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言論、網軍效應與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為什麼要推廣「閱讀素養」

聯合報 記者廖炳棋於2021-12-03刊登的標題「新聞眼/從卡神到家暴 速終結網軍亂象」:「立委高嘉瑜遭男友暴打,扯出網軍帶風向事件。
前有「卡神」楊蕙如指揮網軍攻擊駐外人員,後有賴清德副總統遭綠營網軍圍剿,如今連家暴被害的黨內立委也不放過,甚至扯出黨內派系內鬥。
「網軍亂台」是現在進行式…..其實,網軍公司就像詐騙機房,辦公室常換地點,避免IP位置固定;初具規模的網軍公司,通常設置廿幾台電腦,由幹部指示發文帶風向。每逢選舉,網軍頭(公司老闆)和政治人物洽談案件價格,根據發動攻擊的規模收取數十到數百萬元不等的費用,網軍公司已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
上述是截自新聞報導。文中提到「網軍」。我認為網軍是網路上訓練有素的軍隊。論軍隊代表一個有組織有紀律、在某特定時間內依「特定目標」去效率執行達到「預設的某種目的」,與之可以得到相對報償回饋。
如果有一個人在網路上秀出一個即時消息(當下不知是假新聞):「林秉樞,他今天會有這等暴力行為,乃源自於他小學時因為被同學霸淩後,形成心理創傷陰影,所以情有可原,這次事件不是出於本性,而是當下在受到.高嘉瑜的剌激下所作出的自然回應,而高本性也是XXXXXXXX 如何如何….所以如何如何…」(特別強調:上述這一串文子是我隨便杜撰的,只為解釋說明之用,所以並非事實,特此說明)。很快的,在同一社群平台上有人開始呼應上述論點,這一刻你一定不相信? 你會求證吧。很快的,在另一個平台也有人PO出類似訊息,慢慢的,有愈來愈多人出來呼應。本人堅持理性求證的你,會不會開始信心動搖呢? 如果你在各個媒體上,一直看到類似不同角度,運用慎密周延手法精巧的包裝,一直強化這訊息,「洗腦」你腦海,你會不會開始懷疑自己,動搖自己的信念呢?
高嘉瑜事件,曾經一直是報紙頭條新聞之一,我個人臆測:媒體會從兩人衝突之後,因為博收視製造後續話題性,會一直挖出男女主角的周遭,包造幼年成長歷史、父母朋友、很多人也會跳出來蹭熱度等等各式新聞。曾幾何起,自從網路興起後,連結再連結取得資訊太便利了,太容易進入你我眼簾。每一則新聞為了適應不經思考地接收,以方便我們在移動中、空閒時,用打發時間的方式瀏覽。
傳媒已習慣社群媒體穿梭我們的日常生活,以「狗仔式」報導:刺激炫目,跑馬燈、字幕或動畫,內容上則不斷重複(這就是洗腦)。一直發展支線卻缺乏單一深度探究。「嗜血、貪婪和視野短小」,餵養閱讀者無意識地吞嚥不需思考的訊息;而你我,是不是也正在等著別人幫我們貼好輕鬆方便的「標籤」?這種釋放新聞訊息方式,往往都帶著一個「簡單的結論」,採二元化的讓「善與惡」簡化了成黑與白。到底「真相是什麼?正義是什麼?」似乎不重要了,畢竟我們的生活繁忙,思考太過奢侈浪費。再過一陣子新聞已無價值,人們淡忘曾往,但當事人可能絡印心靈,帶著深痂隨伴一輩子了。
我寫這篇分享心得,就是說明「為什麼要推廣「閱讀素養」」?為了要透過文字的力量,訓練起思考判斷能力,不敢說萬事通徹,但至少不會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假設,多一點觀點,多一點求證,也會多一些包容。如此一來,在人生經營的各種面相上,包括家庭相處、人際相處、經濟報償、心靈滋養上、生老病死上都有助益。以下就我列舉一些個人書單,提出小小見解。
《閱讀素養》(黃國珍,2019年)
「答案讓我好奇,問題引我前進」就是這本書的核心觀念了。這本書提到台灣學生在「統整解釋與省思評鑑」這兩個層面落後於全球領先國家的,問題出在從擷取訊息、形成廣泛而完整理解的基礎能力已經不足,推導出學習過程裡缺乏自主思考。這本書最大的優點是引出很多命題,論思考、深度思考、反向思考,去挑戰你我的思維。
《快思慢想》(康納曼,2018年新版)
這雖是出版很多年了,但核心的觀念仍持續有用。快思是「系統一模式」是人類求生存快速回應周遭環境變化的很重要原始基因,根據生活經驗法則及原始杏仁核運作下非常重要的依據。但系統一就是有盲點,懶楕地處理簡易的二分化判斷,例如聳動的新聞跑馬燈吸引我們使用系統一辯識,但往往結論太簡約。透過讀這本書,時時提醒我們,在事件出現時,啟動判斷準則,是否要用用「系統二的慢思機制呢」
