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系列:林昶佐被轟作秀。資訊解讀的謬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計中計
(圖片來源:陳某的《火鳳燎原》)
不知道看到民國幾年才看得到完結篇的陳某的《火鳳燎原》,最為津津樂道(?)當屬漫畫裡頭的計中計中計中計中計中…計中計…(?)的部分。
每個出場的人都有一個高光特寫帥畫面,但有可能幾話後臉就烙賽了(中計了),換另外一個人帥一波。
疫情爆發以後,臺灣的政治一如往常一樣的紛亂。看著新聞上一條又一條的爭議報導(不管是針對哪個顏色),突然心血來潮在社群媒體同時追蹤了好多不多立場(黨派)社團、政治人物、公眾人物。
看著看著除了人格分裂,還更加確信人都是活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裡:
幾種表達方式就差不多是這種體會。
反對某人(某黨)的一個粉絲專頁,貼文都是針對對手所說所做的每一件事,貼出其前後發言(行為)看似矛盾的比較圖(或是言行不一)。
這點還真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因為不管是中文還是邏輯上,呈現的內文只有片段(沒有前後文、沒有完整論述),都可以造成不一樣的意思。
關於這一點,反對方可能「已知」,也可能「無知」。
有可能從頭到尾「反對方」根本就是「被反對方」的附屬。然後「被反對方」在「反對方」貼文(或梗圖)流傳之後,再加以出來澄清,還可以收提升自己聲量的效果(人性傾向同情或支持被抹黑者?被攻擊者?)
至於「被反對方」,就算「反對方」揭露相關訊息是真相,他還是可以用新的訊息,加以反駁,只要邏輯通順,內容煞有其事(完整到一定程度),反而「反對方」有可能吃上一筆,變成放羊的小孩。
總之就「已知」的部分,有好多種的可能性,宛如計中計。

這種「計中計」,說要透過「查證」來加以破解,也有很大的問題:
因為「內容要多完整才能讓一個人理解所有事情的來龍去脈」、「邏輯思考模式」,每個人都不太一樣。(還有更多心理學上的認知誤差,像是「先入為主」)
像是要了解某個真相,需要A+B+C三部分資料,今天一個人只取得A+B兩部分,要完全就理解真相,可能需要邏輯上的突破;而就算確實取得A+B+C三部份了,也不保證一個人就能邏輯上得到事情的真相。
每個人不一樣的地方,還包括是否容易「受情緒影響」:這倒不是簡單分成「(不)容易被情緒控制的人」,反而應該說,每個人容易失控的地方,都不太一樣(可以稱做「弱點」或是「雷」,端視生活背景)。而這點也容易在判斷真相時,落入訊息傳遞者營造的「情緒」之中(某個仁就是可憐的、某個人就是可惡的*)。
PS:*最近的例子就是林昶佐,在環南市場前進指揮所成立的記者會上痛批柯P反被自治會會長反擊的報導,檯面上看到的媒體幾乎一面倒的認為這件事情是「大快人心」。然後當在非主流訊息平台上看到支持林的文章(還有完整的論述),瞬間又多了很多不同的想法:但說是這樣說,也不代表主流反林昶佐的訊息,就一無是處。只能說「完全的相信」,本身就會產生很多「盲點」。
而且「查證」的資料來源,也有很多問題,傳統上被人詬病立場有夠鮮明的主流媒體,資料就一定有問題嗎?難道近年來作為新資訊來源的自媒體就一定沒立場?(這邊就是前面提到的「先入為主」:如果先入為主認為主流媒體的資料來源就是偏向支持某黨某人,那有可能會少掉獲得真相的那塊拼圖)
總之,「真相(理)」的蒙蔽,重點不是「傳遞訊息的媒介」,而是「接收訊息的主體」(人),是否能不落入心理學上的謬誤、認知到自己邏輯上的缺陷、獲得資料的完不完整。
時時保持「最小的情緒」及「最大的疑問」。
不然也只是淪為「計中計中計中計…(回聲)」中最終死在大地作為肥料的小兵而已。
PS:心理學上的謬誤:
1.今天我討厭A政黨,只是因為他過去做了一件讓我討厭的事。所以未來和他有關的任何訊息,是好的我不相信,是壞的讓我更討厭。
2.今天我喜歡A政黨,只是因為….(邏輯同上,然後這跟墜入愛河後的盲目,有什麼兩樣)。
PS:然後說「揭露計中計」,避免看不清真相,要加以「查證」,這個動作的問題,還包括:誰真的有心情有時間天天挖礦、整理、分析、比較,確認資料的完整,還有邏輯的清楚(所以,「懶人包」才應運而生)。或說,資料看得多,也不代表就一定可以獲得真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黑仔.憨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0703發布的文章,有提到這個問題,但想要說得更多,所以就再打一篇) 最近在臉書和新聞媒體看到不少同為醫師職業的人,火力都在轟炸柯市府防疫做得很爛,「疫調、匡列、隔離、篩檢」都沒有做確實,導致台北至今還是不斷有群聚感染的事情發生。 其他還有拿高雄、屏東的案例,說人家靠著「疫調、匡列、隔離、篩檢」
