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真諦》

2023/02/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抽離所有的習慣和熟悉,撕下每張標籤,一個人到遠方,在陌生裡短暫安身,這是我給旅行的定義。
合格的旅行不用太嚴苛,一趟遠行,數小時之外即可,徜徉在山徑海灣,或是親切款待的古樸小鎮,有飯有麵,別放味精,一兩位熟人但且無妨,有一間合格的咖啡店那就太好了。
因為家裡養貓,我鮮少在外過夜,若要出門皆以一日遊為主,偶爾才會兩天一夜。有了這項限制,能去的地方不多,幾乎侷限在花東一帶,很難再遠。某些精力旺盛的平日,我會南下鳳林、光復,走訪隱居山林的林田山,探望好友經營的店,然後橫跨海岸山脈,在由海底隆起的珊瑚礁岩上坐望大海漲退,再於日落之前北上返家。
偶爾,我會驅車直至玉里,泡一晚溫泉,翌日清晨到南安,走一趟八通關古道,然後趁離房前再泡一回,這才身心舒暢地返家。
不能出門的日子,讀讀遊記也行。我尤其喜歡讀京都的遊記,不論古今,總覺得一座城市能夠裡外兼具,不怕誰人推敲,宛如夢幻境一般,著實令我著迷。走在起伏如肌理的石板小路,偶然瞧見一間素雅小店,推開門簾,溫潤豐厚的古法流傳百年,手染的靛藍布巾,柴窯燒的陶製食器,淨亮無瑕的朱紅漆器,每一件皆是飽經時間琢磨的寶物。寂靜山林的古寺座落在山腰,信步穿梭綠蔭簷廊,總覺得入門宛如入神境,山石草木皆為聖。
十多年前,我曾隨父母遊京都,五天四夜,造訪多處名寺古蹟。可惜當年不懂攝影,沒留下太多影像,更因不諳京都,沒能事先規劃行程,只好按著飯店房間內的推薦行程,在京都裡外挑幾個點參訪。若是今日再訪,肯定又是另外一番光景,至少不似當年青澀,懂得安排幾間老店,多走幾條小徑。就算不設景點,穿梭於京都巷弄,瀏覽古色古香的建築,趁著夕陽西下,躺在鴨川旁休息,晚上吃碗蕎麥麵,已經足以讓我書寫萬字遊記,留下上百張人物街景,說不定還能藉此出本書呢。
記得幾年前,在高雄居住兩個月,我特地在地圖上標出所有想去的地方,或搭捷運,或步行,每天去一兩個點,用自己的眼睛仔細觀看這座工業城市的風貌。我的足跡一路向西,從較為清冷偏僻的大寮和擁擠喧嘩小吃滿街的鳳山,歷經造型典雅的衛武營和意外不見行人的美麗島,最後抵達古意盎然的鹽埕,甚至搭船到旗津,見著了等待入港的大船在海上成排。
後來我因為有事,多次上台北,每一趟我都會刻意安排行程,多留點時間給自己,行走在北區街頭,瀏覽建築的年歲和樣貌,走入某些有眼緣的咖啡店,喝一杯卡布,和萍水相逢的店家閒聊,也會特地看些藝術展,欣賞千奇百怪的創作,以及嘗試感受作者藏匿的心意。我喜歡沒有目的的漫步,臨時拐入不知名的小道,登上某一座小山登高望遠,觀賞陽光灑過林間,照亮了一堵古老公寓的洗石子牆,老人家坐在廟前樹下閒談,孩子追逐玩耍。
說穿了,旅行,就是暫時卸下包袱,換得一身清淨,在陌生的彼處浪遊,沒人過問緣由,沒有貿然評價,如此而已。至於究竟去了哪裡,吃到什麼,買了哪些值得收藏的好物,不過是點綴罷了。
寫到這裡,我又想旅行了。
27會員
197內容數
一切由靜坐裡所得,化為文字,如漣漪向外圓擴,盼能在人海裡喚起一聲迴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