《雜訊》(康納曼,2021年)
本書已開宗明義地指出雜訊無所不在,但最怕人不知自。即便是專家自己、專家同儕間在單一事件判斷上都會受人性限制習慣性用經驗法則而有所偏誤,無法消弭,但有系統方式可以減少判斷偏誤,例如定標準審核、中介評估法、層級分析、防禦性保護等等,至少在確信之路上有所共識。
《操弄劍橋分析事件大揭密》(布特妮凱瑟,2020年)
科技的進度,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在社群平台上所有的數位足跡都會被後台主機保存著。舉凡按讚、留言、分享等所有反饋,都會如實地被存檔下來,以便日後利用網路個資被不當截取,個資立法的保護不周,商業利益的考慮下,善用強而有利的演算法,讓網路社群可以引導人的思想,「強化團隊共約意識」,網民被洗腦仍不自知。
《平台策略》麥可庫蘇馬諾等三人,2020年)
數位平台是雙刃劍,網路行為詐欺、霸淩、假新聞、暴力煽動言語、色情性變態等都是法律問題,於是政府的監理尺度?雖然業者已提高自律作為,例如Facebook 有15000多名內容審查員,Youtube有10000多名審查員,以及大量運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去俱察暴力及色情,但仍不夠。「信任」是平台業者成功最重要的關鍵。在信任與開放之間取得平衡,隱私、公正與詐騙必要有治理有限制。
《十種人性–我們與善、與惡的距離,各有多遠?》(狄諤斯,2019)
人類有情境盲梘原則(Rule of EffectiveInvisibility),我們有時侯會視而不見,有時會同情認同是,但我們又會無意識的躲避;我們也學會群體化的社會控制手段,會避開會排斥孤立甚而驅逐群體會成員。人類又花很多間去思量別人的想法,又人類對所屬群體忠誠,肯為群族利益而犧牲自己,有時侯,人類會策略性的使用暴力,保護自己或團體利益,。
《為什麼我們製作出玻璃心世代》(強納森海德特,2020年)
這本書中提及人類有「情緒推理」的謬誤:永遠信任自己的感覺。引申到近年社群網路上對於政治意識形態問題上有特定的引導性,天天上演著「群體內」與「群體外」之爭,被逗選邊站,非友即敵。社群網路獵巫方便特性(如網軍帶領風象球)。
《群眾的幻覺》(威廉伯恩斯坦,2021年)
人性喜歡聽故事,喜歡自欺欺人,喜歡找理由來說服自己相信這一切,喜歡模仿別人,讓自己免於孤立的恐懼。人很矛盾,一邊求於「和別人一樣」安心感,但另一方面卻又想尋求特定身分地位,望能比別人更優秀。認識集體瘋狂背後原因。為何喜歡盲目追隨眾人關注焦點,無限度地追逐「熱門話題」,為何人們會集體陷入幻覺,狂熱相信某事,即使眾多事證都已經證明不是真的?「群體瘋狂」行為背後的機制是「人性」、是「情感」,如從眾、認知偏誤、歸屬感的追求等。
《哲學能做什麼?》(蓋瑞斯汀,2017年)
「善意理解原則」是公平對待對手能夠讓自己論證更有說服力,是非常好的哲學論證技巧,本原則很重視彼此描述了正反立場間論證,哲學思考上不是修辭上攻防,並非一定要板倒對手不可,而是在各自嚴謹邏輯推理和前提假設下,讓思辨過程愈說愈明。哲學思辨重視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和預測前提。邏輯推理需要強調「相關證據原則」,乃是由一組信念推出一個結論,而預測前提則是以經驗來命題和意識形態信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本身在投資行為上,有理論基礎及多年的實務經驗。雖然讀過的財經書籍至少有二百本以上,但仍然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風險永遠是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因素。希望彼此有緣的人,在投資之路上能夠得到應有的報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的重要性就是有助於對人們基本信念進行「知性維護」。知性維護不僅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所珍愛的信念及這些信念衍生的邏輯結果,還能在知性多元的社會中,回應不同意見者的挑戰。 有了個人哲學觀,可以引導個人往哪裡去?面對不同意見時,可以堅持不可退讓的立場,或者面對社會多元意見時,去除紛擾,也能對其他人真知卓見