社群媒體同時追蹤不同「同溫層」的政治人物,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因為大家都知道,同一個社會議題,不同支持者(同溫層)說的話和強調的方向,有時候是「完全」不一樣。 雖然,短時間內密集看到不同風向,會有人格分裂的感覺,但分裂歸分裂(?),還是傾向多看看不同「同溫層」裡說的話:因為同溫層不僅很容易看不到危
人,話說越多錯越多(事情也是一樣),就算是傳統觀點譽為「聰明」的醫生,所說所作所為,也不可能獲得所有人(或論點)的支持。 應該說,人光是站在原地什麼話都沒說,這本身的行為就可以拿來作文章挑錯。 回到「說話做事(表達觀點)」,之所以會「多說多錯」(多做多錯),還不是因為這世界就是很複雜,藏著許多肉眼
比較會看的有關社會議題的頻道,大概都是「對事不對人」的(不同黨都提出質疑): 昨晚看到一個影片,內容提到民進黨近期否決的提案,其中有一個是「查范綱皓造謠」。   看到這名字的當下,從記憶裡挖出來的是高中的一個人。 把資料拿去餵狗(google)後,還真的是記憶中熟悉的那個人:沒想到去年開始擔任民
很粗略的方式,判斷你眼前看到的投資機會,是不會是詐騙: 1.不知道公司的名稱(取得很夢幻的,像是「夢想領航者」之類的,不是,在這邊說的名稱是在政府公開平台可以查得到的公司名稱) 2.平台(像是我們買股票,是透過證券商開發的、有SSL加密保護的APP或網路下單平台,或是櫃檯買賣中心)也都沒聽過,而且
 立委邱臣遠那句:「我們現在不是要去究責,或是怎麼樣,我們是希望了解這中間的過程…」 這段話真是超有共鳴。 臺灣本土疫情大爆炸之後,影響範圍遍布生命身體健康、財產,各式各樣、各種層面的損失和死傷,不計其數。 極端的對立,將一切苦難的源頭,都怪罪在決策的人身上,有其侷限之處(畢竟導致問題的原因,是多
 (0703發布的文章,有提到這個問題,但想要說得更多,所以就再打一篇) 最近在臉書和新聞媒體看到不少同為醫師職業的人,火力都在轟炸柯市府防疫做得很爛,「疫調、匡列、隔離、篩檢」都沒有做確實,導致台北至今還是不斷有群聚感染的事情發生。 其他還有拿高雄、屏東的案例,說人家靠著「疫調、匡列、隔離、篩檢」
社群媒體同時追蹤不同「同溫層」的政治人物,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因為大家都知道,同一個社會議題,不同支持者(同溫層)說的話和強調的方向,有時候是「完全」不一樣。 雖然,短時間內密集看到不同風向,會有人格分裂的感覺,但分裂歸分裂(?),還是傾向多看看不同「同溫層」裡說的話:因為同溫層不僅很容易看不到危
人,話說越多錯越多(事情也是一樣),就算是傳統觀點譽為「聰明」的醫生,所說所作所為,也不可能獲得所有人(或論點)的支持。 應該說,人光是站在原地什麼話都沒說,這本身的行為就可以拿來作文章挑錯。 回到「說話做事(表達觀點)」,之所以會「多說多錯」(多做多錯),還不是因為這世界就是很複雜,藏著許多肉眼
比較會看的有關社會議題的頻道,大概都是「對事不對人」的(不同黨都提出質疑): 昨晚看到一個影片,內容提到民進黨近期否決的提案,其中有一個是「查范綱皓造謠」。   看到這名字的當下,從記憶裡挖出來的是高中的一個人。 把資料拿去餵狗(google)後,還真的是記憶中熟悉的那個人:沒想到去年開始擔任民
很粗略的方式,判斷你眼前看到的投資機會,是不會是詐騙: 1.不知道公司的名稱(取得很夢幻的,像是「夢想領航者」之類的,不是,在這邊說的名稱是在政府公開平台可以查得到的公司名稱) 2.平台(像是我們買股票,是透過證券商開發的、有SSL加密保護的APP或網路下單平台,或是櫃檯買賣中心)也都沒聽過,而且
 立委邱臣遠那句:「我們現在不是要去究責,或是怎麼樣,我們是希望了解這中間的過程…」 這段話真是超有共鳴。 臺灣本土疫情大爆炸之後,影響範圍遍布生命身體健康、財產,各式各樣、各種層面的損失和死傷,不計其數。 極端的對立,將一切苦難的源頭,都怪罪在決策的人身上,有其侷限之處(畢竟導致問題的原因,是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電信信令爭議案件是一個正反說法資訊量級差別很大的案例,和以前疫苗、雞蛋、光電案例類似,用催毁正常產業的力量在抹黑。 雖然最終結果仍需由王義川出來說明,但吳崢的說明已經解決了 95% 的疑點,但是沒有什麼聲量,媒體報導民進黨方的說法也就幾篇而已。
