也保證了社會的中下階層能夠使用手機,並在此基礎上法展出了一種所有社會階層所共有的手機文化,即便是最窮的人也只需要花費自己一個月薪水的一部分就能買入一個二手手機加入這個文化。並最終使網路人口呈現爆炸式的發展。原本社會中上層買得起電腦,只能在家中使用的網路,在手機的加持下轉型成隨時隨地,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偉大系統。
但是手機的發展也在10年代初期即陷入了滯止期,正如windows系統在98之後就達到了完善,windows2000之後的介面基本上大同小異,現在的手機也如同過去的汽車與火車一樣,成為了生活中的一種背景,而非變動的事物。
使用AI以圖算圖的再創作,可以看到除了手部等地方外,很多地方已經無異於一般繪師能做到的程度了
AI藝術創作
AI所進行的藝術創作,歷史可以從二十世紀末開始講起,那個時候就有了最初的AI文字冒險,其原理也就是將數十種設定隨機混合,產生出理論上有數兆種組合的故事,並產生了諸如
矮人要塞,當個創世神這類遊戲。
而隨著文本產生器的完善與AI對繪圖能力的提升,在10年代產生了名為deepfake的技術,並被大量用於政治、國際、與意識形態對抗,而此技術也如同網路一樣,在20年代開始從深層領域向公眾開放,並且將在未來帶來新的產業革命。
但是由於其所需要的巨大運算能量,在未來幾年這些工具依然會保持在大企業的手中,就像是維基百科一樣,表面上從屬於大眾,但實際上僅僅只是寡頭的工具,正如CHATGDP的回答不能牴觸微軟的政策一樣,追求自由的人們若是不能產生新的能夠與之對抗的體系,那樣的話資訊來源將會更進一步的被集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