哲學的慰藉(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 網路上查一下「慰藉」的意思,可以等同「安慰」。慰藉就是在精神層面給予安慰、在思想上給予鼓勵,透過言語或動作,默默給了內心的力量,產生補償性。
以基本面挑出一年可以漲三的好公司,以技術面決定買賣進出時機,讓獲利最大化,一年最大獲利可以600%以上。一支個股最大投資收益1200%以上。
莘莘學子,洋溢活力,敢言敢行,是未來的中堅與希望。但橫在眼前是顆浮動的心,其軌跡令人思索。有人注意到這幾年在美國校園內,或者因為課程內容,或者演講題目牽涉到立場不一時,易觸發敏感神經,終而引爆學生們大規模的抗議,甚至嚴重到示威暴動。為什麼正值青春的年輕人輕易地對諸如階級、種族、性別、性傾向、政治立場
我在研究"快樂"是什麼? 人為什麼不快樂? 不快樂的後遺症有什麼呢? 要如何快樂,甚至更快樂? 人生最终目標是"圓滿 "。什麼是" 圓滿"呢? 又要如何達到此境界? 為了快樂這議題,我讀了六本書。四本是西方心理學者所著,一本是東方佛家人所著,一本則從運動角度產生快樂。
本書所談的中國,是作者探討從1253年至1985年之間,橫跨700年,由西方人所寫的書籍中字裡行間,堆累出中國的印象,由作者爬梳從馬可波羅以降到二十世紀,描述中國在西方人士心中形象之流變,以整合及批判之集合。
哲學的重要性就是有助於對人們基本信念進行「知性維護」。知性維護不僅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所珍愛的信念及這些信念衍生的邏輯結果,還能在知性多元的社會中,回應不同意見者的挑戰。 有了個人哲學觀,可以引導個人往哪裡去?面對不同意見時,可以堅持不可退讓的立場,或者面對社會多元意見時,去除紛擾,也能對其他人真知卓見
哲學的慰藉(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 網路上查一下「慰藉」的意思,可以等同「安慰」。慰藉就是在精神層面給予安慰、在思想上給予鼓勵,透過言語或動作,默默給了內心的力量,產生補償性。
以基本面挑出一年可以漲三的好公司,以技術面決定買賣進出時機,讓獲利最大化,一年最大獲利可以600%以上。一支個股最大投資收益1200%以上。
莘莘學子,洋溢活力,敢言敢行,是未來的中堅與希望。但橫在眼前是顆浮動的心,其軌跡令人思索。有人注意到這幾年在美國校園內,或者因為課程內容,或者演講題目牽涉到立場不一時,易觸發敏感神經,終而引爆學生們大規模的抗議,甚至嚴重到示威暴動。為什麼正值青春的年輕人輕易地對諸如階級、種族、性別、性傾向、政治立場
我在研究"快樂"是什麼? 人為什麼不快樂? 不快樂的後遺症有什麼呢? 要如何快樂,甚至更快樂? 人生最终目標是"圓滿 "。什麼是" 圓滿"呢? 又要如何達到此境界? 為了快樂這議題,我讀了六本書。四本是西方心理學者所著,一本是東方佛家人所著,一本則從運動角度產生快樂。
本書所談的中國,是作者探討從1253年至1985年之間,橫跨700年,由西方人所寫的書籍中字裡行間,堆累出中國的印象,由作者爬梳從馬可波羅以降到二十世紀,描述中國在西方人士心中形象之流變,以整合及批判之集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有很多專家,其實是媒體人,他們報導的投資訊息是「讀者想看的」,如散戶大多已經上車做多時,這些媒體就會鼓勵做多,讓讀者看得很爽,當散戶一片偏空時,這些媒體就會報導許多負面新聞來安慰散戶,若不小心看走眼時,這些媒體就把責任怪到ㄚ扁。 當所有的弱手都持有時,高點就不遠了,這個觀察意義在台灣就是看成
Thumbnail
當今網路科技進步,帶來了處理大量資訊的挑戰,對個人如此,對企業更是如此。本文探討了從企業決策到日常生活都適用的資訊處理流程,以及因應之道,協助你對資訊「接收≠接受」,避免盲目接受資訊而做出錯誤決策!