王義川是說不同時間點的「這群人」不是「那群人」,這需要進入個資與比對。這就很有疑義。可能要如同徐巧芯一樣「嘴砲而已」
Thumbnail
情報操作者設定了多個劇本,仔細一點可以發現其中一些違和感: 1. 黃國昌罵"排在他後面的人插隊"。正常情況下,人們只有可能罵排在前面的人插隊,這可能是黃國昌心裡預設的劇本。但前面不巧排的是國民黨籍的萬美玲,無法發作獲取鏡頭,只好罵後面的民進黨立委柯建銘。 2. 依據沈伯洋記錄:「國民黨當然擋在門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國會改革法案到底是怎麼回事,我不了解,因為從媒體瞭解的資訊都太片面了。 當我看到社群網站上發佈,一大群大學生集會抗議的時候,我沒了太陽花學運那種同仇敵愾的心態,只覺得又是一群被操弄的韭菜,夾雜著林九萬之流的投機分子。 我就等之後,各黨媒體怎麼去拱一個新的林九萬出來,也希望這一次,新的林九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中國央視前記者王志安在台灣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的爭議,引來了效忠中共或者仍浸透中共黨文化的大大小小意見領袖發言。 有時間的人可以稍微抽離,從宏觀角度來觀察這場練兵的情況。 觀察網路議論的現象,不知是藏著有意的合作,還是部份有意、部份是熟練鬥爭句型的人的寫文章習慣,發表論述有一種大概模式:
Thumbnail
❙臺灣❙ 當局有很多舉措總是令人不明所以。 說了多少遍 ❙臺灣❙ 的主要威脅來自內部而非外部?  ❙王志安❙ 得以擾攘 ❙臺灣❙ 總統大選一事又再次令人匪夷所思。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在總統大選前再度重看《真相製造》,真令人有感。從書中可以看出,選舉操作已經不是好好講政見,而是如何使用社群媒體,聳動且好懂的方式,來吸引選民的支持。社群媒體機制對容易引起情緒的文章提供更高的演算法,更高的推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電信信令爭議案件是一個正反說法資訊量級差別很大的案例,和以前疫苗、雞蛋、光電案例類似,用催毁正常產業的力量在抹黑。 雖然最終結果仍需由王義川出來說明,但吳崢的說明已經解決了 95% 的疑點,但是沒有什麼聲量,媒體報導民進黨方的說法也就幾篇而已。
王義川是說不同時間點的「這群人」不是「那群人」,這需要進入個資與比對。這就很有疑義。可能要如同徐巧芯一樣「嘴砲而已」
Thumbnail
情報操作者設定了多個劇本,仔細一點可以發現其中一些違和感: 1. 黃國昌罵"排在他後面的人插隊"。正常情況下,人們只有可能罵排在前面的人插隊,這可能是黃國昌心裡預設的劇本。但前面不巧排的是國民黨籍的萬美玲,無法發作獲取鏡頭,只好罵後面的民進黨立委柯建銘。 2. 依據沈伯洋記錄:「國民黨當然擋在門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國會改革法案到底是怎麼回事,我不了解,因為從媒體瞭解的資訊都太片面了。 當我看到社群網站上發佈,一大群大學生集會抗議的時候,我沒了太陽花學運那種同仇敵愾的心態,只覺得又是一群被操弄的韭菜,夾雜著林九萬之流的投機分子。 我就等之後,各黨媒體怎麼去拱一個新的林九萬出來,也希望這一次,新的林九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中國央視前記者王志安在台灣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的爭議,引來了效忠中共或者仍浸透中共黨文化的大大小小意見領袖發言。 有時間的人可以稍微抽離,從宏觀角度來觀察這場練兵的情況。 觀察網路議論的現象,不知是藏著有意的合作,還是部份有意、部份是熟練鬥爭句型的人的寫文章習慣,發表論述有一種大概模式:
Thumbnail
❙臺灣❙ 當局有很多舉措總是令人不明所以。 說了多少遍 ❙臺灣❙ 的主要威脅來自內部而非外部?  ❙王志安❙ 得以擾攘 ❙臺灣❙ 總統大選一事又再次令人匪夷所思。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在總統大選前再度重看《真相製造》,真令人有感。從書中可以看出,選舉操作已經不是好好講政見,而是如何使用社群媒體,聳動且好懂的方式,來吸引選民的支持。社群媒體機制對容易引起情緒的文章提供更高的演算法,更高的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