Thumbnail
中國一直有網絡上的内容農場,在這幾年一直在我所在的地區招聘人員,來做愛國主義宣傳教育。所以據我的經驗來看,這條新聞應該是出自内容農場之手。 雖然是這樣,但是不妨礙我們關注官兵本身的壓力。我只和大陸的軍人有來往,其中不乏抱怨軍隊生活枯燥,用它的原話來說“一個人長期在軍營生活會瘋掉的。”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光是可以動用暴力的威脅,就可以摧毀一切。 只要有一方使用暴力,存心蠻橫不講理, 我們以為共同遵循的制度、法律、邏輯,就完全失效。社會結構崩塌,一切失去保障。 戰爭亦同。 在這人世間,卑微地活著才是常態。 民主、公平、正義...... 都是掌握權力者吃飽了才施捨些許的鏡中水月。
Thumbnail
《奪命炎上》清晰描繪了在網路遭「炎上」時的連鎖影響,自身、家人、公司......無一能夠倖免,僅在須臾之間,就可能因虛擬世界的一切資訊顛倒了現實。以一般民眾的角度,當我們在關注類似事件時,即便不做評述,絕大多數人們也都會跟隨主流民意,一概咬定這便是事實真相。但,這真的足以稱作所謂的「正義」嗎?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近期,聯合新聞網披露,有駭客在國外論壇 「Breach Forums」上出售 20 萬條台灣民眾個人資訊,並聲稱擁有台灣 2300 萬民眾的詳細資訊,其中國民黨員、宜蘭縣縣長林志妙的個人資訊也在其中。 10 月 21 日早上,海外論壇「Breach Forums」出現一篇文章,一名ID為「OK
Thumbnail
這系列講網路公關,怎麼講到這麼大的題目?因為網路公關也有職業道德,從業者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案子不可以接。但近年狀況是每況愈下,下到難以想像。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繼承國民黨文傳、救國團技能的二三代,碰網路後組織的廣告、公關公司。藍二代、三代對於國家認同很薄弱,尤其是遇到中國就分歧,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有很多專家,其實是媒體人,他們報導的投資訊息是「讀者想看的」,如散戶大多已經上車做多時,這些媒體就會鼓勵做多,讓讀者看得很爽,當散戶一片偏空時,這些媒體就會報導許多負面新聞來安慰散戶,若不小心看走眼時,這些媒體就把責任怪到ㄚ扁。 當所有的弱手都持有時,高點就不遠了,這個觀察意義在台灣就是看成
Thumbnail
當今網路科技進步,帶來了處理大量資訊的挑戰,對個人如此,對企業更是如此。本文探討了從企業決策到日常生活都適用的資訊處理流程,以及因應之道,協助你對資訊「接收≠接受」,避免盲目接受資訊而做出錯誤決策!
Thumbnail
中國一直有網絡上的内容農場,在這幾年一直在我所在的地區招聘人員,來做愛國主義宣傳教育。所以據我的經驗來看,這條新聞應該是出自内容農場之手。 雖然是這樣,但是不妨礙我們關注官兵本身的壓力。我只和大陸的軍人有來往,其中不乏抱怨軍隊生活枯燥,用它的原話來說“一個人長期在軍營生活會瘋掉的。”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光是可以動用暴力的威脅,就可以摧毀一切。 只要有一方使用暴力,存心蠻橫不講理, 我們以為共同遵循的制度、法律、邏輯,就完全失效。社會結構崩塌,一切失去保障。 戰爭亦同。 在這人世間,卑微地活著才是常態。 民主、公平、正義...... 都是掌握權力者吃飽了才施捨些許的鏡中水月。
Thumbnail
《奪命炎上》清晰描繪了在網路遭「炎上」時的連鎖影響,自身、家人、公司......無一能夠倖免,僅在須臾之間,就可能因虛擬世界的一切資訊顛倒了現實。以一般民眾的角度,當我們在關注類似事件時,即便不做評述,絕大多數人們也都會跟隨主流民意,一概咬定這便是事實真相。但,這真的足以稱作所謂的「正義」嗎?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近期,聯合新聞網披露,有駭客在國外論壇 「Breach Forums」上出售 20 萬條台灣民眾個人資訊,並聲稱擁有台灣 2300 萬民眾的詳細資訊,其中國民黨員、宜蘭縣縣長林志妙的個人資訊也在其中。 10 月 21 日早上,海外論壇「Breach Forums」出現一篇文章,一名ID為「OK
Thumbnail
這系列講網路公關,怎麼講到這麼大的題目?因為網路公關也有職業道德,從業者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案子不可以接。但近年狀況是每況愈下,下到難以想像。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繼承國民黨文傳、救國團技能的二三代,碰網路後組織的廣告、公關公司。藍二代、三代對於國家認同很薄弱,尤其是遇到中國就分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